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用遗传背景相同的1日龄父母代雄性Arbor Acre(AA)肉仔鸡和父母代雄性岭南黄肉雏鸡各160羽,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以AA肉鸡和岭南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样品为模板,研究不同品种肉鸡肠道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和y+LAT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十二指肠和空肠rBAT和y+LAT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回肠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品种肉鸡rBAT和y+LAT2 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具有相同的发育模式,从2~30d不断升高,44d下降,55d回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获得肉鸡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揭示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间比较。 【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方法进行肉鸡SSTR2序列扩增相对定量RT-PCR方法研究AA肉鸡和岭南黄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规律。【结果】肉鸡SSTR2从起始密码子至Poly(A)长度为2311bp,其ORF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相同,核苷酸序列与人SSTR2的同源性为81.0%,与大鼠SSTR2同源性为79.5%。其翻译的蛋白由371个氨基酸组成,比人和大鼠的SSTR2多2个氨基酸,鸡SSTR2与人的同源性87.1%,与大鼠的同源性为86.3%。AA肉鸡30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2d、16d、44d和58d差异不显著(P>0.05)。黄羽肉鸡的16 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30 d、44 d和58 d(P<0.05),2 d、30 d、44 d和58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SSTR2 mRNA表达丰度比较显示,AA肉鸡30 d、44 d和58 d均显著高于黄羽肉鸡(P<0.05)。【结论】不同物种间SSTR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AA肉鸡生长后期 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黄羽肉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仔鸡肠道PepT1和b~(o,+)AT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40只21d‘科宝’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16%CP组),18%(18%CP组)和20%(20%CP组)的3种饲粮,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42d测定肠道PepT1和b~(o,+)AT mRNA含量.【结果】16%CP组平均日增质量、氮利用率和代谢能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料肉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PepT1mRNA表达以空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回肠最低,且空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b~(o,+)AT mRNA表达以回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空肠最低,而回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十二指肠显著高于空肠(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饲粮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和消化能值均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肉仔鸡小肠各肠段PepT1mRNA和b~(o,+)AT mRNA的表达均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6%CP组PepT1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显著低于20%CP组(P0.05),其在空肠的表达显著低于18%CP组(P0.05).20%CP组b~(o,+)AT 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显著高于16%CP组(P0.05).【结论】适宜的饲料粗蛋白质水平有利于PepT1和b~(o,+)AT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粉状饲料中不同小麦粉碎粒度对肉鸡生产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385只1日龄健康AA肉公鸡,分为5个处理,小麦分别通过2、4、6、8、10 mm 5种孔径的筛片粉碎成5种粉碎粒度,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饲粮为小麦-豆粕型。试验期42 d,分1~21 d和22~42 d两阶段。【结果】结果表明:小麦粉碎粒度对肉鸡平均阶段增重(BWG)和平均阶段采食量(FI)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小麦粉碎粒度为8和10 mm时,肉鸡的料肉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小麦粉碎粒度对肉鸡养分利用率和AME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小麦粉碎粒度的增加,肉鸡21 d肌胃指数显著增加,且呈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21d空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和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空肠杯状细胞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5),21 d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42 d呈显著的线性相关;21 d时空肠黏膜claudin1 m 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粉状饲粮中,小麦粉碎粒度增加,显著提高肉鸡料肉比;但可促进肌胃发育和空肠形态改善;增加空肠杯状细胞数量和空肠黏膜claudin1m RNA的表达,综合料肉比、空肠形态和空肠黏膜claudin1 m RNA表达的结果考虑在肉鸡粉状饲粮中小麦通过6 mm筛片粉碎时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公雏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Ⅰ、Ⅱ、Ⅲ和Ⅳ组肉鸡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饮用含0%、0.15%、0.20%和0.25%甲酸与木质磺酸混合物(MFALA)的水,试验期21 