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沉淀聚合法制备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雀石绿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紫外光谱研究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氢键作用形成1?2型配合物;利用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 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性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11.223μg·mL-1,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1=4.45×102μg·g-1;低亲和性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2=156.25μg·mL-1,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2=5.033×103μg·g-1  相似文献   

2.
以农药溴氰菊酯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对溴氰菊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平衡吸附实验,评价其对溴氰菊酯的亲和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与空白NIP 相比,溴氰菊酯MIP对溴氰菊酯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Scatchard方程分析表明,溴氰菊酯MIP上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结合位点,两种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分别为KD1 =2.99mg/L 和KD2=57.14mg/L,对溴氰菊酯的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Q x=2.22mL/L和Q max=16.54mL/L.将该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中,以蜜橘为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溴氰菊酯MIP固相萃取净化方法的准确度为90%~93%,已达到复杂基质中对溴氰菊酯的检测要求,与行业标准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144-145
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方式合成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样品经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进行净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7mmol/L~0.1m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3,在0.02mmol/L、0.07mmol/L的两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75%~7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5%(n=5)。  相似文献   

4.
以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分别在玻碳电极(GCE)和双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表面原位电聚合形成聚邻苯二胺膜,经醋酸-乙醇混合溶液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两种氯霉素分子印迹膜电极(CAP-MIP/GCE和CAP-MIP/SPCE)。以K3Fe(CN)6为电活性探针,建立了间接测定氯霉素的分析方法,并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重现性和选择性等进行评价。CAPMIP/GCE和CAP-MIP/SPCE在溶液中的响应电流与氯霉素浓度分别在1.0×10-5~1.0×10-4 mol/L、2.0×10-5~1.4×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5.2×10-6、1.9×10-6 mol/L。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纯牛奶中的氯霉素进行测定,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氯霉素传感器选择性好、准确可靠,适用于牛奶样品中氯霉素的测定,其中双通道分子印迹传感器可同时平行检测样品两次,且样品用量少(50μL),在分析速度和重现性等方面比基于玻碳电极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为拉巴乌头碱的富集和分离天然产物中的拉巴乌头碱提供新的固相萃取色谱柱填料.【方法】采用本体聚合法快速制备拉巴乌头碱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对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静态吸附考察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及其选择性,并进行Scatchard分析.【结果】合成的聚合物为球形,对拉巴乌头碱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粒径小于45μm的小颗粒MIP_2的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1.5μmol/g,远大于其空白对照NIP_2的吸附量0.4μmol/g;拉巴乌头碱分子与β-谷甾醇的选择性分离因子α为2.18.【结论】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拉巴乌头碱分子有特异性吸附和识别能力,为拉巴乌头碱印迹聚合物合成时正确选择功能单体,分散溶剂和交联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相转移的方法制备了对熊果酸有选择性吸附的聚丙烯腈-丙烯酸分子印迹膜.通过吸附性能的检测,熊果酸在印迹和非印迹膜中的吸附量分别为0.226和0.087μmol/g.渗透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膜对熊果酸有很好的识别特性,而非印迹膜对熊果酸的识别性低于印迹膜对熊果酸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痕量分离方法正成为分析测试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关键技术是获得高亲和性和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目前,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分子印迹物制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机模拟在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食品、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以及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电化学聚合制备尼古丁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弱酸性条件下,以邻氨基酚为单体,尼古丁为模板分子,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膜制备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尼古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用恒电位计时安培法,尼古丁浓度在4.0×10-7~3.3×10-5mol/L范围内与电流增量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0×10-7mol/L,加标回收率在99%~102%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克仑特罗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及识别特性,以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媒介,将聚甲基丙烯酸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接枝微粒,以克仑特罗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对接枝在硅胶表面的聚甲基丙烯酸大分子链进行分子印迹,制备克仑特罗表面分子印迹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子印迹材料表面,用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法研究克仑特罗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对克仑特罗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研究表明,分子印迹材料对克仑特罗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优良的结合亲和性及洗脱性。  相似文献   

10.
以甲级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酯(EGDMA)为交联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2,4-D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聚合配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构显示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  相似文献   

