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近海捕捞机动渔船航次特征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渔船进出港管理和捕捞渔获物监管,解决信息上报中主观性大,报告信息错误、虚假报告等问题,利用北斗船位数据记录渔船出海作业的时间、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通过航次特征数据挖掘,分析了港口格网、岸线点与北斗船位终端记录轨迹的空间关系,提取到2.5万余艘渔船的39.98万个航次数据,并利用船位点球面距离累加计算航程,利用船位点到岸线点距离计算平均离岸距离,分析了中国近海渔船的航次特征.结果表明:渔船出港时间集中在每日8:00-17:59,进港时间集中在每日5:00-10:59和13:00-18:59;航次特征数据受大小潮、朔望日等影响较大,可划分为1~10d、11~15 d、16~21 d和22~30d等航次时长段;渔船的航次时长、航程和平均离岸距离均由江苏省向北、向南降低.研究表明,利用北斗船位数据提取航次具有速度快、实时性强的特点,是渔船管理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可为渔船进出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有关捕捞能力量化统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文章介绍了在我国渔业统计资源中,与捕捞能力相关的项目,以及在渔业管理初中中,对捕捞能力进行宏观控制的主要指标:渔船数、主机总功率和总吨位等,还介绍了我国近海渔业中单一和复合渔业捕捞能力的量化方法,并对各种作业方式中影响捕捞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量化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以东、黄海底托网渔业为进行捕捞能力的修正。由于影响捕捞能力的因素很多,文章还初步得出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捕捞能力的综合指数的设想和可行性,以便较为全面地反映和统一量化不同渔船或多种渔业的捕捞能力,供渔业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在我国渔业统计资源中,与捕捞能力相关的项目,以及在渔业管理初中中,对捕捞能力进行宏观控制的主要指标:渔船数、主机总功率和总吨位等,还介绍了我国近海渔业中单一和复合渔业捕捞能力的量化方法,并对各种作业方式中影响捕捞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量化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以东、黄海底托网渔业为进行捕捞能力的修正。由于影响捕捞能力的因素很多,文章还初步得出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捕捞能力的综合指数的设想和可行性,以便较为全面地反映和统一量化不同渔船或多种渔业的捕捞能力,供渔业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4.
捕捞努力量是渔业资源管理和评估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快速统计的需要。以我国近海作业的某张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张网船155在2016年和2017年北斗渔船监控系统所获取的若干连续航次的经纬度坐标、航速和航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取各航次作业的网位坐标,通过阈值筛选渔船布网位置和时间,计算放网时长,把网口迎流面积与放网时长的乘积作为网次的捕捞努力量。结合BP神经网络和阈值分析的判断结果,网位判断准确率为82%,4个航次累计捕捞时长3562.62 h,累计捕捞努力量712524(m2·h)。设计的张网渔船状态判断、确定网位、放网时长提取和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为张网作业分析和其捕捞强度量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相似文献   

6.
位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的交汇处,有一个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嵊泗县,这里是浙江省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它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素有“东海渔仓”之称,嵊泗渔场历史上曾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最高海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大,浙江省一些传统沿岸和近海渔场经济鱼类资源逐年枯竭,而嵊泗渔场的资源相对仍较为丰富,因此在浙江省的重要渔场地位更加突出。每年渔汛,全省各地长期在嵊泗渔场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的渔船有数千艘。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近海捕捞产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由此得出中国近海渔船队的合理规模:主机功率约为150-360万kW,渔船的数量约为3-13万艘。并就削减后的渔船与渔民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省大陆海岸线长2110公里,位居沿海省份第五位,近海水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我省渔船数量多,船只分布广,地区差异大。目前,全省渔船有4万多艘,其中捕捞渔船和养殖渔船占97%,木质渔船占近92%。这些木质渔船老化严重,技术落后,安全问题格外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健康发展。学习采纳吸收先进的管理办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底拖网捕捞是最有效的捕捞作业方式之一,但一些学者和渔业管理人员已经观察到其对海底环境影响的严重性和持久性。声纳、视频、遥感、渔船监控系统等技术可以应用于拖网对海底环境压力评价,声纳与视频辅助可以从微观角度评价拖网对海底沉积物影响,遥感影像可以用拖网轨迹宽度、长度量化评价,渔船监控系统可以用累计距离、累计功率距离等参数量化评价。声纳与视频适合小范围,遥感适合大范围评价,但两者在水体浑浊的情况下都不适用,渔船监控系统时空分辨率都较高,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拖网对海底环境压力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渔业企业对于渔场预报系统的需要,设计和开发基于近实时海洋遥感数据的渔场预报系统。系统分为陆地数据服务和渔情预报软件两个模块,其中:陆地服务模块负责收集全球近实时海洋环境数据,并提供环境数据下载服务;渔情预报软件可以从陆地服务器下载海洋环境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使用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进行渔场预报,为渔业企业和作业渔船的捕捞决策提供辅助。两个模块之间以国际海事卫星船队宽带系统作为数据传输手段。前期的远洋渔船应用试验表明,该系统能稳定下载海洋环境数据并实现渔场预报,预报结果作为捕捞决策的重要辅助信息,可为渔业生产者选择作业地点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提取拖网航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渔业生产管理、捕捞效益计算、资源调查等常把航次作为一个重要参考量。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时间分辨率约为3 min,空间分辨率约为10 m,具有很好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挖掘可以提取航次。