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前,从离体卵巢采集卵母细胞是体外受精研究所需卵母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羊的活体采卵技术(laparoscopic ovum pick-up,LOPU)始于1974年,由于当时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滞后,其后的20年里,羊活体采卵技术未得到较好发展[1].但我国缺乏良种羊的卵巢资源,所以所采集的卵母细胞种质一般较差,而且其系谱不明.  相似文献   

2.
活体采卵(Ovum Pick-up,OPU)可生产大量遗传品质优良、系谱明确的体外受精胚胎,成为牛胚胎移植的重要胚胎来源,在奶牛和肉牛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牛OPU技术特点和优势,重点分析了影响OUP效率的因素,以期为牛OUP胚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活体采卵技术可以从母羔活体反复采集大量系谱明确的卵母细胞,用于胚胎的体外化生产。本文将对小母羊的超数排卵与活体采卵技术的操作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影响活体采卵效果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论述活体采卵在绒山羊育种和胚胎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应用活体采卵技术可以从活体母牛反复采集大量系谱明确的卵母细胞,用于胚胎的体外化生产。本文将对牛活体采卵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操作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影响活体采卵效果的因素和存在问题,并论述活体采卵在家畜育种和胚胎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波活体采卵技术(ovum pick-up,OPU)对12头纯种雪龙黑牛间隔4d采卵2次,对51头F2代遗传性能优秀的雪龙黑牛每周采卵1次,并对活体采卵与屠宰采卵及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发育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活体采卵第2次卵泡数比第1次多82个,而获得的卵母细胞数第2次比第1次少1 2枚;屠宰采卵优秀卵母细胞率高于活体采卵,并且囊胚发育率高于活体采卵.  相似文献   

6.
牛活体采集卵母细胞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利用自制采卵器对 2 4头健康牛和 2 0头有生殖障碍牛进行活体采集卵巢卵母细胞试验。卵母细胞回收率 4 2 .9% ,共采集卵母细胞 397枚 ,其中可用卵 2 6 6枚 ,占 6 6 .7% ,平均每头母牛获卵母细胞和可用卵母细胞数分别为 9.0 2枚和 6 .0 4枚。采集的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 ,移植受体母牛 ,成功地分娩了我国第一头活体采卵牛犊  相似文献   

