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优化路线以松香为原料合成脱氢松香酸,简化了合成步骤,产率达44.3%.  相似文献   

2.
丙烯羰基合成法合成丁醛的几种工艺路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以丙烯为原料,采用羰基合成法合成丁醛的各种工艺(钴法、改性钴法、铑法、改性铑法等);重点介绍了改性铑法的工艺技术及其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廉价的吩噻嗪为母体,分别采用一次反应、二次连续反应和二次连续反应加氢化钠三种不同的方法有效地合成了脂溶性异辛基吩噻嗪,并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采用第三种方法合成产率最高;这为高效合成脂溶性有机中间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烟气的吸味和香气品质,以云南省主栽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湿度调制组合对草酸、丙二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制后,能提高烟叶内草酸和丙二酸含量,上中下部叶的平均增幅分别为9.03mg/g和1.84mg/g;在调制的前48h,草酸、丙二酸合成较慢,72h后,合成较快,并且采用低温低湿有利于其合成,高温高湿则抑制合成。因此,烟叶调制变黄、定色和干筋期采用低温低湿的烘烤策略有利于草酸、丙二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以孔雀石绿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已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交联剂和模板用量等参数对印迹聚合物吸附孔雀石绿的影响,最终确定孔雀石绿、丙烯酸和已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4∶20。对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电镜扫描、平衡吸附试验和特异性吸附试验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合成的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孔雀石绿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烟酸铜螯合物,考察了铜源、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以醋酸铜为铜源,反应时间3h,醋酸铜:烟酸(摩尔比)=1∶2.采用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所合成的螯合物进行了表征.抑菌实验表明该螯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磷酸酯淀粉与丙烯酸钠和丙烯酸钾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含磷、钾的高吸水树脂;磷酸酯淀粉与低中和度的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的高吸水树脂用氨水浸泡,自然凉干得到含氮、磷、钾的高吸水树脂,详细考察了丙烯酸的中和度对吸水保水剂吸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合成该吸水保水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对氨基苯甲酸烷基酯的简易合成方法.以二氯亚砜为催化剂,通过投料比、反应温度、pH 值等的实 验探索,得到了对氨基苯甲酸烷基酯合成的最佳条件;采用此优化条件,对氨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的 收率分别达到95.7%,95.6%,91.9%,91.5%.合成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商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富含氨基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胺(ED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了0.5代到3.0代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半代及整代PAMAM树枝状大分子合成工艺的影响,并对合成的PAMAM产物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表征及端基滴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生成PAMAM半代及整代产物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25℃,反应时间为24 h;采用该方法合成的3.0G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纯度为88.22%,表面伯胺数约为16个,与理论值一致。合成的PAMAM树状分子表层富含大量的氨基基团,可以与抗体、核酸适体等功能分子结合而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和医药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催化量浓盐酸催化下,以离子液体[BPY]BF4为溶剂,以易得的芳香醛、芳香酮、尿素为原料,采用三组份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4,6-二芳基嘧啶-2(1H)-酮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为这类化合物提供了简便高效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1.
西藏酸性土壤的分布和酸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西藏9个土类70个土壤剖面258层土样的分析资料,应用统计方法,探讨其酸性土的分布和酸度特征。西藏酸性土面积约占1/5,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地区。土壤pH主要决定于土壤潜性酸中的交换性酸,特别是其中占绝对优势的交换性Al3+,而受非交换性酸的影响较小。非交换性酸主要来源于腐殖质酸性功能团结合H、Al的解离。土壤pH与盐基饱和度呈非线性正相关,且主要受占优势的交换性Ca2+制约。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阳离子型吸附剂,具有吸附分离水溶液中酸性染料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酸性染料的吸附能力受到吸附剂的脱乙酸化度、颗粒直径、吸附时间以及溶液中乙酸含量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壳聚糖对酸性红A和酸性湖蓝V的吸附回收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从内蒙古河套地区家庭中采集12个酸粥的酸浆样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样品中分离到10株乳酸菌,8株属于乳杆菌属,2株属于肠球菌属,其中以乳杆菌的细菌分布最广。本项实验分离到的乳酸菌属中温菌,且产酸、产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综述了酸雨在个体水平上对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生理生化、逆境生理等方面影响的研究:酸雨影响叶片中的细胞器、破坏叶片的膜系统、腐蚀叶肉组织;破坏花的结构;酸雨对植物的出苗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植物的出苗速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雨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片的N代谢;酸雨淋洗植物造成植物营养元素的析出,使得植物营养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指出在包括酸雨在内的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酸雨对植物影响的机理研究、酸雨对植物影响的长期定位系统研究及尺度转换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盐析、萃取、柱层析等生物化学方法,从牛、羊胆汁中提取出了有效成分甘氨胆酸,并采用薄层层析法及薄层扫描法进行定量、定性检测,测得甘氨胆酸的纯度可达98%以上,牛羊胆汁甘氨胆酸的回收率分别为64%和62%。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活性乳酸菌饮料中发酵乳酸度与柠檬酸用量的关系,本实验首先对影响口味的各因素(糖量、柠檬酸量、发酵乳酸度)最适范围进行了确定,然后通过三因素三水平选出最佳配比,最后以最佳配比的酸度为标准,在加糖量为5.5%时,测得了不同发酵乳酸度下所需柠檬酸的量。结果表明:发酵乳酸度与柠檬酸用量可以作出一条线形曲线。  相似文献   

