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胰胨大豆琼脂培养基和罗氏培养基从招财鱼的肝脏、肾脏上分离到一种的细菌,通过细菌的生化鉴定来鉴定分离的细菌是本病的病原菌为星状诺卡氏菌,为淡水鱼类诺卡氏茵病原的分离鉴定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稻曲球上分离到病原真菌,通过柯赫法则鉴定,该病原茵为稻曲病菌.对稻曲病菌的实验室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能够在PD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其生长温度在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温度过低或过高均抑制菌丝生长;在pH为4~10的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同时测定了不同碳源和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采集于甘肃省岷县的贮藏期霉变当归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描述,分离纯化获得霉变真菌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对霉变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温度对分离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甘肃当归主产区贮藏期当归霉变的真菌为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燕麦培养基、查彼培养基(Czapek)等4种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以查彼培养基(Czapek)上生长最快,其次为燕麦培养基,在玉米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慢;该菌在5~40℃范围内均能较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40℃时可缓慢生长,0℃时未见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4.
根腐病是目前对柴胡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此文对该病病原茵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 6~8,在麦汁培养基上较在PDA培养基上容易产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20~25℃,pH 4~6和100%相对湿度.孢子在25℃水滴中3h后开始萌发,10 h时全部萌发,孢子临界致死条件为51℃,10 min.  相似文献   

5.
黄瓜细茵性白枯病是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细菌病害,开展该病茵寄主范围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对做好该病防治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该病茵可侵染黄瓜、茄子、番茄等24种作物,寄主范围较广;该病菌供试的10个菌株与绿黄假单胞茵(Pseudomonas viridiflava)在36项生理生化指标上反应一致,应同属于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自贵州省惠水县的一株担子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担子菌担子果有柄,担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透明(5.2~7.6)μm×(3.5~4.5)μm;茵丝无色至淡黄色,少分支;PDA培养基上茵落正面乳白色,背面淡黄色,生长缓慢.经rDNA-ITS序列分析,该真菌与GenBank中灰树花茵(Grifola frondosa)的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学特征,确认该担子茵为灰树花(G.frondosa).  相似文献   

7.
许多血清学诊断方法,例如环状凝集试验、沉淀反应等,在抗原或抗体较少的情况下往往观察不到可见反应.尤其检测病原时,被检样品中往往含菌量较少,直接影响检出率.为此,我们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琼脂,使抗体和抗原(菌体)培养后形成凝集颗粒,悬浮在透明的胶液中,以便观察和判别.此法定名为“悬浮凝集试验”(简称悬凝法).试验材料一、培养基1.检测病原培养基:为0.05%琼脂及2%牛抗猪丹毒高免血清(效价1:640)的马丁汤胶液.分装于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白桦林土壤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5—7月份,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白桦林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取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和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将纯化出的菌株转接到PDA、CzA上。观测茵落形态、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因子。经过显微观察菌丝体、孢子以及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等,初步鉴定出18个不同种的土壤真菌,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柑桔生棒孢Corynespora citricola、纸葡萄穗霉Stachybotrvs chartarum。  相似文献   

9.
对辣椒采后炭疽病病原茵的生物学特性和拮抗酵母茵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拮抗酵母菌的抑茵效果与酵母茵悬浮液的浓度呈正相关,与病原茵的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肠膜明串珠茵产细茵素的最佳发酵条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产细茵素的最佳培养基是MRS培养基,最适起始pH值为6.4,最适接种的体积分数和接种种龄分别为3%和24 h,产细菌素最适发酵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和24 h.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细菌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真菌分离方法分离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通过回接试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对确认为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经回接试验确认分离的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单生,褐色,不分枝,顶端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梭形、倒棍棒状,正直或向一侧弯曲,褐色,两端渐狭,钝圆,种脐较平,有5~10个假隔膜。18S rDNA和ITS序列长度分别约为1.8 kb和570 bp,与待鉴定病原菌18S rDNA同源性最高的是狗牙根平脐蠕孢有性态(Cochliobolus cynodontis),二者的相似度为99%;与其ITS序列同源性最高的是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二者的相似度也为99%。聚类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s)的18S rDNA同源关系最近,与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的ITS同源关系最近。【结论】成功分离到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均显示其为稻平脐蠕孢。  相似文献   

