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是核桃的主要起源和分布地区之一,其种质资源丰富,包括大量野生、农家实生种质材料及栽培种类型,栽培产量及面积位于世界前列。本文主要从核桃的地理分布、结果习性、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及基因定位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核桃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以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对核桃品种资源和栽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采用Visual Studio 2010中的C语言,以及SQLite数据库构建了核桃品种资源及栽培信息库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品种信息管理、栽培技术、病虫害监测、采收及采后管理和系统维护5个功能模板.系统的应用,为云南乃至中国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提供信息平台,也为核桃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山东核桃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山东核桃的栽培历史及区域划分、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引进、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品种选育现状进行了归纳,并对未来山东核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山东核桃生产及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核桃良种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新疆是我国现有栽培核桃的主要发源地.新疆核桃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异常丰富,从50年代末至今,先后选育出不少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新疆核桃结实早、果实大、品质优良、丰产性及适应性强.新疆核桃栽培范围广,南起于田,北至博乐,东起哈密,西至塔什库尔干,由海拔最低的吐鲁番(-34.5m)至最高的桑株乡(2300m).全疆现有核桃树约400万株,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核桃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核桃是我国重要的栽培经济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除果实外,其树干、根、枝、叶也都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核桃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重要性、特点、用途、使用历史及范围、存在问题、开发利用以及研究进展。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我国果树工作者了解国内外现有核桃种质资源和研究现状,而且对于我国今后核桃引种及选育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核桃的种质资源,第二部分介绍核桃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核桃是本地的经济树种,栽培面积较广,经济效益高。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核桃产业面积进一步扩大,本文对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和核桃产品加工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核桃的经济价值。核桃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种质资源丰富。随着林业产业不断发展,核桃栽培面积逐渐扩大,核桃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而且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现象较多,加强核桃栽培管理是现代设施栽培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  相似文献   

8.
正核桃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种质资源丰富。随着林业产业不断发展,核桃栽培面积逐渐扩大,核桃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而且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现象较多,加强核桃栽培管理是现代设施栽培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核桃生长水平,减少病虫害现象。1核桃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原则在核桃树栽培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病虫害防治,核桃病虫害程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
核桃又有营养果品和医疗果品之称,核桃是山西省吕梁市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的古老果树种之一。核桃产业是吕梁山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特别是以"汾州核桃"为代表的核桃品牌享誉全球。当前,繁殖核桃无性系苗木主要是采用嫁接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甘肃核桃栽培现状及主要共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甘肃省核桃栽培管理及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甘肃核桃产业发展历程和国家、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研究解决核桃区域规划、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苗木繁育、栽培管理技术、保鲜加工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和研发能力提升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了解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分布、利用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为高效、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实现本地草菇栽培产业菌种质量提升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查阅、野外采集与种植场或市场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分析广东地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 Speg.)资源的组成和分布特点,草菇栽培种质资源的生产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趋势。广东极其适合小包脚菇类群的发生,已报道的小包脚菇类群多达 20 余种,占全国已报道小包脚菇种类的 70% 以上,目前利用的主要有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银丝草菇(V. bombycina)等,其余野生资源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本地区也是国内最主要的草菇栽培和消费区域,栽培历史悠久,然而栽培菌种资源混乱、菌种生产标准缺乏、没有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等,珠三角及周边区域的草菇生产企业、种植户分散,缺少规模化的草菇生产导致该地区草菇产业竞争力难以提升。加快本地区野生小包脚菇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草菇优良菌种的菌株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形成地区特色种质资源库,制定草菇优质菌种生产标准、培育专业的草菇菌种生产企业是当前广东地区草菇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的目标和方法,通过对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的回顾与分析,揭示了不同玉米种植区域种质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现阶段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利用情况。国外玉米品种大范围进入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给我国原有的玉米品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已经改变了我国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方式。因此,对外来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改良创新现有的玉米种质资源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兜兰属植物是兰科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文章从种质资源及其分布、系统演化和生态地理、形态学和细胞生物学、传粉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栽培管理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国兜兰属植物具有显著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只有注重可持续开发及迁地保护策略的运用,才能与欧美等具有上百年栽培历史的花卉产业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欧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92-15793,15870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贵州核桃资源共有4属11种,全省均有分布,以铁核桃为主,占资源总量的80%以上。对贵州省核桃种质资源的特性和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描述。指出贵州核桃资源在优株选育、砧木利用等方面的利用情况,并对贵州核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8年陕西南部及关中宝鸡、渭南地区开展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行动,累计征集资源2 318份,其中粮食作物811份、经济作物229份、果树520份、蔬菜732份、牧草绿肥26份,共涉及43科、120属、157种的作物种类,征集到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00多种地方特色优异资源。通过对这些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陕西农作物种质资源以地方品种为主,在第三次普查中,粮食作物占比明显下降,从82.69%降至34.99%,其次蔬菜、果树占比分别较普查前提高了25.89%、21.08%。陕西通过稻米、花椒、核桃、茶叶、猕猴桃等地方品种及野生资源直接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陕西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资源保护措施、发掘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建议加快推进全省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对局部地区及重点农作物优先开展资源保护试点工作,同时不断发掘利用新资源,服务于生产和育种研究,助力陕西农业追赶超越。  相似文献   

