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微孔板法检测番茄灰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楠  王猛  申瑞平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075-3082
【目的】利用酶标仪建立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杀菌剂敏感性的快速、高效测定方法。【方法】以OD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确立微孔板法检测灰霉病菌敏感性的测试条件,并对啶酰菌胺、嘧菌酯、乙霉威、甲基硫菌灵、异菌脲、苯醚甲环唑6种常用杀菌剂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将结果与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所得结论进行比对。【结果】微孔板法测定条件为:酶标仪测定波长为630 nm,测试培养基为灰霉分生孢子萌发刺激液(PDE),孢子悬浮液浓度为8×105-1.6×106个/mL,培养条件为21℃黑暗条件下振荡(150 r/min),孔中加入孢子悬浮液与药剂培养24 h作为药剂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测试时间,孔中孢子悬浮液培养12 h后再加入药剂培养12-24 h为药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测试时间。测试结果与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用该方法测得啶酰菌胺对山东省3个地区57株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EC50均值分别为1.9311和5.6488 μg•mL-1。【结论】微孔板法综合了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的优势,测试速度快、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筛选当前对葡萄灰霉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咪鲜胺、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0 4、0.139 6、0.183 8μg/m L;嘧菌环胺、啶酰菌胺、啶菌唑、咯菌腈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201 7、0.326 6、0.459 2、0.558 5μg/m 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葡萄安全无药害,是适合推广应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杀菌剂品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5.
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30%嘧霉胺BC、50%双福生WP、75%百菌清WP、70%正品甲津托 WP)对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6231 mg/L;双福生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42 mg/L;细辛精油对黄瓜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化学药剂相比效果较差,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59.580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71.1840 mg/L,虽然其EC50偏高,但作为纯植物提取物,其抑菌中浓度低于160 mg/L.  相似文献   

6.
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州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设施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上采集灰霉病菌147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都产生较高的抗性。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063 4~10.057 9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6%,嘧霉胺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105 2~102.346 5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3%,2种杀菌剂抗性频率最高都达100%,其中对腐霉利高抗菌株70个,高抗频率达48%;对嘧霉胺高抗菌株79个,高抗频率达54%。从地域上看,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4%、73%、82%、73%和84%、82%、74%、51%,闽清县对2种药剂抗药性稍低,其他3个县市差异不大。从寄主作物看,番茄、茄子、辣椒、黄瓜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7%、73%、73%、78%和74%、73%、67%、76%,4种寄主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差异不大。不同寄主间的发病程度与抗药性大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20种中药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20种中药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生药质量浓度为0.01 g/mL时,石菖蒲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甜瓜枯萎病菌,小玫瑰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到100%;白芷提取物能强烈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1.59%,川楝子、小玫瑰和蒲公英提取物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70%以上.石菖蒲、白芷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对采自长三角的9个地区、6种果蔬作物的210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 57%、70. 48%、68. 10%、0、15. 23%,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灰霉病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等3种药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且抗性较为严重,建议生产中减少使用;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和啶酰菌胺,未检测到对咯菌腈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已检测到对啶酰菌胺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抗性频率不高;在生产上应该选择替代的新型杀菌剂,但仍须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
大蒜提取液对番茄两种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苗期药效试验,测定了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乙酸乙酯做萃取剂制备的大蒜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处理浓度为10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抑菌率达99.99%,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7.3%;处理浓度为10μL·mL-1的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和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5.53%和94.90%;处理浓度为1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与叶霉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94.10%和93.06%.  相似文献   

11.
以野外采集苍耳和室外种植苍耳提取物为对照,利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显微观察,研究了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苍耳愈伤组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20.27 mg/mL,在30 mg/mL浓度下,对番茄灰霉菌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70%以上,其对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9.06 mg/mL和15.21 mg/mL,其抑菌活性与野外采集苍耳和室外种植苍耳抑菌提取物相当.  相似文献   

