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旨在通过比较针对弓形虫529 bp重复序列片段(Rep-529)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荧光定量PCR(qPCR),筛选出较优的弓形虫DNA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宠物猫弓形虫感染检测。试验以含有弓形虫Rep-529的质粒作为模板,比较文献报道和自主设计的引物组的最低检测限,并用其他病原DNA进行交叉反应性测试,用筛选出的最优引物组对宠物猫粪中弓形虫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包含Rep-529的质粒为模板比较检出限,LAMP 529-11引物组检测限最低,为103 copies/μL;其次为文献报道的LAMP RE引物组和qPCR引物组,检测限均为104 copies/μL;LAMP 529-3和2021引物组的检测限最高,均为105 copies/μL;各引物组对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旋毛虫、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细小病毒DNA均无扩增;用LAMP 529-11引物组,对39只宠物猫弓形虫总检出率为33.33%(13/39),其中29份粪便中检出11份阳性(37.93%,11/29),10份肛拭子中检出2份阳性...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牛的主要疫病的快速、准确及高通量鉴别诊断技术,以赤羽病病毒(AKV)、牛白血病病毒(BLV)、蓝舌病病毒(BT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5种牛传染病病原为研究对象,将LAMP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并优化了该基因芯片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建立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上述5种病原,特异性好,60 min反应时间即可给出检测结果。其中AKV和PPRV的敏感性为10~3 copies/μL,BLV的敏感性为10~5 copies/μL,BTV和BVDV的敏感性为10~2 copies/μL,与LAMP检测的敏感性一致。成功建立了基于LAMP技术的5重RT-LAMP基因芯片,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上述5种病毒,为口岸检疫探索出一种能快速、高通量检测动物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检测并鉴别蓝舌病病毒、口蹄疫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的方法,针对蓝舌病病毒NS3基因、口蹄疫病毒3D基因、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和水泡性口炎病毒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4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对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敏感性强、特异性良好,对4种病毒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PPRV 103 copies/μL、BTV 103 copies/μL、VSV 103 copies/μL和FMDV 102 copies/μL。本方法的建立对临床感染蓝舌病等4种病毒的病畜进行快速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针对布鲁杆菌保守的OMP25基因设计了4条LAMP的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布鲁杆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地检测布鲁杆菌,其最低检测限为5 copies/μL.扩增产物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显色反应进行判定.LAMP可以快速、直观、准确地检测布鲁杆菌,是一种适合基层现场应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QC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BQCV-JL1株基因序列(KP119603.1)设计了多套LAMP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可视化LAMP方法,并且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方法在63℃下可对BQCV核酸进行高效扩增,可视化判定结果与real-time Turbidimeter仪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最低检出限量为4.0×102拷贝/μL),为普通PCR的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LAMP法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LAMP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BQC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确定引起鸡痛风的病原,本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鸡星状病毒(CAstV)、禽肾炎病毒(ANV)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多重PCR方法。针对IBV的N基因、CAstV和ANV的ORF-1b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后对临床痛风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多重PCR方法对3种病毒扩增产物的大小分别为1 600 bp(IBV)、794 bp(ANV)和350 bp(CAstV);该多重PCR检测禽马立克氏病毒、血清4型禽腺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和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均为阴性;病毒最低检测限IBV为1.96×10~2 copies/μL,ANV为2.10×10~2 copies/μL,CAstV为1.33×10~5copies/μL;多重PCR对临床病料的检测结果与单项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靠性,为临床鸡痛风的诊断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非洲猪瘟病毒恒温快速检测方法,根据ASFV P72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建立了一种基于SYTO9荧光染料的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63℃条件下扩增40 min,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限为10 copies/μL;特异性良好,与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变异系数低于5%。对70份临床样本检测,4份血液样品和9份脾脏样品检测阳性,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符合率高,适用于非洲猪瘟现场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A型猪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 SVA)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SVA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974;特异性良好,与口蹄疫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对SVA核酸最低检测下限为3.75 copies/μL,而普通PCR最低检测下限为3.75×103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为均小于5%,重复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SVA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检测猪水疱性疾病病原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开展SVA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检测方法,试验针对MPXV保守区OPG002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反应体系中内引物、环引物体积及反应温度建立了一种MPX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临床样品和模拟样品。结果表明:建立的MPX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于64℃恒温反应60 min即可完成DNA检测;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出MPXV,最低检出限为25 copies/μL,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20倍;该方法对12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检测出质粒浓度为0.5×102~0.5×106 copies/μL的模拟阳性样品。说明建立的MPXV荧光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可用于MPXV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PEDV的NP基因设计LAMP引物,对反应体系优化并进行特异性及敏感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65℃下恒温扩增60 min,经SYBR Green Ⅰ染色后仅肉眼观察即可判定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好,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及大肠杆菌等无交叉反应,对重组质粒最低检测限度为16拷贝/μL,灵敏度高于普通PCR.该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便,适于临床检测PEDV.  相似文献   

