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前不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据悉,该《标准》适用于处理规模在500吨/日以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这是福建省首次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处理农村居民冲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污水现状及处理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大,农村环境形势严峻。为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通过介绍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污染源以及对比北京、福州、苏州、宣城4个地区农村污水的特点以及处理方法,提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和污染物,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水量特征、排放特征,阐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方法和处理工艺,着重比较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建设费用、主要优点及适用范围。最后从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高认识和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比重3个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分析了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农村人工湿地的建设策略,并从技术、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综合分析可知在农村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滇池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是污染治理的基本条件。基于农村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分析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系统分析,提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控制方案。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为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县>呈贡县>盘龙区>五华区>嵩明县,湖滨平原区>山地丘陵区;采用ArcGIS9.2软件,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镇污水处理站纳污处理范围的空间关系,提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间布局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研究TBO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出水各主要污染物指标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处理系统对COD、氨氮、总磷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7%、90.4%、85.0%和92.6%。同时TBO技术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适应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相似文献   

7.
临安市横路乡生活垃圾调查及无害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芳  屠翰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349-350
以临安市横路乡鹤里村与谢家桥村为对象,调查了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在传统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对处理垃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农村生活垃圾最佳处理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科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参考。[方法]将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连续4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整个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对COD、BOD5、NH4+-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9%、92.8%、80.1%、83.6%和91.0%,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1级A标准,人工湿地对主要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均在50%以上。[结论]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可用于处理广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农村及城镇"常规厌氧消化+常规人工湿地"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存在污泥浓度不稳定、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等技术问题,以污水污泥同步厌氧消化设施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实验研究,为今后农村污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和特点,概述了此种污水对于自然环境的危害,并且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可行工艺方法做了较全面的总结,最后提出了"厌氧池+人工湿地+氧化塘"的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处理将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去除,同时还能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使得后续处理更加容易;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以及泥石等物理过滤的作用去除部分污染物;针对农村地区,氧化塘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最终处理单元,可进一步降低有机物和氨氮、总磷的含量,使出水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排放路径的随机性、排放区域的广泛性以及排放量大面广等特征,即使在实施源头控制后,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污染物随各排放途径输移,对下游水体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实施生态拦截技术,高效阻断污染物输移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生态拦截沟渠技术不额外占用土地,能高效拦截净化氮磷污染物,并兼具生态景观美化之功能。人工湿地技术、稻田消纳技术以及前置库技术,也能有效拦截氮磷污染物,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占地面积大的缺点限制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推广。以丁型潜坝技术为代表的陆-水交接面污染拦截净化技术在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物的过程阻断方面开始崭露头角,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缓冲带、生草覆盖、脱氮沟以及湿地-多级塘等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生态拦截技术的应用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兼顾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在充分利用和改良现有沟渠塘的基础上注重氮磷养分资源的回用,从而提高拦截效率,实现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前,陕西省的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但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处置相对滞后,这可能对周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雨量丰富的地区及干旱生态脆弱区,如果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该文通过对国内不同焚烧炉型及焚烧烟气中不同污染物的处置工艺的分析比选,结合农村实际现状,确定出适合农村垃圾焚烧的最佳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不另外占用土地的、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沟渠湿地来降解农村生活污水,并分析各项污染物指标在沟渠中的迁移变化。结果表明,设置盘培多花黑麦草的生态沟渠与自然沟渠相比,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中的氨态氮、总氮、总磷都有着较强的降解能力。靠近生活污水排水口处的300m生态沟渠内,各种污染物指标的降解幅度都较大,而远离排水口处的300m生态沟渠内,各种污染物指标的降解幅度都较小。  相似文献   

14.
乡村地域系统环境污染演化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资源供给紧张、生产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污染与功能退化等问题。乡村污染治理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乡村污染物类型梳理与污染演变过程刻画,探讨了乡村地域系统环境污染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污染属性来看,乡村地域系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物;在时间上,污染物从单项无机物逐渐演变为无机有机复合物,致使乡村地域系统环境污染从单一污染逐渐演变为复合污染和立体污染;在空间上,从城市近郊村、远郊村到一般农区的污染源与污染程度呈现递减趋势;乡村内部资源利用、生活和生产活动、污染治理体系,外部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变化、信息化等共同驱动乡村地域系统污染。未来应选择典型样带-样区-样点,研究不同乡村地域系统污染现状格局、驱动机制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模拟评价,推动乡村污染治理与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处理污染水体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当前,解决我国农业农村日趋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是美丽乡村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的农业农村水污染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综合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其中,以绿狐尾藻湿地技术为核心,重点介绍了绿狐尾藻的生理生态特征和生态竞争力,从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能力及绿狐尾藻湿地系统中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等方面阐明了绿狐尾藻湿地中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去除机理;结合绿狐尾藻的营养特征及动物(鸡、鸭、猪等)生长试验,分析了其饲料化技术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其肥料化和能源化等途径的发展前景;最后,对后期的研究工作包括绿狐尾藻和附生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机理、绿狐尾藻湿地治理技术的集成与优化以及资源化利用设备研发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戴锋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28+235
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成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宁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人口经济密度、乡村人口控制、生态适度人口与现实人口密度之比和农业人口比重等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认为由政府主导实施西部农村人口向江河湖库灌区收缩和分层次向农村城镇转移战略,是减轻西部资源环境压力和农村人口致富的最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水利工程,百年大计,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关乎农村粮食、供水、生态以及防洪安全,就新疆地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彦华  祁云宽  刘宇  王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0-8252
根据调查结果,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主要以面源污染为主,面源入湖污染物TP、TN、COD Cr的入湖贡献率分别为76.3%、80.4%、94.7%。因此,保护抚仙湖控制面源污染是关键。而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只有在湖盆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实现循环型农业经济,从源头控制大量有机物、TN、TP等污染物入湖,才能有效保护抚仙湖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