7.
选择健康空怀山羊母羊,随机分组,分别用PMSG1000u和FSH325~375u超数排卵处理,研究利用外源激素进行超排对山羊活体采卵效果的影响,比较活体采集与屠宰场采集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结果表明,经超排处理后,卵巢明显增大,同时提高了采集卵母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用FSH超排,≥2mm的卵泡数为23.00个±5.69个,采集卵母细胞数为12.67枚±4.06枚,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活体采集的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及受精率分别为44.44%和33.33%,均略高于从屠宰场获取卵巢采集的可用卵泡卵母细胞,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活体采卵(LOPU)技术及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活体采卵(Laparoscopic ovum pick-up,LOPU)是继动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后应运而生的一项胚胎工程技术,目前在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加拿大、美国、荷兰均已实现商业化生产.采用活体采卵(LOPU)-卵母细胞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配套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的胚胎体外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存在的一些缺点,大大降低优质胚胎的生产成本,在动物育种上表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稳定高效的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体系,提高体外胚胎生产效率,本研究先利用屠宰场采集的新鲜卵巢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通过胚胎发育潜力来筛选最佳的体外胚胎培养液;再进一步研究不同种公牛精液和供卵母牛对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CR1aa培养液和mCR1aa培养液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mCR1aa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提高(28.1% vs 20.6%,P<0.05);选取的3头荷斯坦种公牛精液的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号种公牛精液体外受精后囊胚率(38.7%)显著高于2号和3号(23.8%&22.9%)(P<0.05);随机选择的3头活体采卵供体母牛(H1、H2、H3)获得的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无显著差异,但H1和H2供体母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H3供体牛(P<0.05),且H1供体牛体外受精囊胚率显著高于H2供体牛(P<0.05)。结果表明,mCR1aa培养液能显著提高体外受精囊胚发育率,适用于体外胚胎生产;种公牛精液和供体母牛个体差异会直接影响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的生产效率,为奶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生产技术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牛活体采卵及体外受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B型超声波采卵法进行水牛活体采卵,42头3~17岁良种水牛间隔3 d采卵1次,连续采卵2~3次,共进行96次,穿刺卵泡762个,回收卵母细胞513枚,其中可用卵母细胞305枚,回收率67.3%,可用卵占回收卵总数59.5%,平均每头次获卵母细胞5.34±4.25枚,其中可用卵母细胞3.18±2.89枚.采集的可用卵母细胞以MC和SOF 2种系统培养,受精分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45.2%、30.6%和70.8%、18.8%.用8枚胚胎移植受体母牛8头,妊娠2头,产下了世界第1例由沼泽型水牛孕育生产的河流型水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采卵季节对水牛活体采卵及其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自2006-2008年78批次的626头牛活体采卵收集3143枚卵母细胞数据和同一操作者的51批次共培养1366枚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生产胚胎数据,并根据水牛繁殖特点和发情规律,每年分为3个阶段,即春季(1~4月),夏季(5~7月)和秋冬季(8~12)3个季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水牛活体采卵和体外受精效果受季节影响较大。在秋冬季进行活采时,平均头次获卵母细胞总数和可用卵母细胞数分别为(5.88±2.84)枚和(3.56±1.51)枚,平均头次卵母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夏季的(3.72±1.58)枚(P<0.01),但与春季的(4.80±1.77)枚差异不显著(P>0.05),而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则高于春季的(2.77±1.19)枚(P<0.05)和夏季的(2.11±1.11)枚(P<0.01);季节之间卵母细胞可用率没有差异(P>0.05);虽然每个季节活体采卵体外受精卵分裂率没有差异(P>0,05),但在秋冬季采卵时,其囊胚率(27.09%)则明显高于春季(20.95%)和夏季(20.45%),P<0.05,而春季和夏季之间没有差异(P>0.05)。研究表明: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水牛活体采卵体外生产胚胎,但从采卵效果和胚胎生产效率上看,在秋冬季进行活体采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超声波扫描仪的指导下,用双孔型采卵针以11.3~12.0kPa抽吸压经阴道对8头高产奶牛分别连续实施7次活体采卵,每4d1次,共采集卵子340个,占可见卵泡数的53.5%.每次头均采集卵子6.1个.卵子经过体外培养、体外受精、体外受精胚体外发育培养,于体外受精后48h、168h统计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分别为75.0%和29.7%.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扫描仪指导下对奶牛连续进行活体采卵,将所得卵子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培养,在生产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水牛活体采卵体外生产胚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B超引导阴道穿刺法,对40头尼里-拉菲和摩拉水牛连续3次采卵,采卵间隔为3 d.共采卵120头次.共穿刺卵泡935个,采集卵母细胞643枚,可用卵母细胞为456枚,卵母细胞回收率为68.77%(643/935),卵母细胞可用率为70.92%(456/643),头均可用卵母细胞为(3.80±0.23)个.第1、2、3次采卵头均回收可用卵母细胞数分别为(3.82±0.50)、(3.82±0.35)、(4.05±0.43)枚,差异不显著(P>0.05).收集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与颗粒细胞单层体外共培养,受精后48 h分裂率为56.36%(257/456),囊胚率为20.39%(93/456).2个品种水牛的头均可采卵泡数、头均回收卵母细胞数和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B超引导下进行连续活体采卵,并利用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生产胚胎是可行的. 3),头均可用卵母细胞为(3.80±0.23)个.第1、2、3次采卵头均回收可用卵母细胞数分别为(3.82±0.50)、(3.82±0.35)、(4.05±0.43)枚,差异不显著(P>0.05).收集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与颗粒细 单层体外共培养,受精后48 h分裂率为56.36%(257/456),囊胚率为20.39%(93/456).2个品种水牛的头均可采卵泡数、头均回收卵母细胞数和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B超引导下进行连续活体采卵  相似文献   

