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双1号玉米双杂交种,是于1953年开始选育,于1959年育成。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植株较矮。早熟,在黄河流域一带夏播,80—85天成熟。抗玉米大斑病力强。两母本自交系全为雄花不孕系,父本单杂交种的父本自交系为恢复系,因而制种工作不须进行去雄工作。产量较高,一般亩产500斤左右。1961—1965年示范234处,其中14处减产,余全部增产。在其选育工作中,采用了自交系作测验种,使测交种鉴定与单杂交种鉴定相结合,并利用了南方繁育,缩短了选育年限。选育双杂交种除注意选配合力较高的单杂交种外,重视了类型的差别,使杂交优势表现在双杂交种上,提高双杂交种的产量。玉米植株在不同品种同差异很大,在产量比较试验,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密度,得出了比较正确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过程,及玉米生产的4次良种更新。建议拓宽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加强自交系的选育和配合力测验等工作,改进繁育体制,做好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省玉米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1974——1985年“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夏播区域试验”中各参试组合和当前我省主要推广杂交种的遗传组成等的综合分析,发现我省玉米有三大特点: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籽粒产量的育种水平进展缓慢和杂交种组合方式单一,提出今后应加强玉米种质资源的征集、整理、研究和利用,要重视开展玉米群体改良工作,同时应扩大杂交选系和回交改良的取材范围,就我省目前的生产水平看,还要兼顾三交、双交和综合种的选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几个玉米群体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11个玉米群体进行了产量等性状的综合分析,建议许白群和洛孟综、525群和二南24群作为相互群体继续改良,同时可作为综合种利用。结果表明群体出籽率、千粒重、穗粗等与产量间、GCA 间及其SCA 间均相关显著;群体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籽率、株高、穗位高等亲子相关显著。同时对与群体改良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扼要介绍了多点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河南省四十多年来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工作历程和成果,对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双一号和我国生产上应用的第一个单交种新单一号等的选育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选育高产、高配和高抗自交系是选育、推广单交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 玉米的需水量 玉米植株较高,叶片肥大,特别是白马牙和金皇后等较晚熟品种,植株高达八、九尺,叶片达二十个以上,叶片面积大,蒸发量大,根据河南省新乡专区广利灌溉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对1985~1986年河南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的郑单八号等十个杂交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参数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对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材料与方法参试种有郑单八号(黄早4×32)、豫单八号(3184×黄早4)、豫单九号(潍矮141×L34122)、全矮201×黄早4、安早3号(南繁51×黄早4)、植单抗螟一号(植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1个玉米单交种的选育推广后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第1个玉米单交种新单一号在1963年选育成功,其杂交组合为矮金525×混517,是我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的第1个单交种,其杂交优势强,产量高,经1965-1967年示范,大面积单产超过7 500kg/hm2.1970年在河南省普及,1974年在全国基本普及.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河南省四十多年来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工作历程和成果,对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双一号和我国生产上应用的第一个单交种新单一号等的选育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选育高产、高配和高抗自交系是选育、推广单交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展望今后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工作,最重要的是拓宽玉米种质资源,加强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工作,进一步开展各育种单位间的密切协作,并改革现行的玉米良种繁育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