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叶片尤其是上部烟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高垄深移栽处理的烤烟叶片蛋白质含量最低,其中上部叶为9.26%;烟碱含量亦最低,其中上部叶为2.56%;游离态氨基酸含量最高,其中上部叶含量为1.00 mg/g。在试验设置的4个处理中,以覆膜高垄深移栽栽培方式生产的烤烟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近5年来广西烟区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情况。[方法]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0年广西河池和百色2个烟区烤烟的化学成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近5年来广西烟叶6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状况和烤烟不同部位不同年份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结果]2006~2010年广西烟区烤烟的中部烟叶总糖、烟碱、总氮、钾含量较稳定,上部烟叶次之,下部烟叶变幅较大;中上部烟叶糖碱比值基本处于优质烟叶范围,协调性较好;各部位烟叶氮碱比值、钾氯比值适宜;但中下部烟叶糖氮比例欠协调,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结论]控制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协调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比例将是今后广西烟叶品质改良的一个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常德烟区烟草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平种植密度,3个水平氮肥用量,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期主要受氮肥用量的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单株叶面积、株高、茎围、单叶重和节距的影响显著,对叶片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上部叶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上等烟比例、产量和均价的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中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和总钾含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是单株叶面积、株高、单叶重、节距、烟叶总氯含量、烟叶总钾含量、烟叶总氮含量、烤烟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种植密度是茎围、烟叶烟碱含量、烟叶总糖含量、烟叶还原糖含量和上等烟比例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结论]烟叶产量以D3N3(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处理最高,为2 104.6 kg/hm~2;烟叶产值以D_2N_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52 729.7元/hm~2。  相似文献   

4.
打顶后施用“开片降碱灵”对烤烟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降低烤烟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供依据。[方法]烟株打顶当天进行32号(0.22%NAA+增效剂)、36号(0.22%NAA)开片降碱灵药签和不插签对照处理,研究开片降碱灵对烤烟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烤烟成熟时32、36号药签的烟株烟碱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少0.17、0.11g,打顶后15d茎秆烟碱含量分别比对照低0.12、0.08个百分点,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比对照低0.90、0.64个百分点,中部烟叶烟碱含量比对照低0.61、0.55个百分点,烟株根系烟碱含量高于对照。药签处理降低了各个时期特别是成熟期烟碱在烟叶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提高了根系中的分配比例。[结论]烤烟打顶后进行药签处理降低了中、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同时降低了烟碱在烟叶中的分配率,0.22%NAA药签处理的效果优于0.22%NAA+增效剂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方式土壤矿化氮素量及其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土壤后期对烤烟供氮,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本试验通过不同起垄方式及覆盖方法对土壤氮素矿化量、烤烟生长、上部烟叶烟碱含量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前1个月起垄并覆盖地膜的栽培方法能提前矿化土壤中的氮素,提高根系活力;该栽培方法能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对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有一定作用.稻草覆盖与对照相比较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攀西地区烤烟叶片烟碱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攀西地区烤烟叶片烟碱的含量,为适宜烟碱含量的优质烤烟的栽培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攀枝花市及凉山州的9个样品采集点共27个等级的烤烟叶片为试验材料,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总烟碱,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碱含量。[结果]烟样的上部叶烟碱含量稍显偏高,中部叶烟碱含量较为适宜。[结论]应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降低烤烟上部叶的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梅州产区烤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苗期长势不佳、假熟导致的烤烟质量下降的问题。[方法]设计不同的垄高与移栽方式处理,研究垄高与移栽方式对烤烟采收时期耐熟性以及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高垄与膜下移栽组合处理成熟期的烤烟大田农艺形状、经济指标、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最优,同时烟叶的落黄层次好,采收时间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所推迟。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受垄高与移栽方式影响较大,增加垄体高度处理的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淀粉降低,钾含量升高;膜下移栽处理提高中上部烟叶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降低烟碱与淀粉含量,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评吸结果表明,高垄膜下移栽组合处理烟叶的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刺激性小,烟叶的评吸质量综合评分较高;烤后烟叶的产量与均价有所提高,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增加。[结论]高垄膜下移栽处理的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江西烟叶质量、彰显江西烤烟风格特色、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饼肥用量和施氮量对烤烟农艺性状、根系干重、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和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在目前施肥水平(142.5 kg/hm2)基础上减少施氮量,可以有效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中上部烟碱;在同等施氮量(131.2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饼肥可以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提高烟叶的外观品质,协调烟叶的烟碱含量.[结论]在4个处理中,总体以施氮131.25 kg/hm2,穴施450 kg/hm2饼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杨学书  李佛琳  韩伟  陈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10-18811
[目的]探索烤烟品种云烟87的最佳施氮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施氮处理(N60、75、90、105 kg/hm^2),比较各施氮量下烤烟的生长和产质量表现。[结果]施氮量的增加有利于烟株株高及各部位叶片的生长,产量由2 328.0 kg/hm^2增加到3 306.0 kg/hm^2,产值由32 058元/hm^2增加到45 728元/hm^2。但施氮量低于或高于N75 kg/hm^2都会降低中上等烟叶的比例,使烤烟均价下降。[结论]从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施氮量以7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0.
