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93-12194
利用本溪县1963 ~ 2013年的汛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近51年本溪县地区汛期降水量的年、月、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1平本溪县各月降水量呈显著季节变化且为单峰型,1~6月份缓慢增多,至7月份达到峰值,之后降水逐月减少,7~8月为降水集中期;汛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幅度达4.4 mm/10a;汛期最大降水量为2010年的979.5 mm,最小降水量为1999年的345.0 mm,汛期最大与最小降水量相差634.5 rm;汛期6和8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和9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集中在7月中旬~8月上旬,7月中、下旬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2.8、4.4 mm/10a,8月上旬降水呈上升趋势,幅度为0.7 mm/10a.  相似文献   

2.
基于紧水滩水库内13个雨量观测报汛站点1969—2018年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拟合、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对紧水滩流域近50 a降水序列在年代际、年际和季节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趋势、突变状况和周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紧水滩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春季降水序列呈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均呈增加趋势;春、夏、冬季降水序列分别在1999、1991、1987年发生突变,秋季降水量序列未发生显著突变;近50 a年降水序列在2、6 a尺度下降水信号周期震荡较强烈;20世纪90年代以前四季降水量5~8 a尺度的周期较为明显,90年代以后2~3 a的周期表现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月份采制的玉绿茶中主要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7年4~9月份采制的玉绿茶中主要品质功能成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以6月份采制的玉绿茶最高,EGCG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其多酚总量变化情况相近;4到8月份玉绿茶的没食子酸含量呈现明显递减变化的趋势,9月份则有上升;咖啡碱含量随月份变化呈递减趋势;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以4月份采制的最高,分别达到41.47和21.08 mg/g,6月份最低,分别为28.34和12.37 mg/g;茶多糖含量以6月份的含量最高,达到18.69 mg/g,9月份的最低,为12.85 mg/g;6月份玉绿茶的残留PPO和POD酶活性均为最高,5~9月五个月份的残留PPO的活性高出四月份29%~70%,5,6月份的POD活性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他月份较为接近或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韦润芳  徐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15-9719,9785
基于乌苏市气象站1953 ~ 2012年月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及Morlet小波变换等对乌苏市近6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了长期趋势、突变检测和周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近60年年均气温及降水均在波动中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暖率为0.35℃/10a,年降水量递增速率为7.65 mm/10a;年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降水则未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温及降水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夏季,其变化速率为0.58℃/10a;秋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增加显著,其变化速率为2.39mm/10a.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春、夏季降水量与春、夏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中度相关,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冬季降水量与秋、冬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低度相关.年均气温变化在10、18、24年时间尺度上均存在周期振荡,其中24年为1953 ~2012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年降水量在6~8、20年时间尺度上振荡比较明显,以6~8年为整个时间域小尺度的主要周期;20年为主要周期时,其振荡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说明20年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要周期.由此可见,近60年乌苏市气候存在变暖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南四湖流域降水变化规律,利用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9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南四湖流域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PCD的多年平均值为0.34,且以0.015/10 a的速率上升,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的PCP出现在8月上旬,且以0.07/10 a的速率上升,PCP出现在第16旬~第27旬(汛期)的年份占比为85.3%。PCD与PCP呈显著正相关(r=0.52),即:降水集中期出现得越晚,降水集中度越高;反之,降水集中期出现得越早,全区降水集中度越低。南四湖流域湖西地区PCD较高,易出现洪涝灾害,PCP出现较晚且有延后趋势;湖东地区PCD较小,PCP出现较早且有提前趋势。南四湖流域PCD和PCP各存在一次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为1986年和1987年;20世纪80年代PCD存在2~3 a的周期振荡,PCP在20世纪80年代以4~5 a左右的周期振荡为主,2000年之后存在3~4 a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6.
西辽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地区,在当前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流域内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对当地的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等影响巨大。利用1961年—2017年西辽河流域27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BG启发式分割算法、Morlet连续复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突变、周期性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0.26℃/10 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中东部增温尤为显著;气温突变出现在1988年;气温变化存在5~15 a和15~25 a 2个周期震荡,2个尺度的周期变化表现较为稳定,且具有全域性;流域内年降水量略呈下降趋势,波动较为显著;降水未出现突变;降水存在4~6 a、7~15 a和20~32 a共3个准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7.
