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天津市某规模化猪场疑似仔猪水肿病病例进行确诊,无菌采集病变明显的组织器官,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镜检、生化鉴定、RT-PCR检测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对疑似病例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见病猪有仔猪水肿病的典型特征:各脏器组织出血、水肿,且组织间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性与大肠杆菌一致;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具有致病性,判定病猪群有大肠杆菌感染。经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检测结果为阴性。确诊该猪病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的仔猪水肿病。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大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多西环素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2019年河南焦作某猪场哺乳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因,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该发病猪场送检的5份仔猪肠内容物样品进行仔猪腹泻相关病毒检测,对检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的PEDV S基因和ORF3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分析这两个基因与GenBank中的PEDV参考株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的5份猪肠道内容物样品PEDV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将随机选取的1份PEDV阳性样品接种Vero细胞并经传代培养,对培养5代的病毒经PCR检测表明分离到一株PEDV,并将其命名为jiaozuo1012/2019株;基于S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河南分离的PEDV CH/HNLH/2015株同源性最高,为99.3%,与近期河南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6.4%~99.0%,与经典PEDV CV777株的同源性较低为93.4%。分离株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aa59~aa62位存在4个氨基酸(~(59)QGVN~(62))的插入,在aa140和aa163~aa164分别存在1个和2个氨基酸的缺失(~(140)N和~(163)NI~(164));ORF3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PEDV与江苏分离的PEDV JSCZ1601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7%,与近年来河南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5%~99.6%,与经典株CV777的同源性较低为96.6%;S基因与ORF3基因的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目前国内流行株遗传关系最近。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PEDV具有近年来新流行PEDV株的序列特征,与经典PEDV株具有相对较远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EDV在河南地区的变异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旨在对广西玉林市某规模化猪场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AJ1102疫苗株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二联弱毒活疫苗后,猪群发生的腹泻进行确诊。通过对发病猪群临床观察、腹泻死亡仔猪病理解剖、实验室RT-PCR检测和基因测序,最终诊断为PEDV变异株感染。对PEDV变异毒株的S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与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2.8%~99.5%,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9.2%;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PEDV毒株属于G2-a型变异毒株;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该PEDV变异株氨基酸在多个位点发生了变异,S蛋白在第807位与第827位疏水性氨基酸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抗原位点第800~813位氨基酸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研究通过该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感染的临床诊断和S基因变异分析,为PEDV病原学研究以及科学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变化,本研究运用凝集试验、PCR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等方法对分离的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138、O87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8%;其中6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5%,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毒力基因eaeA、elt和esc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5%、28.2%和21.8%;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可达8种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基因型复杂,耐药性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规模化养猪场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基础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022年1月份江苏南通一养猪场产房仔猪发生严重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80%,原因未知。死亡仔猪肠道样本经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轮状病毒(PoRV),结果显示:仅PEDV检测为阳性,TGEV、PDCoV和PoRV检测均为阴性。将处理好的肠内容物接种Vero细胞,接种后48 h即观察到典型细胞融合、聚集成合胞体的PEDV典型细胞病变,且能够在Vero细胞上稳定传代,表明成功分离到病毒,并将其命名为CH/JSNT/2022/Jan株。通过电镜观察,观察到近似球形、直径约为100 nm、表面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样粒子,表明分离毒株可能为PEDV。进一步对该毒株的S基因进行测序,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CH/JSNT/2022/Jan与PEDV S基因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5%~9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2.8%~99.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GⅡa型,与多个2020年和2021年中国流行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与疫苗株CV777、AJ1102和LW/L的遗传进化距...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离株,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研究。应用Vero细胞从山东某猪场腹泻病料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和RT-RCR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应用10~(3.5) TCID_(50)/mL分离株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并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不同滴度的分离株分别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3mL/只),统计各组仔猪的死亡率,确定最小致死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PEDV SD201604株。该分离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产生细胞病变,传代至F6代时病毒滴度可达10~(3.5) TCID_(50)/mL,免疫荧光试验和RT-RCR检测均为PEDV阳性。电镜观察可见直径大小约为100nm的病毒粒子,有明显的囊膜和纤突,具有PEDV病毒粒子典型的形态特征,确定分离株为PEDV。S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为国内流行的PEDV变异株。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口服感染该分离株的5头3日龄仔猪全部出现典型的PED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中3头死亡。最小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口服感染3 mL病毒含量为10~(4.5) TCID_(50)/mL的分离株可使仔猪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PEDV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贵州省某猪场仔猪腹泻病原,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及构建系统进化树、药敏试验等方法对病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贵州省某猪场腹泻仔猪病例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命名为GF株,该菌株与NCBI上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9.5%~99.9%,与大肠杆菌菌株84(登录号为MF399285.1)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分离的大肠杆菌GF株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近来,长春地区多个养猪场发生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仔猪水样腹泻,腹泻仔猪经多种药物反复治疗,均无疗效。