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生防菌筛选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细菌16S核糖体RNA分析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Musa AAA cavendish cv. Brazil)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是6.11和671,其次为叶,分别是5.49和370,最后是茎,分别是2.50和237;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的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6.86和1 226,茎部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08和731,从数值上看总体高于健康香蕉植株处理,其中茎部差异显著;健康与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海洋放线菌属(Salinispora)、不黏柄菌属(Asticcacaulis)和动胶菌属(Zoogloea)是抽蕾后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的特有内生细菌属。[结论]‘巴西香牙蕉’植株对菌群吸收具有选择性,且根、茎、叶对微生物的选择性存在差异。‘巴西香牙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丰富度与香蕉植株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病原菌入侵降低了香蕉植株对外源菌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在3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偏好和发育状况,有助于了解它们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方法  采用网格坐标纸计算面积法,测定不同龄期黄脊竹蝗对玉米Zea mays、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等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并观察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体质量、体长、产卵前期、产卵量和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  不同龄期黄脊竹蝗对寄主植物取食偏好性发生了改变,其中1龄若虫的平均取食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474.67 mm2±66.03 mm2)、毛竹(179.33 mm2±41.38 mm2)、芒草(76.00 mm2±42.11 mm2),而2~5龄若虫对芒草的取食面积都显著大于其他2种寄主植物(P<0.05)。不同寄主植物饲喂后,黄脊竹蝗平均体质量增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0.301 g±0.015 g)、芒草(0.295 g±0.022 g)、毛竹(0.229 g±0.027 g);黄脊竹蝗平均体长增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芒草(25.120 mm±0.682 mm)、玉米(24.860 mm±1.436 mm)、毛竹(22.910 mm±2.914 mm)。在不同寄主植物饲养下,成虫产卵前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产卵前期从大到小依次为芒草(55.4 d±6.9 d)、毛竹(41.7 d±2.2 d)、玉米(41.2 d±3.7 d),其中芒草饲养的种群产卵前期显著大于其他2种植物饲养的种群;黄脊竹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雌虫产卵量差异显著(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毛竹(122.00粒±6.08粒)、玉米(121.00粒±12.70粒)、芒草(21.00粒±2.89粒);单一寄主植物饲养黄脊竹蝗的存活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88.33%±1.70%)、芒草(86.67%±1.66%)、玉米(83.33%±1.60%)。  结论  从寄主植物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对黄脊竹蝗体质量、体长增长量和繁殖能力来考虑,玉米叶可以大量种植,芒草为户外野生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不易大批量获取。相对来说,玉米叶是最适合黄脊竹蝗人工饲养的食物来源。图4表1参17  相似文献   

3.
正截至7月26日,黄脊竹蝗已在云南省3州(市)累计发生面积14.06万亩,未对农林生产造成重大危害。7月27日,农业农村部在中国和老挝边境云南省江城县举行黄脊竹蝗应急防控实战演练,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境内外黄脊竹蝗发生发展态势,研究部署西南边境地区黄脊竹蝗防控工作。会上,云南及迁入黄脊竹蝗的3个重点市(州)2个重点县(市)分别介绍前期黄脊竹蝗迁入及应急防治情况,广西、四川、贵州介绍境内黄脊竹蝗发生情况,有关专家对发生形势进行分析。在黄脊竹蝗应  相似文献   

4.
