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i)在黑龙江省鸡西地区1年1代。8月中旬以茧内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吉层3-5cm表土层下越冬。翌年6月初开始化蛹,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上旬结束。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中旬结束。成虫于6月下旬产卵,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中旬结束,卵期平均6d。卵于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盛期。幼虫其5龄,雌雄比20:1,该虫6%的  相似文献   

2.
大豆褐纹病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于6月中旬始见病斑,始发病期与当时气象因素有关。病情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增长较快,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增长较慢,8月中旬至9月初迅速增长,9月中旬以后病情逐渐趋于稳定。耕作栽培措施对病害流行有一定影响。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6月20日至8月31日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3.
经过11年的调查研究,得出了白背飞虱,褐飞虱两个种群在黔北一季中稻上的消长动态。两飞虱的迁入有同步突增的现象,发生量与和过入量关系密切;白背飞虱的主迁入时间比褐飞虱早,主要集中在5月底至6月中旬和7月上中旬,田间种群高峰出现2次或1交,分别为6月中下旬和(或)7月中下旬,且年度间没有差异;褐飞虱主迁入迟,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种群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至下旬。稻飞虱在中稻上的种群消长表现出7月  相似文献   

4.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以暗黑齿爪鳃金龟为优势种群,占蛴螬总虫量的84.4%,平均果荚被害率20%以上。蛴螬在花生地呈聚集分布型。越冬蛴螬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田间卵盛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低龄蛴螬发生在7月份。发生轻重与土壤质地,花生播期和7月上中旬降雨量,连续降雨日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甜菜象虫的优势种甜菜象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它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甜菜象的生活史为一年一代,以成虫和少数幼虫与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当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至8月中旬未为幼虫盛发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蛹盛期,8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盛发。  相似文献   

6.
北五味子地上部分生长动态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常情况下,北五味子的新梢(含萌蘖)有两次生长高峰,第一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营养枝和结果枝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是由付梢的萌发引起的,个别植株由于负载较大或树势较弱,这两类枝只表现一次生长高峰。果穗的伸长生长只有一次生长高峰,即5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粒的生长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6月末至7月上旬,第二次在7月下旬到8月初。  相似文献   

7.
影响烟草赤星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a多点调查和试验,分析了影响烟草赤星病发生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渭北旱塬烟草赤星病始发期为7月上旬,陕北烟区为7月中旬下至下旬,陕南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期为7-9月份。  相似文献   

8.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近年来在吉林省暴发性大发生。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稻草茎、稻茬内越冬。越冬幼虫6月中、下旬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产卵高峰期为7月中旬;7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为害期长达2个月。田间小区药剂筛选试验表明:20%三唑磷乳油1500mL/hm2防效显著。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施肥时期对二化螟的发生为害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苹果小吉丁虫是内蒙古自治区检疫情害虫。通过近14年观察研究证明,该虫在包头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受害部皮层下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在皮层内串食为害,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7月中下旬孵盛期,8月份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层层下为害,至11月上名旬越冬。4月中旬和10下旬至11月上旬为幼虫防治适期,7 中旬为成虫活适期。使用40%氧化乐果25g+25%速灭杀丁25  相似文献   

10.
曹煜 《世界农业》1994,(1):30-31
以色列棉铃虫的抗性治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曹煜棉铃虫H.armigera是以色列的主要棉花害虫,此外,还为害玉米、葵花、豆类等作物,棉铃虫为害棉蕾,通常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发生最重。杀虫剂主要是在此期间得以使用,在抗性治理(RPM)战略实施之前,棉铃...  相似文献   

11.
老参地问题是制约参业发展的重大难题,笔者在总结前人关于老参地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酸碱度调整等土壤处理方法,成功地实现了老参地的短期再利用,建立了周期为1-3年的人参和西洋参的短期轮作体系。在处理后的老参地上种植西洋参,其长势,产量,病虫害及烧须情况,总皂苷含量等,与对照地新林土栽参无显著差异(P>0.05)。并开展了中试规模的推广,试验结果显示,老参地短期轮作制是改造老参地的有效措施之一,该轮作技术方法应用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轮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中精氨酸双糖甙的发现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日立-835型氨基酸分析仪,对西洋参加工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经过一定时期贮存的西洋参中含有精氨酸双糖甙,其含量为0.1054%,而在新加工的西洋参中未检出,新鲜的西洋参加工为西洋红参,其含量达0.7867%。  相似文献   

