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明确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萝卜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组配改良剂(0、600、900和1 200 mg·kg-1)对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萝卜肉质根铅积累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后,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1.32%和25.35%,且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可使两种浓度铅处理下萝卜肉质根的铅含量分别降低20.35%和27.69%,并显著提高萝卜肉质根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干物质量。说明组配改良剂可显著提升铅污染土壤萝卜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铅污染对茶叶安全生产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对2000—2021年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构建了点对点“土壤-茶树”相关数据集,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了铅污染对茶树生长和铅在茶树中累积迁移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生长受铅污染影响严重,浓度越高,影响越严重。在水培铅浓度为100 mg·L-1时,茶苗的成活率仅80%。在铅污染土壤中,当土壤铅浓度高于200 mg·kg-1时,所有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可见茶树种植中土壤铅浓度不宜高于200 mg·kg-1。在自然土状态下、土壤人为加铅或者水培铅胁迫下,铅在茶树各部位富集浓度均随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富集效应以新叶、老叶、侧茎、主茎、主根、侧根的顺序递增。其中,侧根表现出了超强的铅富集能力,其浓度甚至远远高于土壤铅的浓度。当土壤铅浓度在0~1 531 mg·kg-1时,茶树新叶铅含量最高为7.02 mg·kg-1。但是在水培条件下,茶树新叶铅浓度可以达到229.35 mg·kg-1。可见,在适当条件下,新叶中铅的含量可能随土壤铅浓度的升高而达到很高。由于茶叶不仅仅用于泡水喝,还以“抹茶”的形式成为直接“吃茶”,因此,抹茶中铅含量须严格控制。根据现有调查,我国安徽、福建、贵州、云南茶叶铅含量相对较高,均有样品超过欧盟茶叶铅含量标准;而且土壤pH与茶叶铅含量呈负相关,因此,通过施用石灰、生物炭、油菜饼等措施提高土壤pH,能降低茶叶铅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探究重金属离子铅、镉胁迫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菌丝生理指标变化提供理论参考。以羊肚菌菌丝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铅离子和镉离子溶液进行单一胁迫处理,探究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微观形态、菌丝色泽及疏密度、重金属吸收特性、生长抑制率和重金属耐受性的影响。随铅离子、镉离子胁迫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减缓,直至不生长,菌丝色泽变化不明显,但逐渐变稀疏,菌丝体粗细不均匀,生长呈不规则变化。对羊肚菌菌丝中铅、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随培养基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菌丝中积累的铅镉含量逐渐升高,其中铅含量从0.171 mg/L升高至2.351 mg/L,镉含量从0.244 mg/L升高至2.262 mg/L。通过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对羊肚菌菌丝受重金属离子Pb2+、Cd2+胁迫下的耐受性进行表征,其EC50值分别为6.636、4.942 mg/L。铅镉胁迫对羊肚菌的菌丝生长总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铅离子对羊肚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弱于镉离子,羊肚菌菌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铅在茄科类蔬菜中的积累规律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含铅的土壤盆栽茄科植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不同部位铅的含量,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根、茎和叶铅含量逐渐增大,青椒和番茄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茄子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为根>叶>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铅可被植物吸收,残留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含量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的产量随之增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选取鸡粪为原料,在400 ℃下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CMBC-400),探究其对水体中铅离子(Pb2+)的吸附性能。通过批处理试验考察吸附时间、Pb2+初始含量、吸附温度等因素对CMBC-400吸附Pb2+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和热力学计算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进一步阐述吸附过程。结果表明,CMBC-400吸附Pb2+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的吸附速率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相比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 (D-R)模型,Langmuir等温线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相关系数,表明CMBC-400表面均一,Pb2+吸附位点的吸附能大致相同;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CMBC-400对Pb2+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CMBC-400主要通过在表面形成含Pb微晶的形式固定水体中的Pb2+。