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北长防林体系综合效益监测分区及监测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湖北省长防林体系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监测的需求,提出了全省长防林体系综合效益监测分区的一般原则。针对全省29个长防林工程县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及防护林资源分布的差异性,得出湖北省长防林效益监测分为四个区,确定了监测指标,并建立了全省长防林体系综合效益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部、省长防办关于做好长防林效益监测的工作要求,按《江西省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固定标准地实施方案》,江西瑞金市林业局组织专门技术力量,对全市长防林工程各区域开展了综合调查。通过踏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黄沙区域作为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监  相似文献   

3.
盆周山区生态经济型长防林建设初探谭世雄一、生态经济型长防林工程的模式长防林工程建设是国家继“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后,开展的一项举世瞩目的巨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目标:一是要建设起以防护林为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效益监测系统启动实施 为加强对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宏观控制,达到综合效益动态科学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国家林业局长防办决定在全国各工程省市建立长防林效益监测系统。并于最近制定下发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效益监测与评价操作细则》。国家林业局设监测网络中心,负责对各省上报的监测信息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重庆等12个工程建设省市设立分中心,分中心下设核心监测站和一般监测站,具体负责本省市长防林工程效益动态数据监测,并定期将监测信息资料上报国家林业局网络中心。这项工作标志着长防林建设将进入一个以科技为手段、由过去的定性评价转向定量评价工程三大效益的新时代,使工程的效益监测步人了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总结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站点建设进展情况和主要措施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长防林生态效益监测的初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进一步完善长防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概念。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探讨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长防林整体布局的调整以及生态经济型长防林体系区域系统设计的原理,程序,内容和类型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北宁市在三期工程中,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坚持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三北三期工程累计造林合格面积 7 647 hm2,加之三北一、二期工程造林保存面积,这个市的生态公益林已达 4.9万 hm2,比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初期有林面积翻了近三番,森林覆盖率由 1978年的 13.2%,提高到 29.1%;全市林业产业项目已发展到 l14个,年产值达 3 100万元。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  相似文献   

8.
青山,我懂你     
王茁  邵颖 《湖南林业》2014,(7):24-24
出门看树,抬头见山。在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女儿寨流域,有一处四面高山隐隐、周围树木葱葱之地。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慈利监测站就建在这里。青山做伴,林涛催眠。观测气象、水文、水土流失,是王中建监测员16年来从不曾改变的生活状态,因而他成了最懂得这片山林的人。通过他监测提供的数据,可全面掌握长防林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些数据直接关系着长防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上犹县于1999年建立了江西省唯一的长防林工程效益核心监测站.为较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长防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向社会公布建设成果以及为今后长防林建设的规划设计、结构调整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对长防林工程效益核心监测站7年多不间断地监测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上犹县长防林工程项目实施14年,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模数由项目实施前的800 t/km2·a下降到目前的100t/km2·a左右.平均下降了90%;土壤质地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森林植被不断丰富,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桃源县从2000年以来,依靠国家生态林业建设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已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6万公顷、长防林工程0.7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工程79万公顷。这三个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8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放补助资金1.2亿元,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山区“长防林”生态效益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北山区长江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站,分别就“长防林”对小流域小气候、坡面产流量、产沙量、输沙率、林地最大涵水能力及保土效果进行了定位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长防林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广西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效能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重点公益林为监测对象,采用地面监测法与调查监测法相结合,定期获取水土保持现状数据,构建广西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掌握重点公益林水土流失现状及动态变化,对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效能进行分类监测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有林地水土保持效能明显优于无林地,间隔期内(2005-2006年)重点公益林资源质量稳步提高,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程度呈减少趋势,森林保育土壤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了长江中游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根据护岸护堤林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防护功能和目标 ,将护岸护堤林林种体系划为 4个三级林种和 1 2个四级林种。根据护岸护堤林的适宜性树种和灌草的选择指标 ,采用模糊相似选择法 ,应用微机进行统计分析 ,选出2 8种乔木、1 7种灌木和 6种草本。通过对护岸护堤林结构配置模式的综合效益和功能的评价 ,提出建设护岸护堤林带应采用多树种、多带型和林农复合型等 ,为长江中游护岸护堤林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丽江石鼓镇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湾"畔,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南大门,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独特。文中在分析长江第一湾景观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总结出石鼓镇母亲河文化的历史积淀是田园文化和柳林文化,提出弘扬母亲河文化、建设美丽石鼓镇的6条建设性意见,以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重点市、县林木种苗质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生态型社会公益新建项目。项目对全省林木种苗工作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和推动作用,切合新时期下广东省林业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前进行风险性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防范预案,可以极大降低或避免风险,发挥项目效益,推动广东省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16.
按照甘肃省公益林所处的5个生态区位(江河源头区、江河两岸区、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水库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别阐述各生态区公益林的资源分布、林地类型、树种组成和生态功能。以此为基础,对全省的公益林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673.36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68.63%,表现出了"相对数量较多,绝对数量偏少"的特点;灌木林占公益林总面积的49.15%,占公益林的主体地位。要采用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资源的监测与管理,开展公益林组成、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与科学经营,实现公益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监测是掌握生态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有效、科学的手段,是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解释了生态监测的科学内涵,对我国生态监测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态监测主要方法、指标体系及确定原则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相结合,明确优先监测指标体系,并以林业为主导,树立综合生态监测理念,以提高监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社会效益,为建设生态文明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宁都县林地面积30.088万hm2,生态公益林8.992万hm2。生态公益林建设已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档案管理机制、资金使用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但仍存在部分征占林地、非法采脂,森林火灾,群落结构不完整、经营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应对措施:大力宣传重要性,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严格检查验收;改造林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张眉 《绿色大世界》2012,(3):226-229
以昆明市公益林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昆明市506户家庭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并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昆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年经济价值为1.92×108元。最后将评估结果运用于昆明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应介于生产者成本支出额和消费者对公益林生态效益意愿支付额之间。基于消费者的生态需求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际情况,补偿标准的上限是政府预算约束条件:W×P≤V+F,政府应在此范围内根据具体财力情况制定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20.
李玲芬 《绿色科技》2021,(6):177-179
指出了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维系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在上游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基于此,分析了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现状,针对流域内湿地存在保护空缺依然较大、保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基础研究薄弱、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提出了需加强保护体系、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基础研究和监测体系及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