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2.
以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胚性培养物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结合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的技术,克隆到了龙眼体胚相关未知蛋白基因DlUP-5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为887 bp,由681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GenBank登陆号为GQ443759).该基因推导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4511.9 u,理论等电点pI为9.65;该蛋白是Frigi-da-like蛋白质家族成员,是一个具有Frigida组件,无典型信号肽结构,无跨膜螺旋的亲水性蛋白;不规则卷曲是其最大量的结构元件,并且主要集中在C端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均有表达,呈"N"形趋势,其中以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阶段最高,而鱼雷形胚阶段表达量最低;方差分析表明,鱼雷形胚阶段DlUP-5基因表达量与其他7个阶段存在极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对DlUP-5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在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胚胎发生能力、早期体胚正常发育和体胚成熟过程等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龙眼品种红核子LC2胚性细胞系诱导获得的体胚发生早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的同步化胚性培养物为材料,2个温度梯度(20 ℃、30 ℃)处理,以25℃为对照,初步研究了POD活性及同工酶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的胚性培养物,随着胚性细胞的分化,P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无论高温(30℃)或低温(20 ℃)处理后龙眼体胚发生早期各阶段胚性培养物的POD活性均明显大于对照(25 ℃);温度处理对龙眼体胚发生早期POD同工酶谱影响也较大,表现为新谱带的出现.推测POD活性与同工酶谱的规律变化与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细胞分化以及维持体胚正常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生过程中若干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生过程中淀粉有2个累积峰值,第1次出现在胚性愈伤组织阶段,第2次出现在球形胚阶段,在鱼雷形胚阶段又有一个小回升,这时淀粉积累较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高一些;随着胚胎的发育,DNA、RNA、总核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最高点均出现在心形胚阶段,其中RNA含量的变化较DNA、总核酸含量明显,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曲线呈“S”形.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表明,它们对于体胚的发生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双子叶植物代表胡萝卜和单子叶植物代表玉米的外植体及体胚发生各阶段的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愈伤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蛋白质表达,而胡萝卜愈伤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相比明显下降,二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可能与物种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
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体细胞胚发生早期5个阶段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植物胚胎发育相关蛋白基因分离和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相关机制等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建立的龙眼体细胞胚发生再生系统,经同步化培养获得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5个阶段胚性培养物,并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5个阶段的蛋白质2D表达谱可检测到1 203-1 798个蛋白点,其在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各阶段大部分具有阶段差异表达特性,有小部分是阶段特异表达,根据其蛋白数目、表达丰度、分子量和等电点等变化,确定了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ECII到CpECGE阶段是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关键性阶段。成功鉴定45个差异蛋白,成功率为37%,其中以能量、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蛋白和氧化胁迫反应相关蛋白占多数,分别为22%和27%;通过其功能分析可以推断出,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能量和糖代谢是体细胞胚发生的基础,而氧化胁迫反应是体细胞胚发生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参与细胞骨架的稳定、氮代谢、信号转导、基因调控、蛋白质的翻译加工修饰和定位等功能的蛋白,构成一个庞大的龙眼体细胞胚发生蛋白质调控网络系统,保证体细胞胚的正常发育。【结论】对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过程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蛋白质表达数量呈先减低后升高再减低的趋势,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能量和糖代谢旺盛,氧化胁迫反应相关蛋白对体细胞胚早期的发生和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把3个不同胚胎发育类型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乌叶、兰竹、绿荷包的幼胚置于含有不同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授粉后15d的胚胎人工培养十分困难,而授粉后30-40d的幼胚,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一定浓度的BA,NAA,GA以及ABA等的不同组合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形成细胞团,并能进一步形成胚状体或芽状体,部分败育型品种兰竹,在胚胎败育早期但未死亡的幼胚,以及完全败育型品种绿荷包,在授粉后30d的胚珠,经培养亦能形成胚状体,胚状体在MS或1/2MS附加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等的培养基上,增殖能力甚强,甚至不加任何附加物的情况下亦能增殖。高浓度的附加物则不利于胚状体的增殖。从胚状体诱导成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荔枝胚状体POD与EST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不连续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荔枝"元红"品种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出的胚状体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染色方法对同工酶谱谱带有影响;同一发育阶段的荔枝胚状体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谱有一定差异,表明不同胚状体之间可能已产生一定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合子胚发育与体胚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地松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研究合子胚发育进程及影响体胚诱导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湿地松合子胚发育经历多胚阶段,即发育的第2、3阶段,此阶段的合子胚为体胚诱导最佳外植体,诱导率达30%;体胚诱导最佳培养基为LP+2,4-D 2.2 mg.L-1+6-BA 1.0 mg.L-1和DCR+NAA 2.0 mg.L-1+6-BA 0.63 mg.L-1+KT 0.61 mg.L-1,其体胚诱导率分别为24%和22.75%;球果短时间冷藏及培养基添加AgNO3、pH缓冲液均有利于提高体胚诱导率。  相似文献   

10.
