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黄鱼与大黄鱼及其杂交F1(小黄鱼♀×大黄鱼♂)表型差异分析
引用本文:刘峰,高松柏,刘阳阳,储天琪,詹炜,楼宝.小黄鱼与大黄鱼及其杂交F1(小黄鱼♀×大黄鱼♂)表型差异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0,29(2):189-198.
作者姓名:刘峰  高松柏  刘阳阳  储天琪  詹炜  楼宝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1204);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C02055-7,2017C02013);舟山市科技计划(2016C31054);浙江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2135010715)
摘    要:为了阐明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杂交子代(小黄鱼♀×大黄鱼♂)的生长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了3、4、6、8、11、15月龄的3种鱼的体质量,并对8月龄的3种鱼表型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和体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月龄之前,小黄鱼体质量高于大黄鱼和杂交子代,之后杂交子代体质量大于小黄鱼和大黄鱼,但是从11月龄开始,大黄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体质量高于杂交子代,因此,最终杂交子代体质量介于双亲之间,表现为中亲优势。对8月龄鱼形态性状的分析可知,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子代之间的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杂交子代的体质量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双亲群体,表现出生长优势。对3种鱼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知,杂交子代的形态性状总体上偏向于小黄鱼,表现出母本效应。聚类过程中,杂交子代首先与小黄鱼聚在一起,同样表现为母本偏向性。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公式,据此获得3种鱼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其中大黄鱼判别准确率高达94.6%,而小黄鱼和杂交子代的判别准确率较为相近,分别为73.5%和74.6%,两者均低于大黄鱼,再次说明了杂交子代在形态性状方面具有母本倾向性。为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鱼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小黄鱼  大黄鱼  种间杂交  杂交种  形态性状
收稿时间:2018/11/24 0:00:00
修稿时间:2019/1/3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