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西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加快,但农村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通过分析西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预期,针对西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道路中存在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共享发展视阈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结构不合理和受教育人口的性别结构失衡,已成为制约安徽省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农村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安徽省提升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必经之路,举措有三:一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力度;二是着力办好农村成人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三是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贯彻到农村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农村人口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学彬  尹航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3-14,120
分析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口状况,指出农村人口绝对过剩问题,并从解决农业资源短缺、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工农差别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阐述农村人口战略转移的意义。提出加快城市化建设、激发农民创业激情、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实现农村人口转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四川作为人口大省,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大省,其农村人口变化情况尤其值得关注。为此,本文对四川农村人口数量、年龄和性别、受教育水平、人口外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情况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四川农村人口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谭利斌 《甘肃农业》2006,(11):33-35
通过对人口增长、农村贫困和资源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人口增长是资源过快耗竭和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而资源希缺和环境恶化又导致了农村贫困,同时农村贫困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退化。认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对于减缓我国农村环境资源退化、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采影响和干预人口运动过程以及人口因素发展变化的法规、条例和措施的总和.韩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由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到鼓励人口增长的新人口政策的转变,该政策成功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缓解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但也引起了人口老龄化、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也正在中国农村上演,如能借鉴立法先行、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善于运用经济杠杆等经验,对维持中国农村人口的低出生率,控制人口老龄化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西部人口现状出发,积极探索有效对策,提出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改变西部二元经济现状的动力。具体地从西部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结构、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农村人才资源现状等四方面分析了人口对二元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动态地考察人口与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发现:人口的发展呈上升趋势,而耕地的发展呈下降趋势。这种人口与耕地资源发展的反向变化,我们称其为人口耕地资源“剪刀差”模式。本文从规范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它存在的必然性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认为:为了避免我国农村人口的盲目膨胀和耕地资源的大量非农占用、消耗所产生的负生态效应,应该全面实施“农村人地工程”,并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地工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人口一步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农村人口一步步向城市人口转变,因而导致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城市人口却越来越大,这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我国人口城市化是从“十一五”时期开始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还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其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往往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浅析,提出合理途径,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育观念,是指人们对生育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支配人们婚育行为的主导因素。中国将在21世纪50年代迎来总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的三大高峰,要想妥善处理好人口问题,重点在于农村人口,难点在于流动人口。从四个方面浅析中国农村人口的生育观念:中国人口现状、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原因、农村生育观念、农村生育行为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厕所改造的区域特征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促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基于对我国农村厕所污染防治措施及改造类型的梳理,利用《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区域特征,探讨农村改厕的区域差异来源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卫生厕所主要包括粪尿分集式和水冲式两种类型。截止到2016年,我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80.40%和60.50%。从区域上来看,东部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中部和西部,东北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有27.86%,约为西部的1/2、东部的1/3。从厕所类型上看,粪尿分集式厕所在各区域的应用比例较小,东部、西部和中部主要选择水冲式厕所,应用比例分别为85.28%、72.47%和65.52%;东北部主要应用其他类型厕所,比例为64.75%。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农村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文素养、政策落实等因素,是卫生厕所类型、数量、利用程度与功效的区域差异来源,未来农村改厕路径包括提高卫生厕所适用性、普及率、利用率和粪尿资源循环性。  相似文献   

12.
西部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而该地区生态平衡却日益受到威胁,这使西部农村居民的环境关心尤其应该受到重视。基于陕北农村调查数据,对2000年修订版NEP量表在西部农村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发现照搬原量表使用存在很大问题,对其加以修正后,由6个项目构成的量表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可构成测量西部农村居民环境关心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低,就业能力差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我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的角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可行的生态农业建设对策,为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是我国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该地区农村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退耕还林,重在发展生态——经济持续林业,应走经济林无公害栽培,开发森林绿色食品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方永恒  瞿伟  宋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69-5570
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陕西地处西部,又是农业大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发展乡镇企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力度。  相似文献   

17.
林畅  周恒  徐志高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412-2415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生态圈)农村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给鄂西生态圈的科学发展带来极大挑战.阐述了鄂西生态圈农村水资源面临的相关问题,从农村水资源统筹规划、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加强水资源科学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鄂西生态圈水资源科学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卢江勇  陈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35-15938
概述了我国农村贫困的总体状况及地区差异,指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状况表现尤甚。结合前人研究,以农业GDP为因变量,以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存量、灌溉面积、化肥用量等为自变量,建立了反映水土流失对农村贫困影响的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劳动力、资本、灌溉、化肥等生产要素对农业GDP有正效应,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有显著的负效应;我国西部的全要素生产力最低,水土流失也最为严重。为走出水土流失与农村贫困的双重困境,必须改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走农业生态集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在测算出各地区2005—2014年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较好且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2)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距不断扩大,东部与西部的区域内差距相对较大,而总体差距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户投资能力显著正相关;各区域农村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同中存异,人均GDP对东部和西部、城镇化水平则对中部和东北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镇化水平和生态保护社会投资对西部农村绿色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我国的生态大省,有着非常稀缺的热带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活、度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好地方。然而,海南经济起步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济总量不大,农业和农民占整个国民经济和人口的比例较大。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解决海南的“三农”问题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和相对较困难的方面。针对海南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从两个层次统筹发展来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思路,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