试验从发病仔猪肠壁内膜分离到2株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经鉴定,分离菌株为多耐药、高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进行生化试验及其16S rRNA序列的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分离菌株16S rRNA与GenBank登录的大肠埃希菌序列同源性达99%。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大肠埃希菌能引起仔猪水样腹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常用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如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均对其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明引起福建省龙岩市某豪猪养殖场致豪猪腹泻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征,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离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种系发育分群鉴定分离菌株;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 从发病死亡豪猪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命名为Fj/Porcupine2018,该分离菌株与22株不同来源的参考菌株16S rRNA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97.4%~99.8%,其中与禽源分离株(登录号:MN022583)和人源分离株(登录号:MW881377)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8%;种系发育分群证实该分离菌株属于B1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除检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毒力基因EinV外,还检出papC、iroC、Afa、luxs、stx2fompA 6种毒力相关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小鼠在攻毒后31 h内全部死亡,且肝脏、脾脏、肺脏及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在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该分离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7类11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5%~100%,仅对头孢曲松和头孢西叮2种药物表现敏感。【结论】 本研究分离获得了1株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菌大肠杆菌,通过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该分离菌为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且呈现多重耐药性的B1群肠侵袭型大肠杆菌,为豪猪等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疑似渗出性皮炎的哺乳仔猪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经革兰染色镜检以及TH-16S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和葡萄球菌16S rRNA、gap基因通用引物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葡萄球菌,ga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动物试验发现,试验小鼠出现躁动、被毛竖立、精神沉郁,18 h死亡,说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李清竹  吴长德 《养猪》2023,(1):83-88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甚至死亡的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本试验对辽宁某规模化猪场3日龄腹泻仔猪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腹泻仔猪肝脏中分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16S rD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序比对,与GENBANK登录号为CP031919.1(血清型为O145大肠埃希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44%,表明分离菌株为血清型O145大肠埃希菌;动物试验结果:分离菌36h内引起感染小鼠全部死亡,说明分离菌株为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离菌株携带iusD、iss、FimH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敏感,对阿米卡星中敏,对多黏菌素B、头孢唑啉、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大观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多黏菌素E、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唑和多西环素等11种药物均呈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分离菌株携带aac(6′)-Ⅰb、aac(3′)-Ⅱ、TEM、qnrS、ermB等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从9例有腹泻症状的病犬分离菌株并进行16S rDNA鉴定、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分离得到12株菌株,经鉴定有8株大肠杆菌、3株绿脓杆菌和1株粪肠球菌。药敏试验显示,12株分离菌对临床常用的3大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耐药率较高。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_(TEM)和bla_(SHV)检出率均为100%;ESBL-抗生素耐药基因bla_(CTX-M-8)的检出率为83.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Ⅱ、aac(6’)-Ib、aacC2检出率分别为100%、66.7%、41.7%。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和qepA的检出率分别为83.3%、58.3%。因此,药敏试验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均表明犬腹泻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3大类药物均已产生耐药性,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上海周边地区腹泻仔猪肠道病毒组学特征,特别是冠状病毒流行情况,采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对6个猪场的90份疑似病毒感染导致腹泻粪样进行检测,并通过Geneious和MEGA7.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完整的α冠状病毒属中的PEDV ORF3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数据显示,腹泻仔猪肠道病毒群落组成主要由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63.67%)、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12.68%)、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4.07%)、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2.51%)等组成。在唯一一个检测出PEDV阳性的猪场中,腹泻仔猪PEDV阳性率高达43.33%(13/30)。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在本研究获得的3个PEDV ORF3基因序列中,有1个属于G2基因型,与其他参考PEDV病毒株相似性较高(96.44%~99.70%);另外2个ORF3基因序列属于G1基因型,相似性相对较低(95.11%~99.41%)。与PEDV传统株CV777蛋白序列比较分析发现,除piglet91株产生F2S突变以外,三株PEDV存在一致性突变,分别如下:V21A、I70M、V79I、F80V、L85I、L92F,这一特性,有可能是PEDV传统株与流行株基因型的鉴别依据。上海周边地区腹泻仔猪肠道病毒组成丰富,在不同猪群中,不同病原感染的情况有所差异,除了PEDV外,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也是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PEDV的ORF3基因与传统分离株相比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新检测到的毒株突变位点与病毒毒力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腹泻仔猪肠道的病毒谱,并为仔猪病毒病防控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抚顺市某猪场仔猪腹泻疫情的病因,对发病猪进行了病理剖检,并采取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A群轮状病毒(PRV-A)三种病毒性腹泻病原的三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分离鉴定所分离到的菌株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特性与大肠杆菌基本一致,经血清学鉴定所分离菌株菌体抗原血清型为O8;所分离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对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药物均耐药;该猪场存在PRV-A感染。  相似文献   

15.
