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过程中,对用连续消化法与玻璃珠分散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玻璃珠分散法制备细胞,易使死亡细胞数大幅增加,在生产中加大成本,并在旋转培养中,影响活细胞的贴壁及生长;而采用胰酶连续消化法制备的细胞,贴壁较好、成活率高,但比前者工作量大;结合两者优点,找出了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半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用胰酶对SPF鸡胚进行消化培养,并观察所得细胞的生长情况。在相同条件下设立两个对照组,观察胰酶在细胞制备过程中对试验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厂家(Gibco和Difco)生产的胰酶在相同条件下对鸡胚消化情况及所得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在鸡痘活疫苗的抗原制备中,根据规程要求: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备用0.25%的胰酶水浴消化25~35 min,玻璃珠摇撞制备细胞悬浮液,24 h形成致密单层后接毒,营养液为乳汉液,血清浓度为3%~6%。按此方法组织生产,出现CPE(特异性细胞病变)时间不规律,效价不稳定的现象。在本次试验中,试验人员采用磁力搅拌器和TV液(胰酶-ED-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生产和实验室中,常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 CEF)来进行某些病毒的复制。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备需要将鸡胚以无菌手术取出,用机械的方法将鸡胚剪成小块;洗去红细胞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再采取一些方法将之分散成单细胞悬液;洗去胰蛋白酶,将细胞悬浮在生长液中,计算细胞悬液中的活细胞数(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生长液中含1×10~6至1.5×10~6个活细胞适宜于静止培养,而转动培养则需要2×10~6/ml至3×10~6/ml),分装到合适的培养器内,置温箱或温室内让细胞  相似文献   

5.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来源方便,制备简单,耐受性好,且适合于许多病毒的生长繁殖,因此被广泛用于疫苗的生产、病毒的培养以及一些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然而传统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制备方法存在制备时间长、死细胞较多和细胞贴壁慢的问题。笔者根据经验摸索出一种实验室快速制备CEF的简便方法,并通过台盼蓝染色用细胞计数法绘制了原代CEF及次代CEF的生长曲线。该简便方法的建立为实验室快速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鸡胚成纤维细胞提供了方便,同时对其生长曲线的测定也为进行基因转染方面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法、半胚法和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并伴有少量的上皮细胞,仅有全胚法含有极少量的肝细胞;培养时细胞贴壁和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其产量稍有差异(全胚法>半胚法>传统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法、半胚法和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并伴有少量的上皮细胞,仅有全胚法含有极少量的肝细胞;培养时细胞贴壁和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其产量稍有差异(全胚法>半胚法>传统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制备方法对鸡胚成纤维细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传统法、半胚法和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在同等条件下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并伴有少量的上皮细胞,仅有全胚法含有极少量的肝细胞;培养时细胞贴壁和生长状况3种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CEF的产量,半胚法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鸡全胚成纤维细胞在鸡痘细胞活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鸡胚全部组织(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和采用鸡胚部分组织(常规法)制备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生产了鸡痘细胞活疫苗,接毒后均产生大量的感染多核细胞和典型细胞融合性病变(胡椒粒样).鸡胚效价检测表明,鸡痘细胞苗和鸡痘组织苗均可引起鸡胚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或痘斑,但鸡痘细胞苗产生痘斑数量明显高于鸡痘组织苗.鸡体刺种结果表明,鸡痘细胞苗诱发的免疫反应(发痘)好于鸡痘组织苗;与常规法相比,全胚成纤维单层细胞制备方法可提高鸡胚利用率2倍以上.全胚法也可应用于制备其他鸡成纤维细胞疫苗.  相似文献   

10.
室温消化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胚组织是组织培养最早被利用的对象。早年组织培养工作者,如Carrel等曾用鸡胚做过大量研究工作。目前,鸡胚成纤维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许多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成纤维细胞是最易培养的细胞,其良好的耐受性使之易于进行从基因转染到微注射等较多领域的研究。本试验经长期摸索、比较、找到一种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的优化方法——室温消化法。  相似文献   

11.
优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鸡痘鹌鹑化弱毒细胞苗的生产工艺中,采用同步接毒法即在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时同时接毒和异步接毒法即鸡胚成纤维细胞形成单层以后接毒,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以同步接毒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细胞培养的时间,简化工艺。  相似文献   