此外,向土壤中添加CMBC-400还可促进有效态Pb转化为稳定态,降低Pb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多年生黑麦草对Pb、Zn、Cd的耐性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采用砂培法研究铅(Pb)、锌(Zn)、镉(Cd)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Pb2+设0 (CK)、500 (Pb500)、1 000 (Pb1 000)、2 000 mg·kg-1 (Pb2 000)四个处理,Zn2+设0 (CK)、500 (Zn500)、1 000 (Zn1 000)、2 000 mg·kg-1 (Zn2 000)四个处理,Cd 2+设0 (CK)、10 (Cd10)、20 (Cd20)、50 mg·kg-1 (Cd50)四个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b 2+ 、Zn 2+ 、Cd 2+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利用Fuzzy隶属函数法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Pb 2+ 、Zn 2+ 、Cd 2+胁迫显著抑制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Pb2 000、Zn2 000和Cd50三个处理对黑麦草的生物量、分蘖及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显著。②Pb 2+ 、Zn 2+ 、Cd 2+胁迫时,多年生黑麦草会通过增加植物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减缓对植物的伤害。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着Pb 2+ 、Zn 2+ 、Cd 2+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随着重金属浓度增加而增加;Pb500和Cd10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而Zn500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多年生黑麦草对Pb 2+ 、Zn 2+ 、Cd 2+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不同处理的植株抗逆性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Zn500 > CK >Zn1 000> Cd10> Pb500 >Zn2 000> Cd20 >Pb1 000 >Pb2 000> Cd50。研究结果为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2种施硒方式及不同硒浓度对油菜进行处理,测定油菜各部位的干质量及硒与其他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施硒方式,低浓度(土壤施硒0.1 mg·kg-1或叶面喷施0.1 mg·L-1)的硒有助于提高油菜生物量,而高浓度(土壤施硒1.0 mg·kg-1或叶面喷施0.5 mg·L-1)硒处理均降低了油菜生物量。外源硒增加了油菜根、茎、叶中氮、磷、钾、钙、镁、锰等的含量,以及油菜根中铁含量、叶中铜含量和根、茎中锌含量。外源硒促进了油菜茎中氮、磷、钾、镁、铁、铜、锌向叶的迁移,降低了根中磷、钾、镁、铁、锌向茎的迁移。低浓度硒降低了油菜根中钙向茎的迁移,高浓度硒促进了油菜茎中钙向叶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杨小俊 《农学学报》2023,13(4):25-31
旨在研究外源铅(Pb)、砷(As)污染条件下对青稞生长品质以及铅砷富集等的影响,为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防治以及改善人体饮食健康提供数据支撑。以青稞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浓度Pb (480、720、960、1200、1440 mg/kg)、As (30、60、90、120、140 mg/kg)以及空白对照组(共计11个处理),通过室外露天盆栽试验有针对性的检测外源铅砷胁迫下青稞生长和品质以及重金属的数据。外源铅、砷造成青稞根长、茎粗、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地上及地下部干物质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均降低了9.28%~66.58%。青稞的β-葡聚糖在铅浓度960 mg/kg时与空白相比下降了33.58%,水分与空白相比均低于空白;灰分、蛋白质与空白相比均高于空白;脂肪在铅浓度1440 mg/kg时与空白相比下降了54.16%,在铅浓度480 mg/kg条件下时与空白相比升高了13.75%。外源铅不同浓度处理下,青稞根、茎叶、籽粒中的铅含量均高于空白;外源砷不同浓度处理下,青稞根、茎叶、籽粒中的铅含量均高于空白。外源铅砷抑制了青稞生长、降低了青稞品质;青稞对铅的富集能力强于砷,且各器官铅、砷含量富集规律均为根>茎叶>籽粒。  相似文献   

9.
对粤东揭东县宝山茶园土壤和茶叶样本,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的叶、茎和根中镉和铅的含量,并采用乙酸提取法测定土壤中酸可溶解态镉和铅含量,探讨凤凰单枞茶树各器官镉和铅的累积规律,及其与土壤中酸可溶解态镉和铅含量、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茶树各器官中镉和铅含量大小均为根>茎>叶;茶叶中镉含量与土壤酸可溶解态镉呈显著正相关性;茎和根中铅含量与土壤酸可溶解态铅呈显著正相关性;茶叶中的镉含量与土壤中的pH值呈显著负相关值;而茎中镉和铅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广叶绣球菌多糖(SLPs)对染铅小鼠骨骼钙代谢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铅组和低、中、高剂量SLPs组,饲养8周后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骨骼中二价金属元素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骼中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降钙素(CT)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股骨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骼中钙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染铅组骨骼中Pb2+、PTH含量和PMCA1b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Ca2+、Fe2+、Cu2+、Mn2+、BGP、CT含量以及AKP活性和TRPV5、TRPV6、NCX1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染铅组的骨小梁分布紊乱,骨小梁边缘出现陷窝。与染铅组相比,中剂量SLPs组Fe2+含量极显著上升,高剂量SLPs组骨骼中Pb2+、PTH含量、PMCA1b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Ca2+、CT含量、AKP活...  相似文献   

11.
