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核桃—小麦间作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小麦土壤相比,核桃—小麦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丰富,并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开始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含量逐渐上升;全氮量随年限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说明经过较长时间的核桃—小麦间作对土壤中氮、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核桃—小麦间作时间对土壤酶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蔗糖酶先升高后降低,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上述表明,随着核桃—小麦间作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肥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农林复合系统结构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北饶阳试区的土地利用方案和10种类型的果—农间作体系的合理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从中筛选出优化的结构模式和土地利用方案。结果表明:①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地优化利用方案的规划应该考虑市场的价值变动,还应该考虑到在林木的生长前期投入与经济效益的问题。②发展的农、林产品有梨树、油菜和棉花。③雪花梨和鸭梨为主的模式,其最佳栽植模式是株行距为3m×5m,两行或三行为一带,带距为30m。④果—农模式体系中农作物品种的配置以小麦—蔬菜组合为最好,产投比为2.7∶1;其次为油菜—蔬菜组合;粮食类较好组合有小麦—薯类、小麦—玉米、小麦—谷子、小麦—黄豆、油菜—玉米等。  相似文献   

3.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林网一梨(幼树)农间作的农作物配置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的作物搭配形式,其间作作物搭配的优劣顺序为:西红柿—白菜>小麦—红薯>大蒜—大葱>小麦—白菜>大蒜—白菜>小麦—花生>大蒜—花生>小麦—黄豆>小麦—谷子>大蒜—黄豆>油菜—花生>油菜—黄豆>油菜—谷子。具体将其分为三类以大蒜一白菜配置以上为最适宜的一类,大蒜—黄豆配置以上为适宜的一类,油菜一花生配置以下为较差的一类,实践证明,该评判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运城盆地位于山西省南部,海拔322——450米,年平均气温13.4℃,降水量567毫米(运城县),主要包括永济、运城、临猗、夏县,闻喜5个县,是我省粮、棉主要产区。该区每年正当小麦灌浆成熟时期,干热风危害严重。小麦遭干热风后籽粒瘪瘦,千粒重大减,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干热风危害范围广,面积大,频率高,是该区小麦等夏熟作物的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据1978年在夏县、河津、闻喜三县的观测,农田林网改变了干热风的性质,减轻了小麦的被害程度,千粒重提高13.8——14.7%,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2.2——31.6%,防护效果是显著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农田林网对干热风的防护作用科学的营造农田林网,我们在观测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干热风的一些特征,就运城盆地农田林网规划设计的某些问题,提出粗浅意见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敏生  王桂霞 《林业科学》1992,28(5):456-458
稀土元素从镧到镥(La—Lu,原子序数57—71)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成员。它们在植物中的分布和作用国外很早就有研究,1878年Cossa就报道了(木菊)材、烟草、葡萄等植物中含有少量稀土。我国对稀土的研究起步较晚,农业方面的应用有十几年的历史,在小麦、水稻、苹果等主要作物上使用一般可增产8—10%、林业方面的应用只有几年的历史,稀土可以促进插条生根及苗木生长。但对于稀土在树木种子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作用报道尚不多见,于是我们选择了适宜室内杂交的杨树为材料,利用稀土元素处理杨树切枝母本,对其杂交种子的数量和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得到多种β-1,4-葡聚糖硫酸酯(GS),其硫酸取代度(Ds)在1.10~1.70范围内.选择Ds为1.70的GS用于结构分析和抗凝血活性研究.IR分析表明,MCC通过硫酸化反应引入了硫酸酯基,13C NMR揭示,硫酸酯化主要发生在C6,部分在C2,而C3位不发生硫酸酯化反应.凝血分析表明,0.2 mg/L的GS即可显著延长血浆的活化凝血活酶时间(tAPTT)和凝血酶时间(tTT),使血浆tAPTT延长两倍,所需GS的剂量为0.7 mg/L,低于活性为150 IU/mg的肝素,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GS的体外抗凝血活性与肝素相当.显色分析揭示,GS的抗凝血机制主要在于通过抗凝血酶AT-Ⅲ的调节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Ⅱa和Xa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全基因组选择(GS)是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遗传标记对复杂数量性状进行预测的育种方法。在林木种苗阶段根据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可以利用GS进行个体选择,相比常规育种能增强遗传增益、加快选育进程。该方法无需定位与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相比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能极大地提高对微效位点的捕获功效,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林木育种策略。文中系统介绍了GS的概念和优势,及其在林木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我国林木GS研究处于初期阶段,可优先在常规育种较成熟的树种中开展研究,建立林木GS程序为其他树种提供范式。该综述有助于系统了解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策略和研究进展,并为全基因组选择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林网——杨农间作经营模式研究表明:林网——杨农间作经营模式提供了一个较优的生态环境,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远高于同类型区的纯农田经营和林网——农田经营模式;间作区域内作物产量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分布,但总体收益一般高于纯农田;杨农间作的带间距以大于30m效果较好;间作作物较优的组合为西瓜—花生、小麦—花生以及小麦—黄豆3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截流量不足降水量的10%,故对林下牧草的生长影响不大;(2)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可降低12.0%的农田蒸散耗水量;(3)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中,0~4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点约高14.0%,对冬小麦的灌浆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桐间作对小麦产量效应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桐间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国内曾作过较为广泛的研究报道,确认农桐间作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增产的幅度为0.8—38.8%。