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泰安市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分别为乔木、乔草、灌草以及乔灌草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分析其pH值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灌草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种类型。(2) 10~20 cm土层pH值高于0~10 cm土层,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0~10 cm土层。(3)不同采样地土壤pH值差异不大,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4)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植被类型、采样地和土层厚度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合理营造城市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既能有效防止土壤结构发生恶化又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茶树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作深度,为指导茶农科学耕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免耕为对照(CK),设耕10 cm、耕20 cm和耕30 cm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容重、水含量、孔隙度、土壤三相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耕作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耕30 cm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含量,其中耕20 cm处理对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30 cm处理对20~3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作可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减少毛管孔隙度,但总孔隙度依然增加,其中,耕作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状况影响显著,而在10~20 cm土层仅耕20 cm处理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影响显著,在20~30 cm土层仅耕30 cm处理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影响显著.耕作后0~10 cm土层气相和液相比例显著增加,固相比例显著下降,其中以耕20 cm处理效果最佳,而在20~30 cm土层,对土壤三相比协调效果最佳为耕30 cm处理.耕作后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2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耕20 cm和耕30 cm处理下显著升高;耕作后0~3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孔隙度、固相比例是反映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关键因子,而有效磷则是养分肥力指标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耕作深度均能降低茶园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含量、改善土壤孔隙度状况和协调土壤三相比,其中以20 cm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对茶园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武义县茶园有机替代示范区采集51个有机肥和3个沼液施用监测点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肥力指标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速效钾含量偏低,土壤酸化仍比较严重。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NY/T 853—2004标准。武义县有机替代示范区的茶园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应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酸碱度,减少氮肥施用,增施磷、钾养分。  相似文献   

4.
山东寿光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省寿光蔬菜大棚土壤为供试材料,分析不同年限不同层次的大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土壤养分含量与种植年限的拟合曲线及其求解结果来看,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达到最高时的种植年限不同,多数集中在8~11 a。  相似文献   

5.
以齐齐哈尔市主城区道路绿地土壤中重金属Cr、As、Pb、Zn、Cu、有机质、pH为研究对象,对各重金属之间,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pH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值,0~20 cm土层土壤Cr、Pb、As和20~40 cm土层土壤Pb、As含量超过松嫩平原区域表层土壤背景值;研究区5种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差异,但各采样点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位于主要交通干道的采样点Cr、Pb、As、Zn含量较高;研究区土壤偏碱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不同重金属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区土壤pH与Cu含量有显著正相关,与其他重金属含量相关性不显著;道路绿地土壤的Cu-Pb、Zn-Pb、As-Cr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Zn-Cr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且Zn与3种金属之间存在相关性,它们之间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榆林主要山地苹果园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03-1506
主要对陕西省榆林市3个苹果主产县(绥德、子洲、米脂)15个果园0~60 cm土层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比较不同县区果园之间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绥德县5个果园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8.5,33.9,144.2 mg/kg,土壤pH值为7.18,有机质含量为0.5%;子洲县5个果园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1.47,39.46,87.84 mg/kg,土壤pH值为7.32,有机质含量为0.37%;米脂县5个果园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5.22,15.10,61.07 mg/kg,土壤pH值为8.68,有机质含量为0.42%。3个县区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土壤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速效磷含量均比较丰富,速效钾含量也在适宜水平以上,而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以下,属于缺乏状态。土壤pH值除米脂外其余县区果园较适合果树的生长。在以后的施肥过程中应该增施有机肥,提高氮肥利用率,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浙江省梨生产状况,本研究选择省内梨优势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梨园开展土壤质量采样调查,对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该地区实现梨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调查梨园土壤表层0~<20 cm pH平均值为5.24,20~40 cm土壤pH平均值为5.31,土壤总体呈酸性。有机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总体适宜,但不同地区采样点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中有机质、总氮、有效磷的含量均呈现武义采样点较高,慈溪采样点较低的结果;速效钾的含量呈现嘉兴采样点较高,上虞采样点较低的结果。此外,所有调查的梨园土壤重金属Cu、Zn、Pb、Cr含量总体上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而东阳采样点存在重金属Cd含量超标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  相似文献   

8.
