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晋甘薯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4~1997年,对晋甘薯3号的施肥量、密度、扦插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晋甘薯3号的最佳施肥量为N1131~1386kg/hm2,P2O511625~12855kg/hm2,K2O3681~4359kg/hm2;合适的密度为52500株/hm2,适宜的扦插期为4月25日左右。执行这套方案,甘薯产量可达450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白菜型油菜“91-10”的产量与播期、密度和施肥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产量的效应最大,但各因素间互作效应明显。降低留苗密度,适期晚播,增施肥料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本地区三因素的适宜范围为:直播期10月12~18日,留苗密度27~36万/hm2,施用尿素360~420kg/hm2。  相似文献   

3.
经三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2250kg/hm2以上的栽培技术以采用熟期适宜、产量较高的浙春3号等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00~375000株/hm2为宜,肥料用量以N、P2O5、K2O各为45kg/hm2较经济,磷、钾肥基施,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花肥3∶7为好,使用ABT4号生根粉拌种对大豆也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芝11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航天芝麻品种中芝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芝11的产量水平和产量因子的影响。播种期(A因子)设6个水平,种植密度(B因子)设5个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播种期为主处理,种植密度为副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0m2。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江汉平原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其适宜种植密度为1.2×105~1.6×105株/hm2,且可获籽粒产量867.33~1283.33kg/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白菜型油菜“91-10”的产量与播期、密度和施肥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产量的效应最大,但各因素间互作效应明显。降低留苗密度,适期晚播、增施肥料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本地区三因素的适宜范围为:直播期10月12日,留留密度27 ̄36万/hm^2,施用尿素360 ̄420kg/hm^2。  相似文献   

6.
从荞麦品种优选和产量构成因素上探讨荞麦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优选品系“9201”具有1500kg/hm^2以上的产量潜力,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在适宜播期(8月下旬至9月初),适宜种植密度(45~52.5万株/hm^2)基础上,力争较多的单株粒数和较高的粒重对增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单株粒数(r=0.9581,P=1.1426),并由此提出秋播荞麦具体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油758产量最大因素是播栽期,其次是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9月22日播种10月27移栽,纯氮用量150kg/hm^2,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达2595kg/hm^2。  相似文献   

8.
杂交油菜皖油9号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播期、密度、施氮肥量、施磷肥量和施钾肥量5个因子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油菜产量对5个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为显著,与实际相吻合,5项栽培因子对油菜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5个因子的作用大小顺序:施氮肥量>密度>播期>施磷肥量>施钾肥量。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优选出单产在2250kg/hm2以上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播期9月13日~9月16日,密度16.5~18.3万株/hm2。肥料施用量:尿素484.5~514.5kg/hm2,过磷酸钙801~852kg/hm2,氯化钾136.5~164.25kg/hm2。经1年的实践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符合实际生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三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2250kg/hm62以上的栽培技术以采用烹期适宜,产量较高的浙春3号等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00-375000株/hm^2为宜,肥料用量以N,P2O5,K2O各为4kg/hm62,较经济,磷,钾肥基施,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花肥3:7为好,使用ABT4号生根粉拌种对大豆也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氮素与密度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根据在不同地力水平上进行的小麦氮素与密度试验结果,全面分析了氮素供量和基本苗与优质小麦PH85—4的籽粒产量、籽粒品质、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分蘖成穗的关系。确定了PH85—4在淮北地区作优质小麦栽培时产量6000kg/h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中等肥力地块225kg/hm2,高肥力地块150~225kg/hm2;适宜基本苗为240~300万/hm2。  相似文献   