施氮水平对膜下滴灌烤烟的生长及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下滴灌,研究施氮水平(高氮97.5 kg/hm2、中氮82.5 kg/hm2和低氮67.5 kg/hm2)对烤烟生长、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增加施氮量,烤烟旺长期和现蕾期株高和叶片数随之增加;高氮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烟株茎围和中部叶叶长,增加了单株留叶数;施氮水平对中部叶叶宽无显著性影响;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烤烟生长前期(移栽45 d)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中氮处理烤后烟叶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中上部叶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和总氮含量中等,蛋白质含量最低,烟碱含量最高。膜下滴灌烤烟,施氮量82.5 kg/hm2满足烟株生长的氮需求,烟叶烘烤后化学品质及其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探究符合威宁县烤烟生产实际情况的栽培技术。[方法]栽培方式采取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双行凹形垄3个处理,对照栽培方式为当地的常规栽培方式,前2个处理栽培的时间比常规方式提前15 d。[结果]采用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和双行凹形垄覆膜,能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株高、茎围、叶片数、叶面积均增加;采收结束时间比常规方式提前了18、13、2 d,产量分别增加87.0、73.5、45.0 kg/hm2,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0.8、0.4、0.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28、0.30、0.08元/hm2,产值分别增加1 920、1 785、1 020元/hm2。[结论]井窖式和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有效地避开了常规移栽时期遇到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为烟苗的还苗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其采收期提前,能促进上部叶成熟。双行凹形垄覆膜能提高烟田抗旱保水能力,缩短烟株生育期的时间,可有效地促使烟叶成熟,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威宁烟区应采用井窖式+双行凹形垄复合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生产优质低害的烟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氮水平(0、22.5、45.0、67.5和90.0 kg/hm2)对烤烟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钾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上部烟叶的硝酸盐含量和中部烟叶的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施氮量达到45.0 kg/hm2后下降;中部烟叶的硝酸盐含量和上、下部烟叶的亚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施氮量90.0 kg/hm2时其含量会大幅度升高;施氮量为45.0 kg/hm2的下部烟叶硝酸盐含量最高,上、中、下部烟叶钾含量也最高。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钾含量因部位不同而各异,但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氮用量为67.5 kg/hm2时有利于降低中、下部烟叶硝酸盐含量和各部位烟叶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农艺、经济性状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田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D)和施氮量(N)对烤烟的叶宽、叶长和叶面积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留叶数(T)的增加,上、中部叶变窄,叶面积变小;D对烤烟的经济性状没有影响。随着T减少,产量、产值显著地增大。在120kg/hm2的中等施氮水平下,烤烟的产量、产值、中等烟比例、下等烟比例、均价处于最佳状态。上部叶、中部叶烟碱含量随着D的减少而增加。所有部位烟叶烟碱含量均随着N的减少而减少。下部叶烟碱含量随着T的增加而减少。在120cm×45cm的种植密度+112.5 kg/hm2的氮肥施用量+18片/株的留叶数的农艺措施组合下,烟碱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提高烟叶经济性状有一定促进作用,较对照可增产36 kg/hm~2,增效522元/hm~2,同时较单垄全膜覆盖栽培方式可减少50%地膜的使用量,降低能耗50%,减少"白色污染"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不同垄体覆盖方式对文山地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设计4种不同垄体覆盖方式,研究对其烤烟生理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烟草生长前期采用地膜覆盖,团棵期揭膜后覆盖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上、中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改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并且揭膜后覆盖秸秆(T_2处理)的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等的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揭膜后覆盖秸秆为文山烤烟生产中较优的垄体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6.
烤烟套作绿肥对土壤养分和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烟株后期对土壤氮的吸收,控制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方法,探索烟稻复种区植烟土壤质量优化的绿肥种植模式,分析该套作模式对植烟土壤供肥能力和上部烟叶烟碱等品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高丹草能在短时间内积累较大的生物量;播种量为67.5kg/hm~2的高丹草能从烟田土壤中带走纯氮38.4kg/hm~2,烟田表层土壤全N、碱解N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6.9%和6.2%,套作后烟株吸收氮的总量减少10.76%,其中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减少12.59%;上部烟叶总N和烟碱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14.3%和12.6%。烤烟套作高丹草是减少后期烟草吸氮量、控制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和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施氮水平对甘肃烤烟烟碱、钾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肃烤烟生产中存在的烟叶品质低及种植效益不高等问题,于2007年在庆阳市正宁县布置了大田试验,研究了0、30、60、90kg/hm2 4种施氨水平对烤烟烟碱、钾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碱含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以施氮量为30 kg/hm2和60 kg/hm2时烤烟各部位烟碱含量最适宜.烟叶钾含量随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地膜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怀化地区烤烟生长发育及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为今后怀化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烤烟移栽大田后,全生育期不揭膜。固定氮∶磷∶钾配比为1∶1∶3,纯氮分别为135、120、10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生长发育更好,烟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随之增大。各处理烟叶叶片组织结构均较僵硬,身份偏厚,上部烟糖含量相对较低,而总碱含量大于3%,对品质均较为不利,总体上各处理间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烤烟大田生长不揭膜虽然可以减少氮用量和氮流失,但是地膜带来的胁迫或许是造成品质不协调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a suitable cultivation approach for cas- sava in Hunan province. [Method] With SC9 (Southern China 9) as test materials, the test included four treatment methods, as follows: control group by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with crops uncovered (CK), treatment 1 by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with mulch coverage, treatment 2 by powder ridge cultivation with crops uncovered, and treatment 3 by powder ridge cultivation with mulch coverage.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s were kept the same. [Resul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CK), the treatment by powder ridge cultivation with mulch coverage performed bet- ter. Specifically, yield per unit area reached 44 790 kg/hm2, increasing by 86.38% (20 760 kg/hm2) than that of control; starch content grew by 17.24%. The cultivation method considerably improved cassava yield and quality. [Conclusion] Powder ridge cultivation with mulch coverage is a cultivation approach suitable for cassava in Hu- 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