12.
柑橘青、绿霉病高效拮抗菌34-9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柑橘园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柑橘青、绿霉病菌有强烈拮抗作用的酵母菌株(34-9),在活体及离体试验中其抑制病菌的作用均较强,在柑橘果实表面接种6 d未发病。其上清液和灭菌液对柑橘青、绿霉病菌没有抑制作用,初步断定该菌株不产生抗生素。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检测,确定其为柠檬形克勒克酵母菌(Kloeckera apiculata)。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酵母菌株(34-9)对柑橘青、绿霉病菌直接作用,可观察到酵母菌株(34-9)紧紧包围柑橘青、绿霉病菌菌丝或附着吸附在柑橘青、绿霉病菌菌丝上,最终使柑橘青、绿霉病菌菌丝浓缩,菌丝畸形。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江西省分离、纯化了3株芦笋茎枯病菌,ITS1-5.8S-ITS2分子分析表明其序列长度均为492bp,ITS区域遗传差异不显著。病原菌菌落生长、分生孢子形态、氧化和渗透逆境胁迫响应及致病性等方面的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江西省芦笋茎枯病的病原为拟茎点霉属天门冬拟茎点霉。在纯培养条件下,其分生孢子呈椭圆形(α型)、无色单孢、单核、内含0-2个油球。病原菌在马铃薯培养基(0.2×PDA)上的营养生长速率高于燕麦培养基(OA),但马铃薯培养基则更易出现分生孢子器。在氧化((H2O2)或渗透(NaCl)胁迫下,菌株表现出营养生长速率降低,且当H2O2或NaCl浓度分别高于7mmol/L或2.4mol/L时,菌丝停止生长。在利用分生孢子接种7d后,菌株均能导致芦笋嫩茎出现典型性感病症状。  相似文献   

14.
首次对越橘圆斑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经形态特征鉴定和rDNA-ITS 序列分析,确定Pp.jlnd09 菌株为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培养基为PDA,较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适宜温度范围为10...  相似文献   

15.
为防治后续柑橘炭疽病和脚腐病,探索了不同培养基对引发两种病害病原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汁琼脂培养基最适合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其次为燕麦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不适合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柑橘叶琼脂培养基最适合脚腐病分生孢子的产生,其次为燕麦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不适合脚腐菌分生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木荷苗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荷苗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黑褐色,大小是86.6~198.8μm×49.5~123.2μm,分生孢子单细胞,长圆形,大小为 6.4~7.5μm×2.5~3.0μm,分生孢子梗分枝;鉴定为Dend-rophoma sp.菌丝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是PDA,最适宜pH值是6,最适宜的相对湿度93%;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的营养液是5%葡萄糖,最适宜pH值6,但需较高的相对湿度,最适宜的温度25—30℃。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观察了来自于上海郊区甜椒上的6株P.capsici的菌落形态、孢子囊特征。对6株病菌孢子囊的大小、最高生长温度、对孔雀石绿的敏感性、在含有酪氨酸的培养基上能否产生色素、利用硝态氮和淀粉的能力等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贵州烤烟蛙眼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为烤烟蛙眼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贵州烟区的烤烟蛙眼病病叶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对典型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从采集的病叶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1株菌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株菌株YC1110、YC1111和YC1112接种到健康烤烟叶片上,接种6 d后出现典型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证明3株菌株为烤烟蛙眼病病原菌。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3株菌株与烟草尾孢(Cercospora nicotianae)的遗传关系很近,且菌落及孢子等形态特征亦符合烟草尾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在25℃、pH 7、光照条件为24 h全黑暗、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牛肉浸粉、培养基为番茄琼脂培养基(TA2)时产孢量最多;在25℃、pH 7、碳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蛋白胨、培养基为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和烟叶煎汁琼脂培养基(TA1)时生长最快。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4℃水浴10 min。【结论】引起贵州烤烟蛙眼病的病原菌为烟草尾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鉴定土沉香幼苗炭疽病病原,为有效防治土沉香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从土沉香苗圃采集炭疽病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以伤口接种法接种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以形态学结合病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TUB2)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分子系统学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AC0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5℃暗培养7d后,其菌落呈圆形,初为白色或灰白色,后期渐变成灰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圆柱状,光滑,两端钝圆或一端稍尖,平均大小为(17.09±1.11)μm×(5.26±0.55)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近椭圆形,边缘光滑完整,平均大小为(6.72±0.77)μm×(5.45±0.68)μm;病原菌ITS、TUB2和GPDH 3个基因联合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AC01菌株与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模式菌株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根据形态特征结合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AC01菌株为核果炭疽菌(C.fructicola),是国内首次在土沉香上发现该菌引起炭疽病.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引起樱桃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集泰安、潍坊、烟台3个地区典型发病叶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采用病原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樱桃褐斑病的病原菌。对该病原菌的ITS序列分析显示,其与Gen Bank中登录的Passalora sp.属的Passalora arctostaphyli相似性达97%;与另一种在甜樱桃叶片中分离的病原菌Pseudocercospora pruni-persicicola相似度仅为85.6%,证明两者并非为同一属真菌。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樱桃褐斑病病原与Passalora sp.属真菌处在同一分支,而与其它Prunus sp.属分离的病原菌处在两个分支,进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认为,病原菌为Passalora circumscissa,并将其ITS基因序列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基因登陆号:KT428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