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氮低氧储存稻谷品质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在富氮低氧条件下储存三年的稻谷与常规磷化氢熏蒸储存稻谷品质变化.试验仓稻谷的发芽率下降了32%,对照仓下降了42%.试验仓脂肪酸值增加为4.0(KOH/干基)/(mg/100g),对照仓为6.3 (KOH/干基)/(mg/100g).品尝试验中,试验仓的品尝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值仪法测定稻米脂肪酸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研究建立了稻米中脂肪酸值的脂肪酸值仪测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在室温下以无水乙醇提取稻谷、糙米、大米中游离脂肪酸,用标准氢氧化钾滴定液滴定,进行脂肪酸值的测定。结果表明,脂肪酸值在0~240(KOH)/(mg/100g)范围内与消耗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7;方法的回收率为89%~113%;三个不同脂肪酸值的稻谷样品15次平行测试的极差最大者为1.73(KOH)/(mg/100g)干基,小于重复性临界值2(KOH)/(mg/100g)干基,标准偏差在0.36~0.55范围内,99%置信区间(随机误差的不确定度)均≤±0.42;40个样品的检测结果与GB/T15684-1995法检测结果比较,均小于重复性临界值2(KOH)/(mg/100g)干基。  相似文献   

3.
根据GB/T 20569-2006测定稻谷脂肪酸值,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对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得到样品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析稻谷脂肪酸值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为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该稻谷的脂肪酸平均值为15.70(KOH/干基)/(mg/100g),本实验条件下的扩展不确定度U=0.21(KOH/干基)/(mg/100g),包含因子k=2。实验过程中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粮堆"五面"密闭,在仓房气密性达到4min的情况下,利用智能气调管理系统进行充氮,一次将氮气浓度充至98%以上,98%左右的氮气维持时间超过2个月。通过该方法储存新收获水分14.5%的晚籼稻谷,在气调储藏期间快速上升的粮温得到抑制,储粮害虫得到有效防治;扦样检测水分下降0.1个百分点,脂肪酸值上升0.3(KOH/干基)/(mg/100g),储粮品质保持良好,有效保证了储粮安全度夏,气调运行成本0.56元/t·年。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择15%,10%水分的粳谷,采用四种储藏温度(15℃、20℃、25℃、常温),八种储藏形式(露天散装、露天包装、仓内散装、仓内包装密闭、磷化氢低剂量1g/m3、28/m3、对照)储藏三年.试验证明,粳谷品质的变化与储藏温度、储藏年限、储藏形式有关。低温15℃、准低温20℃条件下储藏,稻谷的品质变化效慢,储藏三年后,粳谷粘度12cst,脂肪酸值17mg/100g,品尝回归评分70分.30℃常温条件下包装稻谷储藏三年后,稻谷粘度6cst,脂肪酸20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8分.散装稻谷三年后,稻谷粘度4cst左右,脂肪酸25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5分左右.根据品质指标,初步得出各种储藏模谷的安全储藏期,15℃、20℃条件较谷可以储藏3年以上,常温条件包装稻谷可以储藏2~3年,散装稻谷可以储藏1.5~2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面粉在储藏期间,脂肪酸、水溶酸、面筋吸水率、面筋值与熟食品尝评分密切相关,以脂肪酸对品尝评分的相关性最显著。根据实验与调查结果指出:面粉在合理储藏期内,精粉脂肪酸值不能超过72mg KOH/100gDS,水溶酸不能超过147mg KOH/100gDS,面筋吸水率不能低于172%;标粉脂肪酸值不能超过84mgKOH/100g DS,水溶酸不能超过240mg KOH/100g DS,面筋吸水率不能低于167%。  相似文献   

7.
