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发酵床不同垫料对猪生长、组织器官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90头体质状况良好和体质量相近的60日龄苏钟猪(阉割)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木屑发酵床组、酒糟发酵床组、传统水冲圈饲养组(对照),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1)木屑发酵床组、酒糟发酵床组猪试验末体质量、总增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和心脏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育肥前期(试验第45 d)酒糟发酵床组猪血清中总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木屑发酵床组和传统水冲圈饲养组;育肥后期(试验第90 d),酒糟发酵床组猪血清中总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木屑组(P0.05)。3)育肥前期,酒糟发酵床组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木屑发酵床组和酒糟发酵床组猪血清中乙酰胆碱(Ach)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酒糟发酵床组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显著高于木屑发酵床组(P0.05)。表明,发酵床养殖(酒糟发酵床组和木屑发酵床组)可显著提高猪的生长性能,有利于猪心脏发育;另外,发酵床养殖可促进激素(T3)、情绪物质(Ach和5-HT)的分泌,增强猪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水泥地面养殖方式为对照,研究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组空气相对湿度、氨气含量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和水泥地面组的环境温度、空气总悬浮物颗粒、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发酵床组空气中细菌总数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从猪场排水口废水取样分析可知,发酵床组废水中氨含量、磷含量、化学需氧量(COD)和粪大肠菌群数量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由结果可知,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改善猪舍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生猪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以72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发酵床模式饲养,一组采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喂养64 d后测定猪的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试验过程中观察生猪的发病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相比,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生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生猪的发病率(P0.05),促进生猪健康生长;同时,发酵床养殖模式还可改善猪舍环境,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舍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季节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研究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舍空气环境的影响,2010年1月10日至2010年12月10日在定西某猪舍进行气体采集测定试验,对利用生物发酵床技术(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面饲养(对照组)圈舍内氨气(NH3)和硫化氢(H2s)2种气体的季节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发酵床技术组冬季猪舍环境温度显著高于普通水泥地面饲养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夏季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猪舍环境的影响,为发酵床饲养模式在南方地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8±3)日龄、体重(8.4±0.2)kg的断奶仔猪母猪300头,按密度一致原则随机分为高床饲养组(traditional concrete-based house,TCBH)和发酵床饲养组(deep-litter house,DLH),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试验期42 d,测定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及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于试验第15、29和43天时,每个重复选取4头仔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分别测定第29—35和36—42天猪舍内氨气浓度。【结果】在1—14、1—28和1—42 d时,发酵床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床组(P<0.05),腹泻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00时,发酵床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发酵床组与高床组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5和29天时,发酵床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床组猪血清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猪舍环境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发酵床不同垫料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1.4±0.38kg)60日龄苏钟猪(阉割)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I(传统水冲圈饲养,自由采食)、对照组II(传统水冲圈饲养,顿饲)、酒糟发酵床组(垫料基质为酒糟,简称酒糟组)、菌糠发酵床组(垫料基质为菌糠,简称菌糠组),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酒糟组、菌糠组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II)(P0.05);酒糟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I、II)(P0.05);料重比以菌糠组、酒糟组最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2血液脂肪代谢指标,酒糟组、菌糠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I、II)(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浓度菌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II;葡萄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发酵床组低于对照组,其中酒糟组NE显著低于对照组I,菌糠组GLU显著低于对照组(I,II)(P0.05);谷氨酰转移酶(r GT)发酵床组高于对照组,酒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II(P0.05);甘油三酯(TG)浓度酒糟组和菌糠组有降低的趋势。