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含氮的有机羧酸配体1,3-di(3’,5’-dicarboxylphenyl)pyridine(C_(21)H_(13)NO_8,H_4L),与过渡金属锌在DMA/CH_3CN/H_2O的混合溶剂热体系中配位组装,合成了一例具有3D开放骨架结构的双核锌金属羧酸配位化合物———Zn_2(C_(21)H_9NO_8)(H_2O)(配合物1).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学结构,配合物1结晶在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No.19);有机羧酸衍生物配体H_4L结构中的羧酸氧原子与金属锌螯合配位形成1个双核锌的次级结构单元,再通过有机配体的配位作用连接形成配合物1的三维开放骨架结构,沿y轴方向具有空旷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含水杨醛缩苯甲酰腙的一维链状镍配合物[Ni(C14H10N2O2)(Mf)]n(Mf=C4H9NO,即吗啡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电子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9708(4)nm,b=1.4783(7)nm,c=1.2275(4)nm,β=95.728(14)°,V=1.7528(12)nm3,Z=4,Mr=384.07,Dc=1.455 g.cm-3,μ=1.129 mm-1,F(000)=800,R=0.0759,wR=0.2155.中心镍离子与水杨醛缩苯甲酰腙配体提供的2个氧原子与1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吗啡啉的氮原子配位,形成了N2O2的平面四边形的配位构型.晶体内每个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相邻另一个配合物分子缔合成一个沿c轴方向的一维链状结构,N…N氢键键长为0.3239(10)nm,N-H…N氢键键角为173.56°.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6个新的烯唑醇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97 6(2)nm,b=1.355 1(3)nm,c=1.5 381(4)nm,α=92.128(3)°,β=99.029(3)°,γ=106.509(7)°,V=1.764 9(7)nm3,Z=1。在配合物1中,六配位的镉离子都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与分别来自烯唑醇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氯原子配位。1由分子间氢键连接成一维链结构。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均高于配体烯唑醇,而且抑菌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7-[6-溴-(2-苯骈噻唑偶氮)]-8-羟基啉喹-5-磺酸的合成及其与镍(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吐温-80的存在下,镍(Ⅱ)与此试剂在 PH=3. 5~4. 6时形成稳定的紫色配合物,ε_(585) =1. 1×10~5l.mol~(-1) .Cm~(-1) ,镍含量在0~10μg/25ml 范围内服从 Beer 定律,Fe~(3 )、Mn~(2 )、Cu~(2 )、Co~(2 ),Zn~(2 )等有干扰。本法可应用于钢铁中微量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间硝基苯甲酸稀土配位聚合物[Nd2(C7H4O4N)7H2O]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标题配位聚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4 8(2)nm,b=1.131 4(2)nm,c=1.366 3(3)nm,α=69.22(3),°β=82.48(3)°,γ=82.21(3)°,V=1.404 5(5)nm3,Dc=1.806 g/cm3,Z=1.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是由稀土金属Nd(Ⅲ)和间硝基苯甲酸组成的配位聚合物,此聚合物通过Ln—O—C—O—Ln形成无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又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复杂的三维氢键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原位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四氮唑三核Cu(Ⅱ)配合物[Cu3(sae)2(mtta)(N3)](mtta=5-甲基四氮唑,sae=水杨醛缩乙醇胺),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结构。配合物[Cu3(sae)2(mtta)(N3)]是由5-甲基四氮唑和水杨醛缩乙醇胺(希夫碱)混桥联的三核铜配合物,5-甲基四氮唑是室温条件下在体系中合成的。在配合物中希夫碱和四氮唑都为三齿配体,与三个Cu(Ⅱ)原子配位,配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均为4配位,两个希夫碱和一个四氮唑几乎处于一个平面,可看成一个畸变的平面四方形结构。  相似文献   

