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复杂的乳腺综合症,一旦发病很难达到对因治疗。故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发展最为关键。在夏季临床型乳房炎高发期.用乳房消毒液进行乳头药浴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本试验把炎症较重的乳房炎奶牛分成对照组和药浴组分别处理.结果表明:对照组中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的比率为13%.治疗组中阻止隐性乳房炎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的比率为100%。转阴率为53%,对照组与药浴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O.01)。用这种方法防治夏季临床型乳房炎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微生物及乳汁中微生物群系分布.[方法]对CJ和HZS 2个牛场的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查,视觉和触觉等临床检查奶牛乳房及乳汁后,将2个场中确诊为临床乳房炎的奶牛随机采集乳汁样本各3份,并将非临床型奶牛的乳汁样本随机采集各1份,通过对乳房炎奶牛和非临床型奶牛乳样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是泌乳奶牛最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本文对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不同类型乳房炎特别是隐性型乳房炎与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综合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更好防治泌乳奶牛乳房炎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目前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旨在探讨复方双丁散浸提液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药敏试验的效果。采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选取蒲公英、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碾粉、浸泡、蒸馏、过滤,取滤液配制成4种不同浓度进行药敏试验。试验证明,复方双丁散浸提液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药敏试验方面有效果,为以后临床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发病后严重影响牛奶的品质,可以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增加药物费用,造成奶农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主要表现为临床型和隐性型.其中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较临床型乳房炎高。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无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通常肉眼无可见变化,所以通过实验室群体检测.2008年3月,阿克苏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对依杆其乡某奶牛场临床健康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7.3%。而对病牛进行治疗和淘汰,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造成的原因均较复杂。因此,在进行乳房炎的治疗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对临床型的和隐性型乳房炎要兼防兼治。本次对元野奶牛养殖场15头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和43头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进行了治疗,利用抗生素和中草药防治疗乳房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李增举成建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的奶牛群。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50%~60%,是临床型乳房炎的3~4倍。奶牛隐性乳房炎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国际性的难题,也是成年奶牛最易患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分为2种: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一旦感染乳房炎,则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中对乳房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措施等进行了分类阐述,旨在为今后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其发生对奶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文中从发病原因、检测与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对奶牛乳房炎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治疗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奶牛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用抗生素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致使耐药菌株产生,乳中的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我们在调查乳房炎发病情况的同时,根据中兽医的基本理论和乳房炎的发病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中药复方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铁蛋白基因启动子区PCR-RFLP分析与乳房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MT方法检测奶牛的乳房炎发病情况.筛选 90头分别设为对照组(健康奶牛)、隐性乳房炎组 (试验组Ⅰ )和临床乳房炎组(试验组Ⅱ),每组 30头.检测每头奶牛的NAGase活性,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技术,检测乳铁蛋白(L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RFLP多态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别的奶牛之间NAGase活性差异显著 (P<0. 01),且Lf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RFLP多态性,说明该多态性与乳房炎存在一定关系,可能是奶牛乳房炎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药特性,组成复方中药制剂"增乳健牛散"4种不同的方剂,制备水煎液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4种不同的方剂水煎液都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方剂3为极敏,其他3种不同的方剂为高敏;方剂3抑菌作用最强。[结论]该研究为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相关中草药方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FnbpA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环节进行阻断,进而减少或阻止金葡菌相关毒素和荚膜的表达,以黏附素蛋白为靶抗原的亚单位疫苗是预防奶牛金葡菌乳房炎的发展方向之一。对天津及周边地区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黏附素FnbpA基因检测研究,结果表明96%的临床分离株携带此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金葡菌亚单位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阳性率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次试验采用体细胞计数法,4 %苛性钠法,CMT法对北京地区 4个奶牛场的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奶年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数阳性率为 4 7 2 2 %,临床型乳房炎头数阳性率为 4 86%,乳区阳性率为 4 4 4 4 %  相似文献   

15.
绵阳市奶牛乳房炎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临床调查、BMT法和苛性钠法对绵阳市6个不同规模奶牛场的乳房炎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11.67%(平均发病率为6.08%),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41.67%~86.40%(平均感染率为55.00%)。用SPSS统计软件对奶牛乳房炎各乳区之间的相关性及BMT和苛性钠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各乳区之间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乳房炎的发生与乳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BMT和NaOH两种方法对乳房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隐性乳房炎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从甘肃省兰州市2家奶牛场采集了44份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5株,占44.3%;牛链球菌20株,占25.3%;大肠杆菌11株,占13.9%,说明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方法]观察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等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通过筛选耐药菌,研究"乳炎康注射液"对其耐药性的消除作用。[结果]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先锋霉素V高敏,对羧苄青霉素比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G的敏感性低,并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经"乳炎康注射液"感触后,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且原来敏感药物的抑菌圈扩大了1.2~2.3 mm。[结论]"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溯源,对乳房炎奶牛和正常奶牛的乳头擦拭子和牛奶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V4-V5高变区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乳头和牛奶中微生物组成呈现明显差异:在门的水平上,乳头丰度最高的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牛奶则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乳头样品均含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而牛奶中几乎没有,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细菌仅存在于乳头中;在属的水平上,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仅在乳头上检测到,牛奶中丰度最高的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其仅存在于2个乳头样品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在两类样品中都有,但乳头的含量高于牛奶。奶牛患乳房炎后乳头和牛奶的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奶牛也有差异: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仅在乳房炎奶牛乳头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乳房炎奶牛乳头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高于正常奶牛,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仅在乳房炎奶牛牛奶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奶牛乳头与牛奶中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极大,奶牛患乳房炎后乳房外和乳房内微生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外源病原菌和内源病原菌都可能引起乳房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国际乳业联盟文件为基础,综述了奶牛乳房炎的定义、病因学与发病学、诊断和防治措施,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采用SMT检测法,对张家口地区108头泌乳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7.33%,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6%,乳区阳性率为40.99%(158/4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