郭祖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79-9980
[目的]研究玉米和胡萝卜体胚发生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为调控其体胚发生过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单子叶植物代表玉米和双子叶植物代表胡萝卜体胚发生的适合培养基,并利用电泳技术对其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结果]培养基MS+6-BA1.0mg/L+2,4-D0.2mg/L+CH500mg/L较适于玉米愈伤组织的发生;培养基B5+2,4-D0.2mg/L+6-BA0.2mg/L较适于胡萝卜愈伤组织的发生。玉米愈伤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蛋白表达;而胡萝卜愈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则比下胚轴对照明显下降。二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可能与物种差异有关。[结论]发现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体胚发生中蛋白质表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球形胚至子叶形胚)蛋白质组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进行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同步化调控,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对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的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表达蛋白的种类随着体细胞胚的发育逐渐减少,但在鱼雷形胚阶段其种类数量有所回升,且增加的蛋白分子质量小于66.0 kD,pI主要集中在5.00—7.00。成功鉴定了35个差异蛋白,发现了多个与体细胞胚发生密切相关的蛋白。1/2以上的蛋白与代谢途径有关,多个蛋白与氧化胁迫有关。RAN2 和 GTPase ObgE在龙眼体细胞胚发生中期发生了活跃的变化。【结论】随着体细胞胚的发育,细胞不断分化,体细胞胚中表达的蛋白种类减少。氧化胁迫相关蛋白、RAN2 和 GTPase ObgE与龙眼体细胞胚发生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的建立对于荔枝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对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作了简单综述 ,并概括了荔枝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培养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出现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生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内源多胺含量比非胚性愈伤组织高;体胚发生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变化趋势大致呈“M”状,在胚性愈伤组织Ⅱ和球形胚阶段转折;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先于形态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平贝母(Frifiiavia ussuviensis Maxim)组织培养中,建立比较稳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H 的液体闪烁技术测得,体细胞胚 RNA、蛋白质和 DNA 合成分别在诱导培养第5,7,8b 达到高峰。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的核酸与蛋白质合成的变化与愈伤组织中细胞的胚性化和胚性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葡萄风信子“蓝穗”叶片为材料,分别对器官发生和体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时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2种途径中的典型时期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抗氧化酶类活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与植物细胞形态发生密切相关;在不定芽分化和体胚发生初期,胚性愈伤的POD、S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此外,器官发生和体胚发生途径差异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已开始产生,说明该期是器官和体细胞胚发生关键的调控时期。因而可通过向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激素、糖或蛋白等物质,进而调节植物细胞生理代谢方向,达到影响培养物形态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龙眼"红核子"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同步化调控,2,4-D浓度为0.07mg/L时获得了心形胚,2,4-D浓度为0.05mg/L和0.06mg/L时获得了鱼雷形胚,2,4-D浓度为0mg/L时获得了高度同步化的子叶形胚。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微量调整,基本能够控制龙眼体胚发育中期心型、鱼雷形胚的发育同步化。  相似文献   

17.
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及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特异蛋白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是不同的,在愈伤织形成初期较低.随着愈伤组织的生长及胚状体的形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在经过两次继代时达最大值.以后又逐渐降低;外植体、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阶段各有其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并且不同品种之间外植体所表达的蛋白质也有所不同,与其再生能力可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