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不同基因型气孔特征和叶温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玉米不同基因型和杂种优势在气孔及蒸腾上的特征,对3个高产杂交种(农大108、农大103和中原单32)及其所有亲本进行了气孔形态、气孔频率和叶温差的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3个玉米杂交种在气孔特征及叶温上都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其中农大108和农大103的杂交种气孔长度都表现正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0.55%和9.30%,但气孔频率为负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9.25%和20.43%);中原单32的杂交种在气孔长度和气孔频率都表现正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9.47%和16.48%;但从3个杂交种组合均值看,气孔长度为正向超亲,气孔频率为负向超亲。3个玉米杂交种的叶温差都表现正向超亲。相关分析表明,气孔长度与气孔频率呈显著负相关(r=-0.6460^*);气孔长度与叶温差呈正相关,而气孔频率与叶温差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玉米(Zea mays L.)中单14号及亲本叶绿体的组分和功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琦  张世煌 《作物学报》1996,22(6):705-711
玉米中单14号的叶绿体在叶绿素含量、光能吸收、电子传递速率、激发能分配和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等方面均优于两亲本。其叶绿素a、b和总含量提高了31% ̄36%;对光能吸收强度较大;光还原活力超过双亲25.5%;分配到PSI的激发能比亲本多147.1%;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分析结果说明,其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含量高于亲本。因而中单14号比亲本在叶绿体的光合功能上显示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5份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系和3份陆地棉亲本交配后,杂种F1的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霜前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幅度为-28.88%~13.17%,平均为-3.06%,6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幅度为18.14%~80.12%,平均为53.08%,15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幅度为-15.32%~46.43%,平均为11.27%,10个组合具有正向的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和比强度的优势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产量性状F1代平均值与高亲值相关性密切,因此在组合筛选时应注意对常规亲本的选择。配合力上,GCA效应显著的性状,中棉所19和石321分别在产量、品质性状方面表现较优,96-1、96-67、96-33等3份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系表现较优;SCA效应显著的8个性状中,A1B28个性状的SCA效应值均为正,A2B2和A4B1均有7个性状的SCA效应为正。文中对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及亲本选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光合作用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杂种小麦麦优4号在不同生态因子下的光合速率均高于亲本。麦优4号及母本ND35的光饱和点约1200μE·m-2·s-1,父本扬麦158的光饱和点约1000μE·m-2·s-1,饱和光强下麦优4号的光合速率分别较ND35和扬麦158提高8.12%和20.18%。麦优4号及其亲本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均为25℃左右,但前者耐高温能力较强。在50~400μL·L-1CO2浓度下,供试品种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提高而直线上升,高浓度CO2(400~650μL·L-1)下麦优4号光合速率的增加快于亲本。水分胁迫条件下麦优4号较亲本维持了较高的光合速率,且在高渗溶液中下降缓慢。此外,麦优4号能适应更高的氮素水平。麦优4号的光合作用表现倾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5.
赵琦  唐崇钦 《作物学报》1996,22(5):560-564
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证明,与两亲相比,玉米杂交处叶绿体类囊体膜的PSⅡ还原侧有较大的PQ电荷库(CA/F0),可以加快两个光系统间的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有利于光合膜的能态化(△F/T和△F/T),调节有效的光合磷酸化。同时,杂交种具有较魇光合单位(T1/2)。这些都有利于光能吸收和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及光合作用速率。整体叶片光合强度的测定结果支持了上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蓖麻表型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特点及与亲本相应性状的关系.选用两种基因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中高秆和矮杆蓖麻杂交组合的亲本CS-R6(♀)、CS-R181(♂)和CS-R63(♀)、CS-R268(♂)和它们的杂交种CS-R6.181F_1、CS-R6.181F_2、CS-R63.268F_1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在营养体和生殖体中分配速率和成熟期13个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生育特点及杂种优势表现上有明显差别,CS-R6.181F_1属于生殖型为主、体质型为辅的杂种优势类型;而CS-R63.268F_1属于生殖型的杂种优势类型;中高秆杂交种CS-R6.181F_1收获期13个地上部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均表现为超高亲优势;而矮秆杂交种CS-R63.268F_1只是在籽粒产量、皮壳率和粗脂肪含量等7个性状表现为超高亲优势,百粒重等3个性状表现为超中亲优势,而营养体3个性状均表现超低亲优势,CS-R63.268F_1综合了母、父本突出的优良特性,生育期趋向父本,是适合密植和机械化栽培的杂交种;蓖麻杂种优势从杂种F_2开始出现衰退,不再适合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傅兆麟  俞世蓉 《种子》1994,(6):23-25
利用3个耐盐小麦品种和4个普通丰产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混合配法等量混配成12个二系混合种,在花碱地上研究了小麦二系混合的混合优势及其7个成员品种的生态组合力。结果表明,小麦二混合种的混合优势普遍存在,且组合间的混合优势差异显著,平均优势幅度为-4.5%~20%,超亲优势为-12.3%~16.8%;生态组合力分析表明,成员品种间生态组合力差异显著,同一成员品种在不同的环境生态组合力表现亦有差异。因此,  相似文献   