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选取并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烟区25个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植烟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 H值保持基本稳定,整体呈弱碱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值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0~10 cm>10~20cm>20~30 cm>30~40 cm>40~50 cm。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间表现差异。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 cm以下土层(P<0.05),耕层土壤(0~20 cm)养分状况明显优于20 cm以下土层,且达到0.05显著水平。漯河市烟区0~20 cm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含量和碳氮比等指标变异较大,且其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高于0~50 cm土壤,0~5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潜在养分水平表现不足,尤其是碳氮比值偏低,不够协调。  相似文献   

9.
以永平县宝台山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丰富,并为中等变异,只有有效P为强变异;0~20、20~40 cm土层不同群落类型间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0~20、20~40cm土层差异均不显著;全P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一致,0~20 cm土层有效P含量高于20~40 cm;全K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大,而土壤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变化方向相反;7个指标中只有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分析祊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选取林地、草地、耕地和园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研究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祊河流域林地、草地、耕地和园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20cm土层深度中,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林地>草地>耕地>园地;0~40cm土层深度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具有一定差异.(2)祊河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中西部和中东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多,中间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平坦地形下土地利用方式多为耕地、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丘陵崎岖处土地利用方式多为草地、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2003—2005年,对安徽省九华山、仙寓山和牯牛降茶园土壤的物理性质、pH值、养分和含水量量进行了比较与研究,结果表明:九华山、仙寓山和牯牛降茶园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由花岗岩、页岩发育而成,茶园土壤多为壤土,土壤容重0 ̄40cm为1.22g/cm3,土壤总孔隙度48.6%,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层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8.32g/kg,全氮含量1.46g/kg,碱解氮含量为110.12mg/kg,速效磷含量11.48mg/kg,属于丰富范围,而速效钾含量只有73.55mg/kg。0 ̄20cm土壤的pH值平均为4.77,20 ̄40cm土壤的pH值为5.48。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表现为:九华山茶区>牯牛降茶区>仙寓山茶区,而土壤pH值则表现为:牯牛降茶区>仙寓山茶区>九华山茶区,这与成土母质、土壤结构、种茶时间和茶园管理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 Pb、 Cr、 Cd、 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条件下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自然保护区茶园土壤Cd和Hg累积最为显著;生态区茶园土壤的Cu、 Zn、 Pb和Cr有一定累积;景区茶园土壤的Pb、 Cr、 Cd和As含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但Hg略微累积。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保护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区次之,景区尚无污染。各区域污染物的分担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各区域中Hg的分担率都较高(>2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 Cu、 Zn、 Pb、 Cr和As在各茶园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Cd和Hg在保护区的风险等级以“重”为主,在生态区分别以“中”和“较重”为主,在景区则以“低”和“中”为主。各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大小为:保护区>生态区>景区,并应警惕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茶树是富锰植物,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茶园土壤锰的生物有效性,调控茶叶中锰的含量,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自然茶园土壤采样,采用连续提取法将茶园土壤锰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探讨了茶园土壤锰的含量、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茶园土壤锰含量有一定差异,随土壤pH升高和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锰全量显著增加;不同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规律略有差别。但总的规律是残渣态》交换态〉水溶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锰的累积量对锰的各形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水溶态和有机结合态外,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锰均随土壤锰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特别是残渣态锰含量增加最明显;土壤pH、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pH是影响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郊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通过田间采样方法,对长沙市郊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O~20cm表土共计290个样品中Cu、Cd、Pb、Zn、CT、As、Hg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个肥力指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d、Pb、Zn、As4种元素含量红菜园土高于冲积菜园土,Cr和Hg则是冲积菜园土高于红菜园土,Cu在两种菜园土中含量相当;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两种菜园土壤均以Cd元素的最大。