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根数等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旱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水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和苗高。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贤芳  赵莉  朱昭进  汪建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04-10206
[目的]寻求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指标。[方法]以安徽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生物学产量、株高、收获指数等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且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均有不同;大多数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显著相关。[结论]以产量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之一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8个小麦推广品种产量因素结构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未文良  汪建来  张文明  赵莉  姚大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26-1627,1635
利用近10年来安徽省主要推广的8个高产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因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其产量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讨论了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性状改良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和小区试验中对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直立穗型品种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直接正向作用的是穗数,穗粒数对产量为负向作用;直立穗型品种对产量起正向作用的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弯曲穗品种对产量起正向作用的是穗数。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2011-2012年度黄淮南片小麦预备试验的24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构成因素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应保持适宜的穗粒数,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硬粒小麦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源干意大利、加拿大和墨西哥的12个硬粒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硬粒小麦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变化以及对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源于墨西哥品系的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品种,加拿大品种与墨西哥品系和意大利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不同来源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墨西哥品种极显著高于加拿大和意大利品种,千粒重墨西哥品系则显著低于意大利和加拿大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来源品种的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大多存在着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均为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间多为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来源品种产量三因素对单株产量都有正向效应,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既有负值也有正值,说明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在不同来源品种中均较大,说明有效穗数是硬粒小麦品种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墨西哥品系的单株产量构成三因素比较协调.认为墨西哥品系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引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9.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产量与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河南省 2018 年度主要推广的40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及产量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产量;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其相关程度大小顺序均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河南省小麦(半冬性品种)高产育种策略应注重对千粒重的选择,稳定穗粒数,挖掘有效穗数,同时一定要注意三因素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黄潮土地区合理施肥、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3年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变化。[结果]有机肥、无机肥、品种以及两两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对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有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除单施有机肥处理M外)。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且与N、NP或者NPK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当。在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NPK和NP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和CK处理,长期单施N肥并不能增产,需配施P或PK肥才有效。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主处理施有机肥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减弱说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弥补了无机肥施用种类不足的影响。[结论]在黄潮土地区,小麦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肥料长期单一施用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小麦区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安徽省淮北地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和大田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小麦区试半冬性组的284个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由强到弱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都比较大,贡献由大到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三因素均与产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且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根据分析结果和安徽淮北地区的生态条件,在合理控制穗数群体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稳定提高千粒重是获得小麦高产的关键。在产量水平9000 kg/hm2以上的高产育种和大田生产中,目前最佳的产量因素构成为:穗数600万~675万穗/hm2,穗粒数35粒以上,千粒重41~47 g。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苏省沛县2003-2010年8年间的小麦品种试验和高产示范田68份产量及产量结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苏北地区小麦创高产主攻方向,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该地区小麦创高产栽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淮北地区小麦高产田的产量构成特点为具有较高的群体总穗数;超高产田的产量构成特点是群体总穗数适当,且较高,粒重和穗粒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苏北地区小麦创高产的栽培策略是:提高群体成穗率和千粒重。而穗数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最大,粒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高产田创建主要依靠栽培措施的优化,超高产田的创建则需要栽培措施与气候条件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以甘肃省庄浪县为例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穗/穴粒/穗千粒重成穗率穴/m2,说明每穴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在今后的推广过程中,宜选择穗大粒多及分蘖能力强的品种作为当地主栽品种,同时,采取栽培措施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宁夏春小麦三种不同产量结构类型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别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对各品种的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穗型(96H98)、中间型(宁春4号)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为667m2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并且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产量高.大穗型(宁作19号)品系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为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并且穗粒数多,穗数少,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为给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用2015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的135个品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穗数范围的产量及产量因素、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各产量因素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山东省小麦生态条件下,选育高产稳产品种应在稳定千粒重的前提下,确保较多的穗数,最大限度地提高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粒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西南麦区套作不同品种小麦机械播种与人工点播时的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套作小麦机械播种优于传统人工挖窝点播,平均折合产量较传统人工挖窝点播高215.17 kg/hm~2,增幅5.86%。套作小麦不同品种间增产幅度不同,单位面积有效穗增加是机播小麦增产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受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理想的机播品种应实现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性的分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工作提供基本依据,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中产、高产和超高产4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不协调是产量低的重要原因;单位面积穗数一直是产量构成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一个限制因素;在7650~9900 kg/hm2水平下,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在10275~11460 kg/hm2水平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贡献都最大;超高产水平下,千粒重与穗粒数之间是完全可以协调的,通过增加穗粒数来实现更高产比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北片小麦育种状况,本研究针对2012-2020年黄淮冬麦区北片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年际间产量变异幅度大,同一年度参试品种间产量变异幅度较小,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幅度整体表现为每公顷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产量与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三者对产量的贡献关系为千粒重每公顷穗数穗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