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雌性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的潜在机制。将15只3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超纯水)、低剂量处理组(50 mg·kg-1)和高剂量处理组(250 mg·kg-1),在相同的时间点每天灌胃1次,持续28 d。将3周龄小鼠暴露于纳米二氧化钛至第7周,分析其对小鼠子宫形态、肝脏指数、乳腺导管发育的影响,并通过检测乳腺导管Ki67和ERα的表达,探究纳米二氧化钛影响小鼠乳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剂量纳米二氧化钛暴露显著增加乳腺导管末端芽的数量、提高乳腺导管Ki67和ERα的表达,高剂量纳米二氧化钛暴露导致乳腺导管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宋暮  高慧  董巧香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131-1134
以16月龄C57-WT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雌激素与孕激素联合应用对老龄小鼠乳腺的影响,并分析了雌、孕激素联合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及相应机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短期处理组、长期处理组,应用雌二醇联合孕酮灌胃法构建短期和长期模型,对乳腺的形态、乳腺上皮细胞比例及组织学改变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乳腺中雌激素受基因ERα及增殖相关标志物Ki67的表达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及机制探索。结果表明,雌、孕激素联合应用长期可增加乳腺导管分支及密度,管腔细胞与基底细胞比例下降,增加乳腺导管良性增生比例,促进非典型性增生形成,且导致ERα及Ki67表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将为老年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鸡采食量限饲对子代脂肪沉积、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母体营养效应及子代后天的补偿作用。【方法】选择东北农业大学繁育的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羽,分别分为两个处理组。产蛋期,处理一饲喂正常日粮,处理二日采食量是处理一的75%。产蛋高峰期收集种蛋进行孵化。子代自由采食常规水平日粮。【结果】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子代28日龄腿肌脂肪含量(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品系间存在差异,高脂系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品系与采食水平的互作对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和28日龄胸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子代腹脂率品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56日龄时,子代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子代肝脏FAS mRNA表达丰度1日龄时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28日龄时,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 mRNA的表达影响显著(P<0.05);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了28日龄子代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母鸡采食量限饲影响子代脂肪的沉积,且品系间表现出不同的趋势;56日龄时,肉仔鸡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且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肉仔鸡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并且在其后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酒精对哺乳动物卵巢的生殖毒性作用,利用未成熟雌性小鼠进行了酒精的生殖毒性研究。试验选用24只21日龄断奶未成熟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试验组Ⅰ自由饮用啤酒,试验组Ⅱ饮用稀释的白酒(含体积分数为5%的乙醇),对照组饮用自来水。试验期间检查阴道开张日龄;试验5周后每组分别取4只小鼠用乙醚麻醉后测定体重、卵巢、子宫等指标;同时观察卵巢和肝脏的组织学形态;剩余12只小鼠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eCG)处理,48h后进行麻醉、称重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Ⅰ和Ⅱ小鼠阴道开张日龄显著推迟;eCG处理前试验组Ⅰ和Ⅱ小鼠卵巢和子宫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eCG处理后试验组Ⅰ卵巢质量与对照组相似,但试验组Ⅱ卵巢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Ⅰ,子宫与卵巢呈相似的变化;在肝脏组织形态学上也体现出了酒精的毒性作用。由此可见,慢性饮酒抑制了小鼠卵巢功能,并且对eCG反应性显著降低,表明慢性饮酒对卵巢和肝脏均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干细胞常用的评定标准,对C57BL/6、Balb/c以及ICR 3个品系小鼠的乳腺形态及乳腺干细胞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CR小鼠乳腺形态与其他2个品系差异较大,且有炎症反应。3个品系小鼠乳腺干细胞形成3D能力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香烟烟雾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烟雾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将2组雄性小鼠分别与未经处理的母鼠一对一交配。统计观察亲本小鼠睾丸组织学改变、精子总数、活动精子比率,以及子代小鼠的平均产仔数、存活率等。