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8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乙醇超声波提取方法测定了秋冬气候骤变时银中杨和迎春5号中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银中杨叶片中缩合单宁含量低于迎春5号,银中杨叶片的缩合单宁含量基本上随气温升降而增减,变化幅度较小;迎春5号叶片则不同,在气温降低初期能迅速增加缩合单宁含量,并在气温升高时回落,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枯梢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证明,在落叶松枯梢病发生地区采用适地适树造林技术,根据林分病情生态模型,避免在山坡下部靠近林缘、风口、草甸或坡麓高阶地的低平部分造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发病林分及时采取修剪病枝、伐除病损株等营林措施,并结合在每年6月上中旬用森保1号或森保1号与其它杀菌剂混合使用的化学防治措施可收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毒性试验为依据,对山槐心材中的有效抗菌成份进行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初步证明了山槐的天然耐腐性主要来自于麦地卡品,反一金合欢醇等物质。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枯梢病Guignardialaricina(Sawada)YamamotoetK.Ito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危害严重的病害。其发生与地形地势、风、树冠垂直高度、林分因子有关。加强检疫,适地适树造林,适时化防,把防治技术贯穿于造林、管理全过程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以银中杨、迎春5号杨为材料,测定在秋季气温骤降期杨树叶片、枝皮中总酚及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将其与同时期气温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秋季气温下降时,杨树叶片及迎春5号杨枝皮中总酚类物质含量上升,与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木质素则随着气温的下降而下降,与最低气温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气温骤降下,杨树中总酚类物质含量上升可能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枯梢病(Bowyosphearia laricina)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各生产单位虽然每年为防治该病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因缺乏科学指导,收效不大.因此,科学地测算落叶松枯梢病对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得出准确且具体的防治指标,对及时、经济和有效的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枯梢病对10年生以下幼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罹病幼树枯梢发生量与林龄成正相关,病级达到Ⅲ时,便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而罹病幼树的年高生长量,在该病发生量少时,对树高生长量无大影响,高生长量与年龄成正相关.但病级达到Ⅳ时,高生长便大幅度下降.当发病幼树病级达到Ⅳ以上时,年高生长大幅度下降,其地径连年生长量也很小,因此,确定病级Ⅳ以上的病株为病损株.  相似文献   
8.
森保1号防治苗木立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效试验证明,在保1号对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多效唑、多菌灵和增产又,经森保1号处理后,有效控制了立枯病的发生,枯死率显著减少。最佳处理为浸种并喷苗.具体做法如下:在播种前3d,对经催芽处理的种子用700×10-6mg/ml的森保1号浸种4h后播种,待苗木出土3~5d时,用500×10-6mg/ml的森保1号喷苗1~2次。  相似文献   
9.
暴马丁香心材提取物中有效抗菌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暴马丁香心材提取物中有效抗菌成分的研究于文喜,康迎昆,靳春波,曾庆军,魏秀芝(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药材公司)(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木材天然耐腐力除与木材及其它物理因素有关外,还与木材中所含有的具抗菌作用的化学物质有关,这一观点已为木材防腐工...  相似文献   
10.
榆耳(GloeostereumincarnatumS.ItoetImai)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近年来,野生榆耳资源已濒于枯竭,为此,许多人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缺乏对榆耳营养生理的全面了解和对菌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