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变化,本研究运用凝集试验、PCR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等方法对分离的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138、O87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8%;其中6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5%,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毒力基因eaeA、elt和esc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5%、28.2%和21.8%;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可达8种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基因型复杂,耐药性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规模化养猪场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基础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河北地区水貂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河北地区送检病死水貂采集组织样品,经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共分离得到24株水貂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株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小鼠死亡率为20%~100%;24株分离菌中有22株检测到毒力基因,fimC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为70.83%(17/24);分离的24株株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强,对替米考星、土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耐药的菌株占80%以上,对头孢曲松最敏感,敏感菌株占66.67%(16/24),且分离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耐5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比高达100%;24株大肠杆菌均检测到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4.17%~79.17%,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dA1(79.17%)、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75%)、gyrB(70.83%)检出率较高,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ctx-M(20.83%)和SHV(4.17%)检出率较低;未检测到tetA、tetC、sul1、mefA耐药基因。上述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且毒力基因检出数越多的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力越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分离菌的其余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本研究为河北地区水貂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河南省引起仔猪腹泻的猪肠道冠状病毒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我们对2017年度发生仔猪腹泻的河南省25家养殖场送检的94份仔猪肠道或粪便样品开展了相关检测。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oea virus,PEDV)的样品检出率为68.1%(64/94),猪场阳性率为76.0%(19/25),但未检测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wine acute diarrhoea syndrome coronavirus,SADS-CoV)。为进一步分析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RT-PCR和基因克隆测序技术,我们成功获得了8株PEDV的S1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子进化树分析显示,我国流行毒株可以分为G1a(疫苗及其衍生株)、G1b(经典毒株)、G2a(2011-2013年变异株)、G2b(2016-2017年变异株)和G2c(重组毒株)5个进化分支,本研究获得的S1基因序列均处于G2b进化分支,且与2016-2017年间的流行毒株遗传距离更近。同源性分析显示,8株分离株彼此之间S1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3%~99.5%,与变异毒株AJ1102的同源性为97.2%~98.0%,而与经典毒株CV777、CH/S的同源性仅为91.0%~92.3%。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与CV777和CH/S等经典毒株相比,分离株S1基因片段除了多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外,在~(58)NQGV~(61)、~(140)N、~(157)H这3个位置有氨基酸的插入,在~(163)NI~(164 )有2个氨基酸的缺失,这与之前关于PEDV变异株的研究报道相一致。此外,与其他变异株相比,本研究发现分离株HeNPDS/2017在491位有1个新的丝氨酸(Ser)缺失位点,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丰富了PEDV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有助于了解河南省PEDV流行和遗传变异的最新情况,为该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2014年河北某猪场哺乳仔猪群腹泻的病原,本研究从该发病猪场采集了22份临床样品,采用PCR方法进行腹泻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7份样品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均为阴性。选取其中5份PEDV阳性样品在Vero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分离,结果显示,仅一份样品在接种细胞24 h后即可观察到细胞病变。对病变细胞进行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均为PEDV阳性。将分离的病毒株命名为He B10/2014。将其在Vero细胞中传至F5代次后病毒增殖明显增快,病毒滴度于感染细胞24 h达到峰值。对分离株的S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分离株符合国内近年来流行病毒株S蛋白的变异特征,即在S蛋白中存在4个连续氨基酸的插入(~(59)QGVN~(62))和3个氨基酸的缺失(~(14)0N和~(163)NI~(164))。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HeB10/2014株为国内近年来新的PEDV流行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5):769-775
为了分析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在山东地区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对2013—2015年收集的临床腹泻样品,参照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PEDV毒株的N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检测PEDV抗原,并对其中的16份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与S1基因测序分析。将含有PEDV流行株S1基因其中1个抗原表位(83~276aa)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筛选获得2株针对PEDV S蛋白抗原表位的杂交瘤细胞,其中1株(1E5)可以区分PEDV经典毒株和流行毒株。临床检测结果表明:PEDV临床检出率由2013年的57.8%提高到2015年的75.68%,PEDV在山东地区的发病季节除春冬季节,近年夏季也呈高发趋势,且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PEDV 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6株PEDV毒株间的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8%~99.7%;山东分离毒株与15个国内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5%~100%和88.4%~99.9%。对S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7个国外参考毒株、8个国内参考毒株与本次分离到的16个PEDV毒株被分为2个不同的进化分支G1和G2。在2013-2015年分离到的16株毒株中,有3株位于G1中,且距离CV777经典毒株较近;剩余的13株位于G2中,G2则以近年流行毒株为主,而山东分离株主要在G2分支中,这也解释了现有CV777疫苗毒株在山东地区的免疫保护力不佳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分析了山东地区PED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为指导该地区PEDV疫病防制提供了新的参考,并且制备了能够区分PEDV经典毒株和流行毒株的S蛋白单克隆抗体,为本病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和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猪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P .rettgeri)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16 S rRNA基因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从发生严重腹泻、血便的哺乳仔猪群的内脏器官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16 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 P .rettgeri。小鼠攻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有较强致病力,哺乳仔猪回归试验可复制出与临床上相似的典型症状,并从发病死亡小鼠及哺乳仔猪中分离到攻毒菌株。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系统进化关系最为密切,其16 S rRNA 基因序列与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代表菌株的同源性在97.3%~99.6%之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头孢吡肟、阿莫西林、链霉素、氨曲南、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等多数药物敏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可以引起哺乳仔猪严重腹泻,提示在仔猪腹泻中应注意该菌感染的诊断、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