这样宽的增产幅度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除了客观条件诸如桐行走向、栽植密度、树龄、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及气象条件等的影响外,在主观评价方面,测算方法的不同和对照点选择上的差异,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给调查结果带来偏差和误差、影响农桐间作小麦产量效应的正确评价。 目前江苏农桐间作一般是按50×6米规格种植。若在间作地内人为地确定对照点是不科学的;若在间作地外选择一块不受泡桐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麦秸板的研究、生产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麦秸板的研究与开发状况,还介绍了麦秸板的工业化生产及其工艺特点,指出麦秸板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麦秸人造板胶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洋  华毓坤 《林产工业》2001,28(1):41-43
测定了麦秸表面的自由能以及异氰酸酯(MDI)和脲醛树脂(UF)胶粘剂对麦秸表面的接触角,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这两种胶粘剂与麦秸之间的热反应特征。其结果表明:麦秸表面的自由能较低;MDI与UF相比,前者对麦秸有较好的润湿性能。MDI自身的热反应特征平稳,它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研究还表明,UF和改性UF相比,两者热反应特征明显不同,后者的吸热反应较前者提前,总吸热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Some scientists and specialists think that agriculturalresidues are the second forest resource in China.Straw boards use the agricultural residues, such aswheat straw, rice straw and so on, as main rawmaterial, which are one-year-growth plants and veryrich in China. Producing straw boards can increasewood resource and decrease consumption of wood(Zhou Dingguo, et al, 2000).Wetting is a term to describe what happens when aliquid meets with a solid surface. The surface contact…  相似文献   

14.
采用碱溶液对麦秸原料进行处理,以期改善其表面润湿性,提高与胶黏剂的结合强度。基于扩散-渗透理论,对碱溶液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并用处理过的麦秸压制刨花板。检测结果表明:与未处理麦秸刨花板相比,处理后板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略有下降,但内结合强度提高,吸水厚度膨胀率降低,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麦秸/塑料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洋 《林产工业》2001,28(5):11-13
通过试验,研究了影响麦秸/塑料复合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即麦秸与塑料的比例、麦秸粉末的粗细以及塑料种类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用麦秸和塑料混炼生产麦秸/塑料复合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酶处理对麦秸表面胶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麦秸单元经过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处理后的表面润湿性能、化学基团和胶合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区间内,随着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用量的增加,麦秸的表面胶合强度逐渐上升,UF树脂对麦秸表面接触角逐渐减小;酶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麦秸表面胶合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麦秸/塑料复合材料的热反应特征及复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羽飞  肖芳  张洋 《木材工业》2004,18(6):19-21
本研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和分析了麦秸/塑料复合材料的热反应特征,并通过试验探讨了麦秸与塑料之间的复合工艺。结果表明,麦秸、塑料以及麦秸/塑料复合材料三者的热反应特征各不相同,由此可了解麦秸和塑料之间的反应状况,说明用麦秸和塑料制造麦/塑复合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麦秸板耐腐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麦秸原料的特点,选择几种防腐剂制备防腐麦秸板,并对防腐麦秸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及防腐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麦秸板相比,防腐麦秸板的耐腐能力有明显提高,但物理力学性能有所降低。本研究为扩大麦秸板的用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麦秸/塑料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羽飞 《林产工业》2004,31(3):25-27
研究了麦秸与塑料的比例、麦秸粉末的粗细,以及塑料种类对麦秸/塑料复合材料耐水性能的影响,并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和分析了乙烯-醋酸乙烯(EVA)、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塑料与麦秸之间的热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麦秸/塑料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麦秸与聚乙烯、聚氯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塑料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麦秸/石膏复合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麦秸和石膏为原料,采用铺装生产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原料形态、料膏比、乳白胶加入量和原料预处理方式等工艺因子对麦秸/石膏复合材性能的影响,并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的胶接状况。结果表明:料膏比10%、原料筛网目数10~20目、乳白胶的加入量12.5%、麦秸经热水处理3h,所制备的麦秸/石膏复合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较佳,指标可达到LY/T1598—2002石膏刨花板标准合格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