以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为试验材料,测定Pb2+胁迫下植物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探讨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绿航绿萝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铅处理时间的延长和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现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金边吊兰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随着铅处理时间的延长和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抗重金属铅污染能力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金边吊兰优于绿航绿萝。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处理救心菜,测定救心菜粉色泽与维生素C(VC)、总酚、叶绿素、蛋白质、总黄酮及齐墩果酸含量,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救心菜粉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的救心菜粉色泽,Vc、总酚、叶绿素、蛋白质、总黄酮、齐墩果酸含量均显著(P<0.05)优于其他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制得的救心菜粉蛋白质、齐墩果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真空干燥。综合考虑救心菜粉的营养品质及功能价值,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土壤酸化对景天三七叶片光合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天三七(Sedum aizoon L.)为材料,通过浓硫酸模拟土壤酸化,研究了不同土壤酸化处理(pH 3.4、4.6、5.5)对景天三七叶片光合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化加剧,土壤中铝离子溶出量迅速增加,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则逐渐降低,而细胞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增高。在轻度(pH 5.5)和中度(pH 4.6)酸化下植株光合及荧光参数与CK(pH 6.6)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绿体超微结构完整;在重度(pH 3.4)酸化下,光合及荧光参数出现明显阈值响应,PnCiTrGsFoFmΦPSⅡqPFv/Fm迅速降低,NPQ、Ls则显著增高,叶绿体不再沿细胞膜均匀分布,并在细胞质中扎堆聚集,基粒片层出现明显间隙,部分类囊体膜模糊不清。结果还表明,土壤酸化促进了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以及SOD、CAT、GR和APX活性的增加,可溶性糖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土壤酸化导致植株叶片膜质过氧化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土壤中铝离子的析出;轻中度土壤酸化并未引起叶片光合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重度土壤酸化则会导致叶绿体结构和功能遭受破坏,光合能力降低;同时景天三七可通过诱导渗透物质的增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以防御土壤酸化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兰州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百合新鲜鳞茎为外植体,选择MS和1/2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消毒剂组合对外植体存活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发芽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优化不同激素组合对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佳消毒剂组合为75%乙醇消毒20 s+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 min,外植体成活率可达96.30%。(2)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NAA+3 mg·L-1 6-BA,诱导率可达96.33%。(3)促进发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NAA+3 mg·L-1 6-BA,发芽率可达98.00%。(4)促进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0.5 mg·L-1 NAA+3 mg·L-1 6-BA+2 mg·L-1活性炭,生根率可达94.00%。本研究建立的组培快繁体系可用于兰州百合的快速大量繁殖,可为兰州百合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食用菌生产中的常用基质——稻草、桑枝条、茭白叶、玉米芯和山核桃蒲等5种农业废弃物,模拟农民2种典型处置方式(燃烧、丢弃水体),研究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平的农作物秸秆投放量下,明火和闷烧下均产生大量的SO2、细颗粒物(PM2.5)和NOx等排放物,闷烧产生的排放物明显高于明火燃烧,PM2.5和SO2排放以茭白叶最高,分别为2 773.37、3.96 mg·m-3,NOx排放以桑枝条最高,达61.5 mg·m-3。农作物废弃物丢弃水体(浸泡)使水体的pH值下降(除山核桃蒲外),其悬浮物、总氮(total nitrogen, T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色度值都升高,在30~50 d时各指标达到峰值。茭白叶水体腐化过程的TN排放量达270.85 μg·L-1,较其他样品高出5倍以上。农作物废弃物浸泡后,水体中大肠埃希菌在60 d周期内基本呈现“滋生—增长—凋亡”的变化过程,细菌菌落则在10 d时最大,之后逐渐凋亡。