为评定玉米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依据GB/T20570-2015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附录A和GB 5497-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定温定时烘干法,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和《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CNAS-GL006)中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建模、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计算方面进行阐述。玉米脂肪酸值六平行测定结果为:■=46.0 [(KOH/干基)/(mg/100g)],U=2.5 [(KOH/干基)/(mg/100g)],k=2。空白液消耗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对玉米脂肪酸值测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规定:籼稻谷宜存要求脂肪酸值≤30mgKOH/100g干基,粳稻谷宜存要求脂肪酸值≤25mgKOH/100g干基。对于中央储备稻谷来说,稻谷脂肪酸值的测定在稻谷入库、保管直至出库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能反映稻谷的品质情况,又能根据品质变化反映稻谷保管方式的适合情况,指导科学储粮。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臭氧处理高水分稻谷在常温储藏过程中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保鲜期。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高水分稻谷发芽率没有影响;在臭氧处理浓度高时,脂肪酸值略有增加;微生物量降低明显。臭氧处理后的高水分稻谷在常温储藏过程中发芽率呈基本一致的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增加,高浓度时尤为明显;细菌量和霉菌量基本呈现储藏开始10d后上升,随后下降。臭氧处理可延长高水分稻谷的保鲜期,考虑到臭氧处理浓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和成本,臭氧处理浓度选择以55mL/m3为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低温储粮系统效能低、功能单一、精细化管控不足等问题,基于动态隔热阻断理论,创新研发低温储粮靶向通风控温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温度监测、决策控制、驱动执行和远程监控等模块,可实现自主化智慧联动靶向通风控温作业。为验证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控温性能、储粮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年试验周期内,全仓均温低于14.2℃,最高粮温低于20℃,水分降低0.2%,脂肪酸值增幅为1.4(KOH/干基)/(mg/100g),相较传统低温储粮控温系统脂肪酸值增幅降低41.7%,且无虫霉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的控温性能和品质保持性。系统化解决因储藏局部发热、盲目通风、冷心热皮等问题而造成储粮经济损失,达到高标准低温储粮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高湿(85%)条件下温度对储藏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环境的温度和时间对稻谷的水分、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水分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而脂肪酸值呈增加的趋势。稻谷水分(W)和脂肪酸值(F)、储藏温度(T)、时间(D)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W=-0.04411T-0.02783D+17.4809(R2=0.457271,P<0.01),F=0.432343T+0.549133D-2.99971(R2=0.91418,P<0.0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稻谷霉菌量和脂肪酸值相关系数高达0.798521,稻谷脂肪酸值的变化主要是由霉菌引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华北储粮生态区的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分另q在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开展稻谷储藏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仓房隔热改造、仓顶喷涂反光隔热漆、冬季自然通风降温和夏季机械制冷降温等多种措施优化组合,可以将储藏稻谷的最高温度控制在26℃以下,储藏三年稻谷的平均脂肪酸值小于20.7mgKOH/100g,稻谷品质良好。对照仓稻谷最高粮温约为30℃,储藏稻谷两年后平均脂肪酸值小于23.4mgKOH/100g,接近不宜存,被安排出库。因此,这种优化组合技术适合北京地区的稻谷安全度夏储藏,在保护粮库工作人员健康,保护环境,增强粮油食品安全和推动绿色储粮科技的发展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宁夏地区收获稻谷爆腰粒增多、整精米率下降的难题,本试验在就仓(垛)干燥技术基础上,结合臭氧抑制霉菌,对本地区收获的高水分稻谷开展就仓(垛)通风降水试验,通过试验检测粮堆温度,研究稻谷水分、脂肪酸值、出米率、整精米率等变化及干燥费用对比分析,试验证明运用就仓(垛)干燥技术可有效提高宁夏地区储藏稻谷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和霉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水分、温度下模拟储藏的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进行定期的脂肪酸值测定和霉变情况观察。结果表明:储藏温度越高,稻谷含水量越大,其脂肪酸值上升速度越快,也越容易发生霉变。