d,研究在饮用水中添加不同含量的MFALA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及空肠组织结构、紧密连接蛋白和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Ⅱ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2)Ⅱ组肉鸡空肠的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Ⅱ组肉鸡空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Ⅱ组肉鸡空肠抗炎因子IL-4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肉鸡空肠促炎因子IL-6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在饮用水中添加MFALA能改善黄羽肉鸡空肠的组织结构、紧密连接蛋白和免疫因子,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球虫感染对蛋鸡肝脏和肠道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bcrp)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对球虫感染蛋鸡以及健康蛋鸡的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mdr1和mrp2及bcrp mRNA进行相对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鸡比较,球虫感染导致mdr1mRNA表达水平在十二指肠中有显著上调(P=0.043),而在其他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mrp2mRNA表达水平在健康和球虫感染蛋鸡的肝脏及肠道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bcrp mRNA表达在肝脏(P=0.021)、回肠(P=0.021)、空肠(P=0.021)中均出现显著性下调,在十二指肠中则变化不显著.结论:球虫感染可使蛋鸡组织中的部分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子的mRNA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但是不同基因在不同组织的变化趋势不同.提示:疾病期间用药可能会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察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AA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和随粪便的排出规律,及对肠道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肠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相同的无抗生素基础日粮饲养3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一次性灌喂无菌水或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1.5×108CFU·mL-1)各0.5 mL;在不同时间采样进行计数和酶活性测定,同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js,PCRDGGE)技术分析此过程肉鸡粪便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灌喂的芽孢在十二指肠内开始萌发,以空肠的营养体数量最高,盲肠内则以芽孢为主;粪便中的芽孢数量在24 h时最高,达到7.9×104CFU·g-1,而后逐渐降低,在72 h后基本无法检出.PCR-DGGE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鸡粪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试验组中肠道有益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时,灌喂芽孢12 h后,十二指肠内淀粉酶、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性,空肠内的脂肪酶活性和盲肠内的总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证实芽孢能在AA肉鸡肠道内萌发并停留超过72 h,并对提高肠道内消化酶活性和改善菌落结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酵母蛋白替代鱼粉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24只1日龄AA肉仔鸡混合雏,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分别施予2个饲粮处理,以此研究用酵母蛋白替代鱼粉对肉鸡饲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7d试验组AD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CR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21d试验组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全期2组3个指标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组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组间免疫器官(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的发育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厚度、十二指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之比(V/C)的差异亦不显著(P0.05).因此,在相等营养水平肉仔鸡生长期饲粮中,用酵母提取蛋白等量替代鱼粉能获得相近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及肠道发育方面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胚蛋注射丙酮酸肌酸(creatine pyruvate,CrPyr)对肉鸡空肠黏膜酶活性、胃肠激素浓度、营养素转运载体及味觉感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日胚龄AA肉鸡商品代胚蛋720枚,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0枚,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盐水组(0.6 mL 0.75%生理盐水)、CrPyr组(12 mg CrPyr溶于0.6 mL 0.75%生理盐水)。在孵化17.5 d进行羊膜腔注射试验,每枚蛋重注射剂量为0.6 mL。出壳后,将每组的公雏挑出并称质量,并从各组选出与公雏平均体质量接近的80只公雏,随机均分成8个重复,饲养到出壳后21 d。