17.
苹果梨花芽分化期核酸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苹果梨花芽分化的核酸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生理分化期核酸总量高,RNA高于DNA,RNA/DNA比值高,其核酸代谢模式为:RNA双峰,第1峰大于第2峰,DNA单峰,在RNA双峰之间,RNA/DNA呈双峰,蜂值出现时间与RNA双峰相同,第1峰远大于第2峰;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RNA和DNA变化动态相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呈增加趋势,RNA高于DNA,雄蕊和紫蕊分化期含量最高,形态分化结束时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木纤维为基本相、聚乳酸为黏接相设计层结构铺装,通过热压制得聚乳酸木质基材料。利用正交实验对主要工艺参数和成板性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成板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出最优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经硅烷处理的木纤维与未处理木纤维制得的试板性能相比,其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随着硅烷用量(3%~7%)和PLA添加量(10%~30%)的增加,试板的耐水性增大;当热压时间从8min延长到12min,试板的弹性模量增大;当热压温度从170℃升高到180℃,试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增加。确定的最优工艺参数为:PLA添加量20%,硅烷用量3%,热压温度190℃,热压时间10min。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得聚乳酸木质基材料,其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室外型板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但试板的耐水性偏低。  相似文献   

19.
以宁麦13和徐麦31两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酸雨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的单穗粒数和单茎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8.6%和56.7%,徐麦31则分别下降了31.2%和39.7%,差异显著。小麦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对酸雨胁迫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6.6%和30.9%,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0.6%和15.1%,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小麦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较对照降低,且总体表现为酸度增强变化幅度增大。不同蛋白组分也对酸雨胁迫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而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pH值2.0的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的清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1%和23.9%,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雨胁迫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宁麦13和徐麦31的pH值2.0酸雨处理总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8%和20.2%,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酸雨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有明显影响。酸雨处理尽管提高了籽粒总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和谷/醇,降低了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20.
植物酸性磷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酸性磷酸酶是植物体和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水解酶,其活性高低与植物体和土壤中的磷素丰缺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低磷胁迫能够诱导植物体内和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并且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能够促进有机磷的水解,因此,研究植物酸性磷酸酶及其在磷胁迫条件时诱导分泌的机理对于植物磷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挖掘土壤有机磷资源、缓解世界磷矿资源短缺矛盾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磷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根系分泌机理以及酸性磷酸酶与土壤有机磷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