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以王百合雄性不育突变种质材料白天使小鳞茎的鳞片为外植体,接种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的NAA、6-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探讨不同因素对白天使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配比对王百合雄性不育突变种质材料白天使的离体快繁会产生较大影响。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4 mg/L,最适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
以中华石蝴蝶(Petrocosmea sinensis Oliv.)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因素组合对中华石蝴蝶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并诱导获得的无菌苗在试管中开花。结果显示,不同的生长调节剂配比对中华石蝴蝶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不同,MS+1.0 mg/L 6-BA+0.2 mg/L NAA+0.1 mg/L IAA利于芽继代增殖,MS+0.5 mg/L IBA+0.1 mg/L NAA+1.0 g/L活性炭适于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MS+0.2 mg/L6-BA+0.2 mg/L NAA利于试管苗开花,持续继代可抑制中华石蝴蝶的试管开花。  相似文献   

3.
以全缘橐吾种子获得无菌苗,取无菌苗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础,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来获得全缘橐吾组织培养快繁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全缘橐吾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MS+6 - BA 0.2 mg/L;启动培养基为:MS +6 - BA 2.0 mg/L+ NAA 0.2 mg/L;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 BA 2.0 mg/L+ IBA 0.5 m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 NAA 0.5 mg/L+活性炭1.0 g/L.  相似文献   

4.
以异鳞苔草种子为材料,用无菌培养的方式进行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诱导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幼苗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MS+NAA 0.2 mg/L。  相似文献   

5.
以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的成熟孢子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素对西南凤尾蕨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激素配比对西南凤尾蕨的组织培养影响不同,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2.0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1.0 mg/L+AC 1.0 g/L,最高增殖倍数为7.05倍;最适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NAA 0.5 mg/L,生根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叶用芥菜的子叶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NAA+1.0 mg/L 6-BA+0.1 mg/L 2,4-D,愈伤组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3.0 mg/L 6-BA+1.0 mg/L 2,4-D.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培养2~10 d达对数生长期.将小细胞团接种于Ms+1.0 mg/L NAA+3.0 mg/L 6-BA分化培养基上,继代两次后,分化出芽,分化芽在培养基MS+0.1 mg/L NAA上诱导生根,形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7.
河阴石榴芽尖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阴石榴(Punica granatum)芽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诱导分化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2,4-D 0.01 mg/L+AC 3 g/L,成活率达27.5%;增殖继代最适培养基为B5+6-BA 1.0 mg/L+NAA 0.1 mg/L+2,4-D 0.01 mg/L,增殖系数达6.13;生根最适培养基为以蛭石作为支持体的1/2MS+NAA 0.3 mg/L+IBA 0.2 mg/L,生根率达97.5%。移栽后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叶片的离体培养.选取胡椒木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结果表明,最适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7 mg/L,分化率为91.7%,最适的增殖继代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7 mg/L,所产生的不定芽在1/2MS+ NAA0.4 mg/L的培养基上可全部生根,长成完整植株.首次证明以胡椒木的叶片为外植体可以进行快速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9.
红叶石楠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叶石楠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6-BA、IBA、NAA的浓度对试管苗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红叶石楠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初代培养采用MS+6-BA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茎尖继代培养采用MS+6-BA 2.0 mg/L和NAA 0.1 mg/L的培养基为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植株增高选用MS+6-BA1.0+IBA 0.2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效果较好,生根培养选用1/2MS+IBA1.0~1.5 mg/L培养基,生根率、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半夏无菌苗的建立、基本培养基、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半夏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夏离体培养采用MS培养基最好,诱导半夏产生愈伤组织以块茎效果最好,MS+2,4-D1.5 mg/L+ZET 1.5 mg/L和MS+6-BA 1.5 mg/L+NAA 1.5 mg/L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都好,诱导率高达82.5%;MS+KT 1.0 mg/L+NAA 0.2 mg/L和MS+2-ip 1.0 mg/L+NAA 0.2 mg/L对苗的生长效果都好,MS+KT 1.0 mg/L+NAA 0.2 mg/L和MS+KT 0.5 mg/L+NAA 0.1 mg/L对于生根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东北扁核木组织培养最适宜的初代、继代和生根培养基。[方法]以东北扁核木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MS或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IBA、NAA和GA3,探讨不同培养基对东北扁核木芽诱导、增殖和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IBA浓度对东北扁核木初代培养的启动率影响显著,6-BA浓度和GA3浓度的影响不显著,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IBA浓度、GA3浓度、6-BA浓度;6-BA浓度对其继代培养的增殖系数影响显著,IBA浓度和NAA浓度的影响不显著,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6-BA浓度、IBA浓度、NAA浓度;IBA浓度对其生根培养的生根指数影响显著,NAA浓度的影响不显著,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IBA浓度、NAA浓度。[结论]东北扁核木组织培养最适宜的初代、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0.5 mg/L 6-BA+0.2 mg/L IBA、MS+1.0 mg/L 6-BA+0.1 mg/L IBA和1/2 MS+2.0 mg/L IBA+0.1 mg/L NAA。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铁线莲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建立铁线莲组培快繁技术。[方法]以铁线莲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BA,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其腋芽诱导分化、诱导芽增殖和继代苗生根的影响。[结果]铁线莲腋芽诱导效果以MS+6-BA 1.0 mg/L+NAA 0.2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以MS+6-BA 1.5 mg/L+NAA 0.50 mg/L为最佳;继代苗生根培养以MS+6-BA 1.5 mg/L+IBA 2.0 mg/L最佳。[结论]建立了铁线莲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杨叶栒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幼嫩茎段为接种外植体,对黄杨叶栒子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2 MS+6-BA 1.0 mg/L+IBA 0.1 mg/L为黄杨叶栒子较佳的启动培养基,MS+6-BA 1.5 mg/L+IBA 0.1 mg/L为较佳的增殖培养基,在生根阶段,以1/2MS+IBA 2.0 mg/L+NAA 0.5 mg/L为较佳培养基,一定量的IBA和NAA互作时,黄杨叶栒子的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4.
苹果砧木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苹果砧木M9、M26、八棱海棠、平邑甜茶的离体培养研究,探讨不同砧木的初代、继代培养、生根以及移栽技术.结果表明,①以4种砧木的离体新梢进行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均为MS+ 6-BA1.0mg·L1+NAA 0.1mg· L-1.②M9与M26的最佳增殖培养基MS+ 6-BA 1.0 mg· L-1+IBA 0...  相似文献   

