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发育典型黔南平塘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13年三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3S"技术手段,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耕地垦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等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对研究区不同研究时期土地利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平塘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标从2000年的24.819上升到2013年75.181,主要由于平塘县生态本底极其脆弱敏感,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大规模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生态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2.
冬小包脚菇是草菇属中国唯一能在低温季节11月至翌年4月生长的品种.利用其生长习性,模仿野生生长条件,在种植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豌豆等地套种冬小包脚菇.在收获小季作物的期间套种冬小包脚菇可收获冬小包脚菇子实体,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为伞花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对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97,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伞花木1年生播种苗的实际观测值建立动态生长模型,并将其播种苗1年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苗高的速生期为6月中旬-8月下旬,地径速生期为6月上旬-9月上旬,地径速生期比苗高速生期提早20 d结束,地径用46.67%的生长时间完成了65.43%的生长量.1年生苗木地上部分粗壮、地下部分具深根性,其根可深达土层32.92 cm处,且侧根数量较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红托竹荪菌蛋烂皮病菌侵染性、传播性及产生条件,从病害棚采集烂皮菌蛋为材料,以烂皮菌蛋部位为感染病菌,用于对正常红托竹荪菌蛋进行伤和无伤涂抹病菌感染试验,以不涂抹病菌为对照,在不同温度湿度梯度下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温度25℃相对湿度85%条件下,病菌对正常红托竹荪菌蛋伤和无伤都不发生感染,在温度35℃相对湿度75%条件下进行48h的培养,红托竹荪菌蛋伤或无伤、涂抹和不涂抹病菌都发生菌蛋烂皮现象。说明高温高湿是诱发红托竹荪菌蛋发病的关键,病菌是因菌蛋受高温损伤,导致菌蛋免疫功能低下,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5.
系统调查了河北省不同果树种植生态区域内盲蝽种类组成和种群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不同果树生态区域内,盲蝽主要发生种类均为绿盲蝽。调查结果还揭示了绿盲蝽在棉花-果树生态区、粮食-果树生态区和果树单独种植区内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讨论了河北省不同果树种植生态区域内的盲蝽分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种植区、不同种植习惯以及不同播种期决定了小麦播种量差异较大。以小麦品种冀5265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分别在小麦播种量为180、225和3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不同拌种剂量对小麦出苗率、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籽粒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组播种量处理下,吡虫啉不同拌种剂量对小麦出苗率均没有影响;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施药。在小麦播种量相同的前提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随拌种剂量的提高而上升,持效期延长;在拌种剂量相同的前提下,随着播种量的加大,前中期防效无显著差异,后期防效提高,持效期延长。在试验剂量下,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小麦籽粒中吡虫啉的最高限量标准,不同的播种量对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没有显著影响。吡虫啉拌种防治麦蚜技术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可高效控制麦蚜为害,在产品中残留也低于国际最高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对桐油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气相色谱法(GC)对23个不同家系的桐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数据采集,利用中药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其脂肪酸图谱进行分析,构建脂肪酸标准特征图谱并计算其相似度;采用办公软件对脂肪酸组成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试验表明:从桐油样品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各样品脂肪酸组成的相似度均达到90%以上,说明桐油样品脂肪酸组成信息是准确和可靠的;当聚类分析阈值取10.0时,桐油样品可分为3大类,主成分分析得出4个主要成分表达式,代表了桐油脂肪酸含量87.18%的信息,这些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桐油的标准特征图谱能从化学成分的整体特征面代表桐油的脂肪酸组成信息,此研究结果可为桐油品质筛选及质量监控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越冬期间各株系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的变化情况,以7个株系西番莲枝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越冬期间的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LT_(50),研究LT_(50)下处理时间对相对电导率、MDA与抗坏血酸(Vc)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寒害调查并观测各株系西番莲的越冬表现。结果表明,越冬期间,各株系西番莲的LT_(50)均明显降低,在冷驯化终了期其对应的LT_(50)分别为:平塘1号(-3.59℃)、紫香1号(-2.51℃)、版纳9号(-1.96℃)、版纳10号(-1.95℃)、版纳4号(-1.02℃)、榕江1号(-1.82℃)、金沙1号(-1.83℃)。西番莲芽梢、叶片、1年生枝条、2年生木质化枝条的LT_(50)分别为:-1.16℃、-1.39℃、-2.83℃、-3.11℃,不同部位对低温敏感性差异显著。各株系西番莲越冬表现情况与LT_(50)测定结果较吻合,平塘1号越冬表现最佳,采取防寒措施后越冬存活率达100%。西番莲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随LT_(50)下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15h期间增幅最大,而Vc含量则先增后降,并在5~15h期间含量较高,说明低温胁迫对西番莲枝条的伤害主要发生在5~15h期间。本研究为选育抗寒性强的西番莲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保定市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取点和倒置"W"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保定市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定市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为雀麦和节节麦,主要分布在定州、望都和保定市郊区;安新县麦田仅有少量雀麦发生;定州市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为雀麦和节节麦,相对多度分别为26.6%和3.7%;望都县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为雀麦和节节麦,相对多度分别为27.6%和12.5%;保定市郊区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为雀麦和节节麦,相对多度分别为18.2%和22.2%。  相似文献   
10.
EM菌剂对苔藓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EM菌剂对苔藓生长的影响,对3种苔藓穗枝赤齿藓、狭网真藓和狭叶小羽藓进行了不同浓度EM菌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EM菌剂可促进穗枝赤齿藓、狭叶小羽藓的生长,两者均以600倍液最高;200倍液EM菌剂对穗枝赤齿藓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EM菌液对狭网真藓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EM菌剂处理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