分别在孵化19 d(-19 d)和出壳0、7、21 d采集空肠黏膜样本,测定空肠黏膜酶活性、胃肠激素浓度及营养素转运载体和味觉感受体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盐水组相比,CrPyr组显著提高了孵化19 d鸡胚及出壳当天(0 d)肉鸡空肠黏膜二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P0.05);CrPyr组显著提高了孵化19 d鸡胚和出壳当天(0 d)雏鸡空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浓度(P0.05),显著降低孵化19 d鸡胚、出壳7和21 d肉鸡空肠黏膜胃饥饿素的浓度(P0.05);注射CrPyr显著上调出壳21 d肉鸡空肠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5);注射CrPyr显著上调孵化19 d鸡胚、出壳7和21 d肉鸡空肠肽转运载体1(PepT1)、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基因表达量(P0.05),显著上调出壳当天(0 d)和7 d肉鸡空肠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5(GLUT5)和b~(0,+)系统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及B~0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B~0AT1)基因表达量(P0.05);注射CrPyr显著上调出壳0、7、21 d肉鸡空肠脂肪酸转运载体4(FATP4)基因表达水平(P0.05)。此外,注射CrPyr显著上调孵化19 d和出壳7 d后味觉受体1(T1R1)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胚蛋注射12 mg的CrPyr有利于提高肉鸡空肠消化和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沂蒙黑山羊羔小肠发育、菌群多样性及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沂蒙黑山羊早期断奶羔羊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双胎沂蒙黑山羊羔羊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其中,对照组(Ⅰ组)羔羊随母哺乳至75日龄,试验组(Ⅱ组)于10日龄断奶后饲喂代乳粉。分别于试验的第10、15、25、45和75 天称羔羊活体重以及屠宰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重量,并收集各肠段内容物、黏膜组织样品。采用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小肠菌群定植规律及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Ⅱ组羔羊45 d时平均日增重和空肠、回肠重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75 d时平均日增重和回肠重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十二指肠在45和75 d、空肠在15 d及回肠在10 d时两组间菌群变化较为明显,二者菌群多样性指数回肠最高,其次空肠、十二指肠;两组各肠段优势菌群均为溶淀粉乳杆菌和普雷沃氏菌属,但随着日龄增加,Ⅰ组各肠段益生菌属总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Ⅱ组却与此相反。Ⅱ组在10 d时SGLT-1和GLUT-2基因mRNA表达量最低,而25 d后Ⅱ组表达量均高于Ⅰ组,且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基因表达量呈现肠段部位间差异,其中SGLT-1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空肠最大,十二指肠最低,而GLUT-2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十二指肠最大,回肠最低。【结论】饲喂代乳粉在第25 天时可促进沂蒙黑山羊早期断奶羔羊空肠、回肠有益菌提前定植,并通过调控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而引起葡萄糖吸收转运的改变,进而影响羔羊后期肠道组织及机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代乳粉中添加单宁酸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质性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1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代乳粉或单宁酸含量为0.2%的代乳粉,试验期21 d。羔羊28日龄时饲养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分离胃室和肠段,分别称量各胃室和各肠段净质量以及含内容物质量,并量取各肠段的长度,计算各胃室和各肠段的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及内容物分布。肠道组织形态学和上皮细胞凋亡率用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mRNA表达量用采集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测定。结果 除十二指肠指数(%活体质量,P=0.012)和相对质量(%全肠质量,P=0.034;%全胃肠质量,P=0.017)、空肠和结肠相对长度(%全肠长度,P=0.030,P=0.004)及结肠内容物分布(%活体质量,P=0.039)外,单宁酸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以及小肠claudin 1蛋白mRNA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并降低绒毛宽度(P=0.013,P=0.001),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03),此外,单宁酸有上调羔羊空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以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趋势(P=0.077,P=0.073,P=0.062,P=0.097,P=0.052)。结论 单宁酸显著降低7—28日龄湖羊羔羊十二指肠相对质量和空肠相对长度,但可通过提高十二指肠肌层厚度、上调空肠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来改善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单色光对肉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色光对肉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为阐明单色光影响肉雏鸡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s)灯作为光源,选用刚出壳AA肉公雏120羽,随机分为4组,分别提供红(660 nm)、绿(560 nm)、蓝(480 nm)和白(400~700 nm)4种光源,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人工光照光强度均为15 lx,光照时间23 h,试验期7 d;分别于0、7 d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黏膜结构变化、杯状细胞数量以及空肠肠腺上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7日龄时,绿光组各项检测指标比其它光色组明显增高,与红光组相比,绿光组能够促进雏鸡空肠肠腺上皮细胞的增殖(115.5%,P<0.05),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上皮的杯状细胞数量(分别为71.8%,35.8%和27.2%,P<0.05),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为207.9,93.9和63.9 μm,P<0.05),黏膜厚度(分别为262.2,184.6和185.6 μm,P<0.05)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为18.9%,54.5%和77.8%,P<0.05)。