结果发现,烟雾处理2周后,子代小鼠的平均产仔数比对照组的低26.03%,仔鼠存活率(吸烟组为87.96%,对照组为93.84%)低6%;精子总数(1.26×105个/mL)和活动精子比率(36%)均分别低于对照组(2.13×105个/mL)和(71%),二者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01和0.05);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处理组小鼠睾丸组织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变得松散,其中的精子数量减少,形态异常。结果表明,香烟烟雾可引起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生精功能障碍,出现精子减少、精子形态异常等病理变化,导致子代出生数和存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上皮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促进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提高奶山羊乳腺上皮增殖水平.[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的1月龄健康萨能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设乳腺上皮细胞单纯培养组和不同比例的乳腺上皮细胞与骨髓间充质于细胞混合培养组,培养24、48、72、96、120和168 h时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状态并检测细胞增殖率和贴壁率.[结果]混合培养组增值率和贴壁率比单纯培养组高,且细胞扁平时间晚于单纯培养组,混合培养体系可促进BMEC的增殖,减缓细胞凋亡.当BMEC与BMSCs以2∶1的比例混合培养到96 h时细胞的增值率和贴壁率最高.[结论]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能够减缓乳腺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提高细胞贴壁率.最佳共培养浓度为2:1,最佳作用时间为96 h.  相似文献   

8.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51-9652
[目的]研究杜仲叶提取物对力竭运动及恢复小鼠肝脏、股四头肌中SOD、POD、MDA和血清中AST、ALT、AKP活性的影响。[方法]取7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安静杜仲叶提取物组B、力竭运动对照组C、力竭运动杜仲叶提取物组D、力竭运动恢复对照组E和力竭运动恢复杜仲叶提取物组F,每组12只,各给药组小鼠每日按1.5 g/kg剂量以杜仲叶提取物灌胃,各对照组小鼠以蒸馏水灌胃,连续30 d后,将运动组小鼠置于水中游泳至力竭,记录力竭运动时间;C组和D组小鼠运动后即刻摘眼球采血,并取肝脏和股四头肌备用。A组和B组不作运动处理,直接摘眼球采血,并取肝脏、股四头肌备用。E组和F组小鼠恢复24 h后摘眼球采血,并取肝脏、股四头肌备用;测定小鼠肝脏、股四头肌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及血清中AST、ALT和AKP活性。[结果]杜仲叶提取物可以提高力竭运动状态下小鼠肝脏和股四头肌中SOD和POD活性,减少MDA生成,并可明显降低血液中AST、ALT和AKP的活性。[结论]杜仲叶提取物对力竭运动小鼠的肝脏和骨骼肌有保护作用,并具有促进机体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杂交子代(小黄鱼♀×大黄鱼♂)的生长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了3、4、6、8、11、15月龄的3种鱼的体质量,并对8月龄的3种鱼表型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和体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月龄之前,小黄鱼体质量高于大黄鱼和杂交子代,之后杂交子代体质量大于小黄鱼和大黄鱼,但是从11月龄开始,大黄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体质量高于杂交子代,因此,最终杂交子代体质量介于双亲之间,表现为中亲优势。对8月龄鱼形态性状的分析可知,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子代之间的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杂交子代的体质量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双亲群体,表现出生长优势。对3种鱼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知,杂交子代的形态性状总体上偏向于小黄鱼,表现出母本效应。聚类过程中,杂交子代首先与小黄鱼聚在一起,同样表现为母本偏向性。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公式,据此获得3种鱼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其中大黄鱼判别准确率高达94.6%,而小黄鱼和杂交子代的判别准确率较为相近,分别为73.5%和74.6%,两者均低于大黄鱼,再次说明了杂交子代在形态性状方面具有母本倾向性。为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鱼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讨冷暴露条件下添加盐酸川芎嗪对小鼠肝脏产热蛋白PGC-1α的影响。试验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0只,预饲一周后,随机分为四组。常温对照组保持在26±2℃环境中饲养,冷暴露组和加药组每天置于4℃人工气候室中冷刺激3 h,加药组小鼠在冷暴露前进行相应的灌胃处理,四周后处死小鼠并采集肝脏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是否有损伤;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中脂滴数量;采用IHC法和Western Blot法对肝脏组织中PGC-1α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盐酸川芎嗪后肝脏无损伤,脂滴数增加,PGC-1α的表达量显著提高。综上,冷暴露条件下盐酸川芎嗪可提高PGC-1α的表达量,促进小鼠肝脏产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由高脂高糖膳食导致小鼠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方法,具体症状为伴有严重血脂异常、肝功能受损和炎症反应.[方法]选用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模型组灌胃高脂高糖肠内营养液,正常组灌胃PBS,试验期间自由摄食基础饲料和水.