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精氨酸双糖苷(AFG)体外的抗炎机制,以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用精氨酸双糖苷(AFG)的低、中、高(5、10、20 mg/L)三个剂量进行干预后,MTT法测定细胞毒性作用,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NO)生成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量。结果表明:AFG的三个不同剂量对RAW264.7细胞无抑制作用(P0.05),各浓度给药组的NO、IL-1β、IL-6、TNF-α和PGE2含量与LPS刺激模型组相比较都显著降低(P0.01),推想AFG的抗炎活性可能是通过抑制NO和PGE2等炎症介质释放,降低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而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西洋参茎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抑菌效果及脂多糖(LPS)诱导的抗炎活性的影响,本试验用106 CFU/mL大肠杆菌菌液侵染RAW264.7细胞,分别以西洋参茎叶水提取和醇提取部位0.125、0.25、0.5 mg/mL作用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提取物浓度对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被大肠杆菌侵染后的凋亡情况。LPS诱导细胞炎症反应,ELISA法检测细胞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释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中细胞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 mRNA表达。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水提取部位和醇提取部位能抑制大肠杆菌诱导的细胞凋亡|西洋参茎叶水提取部位提取物浓度为0.25 mg/mL 时,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IL-6细胞炎症因子浓度分别降低了50.20%、22.21%、43.41%,对其mRNA基因表达量分别降低了12.31%、27.07%、29.01%|西洋参茎叶醇提取部位提取物浓度为0.25 mg/mL时,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IL-6细胞炎症因子浓度分别降低了59.70%、 30.24%、52.38%,对其mRNA基因表达量分别降低了21.54%、 29.84%、31.79%,且醇提取部位较水提取部位的抑制效果好。西洋参茎叶水提取部位和醇提取部位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细胞抗炎活性,为西洋参茎叶作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抑菌|抗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鸡血藤总黄酮的抗炎活性,试验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大肠杆菌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测定鸡血藤总黄酮对小鼠耳肿胀及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分泌水平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体内鸡血藤总黄酮高剂量(100 mg/kg)和中剂量(50 mg/kg)组小鼠耳肿胀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体外鸡血藤总黄酮处理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所致的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水平的升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说明鸡血藤总黄酮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4.
构建巨噬细胞验证模型,比较研究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taxifolin,TF)和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体外抗炎活性。以1 mg/L的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了体外炎症模型;通过细胞毒性试验(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一氧化氮)释放量;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PGE2(前列腺素E2)的含量变化;通过RT-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基因表达情况。MTT试验结果表明,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各剂量组没有表现出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同时,二氢槲皮素高中低剂量组和二氢杨梅素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细胞对NO、PGE2的释放(P0.01),且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二氢槲皮素高中低剂量组和二氢杨梅素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IL-1β、IL-6、TNF-α基因的表达,同时能够降低脂多糖诱导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作用,且二氢槲皮素的抗炎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析假蒟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试验通过ABTS法检测3种假蒟提取物(石油醚、正丁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LPS法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体外炎症模型,用假蒟提取物预处理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假蒟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假蒟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P<0.05),其中假蒟正丁醇提取物总生物碱、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81 mEq/100 g、161.82 mg/g。与空白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的TNF-α(P<0.05)、IL-1(P>0.05)及IL-6(P<0.05)含量均升高;与LPS组相比,假蒟预处理组的这几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综合试验结果,假蒟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影响IPEC-J2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是从黄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药理研究已证实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清热等功效。文章从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巨噬细胞功效,黄芩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炎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多功能药用植物,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杀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本研究旨在研究紫锥菊提取物在体外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锥菊提取物可以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显著提高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12/P40、TNF-α和抑炎细胞因子IL-10、TGF-β1以及抗病毒因子IFN-β、IFN-γ的基因表达和分泌,同时促进巨噬细胞合成NO进而提高其杀菌功能。