相比较而言,含水量分别为14.5%、13.5%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在20℃储藏3个月,脂肪酸值变化很小,也未发生霉变。在相同储藏温度下,同一水分晚粳稻谷的脂肪酸值比晚籼稻谷更容易上升,也更容易发生霉变。脂肪酸值与稻谷霉变相关,一般而言,当稻谷脂肪酸值超过25 mgKOH/100g,开始霉变,所以脂肪酸值可作为稻谷是否发生霉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选取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优质稻谷在储藏一年中的脂肪酸值、还原糖和品尝评分值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了这些品质指标的变化与稻谷储藏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逐渐增大,还原糖先显著增加后逐渐下降;品尝评分值缓慢下降,但不同品种的稻谷的变化程度有所不同,中晚籼稻谷扬两优6号的品质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粮食储藏》2021,50(3)
通过内环流控温技术在中央储备粮榆树直属库有限公司玉米仓的应用实践,表明内环流控温技术有效降低仓温和表层粮温至23℃和20℃以下,均衡各层之间温差,温差缩小了15.1℃;保水、保质效果明显,内环流后玉米水分未下降,脂肪酸值升高0.5(KOH/干基)/(mg/100g),品尝评分下降2分;无生虫、无生霉现象发生,未使用任何化学储粮药剂;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总结了试验仓在内环流控温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日常管理中继续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内环流控温技术的储粮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使用食品级惰性粉,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对三种不同粮食储藏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内,添加惰性粉的粮食组在脂肪酸值升高和大豆蛋白含量下降速率方面均比不添加惰性粉的粮食对照组慢;同时发现,加入惰性粉处理的各试验组粮食的不完善粒数量,尤其是生霉粒数量,较常规对照组明显降低,这与霉菌带菌量的检测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添加惰性粉处理的粮食组,不完善粒减少,脂肪酸值升高减缓,大豆蛋白含量下降较慢,且较好地控制了粮食中的霉菌生长,有效保持了粮食品质。因此,惰性粉储粮技术具有较好保持粮食品质,延长粮食储藏期的优点,是一项具有较好推广价值的绿色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臭氧杀虫除霉实仓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浓度为100~120ppm的O3在房式仓中对储藏的稻谷进行墙角局部(约2m^2)杀虫和防霉试验,3天后玉米象全部被杀死,6天后谷蠹全部被杀死,10天后赤拟谷盗全部被杀死,同时粮食的上、中、下层的平均水分由处理前的14.6%降至11.5%。经过1天处理后。粮堆原有轻微霉味的部位气味明显消除;经对样品的带菌量、菌相检测,处理5天后的粮食霉菌带菌量由处理前的3000个/g下降为45个/g,储藏性霉菌也由多种典型真菌减少到只有2种,而且检出率明显下降:黄曲霉由6%降为2%,灰绿曲霉由10%降为4%,白曲霉、黑曲霉和青霉均下降为零。经对处理前、处理结束时、处理后15天样品的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脂肪酸值、粘度、裂纹率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没有发现明显加速劣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清洗方式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采用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含量(85±2) mg/L)、臭氧化水(臭氧含量(0.2±0.02) mg/L)、超声波(频率40 000 Hz,功率200 W)、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125±2) mg/L)和自来水对鲜食花生进行浸泡清洗处理,沥干水分后置于4 ℃环境下冷藏15 d,分别于0、1、4、7、10、15 d测定其菌落总数、霉菌数量、色泽和质构指标。结果表明:同自来水相比,其他4种清洗方式均能有效减少鲜食花生初始微生物数量,并延缓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霉菌数量的增长,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和次氯酸钠溶液的效果最好,可使鲜食花生的初始菌落数分别降低1.17 (lg(CFU/g))和1.29 (lg(CFU/g)),在冷藏结束时使菌落总数和霉菌数分别控制在107 CFU/g和103 CFU/g以下。此外,微酸性电解水、次氯酸钠溶液和超声波清洗对维持鲜食花生的色泽、硬度和脆度也有显著效果,而臭氧化水处理对鲜食花生的色泽产生不利影响。5种清洗方式中,微酸性电解水清洗能显著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并能较好地维持鲜食花生的色泽和质构,同时比次氯酸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鲜食花生贮运保鲜过程中的有效清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稻谷脂类物质大量存在于米粒皮层和胚中,其中80%的脂类是在皮层中,其余20%分布在胚中。稻谷所处的生态环境的湿度、温度、氧气、微生物和光照等因素,对脂类物质的氧化和水解的影响非常大。在总脂类物质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幅度很大,脂肪酸的含量是稻谷和大米储藏品质变化最敏感的指标之一。稻谷中脂类物质在储藏期间变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氧化,另一种是水解。一般说来,低水分稻谷脂类物质以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