8.
K,V型杂种小麦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A)×2(R)两组亲本杂交的10个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探讨高产条件下K、V型小麦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有很强的杂种优势,7个组合超双亲平均值为7.11%~25.1%,其中3个为15.7%~25.1%,4个组合超标优势2.4%~18.1%。K、V型杂种优势的主要表现是千粒重的增高,其次是穗粒数,有3个组合超双亲平均值。单株穗数的减少对杂种产量有影响,选择多穗亲本,对提高杂种的穗数有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组合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揭示不同亲本组合的化杀型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形成的生理基础,对杂种小麦1F1和2F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1和2F1旗叶光合速率在旗叶衰老后期都高于亲本和对照,在全展初期则优势不显著或不具优势;1F1和2F1旗叶的叶源量均高于亲本和对照,但优势来源不同,1F1的优势起因于其叶片光合功能期(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延长,2F1的优势则由叶片光合功能期延长和光合速率提高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李世平  许钢垣 《小麦研究》1996,17(4):14-15,5
以6个冬小麦亲本按安全双列杂交第三种方法配制组合30个,进行杂种优和势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重,株高,穗长,穗粒数均表面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千粒重只有平均优势,没有超高亲优势;F1较亲本抽穗期平均提早两天,成熟期退后一天。评价一个亲本组合优势要结合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组合表现三方面来评价。  相似文献   

11.
棉花杂种优势与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8个陆地棉杂种及其亲本的四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这些指标与杂种产量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幼芽匀浆互补法对F1皮棉超亲优势、中亲优势的预测相符率分别为87.5%和75.0%;杂种萌动种子ATP含量普遍高于双亲平均值。超亲优势、中亲优势与杂种ATP含量及双亲ATP含量的平均值均呈正相关,且中亲优势与杂种ATP含量相关显著(r=0.7188,P〈0.05);杂种产量优势与盛蕾期、盛花期的  相似文献   

12.
Three hybrids of Pennisetum americanum L. Leeke were analyzed for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components during early growth and compared with their respective parents. Growth in terms of shoot length,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along with the chlorophylls, and Hill activity revealed better parental and/or mid parental heterosis in all the hybrids over their respective parents. However, PEPcase activity displayed heterosis only in BJ-104. In other two hybrids no heterosis over the parents could be observed indicating thereby that the activity of this enzyme may not be rate limiting in parental lines.
Nevertheless, it appears that in pearl millet hybrids improved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as observed in chlorophyll contents and Hill reaction may be one of the early expressions of hybrid vigour.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杨振玉  高勇 《作物学报》1996,22(4):422-429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飞跃。现在又进入三系法、两系法籼粳有利基因交换与自由配组的籼梗杂种优势直接利用阶段,预期将产生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二次飞跃,近年研究表明,双亲遗传距离与经济优势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杂种  相似文献   

14.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肖凯  邹定辉 《作物学报》1999,25(3):381-388
供试化杀型(CHA), 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O、叶绿素含量(Ch1)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与亲本和对照相比,杂种小麦在生育期间于上述性状上多表现正向优势,且优势随生育进程不断增  相似文献   