两种菜园土中cu与cd、Ph、zn,cd与Pb、cr,Ph与zn之间均表现为显著以上正相关关系;而Hg与cu、cd之间不表现相关关系;重金属元素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冲积菜园土多于红菜园土。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肥力指标之间均能建立一定回归方程,且达显著以上水平;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和控制茶叶重金属含量提供理论支持,采集贵州鸟王茶产区不同茶园和不同生态条件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测试,分析了重金属Cd、Hg、As、Pb、Cr、Cu的负荷水平。结果表明:贵州鸟王茶产区主要重金属污染为Cd和Hg。不同茶园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综合负荷水平为方家茶场>铁厂茶场>云雾茶场>洗里冲茶场>摆左茶场。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重金属负荷为人工茶园>天然林地>野生茶园。污染水平属清洁和尚清洁。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的监测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云南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测定云南主要茶区普洱、保山、西双版纳、大理等地茶园土壤重金属铅(Pb)、镉(Cd)和铜(Cu)的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重金属评价标准和茶园土壤污染分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省主要茶区土壤中这3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Pb和Cd平均含量都处在一级水平,Cu平均含量都处在二级水平,Pb和Cd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00,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都在1.000~1.500之间。[结论]云南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市茶场土壤及茶叶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为茶场无公害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测定长沙市的金井、湘丰、淳口、银峰和沩山茶场中某个茶园的土壤及茶树新叶、老叶的Pb、Cu、Cr、Cd、Hg和As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茶场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使用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对茶园土壤和茶叶进行评价。[结果]5个茶园土壤和茶叶的Pb、Cu、Cr、Cd、Hg和As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规定含量限定值,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结论]5个茶园土壤环境总体良好,符合无公害茶场建设的条件;茶叶重金属含量在规定含量限定范围内,符合1级茶叶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园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详细的土壤调查分析,探讨了重庆市53个园地土壤中几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污染现状,70个代表性的土样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园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As10.26mg/kg,Pb22.32mg/kg,Hg0.08mg/kg,Cd0.18mg/kg,Cr21.97mg/kg;其中部分样品As,Pb,Hg,Cd含量超过土壤污染临界浓度(背景值加3倍标准差),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891,1.589,5.889和2.174;主要污染物为As,其次是Cd,Hg,Pb,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重庆市园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处于警戒级至轻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茶区茶园土壤重金属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四川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16个县市的 6 9个茶园土壤样本中As、Cd、Cr、Cu、Hg、Pb、Zn、Ni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的茶园土壤环境按农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分析基本适合种植茶树和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茶叶。若按有机茶园土壤标准分析 ,该地区茶园土壤Pb、Cu、Zn和Ni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超标 ,但Cd、Hg、As和Cr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单因子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分别为 85 5 1%、6 3 77%、37 6 8%和 11 5 9% ,加权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为 4 3 4 8%。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广西梧州六堡茶主产区茶叶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来源,于2021年7—9月期间采集该区域六堡茶叶及根系土样品各45个,测定其中As、Cd、Cr、Cu、Hg、Ni、Pb、Zn 8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应用因子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应用相关性分析等研究茶叶对土壤重金属的继承性。结果表明:Pb、Zn、Cd含量高值区主要聚集于铅锌矿开采区附近,西南部Hg元素含量整体上高于东北部,Cr、Ni、Cu的高含量区域出现在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北部,As高含量区域则主要出现在研究区西部;茶园土壤存在As、Cd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67%、2.22%;土壤重金属来源于矿业活动、成土母质、化石燃料燃烧、农业活动,其贡献率分别为32.80%、28.86%、19.50%、18.84%。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未发现超标情况;茶叶对Cd、Zn、Cu、Ni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富集系数,其中茶叶中的Cd主要来源于土壤,因此应该关注外界输入到茶园土壤中的Cd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