12.
鸡胚中人工感染网状内皮增殖病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模仿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垂直感染鸡胚,在1和3日龄的发育SPF鸡胚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REV,并继续孵化至12日龄.在将发育鸡胚制成成纤维细胞单层后,再用抗REV单克隆抗体11B118作间接荧光抗体反应检测REV.结果表明,从所有人工感染REV的鸡胚12日龄制备的成纤维细胞中均能在培养48h检测出REV.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生产弱毒疫苗的SPF鸡胚及其相应细胞有无REV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及其特性,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酶-EDTA联合消化和分步消化2种方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贴壁细胞覆盖率选择细胞传代的适宜消化方式;筛选了传代细胞培养液中L-GLN和胰岛素的最佳浓度,通过贴壁差进一步纯化盲肠上皮细胞,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糖原染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传代细胞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胰酶-EDTA联合消化、15min贴壁差纯化除去成纤维细胞,72.5mg.L-1 L-GLN、0.05mg.L-1胰岛素和5%FBS的传代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盲肠上皮细胞的生长;经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AKP、Vimentin及PAS染色,所培养的传代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在传代后24~72h盲肠上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贴壁细胞覆盖率达85%以上;细胞凋亡测定表明,细胞连传5代,活性较好,第6代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贴壁细胞覆盖率降低。本研究提示用该法传代可获得稳定、数量大、活性高、纯度高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鸡新城疫病毒致鸡胚成纤维细胞病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鸡新城疫病毒致鸡胚成纤维细胞病变特性.方法:在成功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单层的基础上,接种鸡新城疫病毒,继续培养72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测定病毒血凝效价.结果:接种病毒24 h,部分细胞产生病变;48 h,部分细胞脱落;72 h细胞单层明显破坏,培养液中病毒血凝效价可达1:512.结论:鸡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变圆、皱缩、折光性增强,胞内形成大量合胞体,直至单层彻底破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和继代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细胞苗,效价(TCID50/mL)无明显差异.采用继代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鸡传染性法氏囊细胞苗,减少种蛋消耗,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鸡痘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丹麦产NUNC一次性细胞培养瓶,199培养基加小牛血清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细胞生长快,贴壁良好,24h单层细胞即长满瓶底,无卷边脱落现象发生。将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适应了的鸡痘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4d后细胞出现预期的典型病变,并且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形成,证明鸡痘病毒具有诱发细胞融合的功能,而且说明,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鸡痘病毒,可获得数量可观的病毒粒子。将细胞毒回归鸡胚绒毛尿囊膜,形  相似文献   

17.
罗杰  刘玉堂  阚涛  钟清明 《野生动物》2010,31(2):74-76,112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2种接种方法进行银狐垂体细胞系构建研究。在消化法中使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来检验效果,同时在原代培养期使用反复差速贴壁法纯化,传代培养期结合使用反复差速贴壁以及两步消化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组织块法接种后成纤维细胞生长明显,原代培养后期成纤维细胞已为主要细胞;降低胰蛋白酶浓度能降低对细胞损伤,但消化时间会增长;采用消化法接种在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方面效果好于组织块法。纯化效果上,结合反复差速贴壁法与两步消化法处理后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原代培养时期能较好去除成纤维细胞并通过持续使用该方法可在传二代后获得较高纯度的细胞,纯度能达到80%以上,能够建立细胞系。  相似文献   

18.
细胞是培养和研究病毒及制造病毒疫苗的有效工具,细胞培养还广泛地应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制成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以及筛选异源和同源的弱毒株都离不开细胞的培养工作。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已经生产出多种生物制品,随着病毒学等研究工作的发展,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不同的消化液对长成单层的成纤维细胞进行消化,通过消化后细胞的贴壁率比较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鸡E.tenella的宿主细胞--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蛋白酶法、胶原酶Ⅰ法、嗜热菌蛋白酶法、嗜热菌蛋白酶+胶原酶Ⅰ法和中性蛋白酶Ⅰ+胶原酶Ⅺ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团块比例、总细胞产量和细胞团块产量,筛选出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最佳分离方法,并进行了纯化和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嗜热菌蛋白酶消化、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为最佳分离和纯化盲肠上皮细胞的方法;分离纯化的细胞接种后分别于第3-5天、第10-11天进入对数生长期,可存活14 d以上;经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鉴定为盲肠上皮细胞,所分离的细胞培养至第4、7、11天时上皮细胞比例分别为81.67%、84.33%和72.00%.用该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2种接种方法进行银狐垂体细胞系构建研究。在消化法中使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来检验效果,同时在原代培养期使用反复差速贴壁法纯化,传代培养期结合使用反复差速贴壁以及两步消化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组织块法接种后成纤维细胞生长明显,原代培养后期成纤维细胞已为主要细胞;降低胰蛋白酶浓度能降低对细胞损伤,但消化时间会增长;采用消化法接种在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方面效果好于组织块法。纯化效果上,结合反复差速贴壁法与两步消化法处理后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原代培养时期能较好去除成纤维细胞并通过持续使用该方法可在传二代后获得较高纯度的细胞,纯度能达到80%以上,能够建立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