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强筋小麦是指面筋含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强筋小麦的田间管理旨在保证强筋小麦品质特性的基础上,提高产量,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产量较高,品质一般,造成小麦品种品质结构不合理,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也相对滞后。特别是商品小麦的品质仍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现有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的面筋强度低,面团流变学特性差,不适于加工优质高档面包;另一方面,加工优质高档糕点、饼干用的优质弱筋小麦也极度缺乏,即所谓“强筋不强,弱筋不弱”。我国加工专用的优质小麦则需要大  相似文献   

3.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专用小麦品质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的小麦。可大体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三类。目前所说的优质小麦一般指强筋型小麦。优质专用小麦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与其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主要从选择品种、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对小麦进行恰如其分栽培管理,就能够使用优质小麦真正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并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的小麦。优质小麦根据加工品质的不同主要分为强筋、中筋、弱筋三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目前,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跟市场的需求是远远不足的,  相似文献   

5.
时飞 《河南农业》2018,(34):50-5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面粉的需求日益高端化,优质强筋小麦是加工成优质专用粉的唯一原料,具有面筋含量高、筋力强、品质优、易于专门加工等特殊用途,主要用于制作面包、饺子粉、面条粉和馒头粉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本文现将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弱筋小麦是指用来制作饼干、蛋糕、糕点类食品的专用小麦,要求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筋力弱。与强筋小麦相比,河南省弱筋小麦的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弱筋小麦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从发展现状看,河南省研究、生产、加工弱筋麦的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在弱筋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优质优价、精深加工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河南省强筋小麦发展经验,提出加快河南省弱筋小麦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强品种选育、深入研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壮大弱筋小麦商品粮基地、加强弱筋粉加工利用研究、培养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78个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平均值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较小且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72.83%);各指标达到中强筋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蛋白质含量(92.2%)、湿面筋含量(68.0%)、吸水率(50.6%)、最大拉伸阻力(14.0%)、稳定时间(13.5%)、拉伸面积(10.1%);2018—2020年审定的178个品种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品种数量依次是5、7、165、1个,达到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的数量极少。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是弱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因此,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目标应以稳定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提高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为主攻方向。培育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应选用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的亲本,加强优质小麦种资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育种成效。  相似文献   

8.
陇东旱山区优质小麦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达到国家专用小麦品种标准,能够加工优质专用食品的小麦品种,确切地应叫优质专用小麦。目前一般所指的优质小麦主要分为优质强筋粉小麦、优质弱筋粉小麦和优质中筋粉小麦。优质小麦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因此要搞好优质小麦生产,就必须从品种入手,运用科学的栽培  相似文献   

9.
2006—2015年中国小麦质量年度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中国小麦由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4种类型构成,分析近10年来各类型小麦年度质量变化,探讨小麦生产质量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小麦生产、科研、购销和加工等环节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对2006—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区742个小麦品种7 561份样品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类型小麦年度比例和8个主要品质性状年度变化。【结果】小麦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但达标样品比例较低。从品种比例看,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中筋品种和弱筋品种比例分别为12.6%、16.7%、68.7%和2.0%,年度间保持稳定。从样品比例看,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样品比例分别为21.0%、16.9%、49.4%和3.8%;各类型小麦样品比例年度间变化差异较大,年度间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呈此消彼长趋势,中强筋小麦呈缓慢增加趋势,弱筋小麦呈下降趋势。从达标样品比例看,各类型小麦达标比例较低,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达标比例分别为4.8%、4.6%、25.0%和0.4%。中国小麦总体质量表现为中筋小麦水平,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年度间变化趋势不明显,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呈小幅下降趋势。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品质性状年度间保持相对稳定,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弱筋小麦近年来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指数年度平均值增加,品质下降。不同类型小麦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容重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中强筋小麦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中强筋小麦弱筋小麦,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年度平均值变幅不同,其中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年度平均值变幅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结论】中国小麦品种结构有所改善,各类型小麦达标比例较低,小麦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通过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合理增加现有各类型优质小麦品种面积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途径,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小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14年审定的124个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四川小麦加工品质现状,为下一步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GB/T17320-2013,分析区试中各个品种在四川省井研县和荣县加工品质参数的平均值。【结果】124个品种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m L)和稳定时间(min)的均值分别为13.98±1.08、29.18±4.16、33.72±9.41和3.79±2.01。审定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值较高,达到中强筋并接近强筋水平。Zeleny沉降值均值处于中筋水平。稳定时间均值偏低,接近弱筋水平。达到优质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标准的品种分别有2、6、41和5个,占审定品种的1.61%、4.84%、33.06%和4.03%。达到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的稳定时间均偏向标准的下限。以2001-2005、2006-2010和2011-2014三个时间段分析品种的品质参数,发现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递减。粗蛋白含量从14.19%递减到13.78%;湿面筋含量从31.68%递减到27.70%。沉降值和稳定时间随时间递增,沉降值从30.07 m L递增到36.88 m L,稳定时间从3.42 min增加到4.31 min。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审定品种按以上四项品质指标聚为五类,各种筋力水平的品种可被清晰分开。【结论】四川省审定小麦品种在井研和荣县的品质表现以中筋为主,但稳定时间偏低,延长稳定时间有发展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潜力,降低蛋白质含量具有发展弱筋小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小麦,分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三大类型。强筋小麦是指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角质率不低于70%,加工成小麦粉筋力强,面团稳定时间较长的一类小  相似文献   