16.
新疆的野生果树种类丰富而独特,起源古老,为中国果树栽培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物质基础.因此,建立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对于新疆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介绍了以Visual Basic 6.0为主导设计语言,结合后台关系数据库Access2003.建立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运用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可广泛应用于果树生产、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程序.本系统包括新疆的野苹果、野杏、野生樱桃李、野生欧洲李、野核桃等野生果树资源分布、植物学特征和农业生物学特征等数据内容.  相似文献   

17.
种质资源是药用植物生产的源头,种质的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阐述了续断药材基原的历史沿革及资源分布、种质亲缘关系、化学品质评价及繁育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续断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当前中国续断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加强对续断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引入遗传学、生态学、农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以筛选出优质续断种源,为实现人工产业化栽培和品种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疆核桃8个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斌  田嘉  李疆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180-2188
[目的]为进一步建立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分子指纹鉴定体系奠定基础,为制定新疆核桃资源的有效保育和利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新疆栽培与野生核桃资源间的系统关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应用12对稳定、适用性好的SSR引物对新疆南北疆核桃的8个栽培及野生群体的230份样品进行扩增,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12对SSR标记揭示了新疆核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93个,平均多态性带比率96.77;,平均Nei多样性指数(H)0.315 1,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382 0.8个新疆核桃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172 0.估测的群体间基因流(Nm)为1.712 6,表明新疆8个核桃群体之间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种子的传播或人为实生选种以及杂交育种可能是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对新疆核桃8个群体的Nei多样性指数(H)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及多态位点百分比进行分析,表明和田实生核桃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伊犁霍城野生核桃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采用UPGMA方法进行供试核桃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8个群体被聚为两大类:和田、叶城及温宿等3个群体聚为一大类;而巩留、霍城、吐鲁番、哈密、鄯善等5个群体聚为另一大类,Mantel检测与UPGMA聚类均表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新疆核桃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揭示了新疆核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群体扩散及其地理系统发育进化等方面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认为在进行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的保存时,应充分重视群体内不同类型个体的保存,同时也要在分布区不同区域内保存不同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集优质核桃母树穗条,采取核桃大树高桩嫁接的方式进行资源收集保存,总结出一套优质核桃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包括采穗母树选择与处理、穗条采集与处理、砧木选择与处理、嫁接、接后管理、建立技术档案等全过程,以实现对优质核桃资源的有效保护,满足今后基地品种改良、资源延续及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之需要,为建立优质核桃资源基因活体库和开展核桃遗传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