15.
以未萌发的秋福树莓腋芽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MS+BA 2.0 mg/L+NAA0.2 mg/L为最佳的分化培养基;MS+BA 1.0 mg/L+NAA 0.2 mg/L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1/2MS+IBA 1.0 mg/L+细沙+珍珠岩为较经济、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野生资源,实现人工栽培,以大三叶升麻茎为试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生根、生根继代培养和试管苗的移栽、定植的研究,建立起野生大三叶升麻无性系。结果表明:MS+BA 0.2 mg/L+2,4-D 2.0~2.5 mg/L是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0 mg/L+GA30.5 mg/L+ZT 0.8 mg/L+NAA 0.1 mg/L是嫩茎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把不定芽的基部在NAA 4.0mg/L的溶液中处理约5 min,接种到1/3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IBA 0.6 mg/L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的方法是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方法;1/3MS+IBA 0.6 mg/L+NAA 0.1 mg/L也是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定植易成活。定植成活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大三叶升麻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7.
泡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由类菌原体MLO所引起的"丛枝病"严重影响了泡桐的生长发育和栽培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在高温结合茎尖培养脱除泡桐病毒的基础上,研究组培苗的增殖、生根培养,并且采用轻型基质容器育苗,试验表明: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IBA 0.2 mg/L;最佳生根配培养基为MS+IBA 0.2 mg/L+NAA0.1 mg/L+ABT 0.4 mg/L;容器育苗中最优的基质配比为2/3稻壳+1/3锯屑。  相似文献   

18.
红叶石楠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红叶石楠红罗宾的半木质化嫩茎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诱导、增殖、壮苗和生根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3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最高可达8以上;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IBA 0.2 mg/L。从多种基质配比试验中发现,蛭石∶珍珠岩∶泥炭=5∶3∶2较好,红叶石楠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金线莲组培快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产地金线莲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的筛选,建立不同产地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金线莲最佳初代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KT,台湾南投产地为MS +3.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KT,广西玉林产地为MS+4.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KT;最佳继代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MS+2.0 mg/L 6-BA +0.2 mg/L NAA,台湾南投产地为MS+3.0 mg/L 6-BA +0.3 mg/L NAA,广西玉林产地为MS +2.0 mg/L 6-BA+0.2 mg/L NAA;在壮苗培养阶段,使用外源添加物蛋白胨后,不同产地金线莲外植体苗的生长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最佳生根培养基分别是,福建永安产地为1/2MS +1.5 mg/L NAA +0.5 mg/L IBA+2.0 mg/L ABT1,台湾南投产地为1/2MS +0.5 mg/L NAA+0.5 mg/L IBA,广西玉林产地为1/2MS +0.5 mg/L NAA+1.0 mg/L IBA+1.0 mg/L ABT1,同时添加1.5 g/L Ac;炼苗移栽基质V (蛭石)∶V(泥炭土)=1∶1,移栽生根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原牡丹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原牡丹品种鳞芽为外植体,以改良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比对中原牡丹诱导、继代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中原牡丹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1.0 mg/L+KT 0.5 mg/L+IAA 0~0.5 mg/L+GA30.2~0.5 mg/L;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5~1.0 mg/L+KT 0.3 mg/L+GA3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4.0 mg/L+IAA 1.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