14.
奶牛活体采卵与屠宰场卵巢卵子体外生产胚胎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利用屠宰场卵巢获得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试验.在建立了培养体系获得较稳定的囊胚率的基础上,再利用具有优良乳用遗传性状的老龄奶牛进行活体采卵(OPU),获得的卵子进行体外胚胎生产,对奶牛活体采卵与屠宰场卵巢卵子体外生产胚胎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奶牛重复OPU的效果及OPU卵子的培养天数对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试图为研究和生产建立一个高效的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方法.结果表明:(1)活体采卵获得的卵母细胞从形态以及后期的发育情况均明显差于屠宰场卵巢获得的卵子;OPU法的卵裂率、囊胚率(70.5%、18.3%)明显低于从屠宰场卵巢获得的卵子的卵裂率、囊胚率(75.1%、34.8%)(P<0.01).(2)不同个体采集卵子数量差异明显(5.92枚/头与1.4枚/头)(P<0.05).(3)同一头奶牛每次采卵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有波动性变化.(4)奶牛OPU卵子经培养在第6 d或第7 d发育至囊胚的胚胎移植妊娠率高于第8 d发育至囊胚的胚胎.  相似文献   

15.
羊活体采卵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羊胚胎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胚胎体外生产、转基因的研究,科研生产中对卵母细胞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从屠宰场卵巢获得卵母细胞有许多不足,因此,发展活体采卵技术显得迫切。国内有关羊活体采卵的报道较少,文章介绍了羊活体采卵方法的基础分析影响活体采卵效率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产奶牛连续活体采卵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超声波扫描仪的指导下,用双孔型采卵针以 14.7 k Pa 抽吸压经阴道对 5 头高产奶牛分别连续实施 7 次活体采卵,每 7 d 1 次,共采集卵子 214 个,占可见卵泡数的 53.9% ,每次头均采集卵子 6.1 个。卵子经过体外培养、体外受精、体外受精胚体外发育培养,于体外受精后 48 h 、168 h 统计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75.2% 和 29.7% 。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扫描仪指导下对奶牛连续进行活体采卵是可行的,所得卵子应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培养技术,可生产用于冷冻或移植的胚胎。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对卵泡波发育时程的监测,以及比较间隔不同的采卵时间获得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复合物(COCs)质量,并通过孤雌激活的方式验证卵母细胞的质量,从而确定最佳间隔采卵的时间。利用超声波活体穿刺的方法分别对间隔5天、7天和10天的母牛进行采卵,在体外对COCs进行成熟培养后,有极体排放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发现:间隔7天采卵获得28%的桑椹囊胚发育率,间隔5天采卵获得12%的桑椹囊胚发育率,间隔10天获得16%的桑椹囊胚发育率。卵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证实活体穿刺采卵间隔7天是最合适的一个时间,可获得一定数量的优质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来源的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及其胚胎发育。对10头摩拉母水牛连续6周进行活体采卵,共采集292枚卵母细胞,头均回收卵母细胞4.87枚,头均A级卵数为3.07枚,从屠宰场收集74头水牛卵巢共采集559枚卵母细胞,头均回收卵母细胞和A级卵母细胞分别为7.55枚和5.20枚,均显著高于活体采集的水牛卵母细胞(P<0.01)。将收集的AB级水牛卵母细胞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至囊胚。结果表明,活体采卵组和屠宰水牛卵母细胞组受精分裂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4.81%和57.73%。屠宰水牛卵母细胞组的囊胚率则高于活体采卵组(28.78%vs21.34%,P<0.05)。利用两组的胚胎进行常规法冷冻保存,冻胚解冻后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用屠宰厂采集的卵巢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型号的采卵针对卵母细胞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9号和12号针的回收率分别为66.78%和62.41%,显著高于7号针的52.63%(P<0.05);可用率分别为63.59%和68.82%,也显著高于7号针的55%(P<0.05)。在活体采卵实验中,比较了不同采卵间隔时间对活体采卵效果及供试羊卵巢损伤情况的影响,结果间隔1周组的每次每只卵泡数(12.08个)、每次每只获卵数(8.75枚),均显著低于间隔2周组(15.58个,11.97枚)和3周组(14.91个、11.42枚)(P<0.05)。间隔1周重复活体采卵对卵巢的损伤较大,卵巢表面有较多的血斑;间隔2周组和3周组卵巢基本能够恢复正常。同时还比较了离体卵巢与LOPU获得的卵子对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二者在卵裂率(85.14%对83.33%)和桑椹胚率(52.38%对45.58%)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囊胚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30.16%和14.71%。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利用B型超声波导引活体采集42头奶水牛的卵母细胞,每头牛每周采卵2次,共采卵96次,卵母细胞回收率67%,可用卵母细胞数平均为3.1,成熟培养的囊胚率平均为24.7%.对水牛的卵巢观察结果表明活采对水牛的健康及生殖机能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