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是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杂种优势;不同杂交部位的分离物以及杂种的组织分离菌株,它们的酶谱结构大体相同,并表现出布勒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茹不同菌株的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生长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在菌落形态、交配型及酯酶同工酶谱上存在着多态性,发现了1种以前未见报道的单核菌丝形态类型。在L26菌株的单核菌丝交配试验中得到了白色子实体材料,对来自L26和241-4的单核菌丝进行杂交,获得了2菌株的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3.
香菇单核菌丝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菇不同菌株的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生长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在菌落形态、交配型及酯酶同工酶谱上存在着多态性,发现了1种以前未见报道的单核菌丝形态类型。在L26菌株的单核菌丝交配试验中得到了白色子实体材料,对来自L26和241-4的单核菌丝进行杂交,获得了2菌株的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康宁木霉3.2774(Trichoderma.koningii 3.2774)和白腐真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5.776)原生质体融合子生物学特性,采用同工酶聚丙烯凝胶电泳、插片培养、拮抗试验和生长曲线的测定,对康宁木霉和白腐真菌的融合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融合子酯酶同工酶电泳有不同于亲本的新酶带出现,融合子菌落与亲本之间存在拮抗,菌丝颜色不同,菌株生长速度慢于亲本菌株,这些生理生化性状上与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一株融合双亲性状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5.
香菇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栽培菌株原生质体经紫外线变后得到105株再生菌株,与亲本菌株的菌丝长速、产量和出菇基进行比较,部分再生菌株获得了早熟、高产的优良特性。经继代培养证明,这些再生菌株获得的优良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6.
李静  李明  李守勉  田景花  尚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98-9198,9200
对1个诱变亲本和7个诱变后的杂交菌株进行菌丝长速、生长势及酯酶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白灵菇紫外诱变杂交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性,YY1129和YY1132在生长速度和长势方面都优于亲本白灵9号;其酯酶同工酶分析说明它们的杂种优势较强,可作为优良的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7.
草菇杂交菌株的遗传分析与同工酶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同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其交配型,14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以及10个单核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分析了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之间在研究的各遗传性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χ^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木耳孢子单核菌株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没有明显相关性。在14个单核菌株中,检测到10种具有不同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谱带。与亲本双核菌株相比,出现了5条新的谱带。10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CMC酶相对活性呈不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9.
离子束诱变桑品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RAPD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RAPD技术对一离子束诱变品种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RAPD指纹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者间在同工酶酶谱及RAPD指纹上均存在差异,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实了育成的鸡变品种确为不同的变异类型,结合形态性状的调查结果推断此变异品种为一颇具潜力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金针菇20个菌株的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几个有代表性的性状,菌柄的酯酶同工酶谱进行聚类分析,明确了株菌间的亲缘关系。据此可将它们分为4种基本类型,并筛选出了一蝗优良菌株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黑木耳外观特征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寻找适合的遗传筛选标记,同时又不降低黑木耳的产量与品质。[方法]以黑木耳黑29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测定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特征和锁状联合菌丝数量。[结果]适宜浓度的青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对黑29菌丝生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菌丝色泽、密度影响较大,菌落隆起现象明显,偶尔出现褐变现象;随着4种抗生素浓度的升高,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先升高后降低,抗生素在50μg/mL时该比率升高显著。[结论]一定浓度的制霉菌素或卡那霉素较适合做遗传筛选标记,又不影响锁状联合菌丝的比率。该研究对黑木耳的遗传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香菇单核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鉴定了香菇担孢子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4种交配型担孢子的比例变化关系,探讨造成香菇担孢子4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1:1分离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单核体间交配反应的特征无关,不同菌株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在菌落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菌落形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没有相关性;4种单核体之间发生亲和性反应的形态特征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特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同一双核菌株的F1代担孢子的萌发能力、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有些菌株的担孢子中4种交配型分布不均衡,甚至导致有些菌株中只能检测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担孢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梨杂交亲本及其杂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现象。结果表明:梨树各亲本及杂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在B、C两区基本上各有一条酶活性较强的酶带,这可能是梨所具有的特征酶带。杂种的酶谱表现了广泛的变异,但可以分为“似母本型”、“似父本型”、“部分带互补型”及“分离型”。杂种的酶谱分离程度与亲本的酶谱有关。杂种的一些表型性状多样性与酶谱的多样性现象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籼粳交F_1、F_2代及杂交育成品种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程氏形态指数分类法对水稻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程氏形态指数分类法能较好地对籼粳亚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类 :籼粳交F1代大多数分类性状均偏向于籼稻特性 ,类型上划分为偏籼型 ;F2 代呈正态分布 ,4种类型均有 ,以中间类型为最多 ,F2 代类型丰富 ;在参试杂交育成品种中 ,尽管各个品种 (系 )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籼稻和粳稻的血缘 ,但就程氏指数 6个亚种特性而言 ,除穗节长外 ,其它 5个性状仍然基本保持典型粳稻特性 ,在分类地位上仍然属于粳稻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不同交配型的单倍体菌株RAPD/BSA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种内杂交子H2J3的子实体上单孢分离培养得到F1代52个单核体菌株,将F1子代及亲本(H2,J3)等所有供试单核体菌株的菌丝体两两配对培养,采用核荧光染色观察核相,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锁状联合,鉴别菌丝交配反应是否形成双核体菌丝,同时测定了亲本菌株所有F1子代的交配型。根据交配型表型将F1子代菌株分成两群(F1-A1,F1-A2),将每群内各自菌株的DNA等量混合,构建交配型基因的等基因池,通过64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发现引物S126在2个等基因池间扩增出差异带S1261021,且在属于同一交配型的亲本及F1子代之间扩增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1261021是与交配型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研究蜡蚧轮枝孢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产生水平与其对桃蚜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产酶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显著性,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桃蚜若虫毒力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中靠近阳极的主酶带与菌株毒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巨尾桉木屑配方对7种毛木耳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巨尾桉木屑配方对7种毛木耳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巨尾桉木屑栽培基质中,与对照菌株‘漳耳43-28’相比,新菌株43012和杂10菌丝长势好,污染率低,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可以在福建等地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69个随机挑选的核盘菌弱毒菌株Ep-1PN原生质体再生后代的生长速度、菌 落形态和毒性。结果表明:其中的35个再生后代在PDA平板上均匀扩展,形成典型的核盘菌菌落,生长速度大于18mm/d。在离体莴苣杆上,这些后代的培养物引起较大的病斑。当它们同亲合性菌株Ep-1PNA183在PDA平板上接触时没有发现Ep-1PNA183菌落发生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后代已失去了Ep-1PN的弱毒因子,恢复了正  相似文献   

19.
以琼胶为唯一碳源,从海洋贝类肠道微生物共筛选出44株降解琼胶的海洋细菌,通过初筛和DNS法测定酶活得到一株产酶最高的菌株A-001,酶活力可达到13.01 U·m L-1.菌落形态为乳白色,革兰氏阴性菌,呈弯曲短杆状,通过微生物动力学实验,细菌A-001具有运动性.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 DNA序列可鉴定A-001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相似文献   

20.
2003—2005年,在上海市郊采集常见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经分离和纯化后共得到254个产荧光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这些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效果,结果从这254个菌株中筛选出了一个高效菌株P13。试验表明,它对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同时还发现其对多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通过显微观察发现,P13菌株可致使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出现菌丝变形、菌丝壁溃解、原生质浓缩及外渗等异常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核的形成。经电镜观察、培养物特征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可初步确定P13菌株为产荧光假单胞杆菌属中的荧光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