于第10、12、14、16周分别处死3只小鼠,检测是否达到NAFLD脂变程度;16周后,处死全部小鼠进行常规血脂4项和肝功能检测;观察肝脏的外观,测定肝脏中TG和TC含量;另取肝脏、脾脏和腹部脂肪分别进行HE染色;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结果]随着灌胃时间的增加,模型组肝脏系数、TG、TC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正常组对应指标变化不明显;当灌胃时间达到12周时,模型组肝脏T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14周时,模型组中TG、TC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增加;通过HE染色发现,灌胃16周时模型组肝细胞排序混乱,肝细胞脂肪严重;血液中炎症因子和肝功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说明灌胃高脂高糖肠内营养液16周,模型组内肝脂变严重,肝细胞损伤并出现明显的炎性病变.[结论]该研究建立NAFLD小鼠模型操作简便,检测的指标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且更接近模拟人类该疾病的自然发病规律,为建立深入研究NAFLD发病机制、相关防治措施和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分析白藜芦醇对快速老化鼠(SAMP/8)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4月龄雄性SAMP/8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4月龄正常老化SAMR/1鼠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白藜芦醇治疗组给予25、50和100mg/kg白藜芦醇灌胃.连续给药8周,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以HE染色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各剂量组能提高SAMP/8鼠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且能改善肝组织形态结构,尤以高剂量组效果显著.因此,白藜芦醇能显著提高SAMP/8鼠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黄果槲寄生果实多糖(VCFP)对急性酒精性肝细胞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通过一次性高浓度酒精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之后将KM小鼠随机分为VCFP低、中、高剂量组和酒精模型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VCFP组连续灌胃多糖28 d,酒精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动态观察生长情况和肝组织形态学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小鼠酒精灌胃后,模型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丙二醛(MDA)含量、CAT及GSH-Px活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体重、肝脏指数和SOD活力显著(P0.01)降低;VCFP组连续灌胃多糖28 d后,均能显著提高小鼠体重、肝脏指数和SOD活力,降低ALT、AST、TC、TG水平、MDA含量、CAT及GSH-Px活力,肝组织逐渐得到明显修复。研究表明,黄果槲寄生果实多糖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昆明种小白鼠的第三对乳腺的形态、乳腺泡形成度及乳腺面积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体重和相关的主要内分泌器官的重量(垂体前叶、肾上腺、卵巢),探讨了处女鼠不同日龄和繁殖鼠不同时期乳腺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未经产昆明种小白鼠的乳腺在30日龄前以乳腺导管的生长发育为主,未发现腺泡的发育,40日龄至70日龄间乳腺导管及乳腺泡均有所生长发育,在80日龄达到顶峰,之后腺泡有所退化;妊娠后乳腺发育旺盛,特别是妊娠末期乳腺腺泡及乳腺导管都有显著的增长,乳腺进入预期的发育状态,而哺乳结束后则乳腺开始退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类化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将6种PAEs类化合物配制成等质量比的混合物,以低、中、高剂量(40,400,4 000 mg·kg-1)对雄性小鼠灌胃染毒,观察雄性小鼠骨髓微核形成、精子畸形、血清及肝脏、睾丸等指征的变化,并与相同剂量处理的单一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组进行比较,以评价混合PAEs组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处理时,混合PAEs组的雄性小鼠骨髓微核率及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单一DBP组;中剂量处理时,混合PAEs组染毒雄性小鼠30 d后的肝损伤及睾丸组织损伤程度也较单一DBP组明显上升,表明混合PAEs组对雄性小鼠的联合致毒作用较单一DBP组显著,不同PAEs类化合物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高脂日粮对初情期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脂日粮对初情期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20只4周龄昆明雌性小鼠,设对照组和高脂日粮组,试验期4周,每周称体质量并统计采食量。试验结束后采集小鼠乳腺并称质量,采用wholemount及HE染色观察小鼠乳腺组织形态结构及导管数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初情期小鼠乳腺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胞外调控的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 K)以及炎症信号通路关键蛋白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核因子κB激酶抑制剂(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kinase,IKK)的表达。