【结论】在15 lx光强度下,肉鸡生长早期(0~7 d)选用绿光照明,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提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肉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乳粉中添加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同质性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羔羊饲喂不含MOS的代乳粉,试验组羔羊饲喂含0.2 % MOS的代乳粉,试验期21d。羔羊28日龄时,两个试验组各随机选择8只羔羊屠宰,取出消化道,称量各胃室和肠段包含内容物的质量和净质量,量取各肠段长度,用以计算各部位的相对质量和内容物分布,以及各肠段的相对长度。多聚甲醛固定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组织形态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样品,测定紧密连接蛋白1 (claudin 1)、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结果】除空肠相对长度外(%全肠长度,P=0.040),MOS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活体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小肠黏膜claudin 1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MOS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并显著降低绒毛宽度(P=0.033,P=0.047,P=0.015),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28),此外,MOS有提高羔羊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皱胃肌层厚度及回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5,P=0.078,P=0.085,P=0.084,P=0.052)。【结论】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相对质量、长度和内容物分布基本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及肌层的组织形态,维持小肠屏障功能,有利于提高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芽孢杆菌和载鸭水体应用光合细菌对载鸭水体和鸭产蛋性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地面平养+水池”养殖模式,以2×2因子试验设计,选择同批次连城白鸭和樱桃谷鸭杂交后代蛋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每个重复独立一栏。两处理因子分别为饲粮添加有效活菌含量为8×107 cfu/kg的枯草芽孢杆菌和载鸭水体应用光合细菌至水体有效活菌含量为1.8×1012 cfu/m3。对照组为不应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光合组为只应用光合细菌,芽孢组为只添加芽孢杆菌,联合组为既添加芽孢杆菌又应用光合细菌。预饲7 d,试验期120 d。试验期间统计每10 d的平均产蛋率、平均采食量和平均料蛋比;每10 d采集水样用于检测大肠杆菌和沙门+志贺氏菌数量;每15 d采集水样和血样用于检测内毒素浓度。试验结束时,采集新鲜粪样用于检测大肠杆菌和沙门+志贺氏菌数量;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用于检测内毒素水平;取空肠、回肠和脾脏组织用于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试验鸭自由饮用池水、自由采食、自然光照。水体和血液内毒素、采食量、产蛋率、料蛋比、水体大肠杆菌和沙门+志贺氏菌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线性混合模型分析,LSD修正法多重比较。粪便微生物数量、肠道黏膜内毒素水平和组织基因表达数据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不显著影响鸭采食量(P>0.05)空肠Caspase-3Bcl-2 mRNA表达(P>0.05)、回肠Bcl-2 mRNA表达(P>0.05)、以及脾脏IL-1β mRNA表达(P>0.05),但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显著提高蛋鸭产蛋率(P <0.001),显著降低蛋鸭料蛋比(P<0.001)、载鸭水体(P<0.001)、十二指肠(P<0.01)和回肠(P<0.01)内毒素浓度、粪便大肠杆菌数(P<0.001)、空肠TLR4P<0.05)和回肠Caspase-3P<0.05)mRNA表达水平。采食量、产蛋率、料蛋比、水体大肠杆菌、沙门+志贺氏菌和内毒素水平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P<0.001)。与芽孢组和联合组相比,对照组和光合组血液内毒素和粪便沙门+志贺氏菌数量显著提高,对照组空肠粘膜内毒素水平、载鸭水体沙门+志贺氏菌数量以及脾脏TNF-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联合组水体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光合组和芽孢组。仅联合组回肠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脾脏I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可能通过降低载鸭水体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和内毒素水平、降低肠道和血液内毒素浓度、降低炎症反应和肠道细胞凋亡,提高蛋鸭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的作用机理,确定其添加效果与使用方法;同时,为果胶酶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选用1日龄同批孵化、健康肉鸡24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正常水平的基础日粮;2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249%的果胶酶;3组添加0.168%纤维素酶;4组添加0.15%由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按1﹕1配合而成的复合酶。【结果】果胶酶组肉鸡。