红蕉组培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蕉(Musa AAA Red and green)按染色体组成属AAA群.其品种特性介于粉蕉和香蕉之间,全生育期450~500天左右,比普通香蕉长约3个月;植株高约4米,茎围67~87厘米,假茎、叶柄、叶梢及叶片主脉略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 香蕉Musa spp.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Foc) 引起的香蕉枯萎病蔓延快、根治难,严重阻碍了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由于Foc菌量和空间分布与其侵染和致病作用直接相关,探索Foc在‘巴西蕉’Musa acuminate L. AAA group, cv. Brazilian植株和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伤根接种法对‘巴西蕉’苗分别接种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oc1)和4号生理小种(Foc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不同香蕉组织及根际土壤中的菌量,分析了香蕉枯萎病菌在植株和土壤中的时空分布。结果 温室中接种Foc后2~21 d内,‘巴西蕉’根部和球茎中Foc1和Foc4菌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但Foc4菌量始终大于Foc1;在‘巴西蕉’球茎中,Foc1和Foc4分别在接种后21和14 d菌量达到最大。田间接种Foc后30 d,离‘巴西蕉’植株地面半径(r)5 cm、地下深度25~30 cm土壤中的Foc1和Foc4菌量最大;而r为15和30 cm时,地下深度10~15 cm土壤中的Foc菌量大于0~5和25~30 cm的菌量;在相同r和地下深度的‘巴西蕉’根际土壤中,一般Foc4菌量大于Foc1。结论 Foc1和Foc4菌量在‘巴西蕉’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分布,同一空间中Foc4菌量大于Foc1菌量,研究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7月27日,农业农村部在中国和老挝边境云南省江城县举行黄脊竹蝗应急防控实战演练,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境内外黄脊竹蝗发生发展态势,研究部署西南边境地区黄脊竹蝗防控工作。会上,云南及迁入黄脊竹蝗的3个重点市(州)2个重点县(市)分别介绍前期黄脊竹蝗迁入及应急防治情况,广西、四川、贵州介绍境内黄脊竹蝗发生情况,有关专家对发生形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氯化钠和碳酸氢铵溶液对黄脊竹蝗的引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食叶害虫。为深入理解黄脊竹蝗趋尿行为的机制,通过林间录像系统测定了黄脊竹蝗对不同质量浓度钠盐(1.0,5.0,10.0,20.0 g·L-1)及铵盐(1.0,2.0,4.0,8.0,10.0,25.0,50.0,75.0,150.0 g·L-1)溶液的行为反应,同时进行了钠盐及铵盐溶液的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钠盐及铵盐的质量浓度会显著影响黄脊竹蝗的趋泥行为(P0.05),1.0 g·L-1的碳酸氢铵和1.0 g·L-1氯化钠溶液即可激发黄脊竹蝗的趋泥行为,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黄脊竹蝗访问铵盐及钠盐次数逐渐增多;黄脊竹蝗成虫对经75.0 g·L-1的碳酸氢铵或10.0 g·L-1氯化钠溶液处理的滤纸有明显的选择偏好(P碳酸氢铵=0.032,P氯化钠=0.043)。林间诱杀试验表明:挥发性铵盐的诱蝗量显著高于钠盐的诱蝗量(P0.01),挥发性物质在黄脊竹蝗趋泥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8个香蕉品种果实性状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评估我国香蕉品种的农艺学表现,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下,在3年2茬种植期内,对28个香蕉(Mumspp.,AAA Group,‘Cavendish’)品种的果穗形状、果穗质量、果梳数、果指数、果指长度、粗度、弯曲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脚遁地蕾’、‘威廉斯’、‘巴西蕉’等的果穗较匀称,矮把蕉的果穗尖削度较大;第一茬株产20~30kg,第二茬株产约提高5kg,‘矮脚遁地蕾’2茬蕉的总株产(73.8kg)比‘巴西蕉’和‘威廉斯’高21%.各品种果梳数7~9梳,总果指数140~170条,头梳的蕉指数25~30条,质量4~7kg,均是尾梳的2~3倍;果指长度20~22cm,粗度偏大(约40咖).综合来看,一些地方品种如‘矮脚遁地蕾’等的株产、穗形、果指长度和果指形状等比引进品种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微卫星间隔)标记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十分有效的分子标记. 根据ISSR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其它作物上的应用,对收集到的包括3个基因型(AAA、AAB、ABB)在内的共15个香蕉样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将其分成四大类: 大蕉(ABB)、粉蕉(ABB)、龙牙蕉(AAB)、香牙蕉(AAA),并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农科1号香蕉的种性: 农科1号香蕉属于香牙蕉AAA群品系,与巴西香蕉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10.
和秋菊  易传辉  欧晓红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9):135-137,143
为进一步弄清竹蝗属昆虫系统发育关系,选用形态、染色体和解剖特征中较稳定的40个特征,利用PAUE软件,对竹蝗属中国分布的12个种(或亚种)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竹蝗属昆虫大体上依次分化;贺氏竹蝗与其他竹蝗的亲缘关系较远:最早分化的为西藏竹蝗,最晚分化的为西藏竹蝗短翅亚种和川南竹蝗;黄脊竹蝗与其他竹蝗的亲缘关系较...  相似文献   

11.