11.
谷子新品种长生07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谷子新品种长生07为试材,研究了肥力水平、播种时期、留苗密度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作底肥可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该品种施有机肥1 500 kg/hm2+化肥675 kg/hm2做底肥时产量最高(7 185 kg/hm2),且小米品质等级最好;最佳播期为5月中旬。不同类型地块达到较高产量的留苗密度不同,其中,瘠薄地种植时要保证密度,留苗数在45.0万株/hm2左右;肥旱地种植时可适当稀植,留苗数在3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密度和肥料对菜用大豆南农961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4水平3重复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菜用大豆品种南农961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综合衡量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得到各因素最优组合为:氮肥(纯氮)75~150 kg/hm2、磷肥(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氯化钾)120 kg/ hm2,选择4月份天气晴朗、地势较干燥时播种,播种越早,经济效益越高,密度1 hm2 3.75×105株.不同施肥水平对菜用大豆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增施钾肥可提高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百喜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播种量对百喜草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播种繁种,百喜草(Pensacola A33)从播种到出苗所需要积温(≥10℃)都在290-299 d.℃之间。播种早,气温低,出苗时间长;播种晚,气温高,出苗快。种子产量和种子千粒重以早播、稀播处理为优。同一播种期,3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大于60 kg/hm2;播种期推后种子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菜用大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北生态区,闽豆1号春播以4月16日和30.0万株/hm2处理组合的鲜荚产量最高,为14288.21 kg/hm2。其适宜播种期是4月上中旬,适宜种植密度是30.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泛麦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泛麦8号是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矮秆小麦新品种。以泛麦8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泛麦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5~19日播种,密度为75万~495万株/hm2时产量差别不大;10月26日以后播种,应适当加大播种密度(390万株/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浚单20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浚单20杂交组合制种母本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适宜密度为7.5万~8.25万株/hm2,平均产量达8257.05 kg/hm2。在甘肃省张掖市应从4月15日开始尽量早播,不能晚于4月25日。在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调整好播种密度,在低水肥条件下以7.5万株/hm2为宜;在高水肥条件下以8.25万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优质中筋小麦晋太18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在山西中部麦区大面积推广优质中筋小麦晋太182,开展了播期和种植密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对晋太182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依次降低,穗长依次缩短,结实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均逐渐减少;随着种植密度增大,植株依次增高、穗长变短、结实小穗数减少、不孕小穗数增多。不同的播期有不同的最佳种植密度。晋太182适播期为9月24—29日,而以9月24日为最佳播期,适宜密度为375万~525万株/hm2,450万株/hm2为最佳密度。晋太182在因前茬作物不能及时收获而晚播的条件下,通过增大种植密度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荠菜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荠菜多因素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荠菜的较适播种期在11 月~12 月中旬,适宜播种量为4 ~15kg/hm 2 ;用设施栽培荠菜可显著提高荠菜的产量;用50 mg/kg 的 G A3 处理荠菜种子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对在江西气候条件下种植荠菜的一系列技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冬小麦杂交种衡杂10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播期设10月5、10、15、20和25日5个水平,密度(基本苗数量)设150万、225万、300万、375万、450万株/hm~2以及对照(石4185)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对衡杂102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对10月5~25日播种,在10月5日播种基本苗数量150万株/hm~2的基础上,每晚播1 d、基本苗数量增加15万株/hm~2条件下,进行了产量模拟,以探索适宜的播期及其相应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的播期和密度范围内,衡杂102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多;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播期和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对穗粒数的影响。冬小麦新品种衡杂102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6日,相应的种植密度为150万~315万株/hm~2,产量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玉米良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采用正交设计对3 个玉米良种进行了多因子栽培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豫玉22 号”、“农大108”与“掖单13 号”相比,在产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宜江西种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豫玉22 号”较适宜种植密度为5.00~5.25 万株hm2 ,“农大108”为5.25~6.00 万株hm2 ,“掖单13 号”则不低于6.00 万株hm2 。尿素和氯化钾施用量分别以375~450kghm2 和300 ~375kghm2 较合适,在施用时期上,以总施用量的20%~25% 作底肥或种肥和以25% ~30% 作苗肥或拔节肥相结合,并以约50% 的量作穗肥,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