13.
西洋参磷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西洋参磷素营养规律,利用^32P示踪技术与农化方法,西洋参移栽时在根部施入^32P标记磷肥:展叶期、果期叶面供磷,研究了西洋参对不同施肥方法、不同供磷时期对磷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西洋参对底施和叶面供磷的吸收利用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底施磷肥是西洋参中磷素的主要来源,并主要分部于根部,约1/3分布于地上部;不同生育期叶面供磷,磷素向代谢活性部位分配,展叶期叶面供磷有利于向根部转移;供试期间皮,底施磷肥与展叶期和果期叶面供磷的单株^32P利用率分别为11.90%、37.49%和27.64%。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黄果人参和西洋参的杂交一代4年生植株根部主根长及根鲜重显著大于亲本(P<0.01),杂种优势在主根长和根重方面表现突出。根粗大于母本(黄果人参),差异显著(P<0.01);但与父本(西洋参)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F1的根粗更趋于父本。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F1植株地上部形态特征更趋于父本,其茎高、叶长、叶宽均有大于父、母本的趋势。人参和西洋参远缘杂交因二者花期不遇、去雄技术繁杂,不易大量获得F1植株,F1植株难稔性问题严重,很难得到F2种子和植株,这对育种工作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人参花芽形态建成的内在规律性,为人参花芽分化的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参花芽分化形态。结果人参的花芽分化从芽苞原基分化开始到花芽形态建成结束经历2年的时间,当人参地上部分处于浆果红熟期时,其越冬芽的分化正处于由叶原基分化向花序原基分化转变的时期。人参花芽分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鲜人参、红参和蒸参水中醚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人参及其副产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分离测定样品成分。[结果]从鲜人参中分离了94个化合物,鉴定了31个化合物;从红参中分离出95个化合物,鉴定了33个化合物;从蒸参水中分离了24个化合物,鉴定了10个化合物;从鲜人参和红参中鉴定了15种相同的化合物;首次从鲜人参和红参中分离鉴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镰叶芹醇和具有免疫活性的角鲨烯。[结论]该试验对鲜人参、红参和蒸参水中醚溶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人参及其副产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五硝·多菌灵、霜霉·辛菌胺、噁霉灵、哈茨木霉菌4种杀菌剂对花旗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几种药剂对花旗参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对立枯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3亿CFU/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0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99%噁霉灵3000倍稀释液次之,40%五硝·多菌灵600倍稀释液最差.[结论]试验结果为大田栽培花旗参的立枯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人参种植业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传统伐林栽参模式的缺陷及农田栽参、林下护育山参的优势,明确了农田栽参是我国人参种植业发展的首要途径;林下护育山参是人参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提出解决老参地问题是目前人参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秦巴山区西洋参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特点,提高对西洋参病害防控的针对性及预见性,我们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鉴定等方法,对留坝县、勉县和太白县等西洋参主要种植区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危害西洋参的主要病害共2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有14种,非侵染性病害6种。西洋参灰霉病、锈腐病、黑斑病、根腐病和菌核病为当地主要病害,发生较为普遍,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65-13066
[目的]优化鲜西洋参蜜制保健酒的生产工艺。[方法]以西洋参、蜂蜜为主要原料,通过对皂苷提取工艺的优化,并辅以浓缩、配制、沉降、过滤等工艺精制成鲜西洋参蜜制保健酒。[结果]西洋参中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在60℃时,用1倍量70%乙醇溶剂提取3h。[结论]鲜西洋参保健酒能够充分发挥西洋参中有效成分的功效,是补气养血类保健酒,且口感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