香蕉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香蕉(Musa spp.)为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 Linnaeus)多年生常绿大型单子叶草本植物。世界香蕉分布在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左右。香蕉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水果,年交易量居各类水果之首,交易金额排名第二。2007年全球香蕉种植面积为4410.5千公顷,产量为8126.3万吨(FAO)。我国是香蕉生产和消费大国,栽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世界香蕉生产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属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植物,原产亚洲东南部,即中国南方及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等,是热带、亚热带最主要的水果之一。香蕉产量在各类水果产量中保持着第二至第三的排名,仅次于葡萄和柑桔。世界香蕉主产地分布于南纬30度到北纬30度之间,主要集中在中南美洲和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理解水分在昆虫趋泥行为中的作用,测定了在一天中林间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环境温湿度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体内含水率及趋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虫体内在一天内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呈现"W"型的变化趋势,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r=-0.85,P=0.079),与湿度无相关关系(r=-0.43,P=0.779);在中午高温低湿时段(12:00-14:00),黄脊竹蝗对人尿的访问量最大,达到(428.00±44.24)次,(140.00±20.64)头,且黄脊竹蝗成虫首次访问诱饵的时间也最短,仅为(410.8±52.6)s。林间诱杀结果与行为观测基本一致,中午高温时段诱杀量最大,达到(140.00±20.64)头。不同时段诱集的成虫性比结果表明:发生趋尿行为的黄脊竹蝗雌虫比例显著高于雄虫(P0.01)。环境温湿度对黄脊竹蝗的趋尿行为影响显著,利用毒饵诱杀技术进行黄脊竹蝗防控时,选择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及环境条件下实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黄脊竹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 skiangsuTsai)属直翅目,蝗科昆虫,是竹子的主要害虫。青田县温溪镇沿瓯江滩涂地带盛产水竹,沿岸许多农家以水竹编织细箬笠、造纸和出售水竹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脊竹蝗的发生量逐渐增大,危害逐渐加重,尤其是1996年、2003年危害特别严重,据调查,平均每667m^2虫量为8224只,最高的每667m^2虫量达10739只,受害水竹面积达150余hm^2,造成20余hm^2亩水竹叶片全部吃光,频临枯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筛选出抗相似穿孔线虫的香蕉品种.[方法]通过在温室中采用盆栽接种方法,分别测定了13个香蕉种资资源对相似穿孔线虫种群1和种群2的抗病性.[结果]接种种群1的处理中,云南粉蕉属高抗品种,皇帝蕉(AA)属抗病品种,有7个品种表现中抗;接种种群2的处理中,没有高抗或抗病品种,有9个香蕉品种表现中抗,巴西蕉(AAA)为高感品种.[结论]试验结果为寻找抗相似穿孔线虫的香蕉品种或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盆栽接种测试的方法,测定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和尖孢镰刀菌4 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 对巴西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种病原 微生物进行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均能抑制巴西蕉的生长且复合侵染对巴西蕉的生长量影响更大,南方根结线虫单 独侵染巴西蕉的根结指数要比复合侵染的高,香蕉穿孔线虫单独侵染巴西蕉的病情指数要比复合侵染的高,而尖孢 镰刀菌4 号生理小种与根结线虫和香蕉穿孔线虫同时侵染巴西蕉时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省河口县沙坝,将高产、优质的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与当地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威廉斯8818’、‘巴西蕉’及福建省近年来推广的优质品种‘漳蕉1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3年的平均果实质量性状(指净重量,净重量=实际的毛重量×0.9)表现为:‘红蕉一号’(23.52kg)>‘巴西蕉’(23.06kg)>‘威廉斯8818’(22.99 kg)>‘漳蕉1号’(22.79 kg),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试验还对其它主要性状进行了检测。综合来看,改良、选育出的矮杆、速生、丰产、优质的新品种‘红研一号’,在河口地区表现最佳,特别是茎干比较粗,山地栽培比较容易作业,抗风(倒伏)能力较强。建议,加大该品种在河口地区的栽培面积,同时,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有台风及冬季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也可加快引种并进行适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 Franch)提取物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的生物活性,采用冷浸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法提取大叶醉鱼草有效成分,分别对黄脊竹蝗2龄和4~5龄跳蝻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对大叶醉鱼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最高,且其提取物的杀虫效果最好,对黄脊竹蝗2龄和4~5龄跳蝻的LC<,50>分别为15.71、24.58mg/mL;其次为索氏提取法,LC<,50>分别为19.07、28.07 mg/mL;冷浸法最低,LC<,50>分别为54.53、72.80 mg/mL.同一种方法提取物的杀虫活性随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大,相同浓度提取物对黄脊竹蝗2龄跳蝻的杀虫效果明显高于对4~5龄跳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了福建省福州野生蕉(Musa spp.,‘AB’Group)的发现、分布、基本生物学特性;同时,根据Simmonds和Shepherd的分类方法,确认福州野生蕉属于AA类群,并初步分析了福州野生蕉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AAA group,‘Brazilian’)未成熟雄花诱导的愈伤组织和芽体作为外值体,通过60Co-γ辐射诱变和低温筛选获得了2个抗寒株系(抗寒9号、抗寒11号),测定了抗寒株系和非诱变对照果实中的淀粉、总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结果表明:2个抗寒株系果实的总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2个抗寒株系果实的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也高于对照,但抗寒11号株系直/支比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