12.
为监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2012 年12 月到2013 年5 月,在山东省内10 个市县,采集灰霉病菌样本150 余份,分离得到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130 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130 株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的范围为0.1208~12.486 μg/mL,平均EC50为4.03 μg/mL,抗性频率达到67.69%。其中低抗菌株占52.38%,中抗菌株占19.048%,未检测到高抗菌株。本研究可为灰霉病的防治特别是杀菌剂的轮换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汉中市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分布情况,本研究从汉中11个县区采集到149个蔬菜灰霉菌株,并对其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汉中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平均抗性频率为85.23%,其中,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和勉县等平川6个县区的敏感菌株数为15株,抗性菌株数为110株,平川6个县区抗性菌株的抗性频率都在85%以上;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和佛坪县等5个山区县的敏感菌株数为7株,抗性菌株数为17株,山区5个县抗性菌株的抗性频率都在50%以上。表明汉中市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亟需进一步筛选新的杀菌剂来防治蔬菜灰霉病菌。  相似文献   

14.
11种植物提取物对辣椒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辣椒灰霉菌对许多常用防治药剂产生抗性的现状,以开发新型高效低毒植物源杀菌剂为目标,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对11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植物浓度为100g/L时,石蒜、络石、生姜等6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辣椒灰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70%;石蒜、生姜、菟丝子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大于75%。其中,石蒜对辣椒灰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82.3%和78.8%。石蒜提取物对病原菌4d和6d的EC50分别为40.6g/L和18.0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石蒜浓度为75g/L时,其提取物对辣椒灰霉病防效达64.5%,与70%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相当,具有较好的开发研穷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云南地区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及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为生产上月季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从云南15个月季切花主产区灰霉病株上分离月季灰霉菌株,将灰霉菌株孢子悬浮液无创伤接种于月季品种粉红雪山完整花瓣上,通过测量花瓣病斑面积大小鉴定不同灰霉菌株的致病力;将灰霉菌株菌丝块接种于添加有不同杀菌剂的PSA培养基中,通过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抑菌率)鉴定月季灰霉菌对甲基硫菌灵、腐霉利、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和吡噻菌胺7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从云南地区15个月季主产区采集的灰霉病株中分离获得141株灰霉菌株,根据月季灰霉病田间症状、菌株形态特征及显微特征判定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 spp.)真菌。不同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明显,病斑面积为3.10~781.50 mm2,未检测到完全不致病的灰霉菌株,弱致病力灰霉菌株较少。来自不同切花产区的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明显。月季灰霉菌株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为:啶菌恶唑(吡啶恶唑啉类)>吡唑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环胺(苯胺嘧啶类)>啶酰菌胺(烟酰胺类)>腐霉利(二甲酰亚胺类)>吡噻菌胺(酰胺类)>甲基硫菌灵(苯并咪唑类),其中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对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95.49%、85.78%和77.70%;啶酰菌胺和腐霉利的效果次之,抑菌率为69.73%和64.37%;甲基硫菌灵和吡噻菌胺的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44.36%和56.16%。【结论】云南地区不同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差异明显,月季灰霉菌株的致病力与菌株采集地区无关。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可作为目前云南地区月季切花生产中灰霉病防治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16.
艾蒿提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艾蒿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并测定了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物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在50 mg.mL-1生药浓度下,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30 h和十字花科菌核病菌48 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90%,对辣椒疫霉病菌、荔枝霜霉病菌、柑橘青霉病菌、红麻灰霉病菌48 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70%-86%之间,对香蕉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稻瘟病菌、红麻灰霉病菌等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在90%以上.显微观察说明,加药处理后,菌丝出现扭曲、膨大、液泡增多、分枝增加、分枝间隔缩短等异常变化.毒力测定表明,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仅为5.85 mg.mL-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艾蒿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94株土壤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为指示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94株土壤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AXW4-1菌株等10株放线菌发酵液至少对3种病原真菌中的1种有60%以上的抑制率,占总测试菌株的10.64%。对这10株放线菌进行抑制孢子及菌核萌发试验,结果获得4株活性较高的菌株,其中AXW4-1和HVA29-2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9%和78.8%,X-1-8和GSA26-2菌株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萌发抑制率均为86.1%;油菜叶片组织法试验表明,X-1-8和GSA26-2菌株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药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拮抗细菌R26发酵滤液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拮抗细菌R26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26发酵滤液能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EC50值为10.63μL/mL;经R26发酵滤液(40μL/mL)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体形态发生明显变化;R26发酵滤液能抑制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并能抑制芽管伸长,当浓度达80μL/mL时,对灰葡萄孢菌产孢量的抑制率达57.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