基于紧水滩水库内13个雨量观测报汛站点1969—2018年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拟合、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对紧水滩流域近50 a降水序列在年代际、年际和季节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趋势、突变状况和周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紧水滩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春季降水序列呈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均呈增加趋势;春、夏、冬季降水序列分别在1999、1991、1987年发生突变,秋季降水量序列未发生显著突变;近50 a年降水序列在2、6 a尺度下降水信号周期震荡较强烈;20世纪90年代以前四季降水量5~8 a尺度的周期较为明显,90年代以后2~3 a的周期表现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宣汉建站以来的降水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趋势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宣汉的降水特征,得出:(1)1959年开始宣汉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趋势倾向率为12.678mm/10a,各年代际上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上总体呈东北多,西南少的趋势。年降水量中位数谷值集中在西北部,峰值集中在东北部和中部;(2)暴雨出现的频次年均4.7次,分布均匀,气候倾向率为0.1次/10a,缓慢上升,出现在春季到秋季,7月最多,占近3成。大暴雨平均频次为5.0次/10a,分布不均匀,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7月最多,为5成。暴雨中心位于宣汉东北部的罗盘,其次是宣汉的西北部。(3)伴有短时强降水的暴雨天气在各个降水时段中,集中在凌晨到上午。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昌吉市国家站1960—2021年降水量及平均温度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昌吉市近62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气温的增温率最大;年降水量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冬、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存在6~10 a周期特征,夏季气温周期不同。年降水量具有3~5 a的主周期特征,冬季降水量有5~10 a和10~15 a的周期特征,春季降水量有3~5 a和6~10 a的周期特征,夏季降水量有1~8 a、10~15 a的周期特征,秋季降水量有2~5 a的周期特征。年及四季气温都有突变特征。冬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春、秋季降水量虽有突变点,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及夏季降水量有突变特征,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很快又回到置信区间内。  相似文献   

10.
榆中县近42年降水突变及周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黄土丘陵区降水特征、趋势变化和周期演变规律.【方法】利用榆中1971-2012年的日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榆中42a来的降水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近42a来区域年降水量变化在231.1~555.5mm,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68mm/10a,1971-1979年属于降水最多的年代,榆中年降水量的突变不太明显.四季降水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四季降水突变情况有所差异.夏季降水从2009年开始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秋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春季和冬季降水量没有发生突变.区域年降水量存在21a的最强显著周期和28a、8a的尺度变化周期,且8a尺度是榆中最稳定的变化周期.【结论】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呈下降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刘武  覃昌柳  莫家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26-4228,4230
[目的]分析1957~2012年来宾气温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来宾地面气象站的近56年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6年来宾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6年来宾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2000年以后升温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36、0.68、1.07℃;四季气温上升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夏秋季的气温升高趋势相对较明显;气温气候突变的时间发生在2000年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明显;气温的振荡周期主要为4、13年2个时间尺度;2012年气温振荡周期处于升高末期至降低初期。春、夏、秋季气温振荡周期分别以4、23、8年为主,冬季无明显振荡周期。2012年春夏秋季气温均处于升高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喀什市气象代表站点1951 ~2012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数据资料,分析近62年以来喀什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该地域气温明显提升,平均气温趋向上升;年平均气温升高率为0.279℃/10a.相比20世纪,近10年的气温变动提升了1.3℃;降水量变动趋势总体上不明显,线性变动倾向率为1.237 mm/10a;62年以来喀什市最高气温上升率与西北地区最高气温上升率保持一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样是趋向升高.近10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过去相比,分别上升0.6和1.2℃,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大的是最低气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明确都兰湖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研究了2006年年至今都兰湖湿地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都兰湖湿地水体面积的呈现初上升的趋势示,最大值出现在2016年,最大值为55.6875 Km2,最小值出现在2007年,最小值为25.6875Km2;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显:降水量、气温与水体面积变化呈正相关,蒸发量、风速和日照时数则与水体面积的大小成反向关系,即当蒸发量、风速和日照时数增大时,水体面积减小,降水量对水体面积的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0—2009年潮州市农业气象站、气象观测站的资料,采用距平百分率、累积距平、滑动t统计值等对近30 