显著提高对磷(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蛋氨酸(Met)、赖氨酸(Lys)、胱氨酸(Cys)、苏氨酸(Thr)和异亮氨酸(Ile)的利用率(P<0.05),极显著提高粗蛋白(CP)的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果胶酶组28日龄时十二指肠、胰腺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以及空肠的脂肪酶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49日龄时胰腺的淀粉酶及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和空肠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空肠的绒毛高度、降低肠壁厚度(P<0.05);果胶酶组显著降低49日龄的尿酸、尿素氮水平(P<0.05);显著提高的血糖水平(P<0.05);显著降低盲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49日龄时的新城疫抗体效价(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能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和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应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了CCR10(CCL28受体)在15d和30d仔猪胃肠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CR10在15d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胃和30d仔猪的十二指肠下段、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胃组织有表达;15d仔猪的十二指肠下段、直肠组织中无表达,空肠、盲肠、胃组织表达较少;30d仔猪的十二指肠上段组织无表达,十二指肠下段、直肠和胃组织表达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用320只1日龄AA肉公鸡,研究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对肉鸡部分脂肪性状、血脂指标及相关生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2种氨基酸对肉鸡脂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试验期为42 d。屠宰后测腹脂率,游标卡尺测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厚度,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RT-PCR技术检测肝脏、腹脂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PT-1)、脂蛋白酯酶(LPL)、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α(PPARα)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饲粮中混合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可显著提高肉鸡增重(P<0.05),对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肌间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P<0.05),对腹脂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谷氨酰胺组和天冬胺酰胺组可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显著增加皮下脂肪厚和肌间脂肪宽(P<0.05);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后可显著降低血液TG含量(P<0.05),提高血液TC含量和降低HDL-C水平,影响血脂代谢。3个试验组肝脏中ACC、FAS、CPT-1、PPARα基因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LPL 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3个试验组脂肪组织PPARα转录表达显著增加(P<0.05),谷氨酰胺组和天冬胺酰胺组脂肪组织ACC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5),混合组脂肪组织FAS、LPL基因转录显著降低(P<0.05),而CPT-1转录则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可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脂沉积,改善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18.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0只21日龄罗斯肉鸡分5个处理组:处理组1(正对照组)、处理组2(负对照组),处理组3~5在负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各添加一种非淀粉多糖酶制剂。肉鸡饲养至42日龄屠宰,测定肠道及内容物消化酶。结果显示:负对照组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及其内容物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小于(P ≤005)正对照组。处理组3肉鸡十二指肠及其内容物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大于负对照组,与正对照组相近(P>005)。处理组3肉鸡空肠内容物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大于其他4个处理组。处理组4和5肉鸡的十二指肠及内容物的淀粉酶活和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处理组3。处理组4肉鸡空肠蛋白酶活性与处理组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处理组5。以上结果说明,选用NSP酶制剂应实测产品的酶类和酶活性,以合理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锌(硫酸锌)常铜(纳米氧化铜)日粮对鸡脏器组织铜锌含量的影响,探讨Zn2+与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吸收时的互作关系。【方法】选取1日龄SPF白莱航蛋用公雏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8 mg•kg-1);2—4组为高锌组,以ZnSO4•7H2O的形式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锌250、500和1 000 mg•kg-1。【结果】日粮添加锌250—1 000 mg•kg-1,受试鸡肝、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和金属硫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鸡十二指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粮添加锌1 000 mg•kg-1时,空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分别为:250和500 mg•kg-1,P<0.01)。试验至42 d,日粮添加锌500和1 000 mg•kg-1时,鸡肝脏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为:250 mg•kg-1,P<0.01)。日粮锌水平与鸡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腺胃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空肠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腺胃和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十二指肠、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日粮添加高水平硫酸锌没有拮抗鸡对纳米氧化铜的消化吸收,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可能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