15.
以与中棉所12及其2个选系为亲本组配的4个杂交棉中棉所28、中棉所29、湘杂棉2号和冀棉18苗期的根和顶端叶为研究材料,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苗期杂交棉与亲本的根和叶基因差异表达,并用QuantitativeReal-Time技术加以验证.结果表明:(1)在4个杂交组合中,中棉所12选系是营养生长杂种优势高值亲本;(2)杂交种和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差异,可分为杂交种上调、单亲显性、单亲沉默、杂交种下调4种表达型.4个杂交组合在三叶期根和叶中差异表达基因的4种类型比例趋势基本一致,单亲差异表达型(包括显性和沉默表达)在根和叶中所占比例较高,杂种下调表达型所占比例较低,反映出苗期单亲差异表达型在杂种优势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叶部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和比例(29.20%~46.09%)比根(15.65%~22.49%)高的多,说明叶中基因差异表达可能比根中基因差异表达对杂种优势形成作用更大;(3)高值亲本中棉所12选系与杂交棉共同表达的基因多于低值亲本与杂交棉共同表达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中棉所12选系在杂交棉冀棉18、中棉所29和中棉所28的苗期营养生长杂种优势产生中起优势亲本的作用;(4)4种杂交组合差异表达基因(包含叶和根)占总表达基因的27.00%~34.56%,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类型和4个杂交组合的关系发现,超显性效应占3.30%~7.17%,超低亲效应占2.62%~4.14%,低亲效应占5.65%~13.03%,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是主要的杂种优势效应,占79.52%~83.79%.多种杂种优势效应的并存说明杂种优势可能是多基因共同作用产生多种效应的结果;(5)超亲优势组合中棉所28的超显性效应占7.17%,明显高于其他3个表现中亲优势组合,说明杂交种上调表达型可能对苗期杂种优势产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父本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母本粳稻9516和杂交后代稳定的花粉株系JAAS45为材料,研究了JAAS45及其亲本的不同生育期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分蘖期以后,杂交后代JAAS45的单位叶面积Chl含量超过母本9516,并一直维持着较高水平,与PC相近。在整个生育期,JAAS45和PC的叶绿素a/b一直高于9516。JAAS45苗期的净光合速率(Pn)与9516相近,而到了分蘖期,其Pn超过了9516,尤其到了抽穗及灌浆期,其Pn还超过了PC。从苗期到抽穗期,JAAS45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与PC相接近,明显高于9516。这些结果说明,JAAS45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父本PC相似。通过转PEPC基因水稻和杂交稻的亲本杂交,可将玉米PEPC基因转移到普通水稻品种中,培育出高光合效率和高产的水稻品系。  相似文献   

17.
孟金陵  严准  甘莉 《作物学报》1998,24(4):396-401
以C_3作物甘蓝型油菜作父本与野生C_3—C_4中间型植物Moricandia arvensis作有性杂交,经子房培养和胚性芽挽救,获得了4个属间杂种,经腋芽繁殖使杂种群体增至数百株。RFLP分析结果显示,杂种核DNA具有两个亲本的特征指纹,而其细胞质中仅含母本Moricandia arvensis的线粒体DNA指纹。杂种多具33条染色体,为双亲配子染色体数之和。虽然杂种植株在大多数形态特征上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但在某些性状上明显趋向某一亲本。杂种植株的一般特征是半匍匐性,浅裂叶,开浅黄花。其以CO_2补偿点很高,为C_3类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有多价体产生。杂种雌雄性皆不育。用秋水仙素将杂种加倍为双二倍体后,仍然雄性不育。对进一步向芸薹属作物基因组中导入C_3-C_4基因的技术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子粒高锌铁含量自交系NXR22(母本)、子粒低锌铁含量自交系NXR12(父本)及其配制的杂交种(F1)为供试材料,比较双亲及其后代不同穗位的叶片、茎秆及子粒中锌和铁含量、积累量在吐丝期与成熟期间的差异,解析亲子代锌铁吸收与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茎秆、子粒中锌铁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F1不同穗位的叶片和茎秆锌铁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子粒锌铁含量高的亲本;锌铁积累量显著高于双亲,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从吐丝期到成熟期3个供试材料不同穗位的叶片和茎秆锌铁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F1子粒中锌含量及积累量偏向于母本,表现出杂种优势;铁含量介于双亲之间,更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19.
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玉米亲子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DNA指纹分析技术 ,分析了同母异父 5个杂交组合分别与其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 ,结果发现 ,每个杂交组合与其相应的父本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所有组合完全一一对应。因此 ,可以通过计算遗传距离来进行玉米亲子鉴定 ,只需计算出玉米杂交种与所有可能父本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 ,与其遗传距离最小的自交系就是该杂交种的真正父本。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10份紫肉甘薯和4份非紫肉甘薯品种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了857份F1及其亲本的花青素含量和干物率,分析F1肉色分离规律、花青素含量和干物率的遗传变异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组合F1代薯块肉色均以紫肉为主且平均花青素含量均高于30 mg/100 g FW。各组合F1代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在48.09%~109.37%,说明紫肉甘薯花青素含量遗传变异范围广。F1代花青素含量超高亲率和遗传传递力范围分别在1.69%~48.15%和67.38%~161.09%,其中10个组合的遗传传递力超过100%。对于正反交组合之间而言,均是以双亲中花青素含量高的品种作母本时,其F1代出现紫肉比例、平均花青素含量、超高亲率和遗传传递力更高;说明F1代紫肉甘薯的花青素含量遗传变异主要受亲本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并存在母本遗传效应。F1干物率超高亲率平均达48.31%,干物率遗传传递力均超过100%;其遗传变异受干物率中亲值和花青素含量母本值极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