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综合类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调查和鉴定,福建锥栗主要病害是溃疡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瘿袋病等13种,不同程度地为害而造成提早落叶,落花,落果、枝枯和枯株,阻碍了锥栗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京裂爪螨种群消长与生态因子关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4个生态因子与南京裂爪螨(Schigotetranychusnanjingensis)卵量消长的关联序为湿度>天敌>降雨>气温;与幼、若、成螨量关联序为湿度>降雨>气温>天敌;与整个种群数量关联序为湿度>降雨>天敌>气温.  相似文献   
3.
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及混交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杉木半穿刺线虫新发现三种寄主植物杉木、柳杉、野柿,原国内外报道寄主植物有柑桔、甜橙、橄榄、葡萄、紫丁香、核桃、杏树、海棠、苹果、梨、柿树、构桔、黄杨、桂花、兰棕等.杉木与非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马尾松、酸枣、泡桐、火力楠、湿地松、楠木、檫树、油桐、枣柏、木荷等混交,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促进杉木生长,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线虫密度的营林措施;杉木与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柳杉混交,其虫口密度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秋锦  龚其锦 《林业科学》1990,26(6):506-514
近几年,我们对杉木普遍生长衰退及杉苗死亡进行研究,新发现了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鉴定为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通过定点定时定量系统观测,该线虫在福建年发生10代左右,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气温星正相关,与杉木根萌发相一致,单卵培养计测,雌雄比为56:1,线虫最高发育温度为35℃,卵的致死温度为40℃。林地对比定时定量调查表明,虫口密度南坡最大,并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可达1.2m,而30—40cm土层中虫口数最大,杉木与阔叶树混交较纯杉林虫口数下降26—72%。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测出,病、健根的呼吸强度、N、P、K和蛋白质含量、酶的活性均差异明显。从病根分离和纯化真菌区系,经对比接种,发现线虫寄生利于镰刀菌入侵。病菌经40—50℃温水浸根10—15min可直接杀死线虫。分别将每亩3kg呋喃丹,6kg甲胺磷,2kg涕灭威用于区组、盆栽和大面积防治,效果为70—80%,发现新寄主还有柳杉和野柿子。  相似文献   
5.
黑荆树叶斑病的病原菌是(Phyllosticta hasijae)其分生孢子器大小是62.3-76.1μ×41.5-62.3μ,分生孢子是4.3-12.1μ×1.73-4.32μ。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85—96%。 病原菌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可直接侵入寄主,也可从伤口入侵。病害从3月份始发生延续至10月份,侵染时间长达8个月,而高峰期是4月份。喷布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25℃温度条件下,用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cv.vittata)叶饲养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应用生存分析理论和多维矩阵模型组建竹缺爪螨种群生命表,计算得种群主要参数为:内禀增长率rm=0.0811,净增殖率R0=5.8368,平均世代长度T=21.7532d,周限增长率λ=1.0845/d;并分析了种群在不同年龄的生命状态,各发育期重叠情况以及稳定的年龄一阶段分布;最后讨论了应用这2种方法组建螨类生命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 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又名青钩栲,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据报道,仅1943年日本人伊藤诚哉在我国台湾省发现过煤病(Meliola sbiiae yamam),甚今未见有新病害的报道。我院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自从1977年人工采种育苗以来,由于褐斑病的为害,格氏栲育苗濒于失败。据几年来的统计,平均发病率高达95%,病情指数63.7-70.2。病株与健株相比,高生长下降63%。为解决格氏栲育苗中的病害问题,笔者从1979-1981年对病害进行了定点观察研究及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一、病害的症状病原菌以风雨传播,4月底至5月初格氏栲苗出土展叶时初次侵染嫩叶。叶面上出现水渍状针头大小的深褐色斑点,斑缘的叶绿体被破坏后,则形成淡黄色晕圈。当日平均温度20-25℃,相对温度80%左右时,病斑扩散很快,约15-20天就形成不规则的大斑,直径5-15  相似文献   
8.
竹缺爪螨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 营两性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产雄卵;雌螨日产卵1 ~2 粒,一生平均产卵9-8 粒;林间自然性比为2-35∶1 ;该螨以雌成螨和卵滞育,11 月中旬入蛰,3 月上旬出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螨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从卵到成螨产卵有效积温为280-76 日度,发育起始温度为13-32 ℃。该螨还可取食苦绿竹( Dendrocalam usbasihirsuta) 、长毛米筛竹( Bambusa pachinensis) 、半耳箬竹( Zndrocalmuslongiaurtus) ,并完成其生活史,在麻竹( Dendrocalamopsislatiflorus) 、毛金竹( Phyllostachysnigra) 上不能存活,在苦绿竹上完成1 代需18-4 d;降雨的冲刷及浸水对幼、若、成螨存活影响较大,短期浸水对卵孵化影响不大,浸水1 d 后卵孵化率降至30-65 % 。利用灰色关联度(The Gray Sequence) 方法分析湿度、气温、降雨量、天敌4 个因子对该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 个因子对幼、若、成螨数量消长的关联序为湿度> 降雨量> 天敌  相似文献   
9.
竹缺爪螨种群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空间格局并分析其时序动态,结果表明:竹缺爪螨卵及卵壳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3年生以上竹(受害株率为97.4143%),2年生以下竹分布株率仅占0.8571%,这说明该螨主要危害3年生以上竹,且以聚集为危害为主。卵和幼螨群体在年周期中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对若和成螨具跟随效应。若虫和成螨存在明显的聚集-扩散周期,10a中大多数时期呈聚集分布,少数时期呈均匀分布或Poisson分布。这与该螨生物学特性及气候、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10.
于2002~2003年间.发现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柳杉绿化林带有严重病害发生,经过病原鉴定为柳杉赤枯病(Cercospora secoiae)。同时,从柳杉病区林木根系及根际土壤分离到大量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马丁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rtini)、肾形肾脏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微小针线虫(Paratylenchus minuts)、垫刃线虫(Tylenchus platycephalus)及一定量的盘旋线虫(Rotylenchus ctmdnphasmidius)、美洲剑线虫(Xiphinema americanum)、长针线虫未定种(Longidorus sp.)、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环线虫未定种(Macroposthonia sp)、昏暗毛刺线虫(Trichdorus obscurus)、燕麦真滑线虫(Aphelenchus avemae)。根据相关性分析和有关报道,认为柳杉根际线虫某些类群的群体数量与柳杉赤枯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