以上结果提示,紫锥菊提取物可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并提高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发挥其免疫增强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分析假蒟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试验通过ABTS法检测3种假蒟提取物(石油醚、正丁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LPS法建立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体外炎症模型,用假蒟提取物预处理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假蒟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假蒟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P0.05),其中假蒟正丁醇提取物总生物碱、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81 mEq/100 g、161.82 mg/g。与空白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的TNF-α(P0.05)、IL-1(P0.05)及IL-6(P0.05)含量均升高;与LPS组相比,假蒟预处理组的这几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综合试验结果,假蒟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影响IPEC-J2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对其体内白色念珠菌的清除作用。分别采用水煎煮和乙醇回流提取法,随后乙醇提取物用3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以最小抑菌浓度为指标优化出最佳抑菌效果的提取工艺;观察给药前后系统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肾脏、肝脏的真菌负荷量及活性氧(ROS)含量水平的变化,并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抑菌效果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60%,温度80℃,提取时间1 h,提取次数2次,测得乙酸乙酯萃取物MIC_(90)为0.3125 mg/mL。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AHD)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肾脏真菌负荷量(P0.05),完全治愈率达40%,并明显高于氟康唑组;EAHD低、中和高剂量组(50、100及200 mg/(kg·d))均能显著降低肝脏真菌负荷量(P0.05),其中中剂量组和氟康唑组降低肝脏真菌负荷量效果接近。同时EAHD高剂量组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感染后小鼠肾脏和肝脏ROS含量(P0.05;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P0.01),同时降低pro-IL-1β含量。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得到的EAHD具有降低模型小鼠肾脏和肝脏ROS含量和调控炎症因子的作用,进而降低炎症反应,起到保护组织和抵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紫花地丁总黄酮(TFV)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细胞中炎症介质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体外抗炎活性的作用。试验采用MTT法筛选出TFV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的最佳添加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TFV对LPS诱导的炎性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并分析了TFV的体外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TFV在5~50 μg/mL浓度范围内能提高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力(P<0.05);与LPS模型组比较,TFV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TNF-α、IL-6、IL-1β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内TNF-α、COX-2等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TFV能显著下调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量和下调TNF-α、COX-2 mRNA的表达量,说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实现其抗炎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探讨柴桂口服液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中的抗炎能力,为研发具有抗炎功效的柴桂制剂提供依据和参考。利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安全浓度,观察不同浓度的柴桂口服液作用细胞后的体外抗炎效果。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对RAW 264.7细胞安全浓度为不超过100μg/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柴桂口服液能抑制由LPS引起的细胞促炎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NO生成,降低IL-6、IL-8、IL-1β、TNF-α及iNOS表达,从而调节炎性因子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能有效减缓由脂多糖诱导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鸡血藤不同极性段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抗炎抗氧化活性,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水、丙酮和乙醇等不同极性溶剂对鸡血藤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探讨鸡血藤不同极性段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并进行鸡血藤水提取物毒理学试验和体内抗炎作用研究。结果:鸡血藤各种提取物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鸡血藤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最大耐受量为120g/kg,为实际无毒。结论:鸡血藤水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活性,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模型,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细胞活力、抗氧化功能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体外分离得到的PBMC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CON组)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COS;COS40、COS80、COS160和COS320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40、80、160和320μg/mL的COS,在培养箱中培养48 h。结果表明:体外添加COS对PBMC抗氧化功能的促进效果呈剂量效应,可增强抗氧化酶如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以160μg/mL的COS具有较好的效果。COS可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与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以160μg/mL CO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320μg/mL COS的抑制作用减弱。