7.
5个单核的配合物[Ni(L1)3](ClO4)2(1),[Ni(L2)2](ClO4)2(2),[Ni(L3)2](Cl)2·H2O(3),[Ni(L4)](ClO4)2(4)and[Ni(L5)](ClO4)2(5)通过镍与相应的胺类配体在NaClO4的甲醇溶剂中用水和法得到。这些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已经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得,L1、L5与镍(Ⅱ)的配合物是以镍(Ⅱ)为中心与六个氮原子的协调原位配位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双齿配体是L1,L2和L3三齿配体,而L4和L5是六齿配体。这些配体的配位基的数量大约是六个,这表明,一般的镍与希夫碱配体协调配位时,更偏向直接的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正丁基黄原酸钠与硝酸镉形成的二维网状聚合物 [Cd(S2 CO -n -C4H9) 2 ]n 的合成与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 /c,晶胞参数 :a =2 .5 6 4 9(4)nm ,b=0 .5 810 (7)nm ,c=1.1348(41)nm ,β=10 1.70 1(2 ) 0 ,V =1.6 5 6 6 (4)nm3 ,Z =4 ,Dc =1.6 4 7mg/m3 ,F(0 0 0 ) =82 4 ,R1=0 .0 711,wR2 =0 .175 5。  相似文献   

9.
以甘氨酸和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合成了甘氨酸亚铁。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了晶体,并通过红外谱图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的结构。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59949(3)nm,b=0.67626(4)nm,c=1.33192(6)nm,α=85.453(4)°,β=82.914(4)°,γ=83.115(5)°,V=0.53085(5)nm3,C4H30N2O22Fe2S2,Mr=634.12,Z=1,R1=0.0219,wR2=0.0640[I>2σ(I)],S=1.005。化合物中铁(Ⅱ)配位数为6,配位多面体为变形的八面方体构型。结构式为 。  相似文献   

10.
以甘氨酸和七水硫酸亚铁为原料合成了甘氨酸亚铁。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了晶体,并通过红外谱图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的结构。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59949(3)nm,b=0.67626(4)nm,c=1.33192(6)nm,α=85.453(4)°,β=82.914(4)°,γ=83.115(5)°,V=0.53085(5)nm3,C4H30N2O22Fe2S2,Mr=634.12,Z=1,R1=0.0219,wR2=0.0640[I>2σ(I)],S=1.005。化合物中铁(Ⅱ)配位数为6,配位多面体为变形的八面方体构型。结构式为 。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阳离手交换法研究了铈(Ⅲ)——硝酸根配合物的组成,在酸度为7M时,溶液中除了Ce NO_3~(2 )和Ce(NO_3)_2~ 之外,还发现有Ce(NO_3)_3和Ce(NO_3)_4~-两种配合物存在.它们的稳定常数分别为β_1=1.18、β_2=O.55、β_3=0.15和β_4=0.02.Ce~(3 )、CeNO_3~(2 )和Ce(N0_3)_2~ 均能与欧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它们的分配系数分别为27.7、15.5和3.37.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对称六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一种含镍(Ⅱ)单核配合物[Ni(EDTB)CIO4][C6H4,(OH)COO]·CH3CH2OH·H2O(Ⅰ)的合成.时(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研究,推测该配合物中每个镍(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用气相色谱法观测该配合物对尿素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乎无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测定了一种新的配合物--(bpyH)2 [Bi2I8(bpy)2]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a=15.991(3),b=17.007(3),c=19.443(4),α=β=γ=90o, V = 5287.4(18)3,μ=11.354mm-1,Z = 4,M = 2059.91,Dc = 2.588g/cm3,F(000)=3680,λ(MO Kα)=0.71073 ,最终偏离因子R1=0.0553,wR2=0.0695.该配合物的结构中,两个Bi原子处于八面体的中心,分别与三个端基碘,两个桥基碘,和一个端基联吡啶配体配位,形成[Bi I4(bpy)]22二聚体;另外两条联吡啶配体通过N…H氢键形成的超分子链贯穿于这些二聚体单元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CuBr与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4-abpt)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uBr(4-abpt)],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Cu(Ⅰ)呈现四面体配位几何,4-abpt采取μ3-桥连模式与μ3-Cu(Ⅰ)在ab平面形成了具有(4.82)拓扑结构的[Cu-(4-abpt)]层,相邻层间通过N-H…Br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68 97(6)nm,b=1.332 70(10)nm,c=1.263 38(9)nm,β=91.388(2),V=1.294 34(17)nm3,Z=4,S=1.050,R1=0.023 1,wR2=0.056 7[I〉2σ(I)].  相似文献   

