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牟雪姣  马广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77-8679
[目的]优化玉米蛋白水解物与锌的螯合工艺。[方法]以玉米蛋白粉为材料,氯化锌作为锌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玉米蛋白水解物的制备方法、玉米蛋白水解物与锌质量比、pH值对螯合反应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化学方法对螯合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最佳的螯合工艺条件为:玉米蛋白水解物的制备方法为木瓜蛋白酶结合中性蛋白酶法,pH值8.0,玉米蛋白水解物与锌质量比3∶1;该条件下螯合物得率和螯合率分别为77.8%和97.7%;该试验制备的螯合物是一种不同于玉米蛋白水解物和锌的新物质。[结论]为玉米蛋白水解物与锌的螯合物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和三价铬螯合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质量比、螯合时间、三价铬的初始浓度3个因素对其螯合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响应面分析,优化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螯合工艺。[结果]试验表明,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木耳多糖与三价铬的质量比为2.2∶1,螯合时间6.18 h,三价铬的初始浓度为5.96 mg/ml,在该条件下螯合率为41.56%。[结论]应用响应面法所得到的黑木耳多糖-铬(Ⅲ)螯合物的合成工艺参数是可行的,可为黑木耳多糖与三价铬螯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蔓越橘汁中植物性化学物质与生长环境中亚铁离子的螯合作用是否为蔓越橘汁抑菌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为对象,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参照物,利用平板涂布方法研究蔓越橘植物性化学物质与亚铁离子螯合作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亚铁离子溶液浓度的提高,蔓越橘汁固相萃取物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相对低于EDTA组,甚至出现过量亚铁离子抑制细菌生长的现象。[结论]蔓越橘汁的抑菌原理主要来源于植物性多酚物质对细菌的作用,而非间接的与亚铁离子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松多酚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樟子松树皮松多酚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从9 种大孔树 脂中筛选出适合纯化松多酚的大孔树脂,利用Box-Benhnken 设计对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 化。结果表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2郾5 mg/ mL、上样液体积28 mL、洗脱速率10 mL/ min、洗脱剂乙醇浓度51.6%、径高比1∶27.3。优化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纯度可达到69.23%。由此可知,AB鄄8 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纯化富集樟子松松多酚。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Glycine max)豆粕水解多肽为原料,硫酸亚铁为铁源,比较不同的抗氧化剂对于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氧化的抑制效果,选择最佳比例的抗氧化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大豆多肽亚铁螯合物的螯合工艺条件,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与亚铁盐的质量比为0.150∶1,多肽与亚铁盐质量比为1∶1,p H 4,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铁螯合率为86.60%,螯合物得率可达46.49%。  相似文献   

6.
刘荣  栾淑莹    妍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69-7872,7921
[目的]优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纯化工艺,提高松多酚利用率。[方法]以吸附解析率为衡量指标,确定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的最佳树脂;以多酚回收率和纯度为衡量指标,单因素试验研究纯化过程中各因素对纯化效果的影响,并且利用响应面优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的纯化工艺。[结果]樟子松松塔多酚的初步纯化最适条件为上样液浓度0.2 mg/ml,上样液体积2.10 ml,样液pH 7,径高比1∶25.8,洗脱乙醇浓度57.75%。在此工艺参数下,樟子松松塔多酚的回收率可达68.78%。[结论]经D4020大孔树脂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纯度由21.6%升至59.4%,说明D4020大孔树脂适宜用于初步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肽钙螯合物以提高钙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羊骨胶原肽和CaCl_2为原料,综合考虑螯合率、螯合物得率和螯合物中的钙含量,确定高钙含量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螯合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胶原肽浓度90mg·mL~(-1),肽钙质量比为2∶1、pH8.0、40℃螯合30min,制备的螯合物,钙含量高达9.81%,远远高于螯合率最高时的1.26%。肽螯合Ca~(2+)前后:微观结构由疏松的片状变成致密的颗粒状;主物质的质荷比由1 230.57增加至2 278.69;脯氨酸含量变化最大,由10.96g·100g~(-1)降至5.62g·100g~(-1);螯合位点是肽链羧基中的O及氨基中的N。[结论]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其螯合率、螯合物中的钙含量以及螯合物得率,得到高钙含量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此工艺下肽钙螯合形成了新的化合物。此研究结果为新型补钙制剂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锌螯合法提纯石莼多酚工艺,评价提纯前后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石莼多酚锌螯合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初步探讨锌盐种类、氯化锌质量浓度、石莼乙醇粗提物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反应时间、pH等6个因素对石莼多酚螯合锌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关键工艺参数;以石莼多酚锌螯合物解离率为指标,确定解离剂EDTA质量浓度;比较分析提纯前后样品对ABTS~+·、DPPH·、·OH的清除能力。【结果】以83%乙醇溶液为溶剂,配制质量浓度为6.8 mg·mL~(-1)的石莼乙醇粗提物样液,控制氯化锌质量浓度15.0 mg·mL~(-1),pH8.0为优化提纯条件;此外,控制螯合反应时间30 min,解离剂EDTA质量浓度20 mg·mL~(-1),提纯后样品中的石莼多酚含量由粗提物的6.95%增至25.18%,纯度提高了2.62倍。石莼乙醇粗提物与提纯物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顺序为·OHDPPH·ABTS~+·。相比粗提物,提纯物对ABTS~+·、DPPH·、·OH的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5.12、8.35、11.70倍,且当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6、12、8 mg·mL~(-1)后,对应的清除能力与V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工艺优化的锌螯合法可以显著提高石莼乙醇粗提物中的多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石莼多酚的深层次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云裳  晁雪静  张应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33-9834,9837
[目的]合成纽甜-钙螯合物,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纽甜和CaCO3为原料合成纽甜-钙螯合物,运用正交试验对螯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螯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纽甜)∶n(CaCO3)1∶2,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 h。纽甜与微量元素钙成功配位,且晶型良好,螯合物中钙的含量约为9.20%,推断其组成为Ca(C20H30N2O5).H2O。[结论]该研究为纽甜-钙螯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酶法降解豆渣纤维,得到不同时间段的豆渣纤维改性多糖,对其清除ABTS自由基、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降解时间2、4、6、8、10、12 h大豆多糖组分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降解12 h组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EC50值为(34.62±1.21)mg·mL-1;对亚铁离子有较好的螯合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2 h组大豆多糖组分对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最强,5 mg·mL-1浓度时,螯合率达到62.92%±2.31%。  相似文献   

