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宁夏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进行了为期11个月的调查,结果表明:养殖园区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2.74%,规模化奶牛场平均发病率为44.13%。并将体细胞数在50万以上的乳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分离出了大量的细菌,得到197株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细菌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对信阳市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奶牛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1.81%,个体饲养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68.49%;从12份被检乳汁中共分离出87株细菌,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情况,试验采用C.M.T方法筛选隐性乳房炎乳样后,选取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并针对23S rRNA设计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0%(680/1700),从90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出细菌188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分别占分离菌的32.90%、12.23%、10.11%、8.51%、7.98%和7.44%;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的PCR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32%.  相似文献   

4.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3头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29.33%,乳区阳性率为33.60%。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91.67%,引起隐性乳房炎发生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检出率的37.88%和16.67%。同时对发病率与乳区、年龄、胎次及日均产奶量等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下的牛群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上的牛群(P<0.01)。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某奶牛场发生的隐性乳房炎,制订了综合防治措施。在实施该措施前,应用LMT法对泌乳牛的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检测,其发病率为31.48%,乳区阳性率为21.99%。实施综合防治措施2月后,通过LMT法检测实施效果,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下降为18.55%,乳区阳性率下降为9.71%。  相似文献   

6.
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并选用了CMT(加州乳房炎)法对316头泌乳奶牛的1264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头数为89头,奶牛阳性率为28.2%,患病乳区246个,乳区阳性率为19.5%。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研究了曲麻莱县部分奶牛养殖户乳房炎的出现状况,就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与研究,采集临床类乳房炎病牛的乳样实施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选取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实验。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型乳房炎之发病率一般情况下为2.35%。隐性乳房炎的平均阳性率与乳区性率是54.01%与18.96%。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糖菌、大肠杆菌以及链球菌,这几种病菌对环丙沙星、氟嗪酸以及氟哌酸等相关药物都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奶牛经常发生的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奶牛业发达的美国现在有1100万头泌乳牛,患有隐性乳房炎的达50%。我国北京、上海等地调查,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0%左右,2003年东北农业大学在哈尔滨郊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发病率高达75%,造成的损失每头患病牛每年1526.25元。乳房炎的病原体有80~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奶牛乳房炎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乳房炎。急性型乳房炎特征是乳房红、肿、热、硬、痛,乳汁显著异常,奶量减少,体…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Mastitis)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业的多发病。根据调查表明,美国30%到70%的母牛至少有一个被感染的乳区。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先后对我国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1头成乳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3.41%(9.7~55.6%),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为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隐性乳房炎占乳房炎发病率的90%。对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致病因素、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规律,进一步阐明其引发病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诊断、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革兰氏染色、菌液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对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及病原菌种类况以药物治疗情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年平均发病率为8.3%,其隐性乳房炎乳占总乳区的40%。奶牛场长期使用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乳房炎中分离得到的假丝酵母菌和毕赤酵母菌分别占真菌中的73.1%和25%,其中热带念珠菌占38.5%;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分别占细菌中的22.7%和9.1%。【结论】该奶牛场的奶牛乳房炎的年发病率及隐性乳房炎乳较高,真菌比细菌感染率要显著,这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气候和牛场环境等因素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乳房炎是因病原性细菌穿过乳头,侵害乳腺而引起的炎症。可分为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为了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必须加强奶牛的乳房保健。  相似文献   

13.
对洛阳市第一、第二两个奶牛场的125头泌乳牛,用HMT 和MWT 两种方法进行乳汁检查。结果表明,洛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69.6%,患病乳区占被检乳区数的68.7%。人工挤奶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远远低于机器挤奶,差异极其显著。年龄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呈正相关。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与奶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BMT法对石河子某奶牛场416头泌乳荷斯坦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测得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和乳区阳性率分别为62.02%和37.58%。同时,分析了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时间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于珊 《北京农业》2008,(4):44-45
采用BMT法对石河子某奶牛场416头泌乳荷斯坦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测得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和乳区阳性率分别为62.02%和37.58%。同时,分析了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时间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原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0头泌乳奶牛进行乳房炎的CMT检测、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68%,500个有效乳区中,隐性乳房炎的乳区有311个,乳区阳性率为62.2%。从102个待检乳汁样中共分离出96株细菌,经生化鉴定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数的39.6%、27.1%、15.6%;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还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乳房炎除了影响经济效益外,奶中的细菌及其产生的耐热毒素,又影响人民的健康。根报道,美国1976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94亿美元,至少有50%奶牛在每个泌乳期内患有不同程度的乳房炎,每头奶牛每年造成损失90~250美元。我国也有人报导乳房炎发病率为20~70%。用CMT法检出的隐性乳房炎乳区,弱阳性者每天少产奶19.5%,阳性者少31.8%,而强阳性者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B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法等方法相结合,对哈尔滨市3个大型奶牛场、10户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00头奶牛,400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7.7%(477/1 000);乳区发病率为27.3%(1092/4000),从477头的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庆绿色草原牧场的5个奶牛小区泌乳牛632头抽检,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年龄、胎次的增加而增加,奶牛的平均感染率为18.8%,均低于国内检出率40%~60%。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是奶牛场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难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因而不易被发现,常常被人们忽视.患隐性乳房炎牛的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现象,但乳汁在理化性质和细菌学上已发生了变化,需要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根据乳汁的性状变化才能检测出来.该病流行面广,据有关资料报道隐性奶牛乳房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病率在50%左右.隐性奶牛乳房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在40%~8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