农作物废弃物焚烧和水体腐化2种处置方式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建议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体外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研究大豆球蛋白(11S)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将IPEC-J2细胞分为6组[A(对照组)、B、C、D、E和F],各组中分别添加0、1、5、10、5、5 mg·mL-1的11S,并且在E组和F组分别添加1 μmol·L-1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和1 μmol·mL-1 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于8、16、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NO)、二胺氧化酶(DAO)、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用qPCR法检测细胞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1S可以降低猪小肠上皮细胞存活率,添加PDTC和L-NAME可以提高小肠上皮细胞存活率;11S可促进NO、DAO、5-HT和IL-6的分泌,降低IL-10的分泌,增加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及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添加PDTC和L-NAME可抑制11S的作用。综上,11S可引起猪小肠上皮细胞损伤,随着11S浓度的增大,损伤程度增加,PDTC和L-NAME可以降低11S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7S(β-伴大豆球蛋白)对IPEC-J2(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实验分为6组,A(对照组)、B(1 mg·mL-1 7S)、C(5 mg·mL-1 7S)、D(10 mg·mL-1 7S)、E(5 mg·mL-1 7S+1 μmol·L-1 SP600125)、F(5 mg·mL-1 7S+1 μmol·L-1 SB202190),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收集细胞用ELISA法检测NO、5-HT、IL-6和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JNK、p-p38、Bcl-2蛋白表达量,用PCR法检测BadBaxBcl-2、Bcl-xL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C组和D组的IPEC-J2细胞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E组和F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说明7S促进炎性细胞因子NO、5-HT和IL-6的分泌,降低IL-10的分泌,添加抑制剂使细胞因子NO、5-HT和IL-6分泌减少,IL-10的分泌增多;同时7S促进p-JNK、p-p38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添加抑制剂可抑制p-JNK、p-p38蛋白表达,使Bcl-2蛋白表达增高。Bcl-2/Bax mRNA比值随7S浓度增加而降低,Bax/Bcl-xl比值随7S浓度增加而升高,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随7S浓度增加而升高。添加抑制剂后Bcl-2/Bax比值增高,Bax/Bcl-xl比值降低,Caspase-3 mRNA降低。结果表明,7S通过p38/JNK MAPK信号通路引起仔猪肠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夏黑葡萄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1.5、2.0 mg·L-1)的EBR,测定EBR对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EBR提高了葡萄幼苗的生物量、根冠比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除了叶温下蒸气压亏缺值有所降低,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且均在EBR浓度为1.0 mg·L-1和1.5 mg·L-1时升高幅度较大;喷施1.0 mg·L-1和1.5 mg·L-1EBR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降低;喷施1.5 mg·L-1EBR时,幼苗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喷施0.5 mg·L-1和1.0 mg·L-1 EBR时,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总体上,叶面喷施1.0 mg·L-1 EBR能够促进夏黑葡萄幼苗的生长,并且能够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9.
田菊      朱嘉磊  王永福  张金旺  王君    李国雷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6):65-70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处理‘小胡杨’(XHu)和‘辽胡杨1号’(LHu-1)当年生扦插苗,测量植株根、茎、叶中Na+、K+、Cl-含量,研究其不同部位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规律及离子分配特征,为进一步评价和筛选优良耐盐小胡系杨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2个小胡系杨树品种苗木受害程度逐渐增加,根、茎和叶部Na+含量以及根向茎选择性运输系数(茎SK,Na)升高,全株K+/Na+比值以及茎向叶选择性运输系数(叶SK,Na)下降;XHu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片厚度增加,最大为291.45 μm,是对照的1.27倍;NaCl胁迫使小胡系杨树根和叶中Na+含量高于茎,叶中K+含量高于根和茎;盐胁迫下,LHu-1茎、叶中K+含量以及XHu根中K+含量均升高,而LHu-1根中K+含量降低;盐胁迫只对XHu茎、叶部Cl-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低盐浓度下其茎中Cl-含量升高,而高盐浓度下其叶中Cl-升高。综合分析表明,NaCl胁迫下小胡系杨树主要是将Na+区隔在根中,并把K+运输至茎和叶中,从而缓解地上部分的盐害;XHu的耐盐能力总体上高于LHu-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