15.
采用CuBr与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4-abpt)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uBr(4-abpt)],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Cu(Ⅰ)呈现四面体配位几何,4-abpt采取μ3-桥连模式与μ3-Cu(Ⅰ)在ab平面形成了具有(4.82)拓扑结构的[Cu-(4-abpt)]层,相邻层间通过N-H…Br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68 97(6)nm,b=1.332 70(10)nm,c=1.263 38(9)nm,β=91.388(2),V=1.294 34(17)nm3,Z=4,S=1.050,R1=0.023 1,wR2=0.056 7[I〉2σ(I)].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对称的八齿 ( N6 O2 型 )双核配体 N,N,N′,N′-四 ( 2 ′-苯并咪唑甲基 ) - 1 ,4-二乙氨基乙二醚 ( EGTB)及一种含锰 ( )双核配合物 :[Mn2 EGTB(μ- OAc) 2 ]( OAc) ( Cl O4 )· 2 CH3OH.对配体 EGTB及该配合物进行了 1HNMR,元素分析 ,UV- Vis,摩尔电导 ,中远红外测试及其活性研究 ,初步推测配合物具有二个乙酸根桥连的八面体配位结构 .这种配合物也许可作为过氧化氢酶及核苷酸还原酶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交叉脱氢偶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CDC)反应机理及条件,寻求一种新的合成方法,最终实现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sp3 C-N官能化反应.【方法】根据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sp~3C-N官能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对该反应可能的催化剂AgNO_3,FeCl_3,CuCl_2,CuCl,NiSO_4·6H_2O,Fe_2(SO_4)_3·xH_2O,SnCl_2·2H_2O,CuI,BiCl_3,CoCl_2·6H_2O及氧化剂TBHP,Ca(ClO)_2,K2S_2O_8等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同时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最佳催化剂为AgNO_3,氧化剂为K_2S_2O_8,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75℃,反应时间4h,溶剂为体积分数50%的乙腈水溶液.合成了6种不同的酰胺衍生物,它们的产率在64%~75%之间.用核磁1 H谱和红外光谱鉴定合成新化合物的结构,表明这些化合物都是酰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的主产物.【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实现交叉脱氢偶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CDC)反应的高效绿色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尹福军  赵宏  李树安  许兴友  杨绪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65-7066,7076
[目的]α-萘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乙二胺是一类很好的有机配体,二者与金属离子共同反应合成金属配合物,并研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新的配合物,利用牛津杯法研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配合物[Ni(C12H9O2)2(C2H8N2)3]2,采用单晶X-射线、元素分析和FT-IR对合成配合物[Ni(C12H9O2)2(C2H8N2)3]2进行结构表征。同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论]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9.145(6),b=13.146(8),c=14.385(9);α=70.120(7)°,β=74.272(7)°,γ=69.819(7)°,Z=2。Ni(II)与来自3个乙二胺分子的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含水杨醛缩苯甲酰腙的一维链状镍配合物[Ni(C14H10N2O2)(Mf)]n(Mf=C4H9NO,即吗啡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电子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9708(4)nm,b=1.4783(7)nm,c=1.2275(4)nm,β=95.728(14)...  相似文献   

20.
在水热条件下采用硝酸铜和2,4,6-三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4(2,4,6-opyta)2(H2O)8](1)和[Cu4(2,4,6-opyta)2(H2O)6].2H2O(2),并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配合物互为超分子异构体,结构中都包含有[Cu2(2,4,6-opyta)2]基本单元,且均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7.008 8(9),b=8.055 0(10),c=10.979 0(10),α=73.419(2)°,β=87.934(2)°,γ=85.127(2)°,V=591.86(12)3和a=6.980 2(7),b=7.067 6(7),c=13.234 6(14),α=82.698(2)°,β=76.977(2)°,γ=79.960(2)°,V=623.74(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