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运及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穗型小麦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特点,选用典型的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单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多穗型和中间型,但最终产量表现为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适当减小叶片面积,增加群体穗数,可能是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给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用2015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的135个品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穗数范围的产量及产量因素、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各产量因素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山东省小麦生态条件下,选育高产稳产品种应在稳定千粒重的前提下,确保较多的穗数,最大限度地提高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粒数。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和新近培育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大穗小麦品种的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相对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的穗粒数和穗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产量相关项均呈现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粒、千粒重、穗粒数。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要想实现超高小麦增产,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种选育,完善相应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锌肥和锰肥对涡阳县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锌、锰微肥对涡阳县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锌、锰肥在促进年前分蘖数、提高小麦成穗及增加穗数数、千粒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进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并能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湟中区开展小麦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30%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4的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高,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增产了8.13%,小麦品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圣力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05-105,107
为探求适合安徽省贫脊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特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华8903产量最高,抗性也较理想,有推广前景;小麦要获得高产,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必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锌肥对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锌肥能提高小麦成穗数及增加穗粒数、千粒重,能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了小麦、夏玉米的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施用量以30 kg/hm2为宜,施用方法以在小麦耕地前一次性作底肥施用为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均表现出随氮、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氮、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旱地春小麦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麦品种甘春2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密度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加,小麦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而穗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小麦的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375万粒/hm~2处理的产量最高,300万粒/hm~2处理的次之,分别比产量最低的525万粒/hm~2处理显著增加了4.12%、2.81%(P0.05)。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93,而籽粒产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97(P0.05)。通过关联分析可知,小麦种植密度与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穗数、产量、株高、小穗数、千粒重、穗长、穗粒数,表明受密度影响最大的性状因子是穗数。虽然小麦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大,说明合理密植仍是旱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本试验条件下,甘春27号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密度为375万粒/hm~2。  相似文献   

10.
以大穗型和一般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田间观察试验,完成两类型(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比较的田间试验。针对多穗型在高产条件下分蘖成穗高,而大穗型分化小穗、小花数多,穗粒数高,在拔节期后分蘖发育明显慢于主茎,使分蘖成穗率低,群体穗数不足,产量略低于多穗型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可有效增加穗数,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小麦钾效率鉴定和钾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筛选钾高效小麦品种,通过正常钾和低钾2个营养水平的大田营养池栽培试验,对黄淮麦区110份小麦品种/系的11个产量和9个钾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综合鉴定,并以济麦22为对照,筛选出钾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优异的钾高效利用种质。结果表明:与正常钾处理相比,低钾处理会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和钾吸收效率,但会显著提高钾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发现,穗长、可育小穗数和穗粒数与钾吸收效率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钾利用效率性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可作为钾效率的初步快速评价指标。与对照相比,在正常钾处理下筛选出2份钾高效利用种质,旱选H28和品3483,两者单株粒重分别高出17.12%和10.67%,地上部分钾利用效率分别高出27.27%和9.09%;低钾处理下筛选出5份钾高效利用种质,其中旱选H27和洛旱9号的单株籽粒重比对照分别高出18.48%和14.36%,单株钾利用效率比对照分别高出14.29%和21.43%。  相似文献   

12.
姚广平  蒙星  王楠  汪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44-2944,2992
[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孕穗期不同追肥方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西农9871为材料,于2009~2010年度陕西三原县在小麦孕穗期进行了5种追肥方式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土壤追施尿素的产量最高为9.4 t/hm2,比不追肥(CK)增产36.2%,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比CK增产18.8%和11.6%。[结论]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追施尿素、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增加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尿素并不能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冬播春性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春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CIMMYT提供的28份春小麦品系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对主穗小穗数、穗粒数、不孕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春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评价春小麦品系的抗旱性,用GGE双标图对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的抗旱性与多种产量性状相关;2种水分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较大(42.79%~78.87%)。不同水分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及遗传力进行联合分析,可以看出在雨养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小区产量对春小麦抗旱性的选择效率较高,在春小麦抗旱育种中应当注重对这些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考察及选择。  相似文献   

14.
控失肥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控失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实施小麦施用控失肥肥效田间试验。[结果]控失肥处理小麦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34.2万穗/hm2、0.32粒、3.77%0、.19 g和447.52 kg/hm2。[结论]控失肥能够增加小麦群体的有效穗数、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山西南部水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12—2014年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的4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为:穗长变异系数最大,为9.61%。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各年度间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系与对照各农艺性状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基本苗、有效穗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但综合作用中穗粒数最大。根据分析结果及山西南部生态条件,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西南部小麦育种过程中应该将穗粒数较多,千粒重稳定提高的小麦品系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钾肥对不同粒型冬小麦穗粒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砂姜黑土区 ,施钾肥能促进各粒型冬小麦的幼穗发育 ,增加穗粒数 ,提高 SOD酶活性、自由水含量和茎秆充实度 ,同时能有效地降低 MDA和叶片束缚水含量 ,延缓衰老 ,促进可溶性糖的转化与淀粉的积累。其中 ,施钾对小粒型品种温 2 540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产量的显著提高。配施氮钾肥的小麦增产61.3%~110.9%。该试验条件下,以处理N3K2(N 210 kg/hm2+K2O 150 kg/hm2)产量最高,适宜的氮钾比为1.4∶1。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小麦茎、叶、穗氮含量和小麦穗钾含量均表现出间作第1行>间作第3行>单作,但收获时间作小麦茎叶钾含量呈低于单作趋势。小麦氮、钾养分累积量为间作第1行>单作>间作第3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疆主栽和近年新育成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为春小麦产量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在较好的肥、水以及控制病虫害和倒伏的条件下,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疆不同时期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主栽和近年新育成的3个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并对品种的产量潜力和生产中的实际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品种的更替,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实际产量均显著提高;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显著提高;株高显著降低,生育期呈缩短趋势.[结论]新疆春小麦高产育种的重点是:通过增加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提高穗粒重和收获指数,株高稳定在85~9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