11.
刘冉  王振宇  尹红力  李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269-9273,9306
[目的]优化促进红松多酚合成的诱导条件.[方法]以红松不定芽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和Box-Benhnken Deign设计试验研究8种诱导子(苯丙氨酸、肉桂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壳聚糖、酵母提取物、镧、铕)对红松不定芽中多酚合成的影响,并且对促进多酚合成的诱导子组合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除了肉桂酸外,其他7种诱导子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多酚含量.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3种影响多酚合成的关键因素:壳聚糖、镧和茉莉酸甲酯.Box-Benhnken Design试验对3种关键因素(壳聚糖、镧、茉莉酸甲酯)协同作用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最佳诱导条件为:壳聚糖浓度79.58 mg/L、镧浓度42.21 μmol/L、茉莉酸甲酯浓度16.63 μmol/L,预测多酚含量最高可达到14.28 mg/g,实际多酚含量为13.42 mg/g,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22.19%.[结论] 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nhnken Design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促进多酚合成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3种诱导子(壳聚糖+镧+茉莉酸甲酯)协同组合比单一诱导子更有效地提高红松不定芽中多酚含量,更有利于地促进多酚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添加樟子松松塔对啤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现代啤酒酿造技术,在麦汁煮沸过程中添加松塔,探究松塔对啤酒发酵酵母菌、发酵度、风味、泡沫的影响及松塔的适宜用量。[结果]试验表明,添加松塔对啤酒酵母的繁殖、啤酒泡沫、风味及发酵度均有一定的影响,松塔加入量在1~2 g/L范围内对啤酒的发酵和风味影响不大,并且可增加啤酒保健功能,使啤酒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增添松塔特有的芳香。[结论]研究可丰富啤酒的花色品种,为樟子松松塔保健啤酒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方法对樟子松树皮中多酚化合物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通过UV-VIS分析松多酚在240~280、300~400 nm这2个波长范围内均有吸收峰,推断松多酚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通过IR分析可以得到松多酚的酚羟基Ar—OH在3 400 cm-1νO—H对称伸缩振动产生强而宽的特征吸收峰以及在1 390~1 315 cm-1的羟基δO—H 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说明松多酚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属于酚类物质。经HPLC和LC-MS分析可以推断樟子松多酚中主要有7种组成成分,分别为儿茶素、芦丁、绿原酸、没食子酸、芥子酸-- 葡糖苷、芍药-3-葡萄糖(半乳糖)糖苷或者矢车菊-3-(6-O-乙酰基)-- 葡糖(半乳糖)糖苷、芥子酸芍药色素-3-槐糖苷。   相似文献   

14.
林清鹏  张林波  王健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1):1575-1577,1582
[目的]以樟子松松针为材料,探索一套适合樟子松松针制备石蜡切片的条件。[方法]在传统植物石蜡切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松针的结构特点,对固定、脱水、粘片、染色等环节进行了系列摸索。[结果]FAA固定剂配比中采用70%乙醇;粘片时材料置于40℃水浴锅中展开,用防脱载玻片捞取,置35℃烘箱24 h;松针切8μm厚度,染色条件为伊红5 min,苏木精1 min。[结论]获得的条件可强化固定和脱水效果,粘片操作简便,不易脱片,染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梁薇薇  王振宇  史锦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56-12959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保护松多酚的有效成分,使松多酚的产品化得以实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红松球果种麟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壁、芯比为2.52∶1,乳化剂用量占芯材量的7.64%,总固形物量为1.79%,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3.81%,扫描电镜下观察包埋结果理想.[结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松多酚微胶囊工艺方法可行,且包埋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对红松松多酚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的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和肉桂酸)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红松树皮中松多酚合成 的影响,初步探讨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影响红松松多酚合成的机制。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和肉桂酸作为松多酚合成 的前体物质,可以显著提高红松树皮中松多酚的含量,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400 和100 μmol/ 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 增加了(11.74 ±1.09)mg/ g 和(8.90 ±0.912)mg/ g,两者不具有协同作用;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可以有效诱导松多 酚的合成,最佳诱导浓度为60 和80 μmol/ L,松多酚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23 ±1.05)mg/ g 和(14.68 ±1.04)mg/ g, 两者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前体饲喂和激素诱导这2 条途径均可以促进红松树皮中松多酚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验证红松种鳞多酚二次纯化及抗氧化特性.[方法]采用聚酰胺层析柱法对经AB-8树脂纯化后的红松种鳞多酚纯化液进行二次纯化,并且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聚酰胺二次纯化的最优条件为:聚酰胺树脂30 ~60目、上样pH 5、吸附时间1h、洗脱液为乙醇、上样量2 BV、洗脱浓度70%、洗脱pH 7.在此工艺下,多酚的纯度可达62%±2%.二次纯化后的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10.94 μg/ml,总还原能力与VC的相似且略高于一次纯化的多酚液.[结论]红松种鳞二次纯化多酚纯度约为一次纯化多酚的2倍,且具有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