体外添加COS抑制了核因子-κB(NF-κB)p 50和NF-κB p 65的基因表达,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综上可知,COS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降低iNOS与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以及NO的生成,进而提高PBMC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叶挥发油(AAE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以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添加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LPS组(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不同浓度AAEO组(分别添加5、10、20μg/mL的AAEO,预处理1 h,再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以及TNF-α、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显著(P 0.05)。与LPS组相比,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NO、TNF-α、IL-6和MCP-1含量以及IL-6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IL-1β含量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由此可见,AAEO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分泌起到缓解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AAE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新疆地锦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测定醇提物还原力、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抗氧化能力;采用滤纸片法来测定醇、水两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新疆地锦草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地锦草醇、水两种提取物对受试菌株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醇、水两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一致,MIC为1.56%。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一致,MIC为3.125%,而水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2.5%,对变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25%。;地锦草两种提取物均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但会受到p H值的影响;表明新疆地锦草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对其体内白色念珠菌的清除作用。分别采用水煎煮和乙醇回流提取法,随后乙醇提取物用3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以最小抑菌浓度为指标优化出最佳抑菌效果的提取工艺;观察给药前后系统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肾脏、肝脏的真菌负荷量及活性氧(ROS)含量水平的变化,并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抑菌效果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60%,温度80℃,提取时间1 h,提取次数2次,测得乙酸乙酯萃取物MIC90为0.3125 mg/mL。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AHD)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肾脏真菌负荷量(P<0.05),完全治愈率达40%,并明显高于氟康唑组;EAHD低、中和高剂量组(50、100及200 mg/(kg·d))均能显著降低肝脏真菌负荷量(P<0.05),其中中剂量组和氟康唑组降低肝脏真菌负荷量效果接近。同时EAHD高剂量组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感染后小鼠肾脏和肝脏ROS含量(P<0.05;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P<0.01),同时降低pro-IL-1β含量。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得到的EAHD具有降低模型小鼠肾脏和肝脏ROS含量和调控炎症因子的作用,进而降低炎症反应,起到保护组织和抵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迷迭香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对沙门氏菌诱导的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迷迭香水提取物的最优工艺参数,使用提取的迷迭香水提物进行抗炎试验,选取4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高(1.00 g/kg)、中(0.50 g/kg)、低(0.25 g/kg)剂量迷迭香水提取物组、沙门氏菌模型组、空白组,饲喂14 d。结果显示,迷迭香水提物最优提取工艺为水提3次、液料比16 mL/g、提取液pH值5,迷迭香水提物综合指标为68.78%。抗炎试验结果显示,与沙门氏菌模型组比,高剂量迷迭香水提取物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组织学观察显示,迷迭香水提物能够改善沙门氏菌诱导小鼠十二指肠肠绒毛结构的破坏作用。研究表明,迷迭香水提物可以改善沙门氏菌诱导的小鼠炎症反应及肠道黏膜形态损伤。  相似文献   

18.
从蒲公英根(Taraxacum root)中提取植物多糖(TRP),并探究其对脂多糖(LPS)引起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0μg/mL,100μg/mL,200μg/mL)多糖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分泌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TRP在50μg/mL~20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TRP可以显著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NO的分泌,且IL-1β、IL-6、TNF-α的表达量下调。结果表明,TRP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炎作用,体外抗炎效果与质量浓度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选取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4种中草药,分别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在体外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4种提取物体外抑菌的最优组方.结果表明,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的水提物对两种试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醇提取强,秦皮的醇提物抑菌活性较水提物强,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头翁和大青叶的水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秦皮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抑制大肠杆菌的最优组方为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的比为4∶1∶2∶2;抑制沙门氏菌的最优组方为2∶2∶1∶4.  相似文献   

20.
木犀草素和槲皮素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观察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系(RAW264.7)分泌NO、TNF-α、IL-1β、IL-6以及IL-10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效果。试验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选对数生长期细胞,设对照组、LPS组、木犀草素5、2.5、1.25μg/mL组,槲皮素10、5、2.5μg/mL组。药物预处理4h后致炎24h,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以及IL-10的含量。试验数据表明,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均可极显著地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后NO、TNF-α、IL-1β以及IL-6含量的升高(P0.01),且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