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家兔临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通过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极度敏感;黄连、厚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5.0mm^20.5mm,最小抑菌浓度在15.6~31.3mg/mL,石榴皮、黄连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0mm^19.5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7.8mg/mL,本研究为家兔致病菌的中药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药对奶牛乳房炎两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用牛津杯法测定了15味蒙药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种蒙方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又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经口灌服蒙方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有8味蒙药对两种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2 mm,最大达到22 mm。3种蒙方体外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方Ⅱ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MIC分别为0.125 g/mL和0.25 g/mL,MBC均为0.25 g/mL。口服不同剂量方Ⅰ的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葡萄叶总黄酮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索氏提取器回流法提取葡萄叶总黄酮;采用K-B琼脂扩散法分别用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芽胞杆菌做抑菌试验;以抑菌效果最明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以总黄酮的提取率及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葡萄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50mL/L、料液比1∶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5h,在此提取条件下测得葡萄叶中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7.16%;葡萄叶中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最大,而对枯草芽胞杆菌的抑菌作用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提醇治法提取黄芪多糖,并应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黄芪多糖对几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0 mg/mL的黄芪多糖对3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达11.05 mm±0.31 mm,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8.50 mm±0.71 mm和9.32 mm±0.21 mm。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不同,对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6 mg/mL,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则为10.0 mg/mL。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7种中药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并且为减小致病菌的耐药性提供试验依据,本试验以65%乙醇水为溶剂,煎煮提取,减压浓缩,提取物离心后分成上清液和沉淀两部分,分别采用管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显示:7味中药提取物中,赤芍、连翘、白术的上清液和沉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穿心莲、莪术和秦艽对部分菌株有抑制作用,而知母上清液的抑菌作用不明显;中药沉淀的抑菌效果优于上清液的抑菌效果,且连翘、赤芍提取物对临床耐药金葡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六羟基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抗氧化性。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探讨六羟基黄酮对四种常见有害菌的抑菌能力|以维生素C(VC)为对照,应用水杨酸法和DPPH法,测定六羟基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率,判断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六羟基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沙门氏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浓度为100 mg/mL时抑菌效果最好|(2)六羟基黄酮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30 mm,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mg/mL|对大肠埃希氏菌抑菌圈直径为19.80 mm,最小抑菌浓度为0.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6.64 mm,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mg/mL|对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为14.01 mm|最低抑菌浓度为2.5 mg/mL|(3)六羟基黄酮对·OH最高清除率为86.67%|对DPPH的最高清除率为96.69%。试验结果表明,六羟基黄酮对四种有害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在饲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六羟基黄酮|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抑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应用平板法研究了紫锥菊多糖对导致奶牛乳房炎的2种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0mg/ml的紫锥菊多糖对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达12.55±0.21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为9.20±0.34mm。对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为10.0 mg/ml。  相似文献   

8.
钱淼 《动物保健》2014,(8X):117-117
本试验应用平板法研究了紫锥菊多糖对导致奶牛乳房炎的2种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0mg/ml的紫锥菊多糖对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达12.55±0.21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为9.20±0.34mm。对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为10.0mg/ml。  相似文献   

9.
对两种蒙药复方进行乙醇回流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层浸膏、乙酸乙酯层浸膏、正丁醇层浸膏和水母液浸膏,并分别对各种提取物进行奶牛乳腺炎两种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用牛津杯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又以两种致病菌的混合菌感染小鼠,灌服蒙药复方提取物以测定其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蒙药复方的体外抑菌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层浸膏和正丁醇层浸膏内,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6.88 mm,最大达到21.61 mm;对两种致病菌的MIC和MBC最低可达到0.031 5 g/mL和0.062 5 g/mL;两种蒙药复方提取物的体内抗菌成分重要集中在石油醚层浸膏和水母液浸膏内,对小鼠死亡保护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可达87.5%。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能够有防治家禽腹泻的复方中药,选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配置14种复方,结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沙门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出一个复方中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复方中药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筛选的复方中药乙醇提取物(1 g/mL,200μ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大肠杆菌、鸭大肠杆菌、鸡致病性沙门菌、鸭致病性沙门菌(指示菌浓度1×10^8cfu/mL)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1mm、31.36mm、25.19mm、24.12mm、25.00 mm、25.49 mm;硫酸新霉素对上述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1 mm、26.52 mm、14.69 mm、16.00 mm、24.11 mm、25.49 mm。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溶剂、提取时间60 mim、乙醇浓度90%、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O78)的抑菌圈均值为26.65 mm。研究表明:筛选的复方中药对引起家禽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10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研究其对鸡源致病菌(鸡大肠杆菌和鸡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分别筛选出对2种致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3种植物提取物,将其按不同比例复配,以获得抑菌效果更强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1:共设11个组,分别为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肉桂精油、大蒜油、黄芩黄酮、竹叶黄酮、黄芪多糖、小檗碱、苦参碱和绿原酸和金霉素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试验2:根据试验1的结果,选取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3种植物提取物,分别按照不同浓度比例进行两两和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用牛津杯法测定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同时分别设相应浓度的3种单一植物提取物为对照组,共20个组,每组6个重复;选取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3种植物提取物,用牛津杯法测定不同浓度比例的复合物和相应浓度的单一植物提取物(对照组)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共17个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以上结果,研究了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按不同浓度比例复配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以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共15个组,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8种植物提取物对沙门氏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牛至精油、百里香精油、大蒜油。与肉桂精油对照组相比,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两两或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不能显著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P0.05);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可显著增强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P0.05),且在浓度比例为25∶150(1∶6)时抑菌作用达到最大。由此可见,10种植物提取物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但这3种植物提取物复合物的抑菌作用并不大于单一肉桂精油;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增强了抑菌效果,且复配比例为1∶6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本试验制备了4种救必应提取物,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耐药大肠杆菌传代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对耐药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效果最好。提示,救必应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具有体外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头翁4种溶剂提取物抑菌作用。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白头翁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作用效果差异不明显,而其抑菌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4种提取物对枯草杆菌抑菌效果均较差;高浓度时,除水提组分外,其他3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中敏。  相似文献   