a潮州市早稻单产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州市早稻单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高,2000年以后单产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突变检验表明:早稻单产在1992年出现了突变,从增加向减少的趋势转变;早稻单产的减少与抽穗成熟期(6—7月)降水量的增加关系密切,特别是1992年以后,单产向减少转变与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增幅的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早稻单产影响因子的分析表明,早稻空壳率与早稻单产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泰安市近5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泰安市1951~2008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泰安市近58年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倾向、突变和周期等特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泰安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在1993年发生了增温突变。泰安市年降水呈减少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年平均气温存在准4、61、4、20、29年的周期性变化,其中准62、9年周期振荡最为强烈。年降水存在准3、5、7、10、16年的周期性变化,其中准5、7年周期振荡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南丰柑桔物候与气象关系分析及物候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丰县气象局1981~2011年柑桔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南丰县年平均气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升高。柑桔芽开放和开花均在逐年提早,柑桔芽开放年际差异最大,开花次之,可采成熟最小。立春至柑桔芽开放、柑桔芽开放至开花,其间隔天数均与≥0℃积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仅立春至柑桔芽开放间隔天数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柑桔开花至可采成熟间隔天数与≥0℃积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均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立春至柑桔可采成熟间隔天数与≥0℃积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均不相关。柑桔芽开放、开花分别与2月中、下旬和3月份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文章最后提出了积温推算和回归分析两种预测柑桔物候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次央  洛桑平措  罗布 《农学学报》2020,36(7):99-104
为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下藏北高原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突变点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逐月站点气象数据分析了1973-2017年藏北高原地区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藏北高寒牧区的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显著,其中气温以0.45 ℃/10 a速率显著的升高,风速以-0.27 m/(s·10 a)速率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降水以6.48 mm/10 a速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较为特殊,表现为增温缓慢、风速减幅最大、降水增加最为显著等特点,其它季节在各要素上变化较为均匀;周期变化上在去除显著的全球变暖的线性趋势后气温和降水都存在显著的准3年周期变化,且在发生时域上有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孟庆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3-6715
根据1961~2010年新巴尔虎左旗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重现期分析、变率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研究新巴尔虎左旗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新巴尔虎左旗平均降水量为271.8 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 d,年最大降水量590.5 mm年最小降水量125.7 mm,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降水较少;新巴尔虎左旗50年的降水总体为波动中减少的趋势,降水总趋势以-0.69mm/10a变化率减少,春、冬季降水分别以0.60、0.90 mm/10a变化率增多,夏、秋季降水分别以-0.20、-0.18 mm/10a变化率减少。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河南省13个观测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近50年河南省气候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气温表现为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表现为中部和西部升幅较小,中北部较大;年最高气温以西部升温幅度最大,中部最小。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中部、东部降雨量呈增加趋势,北部、豫西、豫南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东部减少最多,西部减少最少;相对湿度总体呈减少趋势,南部中北部减少较多,中部、东部、最北和最西部地区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显著周期分别为平均气温3~5年,降雨量5~6年。  相似文献   

20.
华北棉区棉花需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棉花需水量和水分生态适宜性时空变化特点,本研究利用华北棉区4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通过SIMETAW模型分析1986—2015年棉花生育期需水量(ETc)、有效降雨量(Pej)和灌溉需水量(ETaw)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来,棉花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呈减小趋势,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增加趋势;6—8月棉花需水量最大,不同站点月均需水量在80~160mm;7月和8月是棉花灌溉需水量最小的月份,华北棉区平均灌溉需水量接近零,灌溉需水量最大的月份是6月,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56.50mm;华北棉区地下水超采区与非超采区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44.41和70.41mm,降水量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华北棉区棉花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分别为560.19、467.32和98.75mm,棉花一年一熟制的灌溉需水量小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模式,而经济收益大于春玉米一年一熟制,在华北地区超采区适当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