11.
12.
概述了昆虫信息激素的种类。着重就桑蚕信息激素(桑蚕醇、桑蚕醛)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信息激素的感受机制,电生理反应和嗅觉感受的学说,以及对桑蚕信息激素的扩散和雄蛾最终找到雌蛾的机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抗CP型、NCP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CP)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标准毒和非致细胞病变(noncytopathic,NCP)型新疆优势毒株免疫产蛋鸡,用改良PEG法提取卵黄抗体(IgY),并对提取的IgY采用SDS-PAGE检测纯度,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每隔7 d的抗体效价,并测定所得抗体对NCP型BVDV的中和效价。结果表明,用该法提取的IgY纯度较高;间接ELISA结果证明,经过4次免疫后,抗CP型BVDV的效价达到1∶32000,抗NCP型BVDV的效价达到1∶40000,3个月后再次检测,卵黄抗体效价未见明显下降。最后一次免疫14 d的抗体对NCP型BVDV的中和效价达到1×10-3。  相似文献   

14.
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为免疫原研制了3株针对NDVHN蛋白的单抗,分别命名为1E5、C3-B7和E6-F11。3株单抗与NDV不同毒株在血凝抑制试验(HI)、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中的反应性不同,而同一株单抗与同一个NDV毒株在HI、ELISA以及病毒中和试验中的反应性一致。其中,单抗1E5与NDV标准株(LaSota、F48E8)、8个NDV分离株反应阳性,而与9个NDV分离株反应阴性;单抗C3-B7、E6-F11与所有NDV毒株反应均为阳性。结果表明,3株单抗均是针对HN蛋白上的中和位点,国内部分NDV流行株的HN抗原至少有1个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工业配合饲料产业是动物源食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良好管理规范对于生产安全饲料和安全食品这一产业链的每个阶段--从上游生产到最后加工阶段的都至关重要.因此,饲料和食品链的生产企业有责任推行良好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所生产的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上接2003,342:96信息激素的电生理反应Schneider(1956、1957、1959)曾详细地研究了桑蚕雄虫触角对于性外激素(蚕醇)的电生理效应。他们用刚切下的一段触角,插入一个微小的、涂氯化银的电极,通过一个放大器连接到一个示波器上,记录下触角在受雌虫性外激素(及其他化合物)的作用下的作用电位。这个典型的反应就是触角电位图(Electroan-tennogram简称EAG),而其它的嗅觉刺激物或药品则引起不同形状的EAG。EAG的振幅和该引诱剂的浓度直接相关。当嗅觉刺激物是雌性蚕蛾性引诱剂的提取物时,在雄蛾触角中的电活性提高,但在雌蛾中则没有。当刺激…  相似文献   

17.
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北京E2株TK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转移载体质粒,为ILTV TK基因缺失毒株的构建作准备,先用PstI将pSV-gal线性化,再经EcoRi不完全酶切,分离含SV40立即早期启动子和增强子的4.2Kb的LacZ报告基因片段,并用Klenow大片段补平,将克隆TK基因的载体pTK用SnaBI处理,后用T4DNA连接酶将以上两个片段平端连续成重组质粒,转化 JM109  相似文献   

18.
19.
生长抑素抑制剂--半胱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产生的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对动物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代谢激素起抑制性调节作用。添加外源半胱胺(Cysteamin,CS)能迅速选择性地降低动物体内中枢及外周生长抑素的生物活性与免疫活性,提高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加强消化道的蠕动和消化酶的分泌,从而起到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生产性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Three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over 12 months to assess the pathogenicity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to parasitic stages of Rhipicephalus (Boophilus) microplus on dairy heifer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wo isolate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high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 (30 degrees C), good spor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bility to quickly kill adult engorged ticks in the laboratory. Spores were formulated in an oil emulsion and applied using a motor driven spray unit.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selected animals were monitored, as were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Unengorged ticks sampled from each animal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were incubated in the laboratory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the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Egg production by engorged ticks collected in the first 3 days after treatment was monitored. Side counts of standard adult female ticks were conducted dai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ungus against all tick stages on the animals. In each trial the formulation rapidly caused 100% mortality in unengorged ticks that were removed from cattle and cultured in the laboratory.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egg production was recorded for engorged ticks collected in the 3 days post-treatment. However, there was little effect of the formulation on the survival of ticks on cattle,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ticks on the cattle and the biopesticide, which reduces its efficacy against ti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