14.
四种植物提取物组合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倍连续稀释法测定了茶多酚、茶氨酸、牛至油、鱼腥草4种植物提取物按正交设计组合的抑菌效果,结果四种植物提取物组合后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体外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药物组合对几种细菌的抗菌效果有差异性,表明抑菌效果与组合中的不同药物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和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及其联合使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单味中药水提物中侧柏叶、金樱子和五味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3.91、3.91和7.81 mg/mL;单味中药的醇提物中,侧柏叶、马齿苋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7.81和3.91 mg/mL。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五味子和金樱子水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MIC值分别降低到0.0078和0.0039 mg/mL;与马齿苋、赤芍、侧柏叶和金樱子的醇提物联合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MIC值均明显降低。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鱼腥草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椿皮水提物、马齿苋醇提物、苍术醇提物、三颗针醇提物、赤芍醇提物、薤白醇提物、拳参醇提物、侧柏叶醇提物、金樱子醇提物和败酱草醇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耐药菌株呈现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其FIC值分别为0.75、0.62、0.62、0.27、0.75、0.75、0.31、0.62、0.50、0.53、0.28和0.62。初步认为不同中药中含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中药,也含有与盐酸恩诺沙星组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中药,为寻找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10种中药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研究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纸片法和倍比稀释法研究10种中药水提取液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点种法和药敏纸片法研究耐药抑转作用。结果显示,10种中药水提物中黄芩水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明显。耐药性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黄芩水提取物对Sa1的耐药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5%,但对其他菌株的抑制作用则表现不明显;药敏纸片法显示黄芩对细菌耐药性有最强抑制作用。表明中药水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且部分药物抑菌作用明显;黄芩水提取物对Sa1菌株具有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比较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活叶、凋落叶以及凋落叶腐解物的水提液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生活叶、凋落叶、凋落叶腐解物水提液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抑制率分别为6.14%~69.30%和3.23%~96.77%;对高羊茅幼苗根长和苗高的抑制率分别为-1.92%~45.90%和0.39%~29.83%。高羊茅对3种水提液化感效应敏感性依此为:生活叶水提液凋落叶水提液凋落叶腐解物水提液。3种水提液对高羊茅幼苗SOD,POD和CAT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MDA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显著升高;除0.075g/mL凋落叶水提液处理外,其余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试验表明,3种油松叶水提液对高羊茅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以生活叶的作用最强,其次为凋落叶,凋落叶腐解物最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进行了8味中草药提取物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8种中草药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盐肤木提取物对所有食源性致病菌均有较高抑制活性;臭椿对4种致病弧菌抑菌活性较好,MIC均在7.81 mg/mL以下;连翘则对致病真菌抑制活性较强,对3种病原真菌抑制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节裂角茴香为对象,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开展了不同提取方法(恒温振荡法和索氏抽提法)和不同溶剂(乙醇、甲醇、正己烷、二氯甲烷)所得的8种提取物对粘虫的作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节裂角茴香最佳杀虫提取方法与溶剂分别为索氏抽提法及乙醇;其提取物对3龄粘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24和48 h的拒食率均在70%以上,乙醇提取物拒食率最高达到90.78%,4种溶剂提取物处理粘虫24 h的生长发育抑制率为74.21%~91.45%,乙醇提取物48 h为87.00%,生长发育速度缓慢,最终化蛹率为23.33%;8种提取物对粘虫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均较弱,乙醇提取物48 h触杀和胃毒校正死亡率最高,为33.33%和23.3%;且节裂角茴香对粘虫的拒食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植株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和乳酸杆菌合生元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贯众、白术、黄芪、山萸肉等15种中草药对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5种中草药对乳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贯众、山萸肉、陈皮、党参、栀子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却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具均表现为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P<0.01),其余的对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