【结果】高脂日粮组小鼠采食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在能量摄入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高脂日粮组小鼠的体质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脂日粮组小鼠在乳腺质量、乳腺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上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乳腺组织的whole-mount及HE染色结果表明,高脂日粮组小鼠乳腺导管发育明显被抑制,其乳腺组织的导管数和密度明显降低,乳腺组织的终末乳芽数量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脂日粮能够显著抑制小鼠乳腺组织IGF-I的蛋白表达以及Akt、Erk和IKK的磷酸化水平(P0.01或0.05),极显著促进小鼠乳腺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P0.01)和显著促进JNK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高脂日粮能够抑制初情期小鼠乳腺发育,这可能是通过抑制乳腺增殖的相关信号和促进乳腺组织炎症的相关信号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直接灌胃的方法,验证不同剂量林蛙油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分析小鼠肝脏组织中与抗氧化相关基因Cu/ZnSOD的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5周龄组和15月龄组小鼠灌胃林蛙油后,肝组织中Cu/ZnSOD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但总体上看,5周龄鼠0.45 g·kg-1剂量组Cu/ZnSOD基因表达增加量要普遍高于2.25 g·kg-1剂量组,但与1.35 g·kg-1剂量组差异不显著;而15月龄鼠1.35 g·kg-1剂量组Cu/ZnSOD基因表达增加量要显著高于0.45和2.25 g·kg-1剂量组,但0.45和2.25 g·kg-1剂量组差异不显著;而且15月龄组Cu/ZnSOD基因表达量升高的速度较慢,一般在灌胃第30天或第45天才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青光安颗粒剂在青光眼中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月龄共30只DBA/2J雌性小鼠,根据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20眼。分为正常对照组(3月龄)、模型对照组(9月龄)、青光安组(9月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每日以相同量蒸馏水灌胃;青光安组每日以青光安灌胃。3组均以常规饲料喂养。利用经前房注入/抽吸系统进行眼压测量,分别以2.5、5 μL/min的速率继续进行灌注,计算房水流畅系数和房水流出阻力。结果 自6月龄开始,小鼠眼压轻微上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9月龄时显著升高;青光安颗粒剂灌胃后所得眼压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房水流畅系数均明显增加(P<0.01),房水流出阻力均降低(P<0.01)。结论 青光安颗粒剂能通过影响房水动力学因素达到降低青光眼眼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豆低丰度蛋白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1日龄断奶ICR雄性仔鼠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6只,试验期28d,每天灌胃大豆低丰度蛋白提取物200μL(以提取物中蛋白含量计,分别为0、0.5、1.0、2.0、4.0mg)。结果表明:1)试验第7天时,处理组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均高于对照,且D_(4.0mg)组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2)试验第7和28天时,D_(4.0mg)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均高于其他试验组;第7天的处理组小鼠脾脏IL-2、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3)第7天的D_(4.0mg)组小鼠血清T-AOC活力低于其他试验组,第28天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第28天的D_(4.0mg)组小鼠肝脏SOD和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其他试验组。研究发现灌胃大豆低丰度蛋白提取物导致试验初期的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尤以D_(4.0mg)组小鼠最明显;试验后期,小鼠的过敏反应得到缓解甚至消失,抗氧化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醋酸铅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明确铅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靶器官。【方法】对小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醋酸铅溶液,利用Bliss法检测醋酸铅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铅组、中铅组和高铅组,分别饮用含醋酸铅0(对照组),2.4(低铅组),4.8(中铅组)和9.6(高铅组)mmol/L的去离子水9d,记录饮毒0和9d时小鼠的体质量,于处理后10d采集小鼠大脑、心脏、肺、肝脏、脾脏和肾脏,称其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醋酸铅对小鼠的LD50为10 562mg/kg。小鼠体质量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低铅组小鼠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中铅组和高铅组小鼠肾脏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醋酸铅处理组与对照组其余脏器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醋酸铅处理后,小鼠各组织均有病变发生,其中高铅组小鼠各组织病变尤为严重。【结论】醋酸铅属于低毒物质,对小鼠大脑、心脏、肺、肝脏、脾脏、肾脏均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效应,且小鼠病理组织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