渔船作业过程中航次一般包括起航、海上作业、返航,渔船起航和返航的港口常不同,对港口所在的陆地和岛屿做向外缓冲形成一个面,以船位点与港口所在陆地缓冲面的距离作为离岸距离,根据离岸距离变化判断渔船的航次,并通过编程实现航次提取,6艘调查船提取的航次结果与实际记录的43个航次相比,起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1%,返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2%,网次可以根据航速提取,计算出每个航次中的网次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一种使用北斗船位数据提取灯光罩网渔船的作业状态特征的方法,选取桂北渔36288、61999、62666和68209四艘灯光罩网渔船2017年的北斗船位数据,使用阈值综合判别的方法判断渔船作业的状态,通过航速、水深和时间区间的阈值判别渔船作业状态的船位点,利用船位分析软件(AST)提取渔船的作业天数、作业日期、作业时长以及对应的作业位置信息,并与实际填写的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提取的结果和实际记录的结果误差较小,其中作业天数每月差值在0~3 d以内;对应的作业日期准确率在94.45%以上;作业时长每日最大误差不超过2.4 h,最小误差为0 h,总平均误差为1.49 h,且提取的作业时长和渔获率存在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r=0.512(P0.01);作业距离差值较小,总体在50 km以内。因此可以确定,本研究根据北斗船位数据提取灯光罩网渔船作业状态特征的方法可靠,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52-19753,19756
为对我国31个省区的农村居民经济状况进行排序和聚类,借助MATLAB软件,对反映各省区农村居民经济状况的一些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的依次为:甘肃、贵州、西藏、新疆、云南。这31个省区农村居民经济状况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大致同步但不完全一致。农村居民经济状况的提升,有赖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当统筹把握和全面协调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整个国家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监测资料和浙江省沿海各县、市的渔业统计资料,对2008年度浙江深水灯光围网产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浙江深水灯光围网的产量主要分布于27°~29°N、123°~127°E之间海域;作业渔场主要为浙南渔场与浙北外海渔场,其中又以浙南渔场为主;渔期主要为夏、秋、冬三季,其中秋季占全年总渔获量的近50%;各季各渔场的产量重心有所变动,其中,浙北外海渔场与浙南渔场的产量重心在纬度方向上呈逐季向北推移的趋势。建议对浙江深水灯光围网的船组数量进行适当控制,并对2009年开始施行的东海区围网休渔期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浙江省围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鲐鲹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立法力度的加大,渔船尾气排放问题逐渐引起管理层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对湖南、江西2省3个地区(岳阳、沅江和上饶)进行走访调研;同时携带烟气测试仪对其捕捞作业渔船进行现场检测,其中实际检测9艘,木质的8艘,钢质的1艘,船长都在12 m及以下,总功率都小于44.1kW;并按照规范现场获取油样,共取得有效样本9份,通过专业运输公司寄送至国家专业油样分析机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速和低速两种工况下,9条船中,有3艘渔船在低速航行条件下,CO排放指标未达到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小于5.5 g/kWh),其他均达到,达到率83.3%;按照GB252—2015普通柴油分类要求,所有油样样品都达到要求,合格率为100%。研究表明:我国内陆渔船尾气排放量总体影响较小;排放量与柴油机使用年限相关性不大;须提高燃油品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应加强渔船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开发应用等。内陆捕捞作业渔船尾气排放总体情况较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程郡  宋伟华  闫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69-6770
主要分析了舟山渔场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分析得出其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以及不注重发展特色等问题,提出了从政府与民间两方面推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船1 800余艘,作业区域遍布三大洋及38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层拖网发展至拖网、围网、钓、刺网等多种型式。渔具研发也非常迅速,也从20年前单纯引进发展至引进与自主创新并行。阐述了我国远洋渔业中几种主要渔业的渔具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远洋渔业渔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足迹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琦  韩亚芬  陈建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83-13284,133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足迹理论出发,利用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截面数据,通过能源足迹测算方法测算出我国30个省区的能源消费足迹省区差异;通过能源足迹强度测算方法测算出能源足迹强度的区域分布,分析其规律;并通过STIRPAT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揭示能源足迹与人口、经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能源足迹高的省份主要集中于工业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如山东、河北、辽宁等省;而能源足迹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广西、宁夏、青海等省,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较为吻合。能源足迹强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源足迹强度存在下降趋势。人口数量对能源足迹大小的影响显著;人均GDP并没有显示出与能源足迹有反向关系,不能证明能源足迹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2010年5-10月的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资料及其表温数据,按月及经纬度1°×1°时空分辨率,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 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太平洋公海各月作业渔场变化较大,作业区域主要集中在36°N~47°N、145°E~163°E海域;渔场重心随时间推移在纬度上有先向北后向南的变动趋势,在经度上有向西变动的趋势;作业渔场分布在表温为10~17℃的海域,最佳作业表温为10~13℃,且适宜表温随着时间推移有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调查期间各个温度组作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亮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分布存在周期性变动现象,利用2010年最新的全时间序列调查数据,并结合环境数据,阐述了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分布及其与SST的关系,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积累了数据,并可为我国大陆在该海域秋刀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