11.
汪君  周围  燕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85-5988
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接枝碳碳双键,以邻二氯苯为模板、苯乙烯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技术,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备邻二氯苯印迹材料,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一层稳定、均匀、30~50 nm厚的印迹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该印迹材料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印迹材料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00 min,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与邻二氯苯的结合位点有2个,最大吸附容量为92.732 mol/g,平衡常数为17.986 mol/L,表明能成功将该材料用于检测环境中邻二氯苯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和对苯二酚的含量,为环境样品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提供测定方法。[方法]取水样,加入β-环糊精溶液、EDTA溶液及缓冲溶液后测定。[结果]在波长对为λEx/λEm=240 nm/309 nm时测定苯酚含量,线性范围为0~1×10-4mol/L,检出限为6.6×10-8mol/L;在波长对为λEx/λEm=310 nm/340 nm时测定对苯二酚含量,线性范围为0~1.5×10-5mol/L,检出限为5.2×10-9mol/L。[结论]通过三维荧光扫描来选择干扰少而测定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波长,实现了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水样中的苯酚和对苯二酚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木荷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辉  金则新  李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57-4858,4860
在利用ISSR技术对木荷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的试验过程中,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诸如模板DNA用量、引物用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4×dNTP浓度、Mg2+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确立了可用于木荷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PCR反应条件:10lμ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pH值9.0,50 mmol/L KCl,0.1%TritonX-100),0.75 U Taq DNA聚合酶,1.5 mmol/L MgCl2,0.2 mol/L 4×dNTP,6 pmol引物,2 mg/ml牛血清白蛋白,10 ng模板DNA;适宜木荷ISSR扩增的退火温度为56.3℃。  相似文献   

14.
铁肥品种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和铁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适合矫正缺铁失绿症苹果树的铁肥品种。[方法]采用断根输液法,对缺铁失绿症的苹果树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Fe-Citric acid、EDTA-Fe和自制的Fe-N3种铁肥,研究不同铁肥品种对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铁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断根输液法施用铁肥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和铁含量,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从而获得较好的复绿效果。5.99×10-3mol/L N-Fe处理的苹果树复绿效果明显,且没有肥害。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多的是5.99×10-3、4.00×10-3mol/LFe-N和1.20×10-3mol/LEDTA-Fe处理。5.99×10-3、4.00×10-3mol/LFe-N处理的叶片活性铁含量增加最多,5.99×10-3mol/LFe-N处理的叶片全铁含量增加最多。苹果叶片光合速率提高最多的是5.99×10-3mol/LFe-N和3.60×10-3mol/LFe-Citric acid处理。[结论]Fe-N是适合根系输液的矫正缺铁失绿症苹果树的铁肥品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多巴胺(DA)在多壁碳纳米管-十二烷基磺酸钠(MWNTs-SDS)化学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和在高浓度抗坏血酸(AA)体系中对多巴胺的选择性.将多壁碳纳米管-十二烷基磺酸钠(MWNTs-SDS)分散液滴加到处理过的电极表面制备生物传感器,以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多巴胺在MWNTs-SD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选择性.MWNTs-SDS修饰电极对多巴胺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pH为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值与多巴胺的浓度在4.0×10-7~3.8×10-5 mol/L和9.8×10-5~7.3×10-4 mol/L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10-7 mol/L,MWNTs-SDS修饰电极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的性能,能在高浓度抗坏血酸体系中选择性测定多巴胺.  相似文献   

16.
平菇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平菇黑丰268为试材,对RAPD—PCR反应体系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平菇RAPD—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平菇RAPD—PCR最优体系为:20μl PCR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1.4mmol/L,模板DNA为50ng,引物浓度为0.6—0.8μmol/L,dNTPs浓度为250μmol/L,Taq酶为1.2U,10×Buffer2.0μl。  相似文献   

17.
荧光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阿魏酸的相对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在3.0×10^-7到5.0×10^6 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起一种荧光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9×10^9 mol/L,同时测定1.0×10^-6 mol/L阿魏酸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1%.该法操作简便,灵敏,迅速,用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亚精胺对苹果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嘎啦两苹果品种1年生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精胺(Spd)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亚精胺效果不同,在两品种间的反应也有差异,1×10-5mol/L的亚精胺对富士效果最明显,而嘎啦则是1×10-4mol/L的亚精胺效果最佳,两种处理均表现为明显提高了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Gs),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同时也提高了两品种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对初始荧光(Fo)的影响二者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先乐  陈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92-11894
[目的]建立马铃薯大西洋SRAP—PCR反应体系,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马铃著大西洋基因组DNA为模板,从Mg^2+浓度、Taq酶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方面对大西洋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适合大西洋的SRAP-PCR反应体系为:模板DNA1.0μl(50ng/μl),Vaq酶1.7μl(1U/μl),引物对1.5μl(1μmol/L)×2,MgCl2 2.4μl(25mmol/L),dNTPs0.6μl(10mmol/L),10×Buffer3.0μl,ddH2O18.3μl,总体积30μl。[结论]建立的SRAP-PCR反应体系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