12.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选育成功的冬小麦新品种“农大123”,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饼干小麦品种之一,也是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优质小麦推广示范项目”的入选品种。   加工不同的食品,需要用不同的面粉。烘烤优质面包要用强筋粉,加工饼干、糕点要用弱筋粉。去年,国家颁布了《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农大123”是目前北方比较好的饼干专用小麦品种。   农大123基本上符合国家新颁布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按照国家的弱筋小麦标准,其粗蛋白含量应该小于11.5%,湿面筋含量小于22%,面团稳定时间应该小于2.5分钟,而农大123粗蛋白含量在10.6%左右,稳定时间在1分半钟,比国家颁布的标准还短了1分钟。   农大123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都符合国家颁布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只是湿面筋含量有些偏高。但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湿面筋含量,使它达到优质弱筋小麦的标准。   “农大123”是一个典型的白粒、粉质品种。经过测试,一级粉出粉率可以达到75%,而且面粉很白。它既符合面粉加工企业的要求,也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掌握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情况,按照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中的主要参数,对1998~2017年河北省冀中南区域审定的45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与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按照新的审定标准衡量,河北省审定的优质小麦62.2%为强筋或中强筋品种,37.8%为中筋品种。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吸水量是影响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等级的重要因素;优质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与普通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基本相同。并探讨了今后河北省优质小麦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推广优质品种时,要弄清什么是优质品种,一般讲,优质应有两层内涵,一是品种自身品质好,二是品种的加工品质好。这就引伸一个“专用”概念,以小麦品种为例:按照面筋强度高低,可分为强筋硬质麦、弱筋软质麦和中筋普通麦三种。按照具体产品分这三种小麦各有其明显的区  相似文献   

16.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普遍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2.97%。沉降值属中、低水平,平均为22.23 mL。面筋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3.68%。粉质指标普遍较差,其中形成时间平均为2.01 min,稳定时间平均为3.22 min,粉质质量指数平均为35.66。大多数材料筋力为中到弱筋。从主要品质指标来看,W7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另有4份材料达到专用中筋小麦标准,2份材料达到专用弱筋小麦标准。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面筋含量、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沉降值与其它品质性状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面筋指数与粉质参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反,其它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大多不显著,这表明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7.
强筋小麦是指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高,筋力强,面团稳定时间较长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食品。笔者分析了河南强筋小麦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剖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即:强筋品种少、稳定达标的品种更少、推广品种的广适性差,生产规模小、配套栽培技术落实不到位,优质不优价、粮食收购主体和面粉加工企业没有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加快河南省强筋小麦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强品种选育,加快品种审定速度,改变组织方式,发展壮大强筋小麦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18.
1996~1999年江苏省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江苏省1996~1999年间主要推广种植、引种及区域试验中的87个小麦品种302份样品进行主要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小麦品种以中筋小麦品种为主,主要品质性状平均值为容重772.4±22.4g/L,出粉率66.2%±4.2%,面粉蛋白质12.84%±1.66%,湿面筋30.62%±5.63%,沉降值50.9±10.7ml,稳定时间4.53±2.96min,评价值44.87±9.16.有16.84%的品种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或弱筋小麦标准要求,如皖麦38号、宁资18、宁麦9号、鲁麦21、85-85、温麦8号、徐25等.区域试验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优质品种,值得推广.江苏省根据本地区域特点,选育优质中筋力小麦品种更具有其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强筋小麦主要品质内涵与二次加工品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筋小麦品种二次加工品质好坏是决定其面粉最终用途的主要依据。为了深入探讨强筋小麦品种主要品质内涵,对强筋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湿面筋质量和淀粉特性三大"核心品质性状"与二次加工品质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强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主推的18份优质小麦新品种为材料,利用DA725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检测分析小麦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和容重。结果可知,蛋白质含量达强筋水平的小麦品种有15个,占83.3%;湿面筋含量达强筋水平的小麦品种有12个,占66.7%;吸水率达强筋水平的小麦品种有11个,占61.1%。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吸水率3项品质性状指标均达强筋标准(GB/T17320-2013)的小麦品种有9个,占50.0%,大部分小麦品种(83.3%)达到中强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