3肝脏方面,脂蛋白脂酶(LPL)、脂肪酶(LPS)、肝酯酶(HL)、脂肪合成酶(FAS)、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式磷酸酶(AKP)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发酵床养殖(酒糟组、酒糟组)可显著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发酵床养殖(酒糟组、酒糟组)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氨酰转移酶的浓度,降低了乳酸脱氢酶、去甲肾上腺素、甘油三酯的浓度。由此可见,发酵床养殖对育肥猪血清及肝脏相关脂肪代谢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饲养对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发酵床饲养对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25 d断奶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仔猪8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肥育试验期为135 d;试验结束时,提前12 h禁食,称重,每组随机抽样6头猪血样,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胰岛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他血液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测试仪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猪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和尿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棉秆替代锯末制作发酵床养殖的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商品育肥猪3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成3组并分别饲养:试验Ⅰ组,稻壳、锯末配比为5∶5的发酵床;试验Ⅱ组,稻壳、锯末、棉秆配比为5∶3∶2的发酵床;对照组为常规水泥地面。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用棉秆部分替代锯末发酵效果良好,发酵床舍内温度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猪末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试验Ⅰ组,末重、料肉比均虽然低于试验Ⅰ组,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饲养总成本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分别节约22.7元/头和43.7元/头。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纤维水平对DLY(Duroc×Landrace×Yorkshire)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54头体重为30 kg(±2.0 kg)的DLY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各组分别饲喂饲粮纤维为3.5%、5.5%和7.5%的试验饲粮。【结果】3.5%纤维水平日粮组的DLY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5.5%与7.5%日粮组(P0.05)。生长阶段,3.5%日粮组DLY生长猪的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5.5%和7.5%组(P0.01),5.5%与7.5%组间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育肥阶段,7.5%纤维水平DLY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3.5%和5.5%日粮组(P0.05),5.5%纤维水平日粮组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P0.01)。DLY育肥猪3.5%纤维水平日粮组的养分消化率最高,7.5%日粮组最低,各组间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差异极显著(P0.01)。7.5%日粮组的总蛋白(Total blood volume, TP)和白蛋白(Albumin x-protein ricim, ALB)在生长育肥阶段均最低。【结论】生长阶段,3.5%纤维水平适宜DLY猪生长;育肥阶段,可适当提高纤维水平到5.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加铁源饲料添加剂饲粮在育肥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09-28-11-12,选取健康、体质量约为69kg的杜×长×大育肥猪32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6头猪,用加有铁源饲料添加剂的常规饲粮饲喂对照组,用免加铁源饲料添加剂的基础饲粮饲喂试验组,分析2组猪生产性能、饲料利用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平均日增质量和对饲料转化率有提高的趋势;对粗蛋白、无氮浸出物、粗纤维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血浆铁质量浓度显著减少(P0.05),但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却极显著提高(P0.01);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育肥猪基础饲粮无需加铁源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栏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对育肥猪抗病力的影响,将60日龄左右体重相近的"杜×长×大"商品猪2 000头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大栏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水泥地板饲养方式进行育肥,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期120d。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6头猪空腹采集血样检测。检测结果发现,试验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0.86%(P0.05),丙氨酸转移酶活性降低33.8%(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39.8%(P0.01),总胆固醇含量增加9.4%(P0.05),总胆红素增加36.4%(P0.05),血糖降低41.4%(P0.01);IgA(g·L-1)含量增加34.05%(P0.01),IgG(g·L-1)含量提高21.6%(P0.01),IgM(g·L-1)含量提高17.3%(P0.05);猪瘟抗体效价比对照组增加37%(P0.05)。结果表明大栏微生物发酵床饲养方式,可以改善猪体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降低猪的应激,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菌剂对育肥猪猪生产性能、胃肠道绒毛结构及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300头60日龄25 kg的育肥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添加微生态菌剂,对照组添加等量的无菌水。每个处理1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为期90 d,记录日采食量、日增重,并测定15、30、60、90 d的耗料、增重比。试验结束时,每处理采集18头猪的胃黏液和结肠黏液,运用Illumina MiSeq方法测定16S rRNA基因并分析,并运用HE染色方法分析育肥猪胃肠道绒毛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处理显著提高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35.53 g(P0.05),降低料肉比0.10(P0.05);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菌组的育肥猪胃肠道属水平乳酸杆菌的丰度(平均67.81%)显著高于对照组(13.54%)(P0.05),艰难梭菌属(4.51%)显著低于对照(5.55%)(P0.05)。结肠黏液属水平的乳酸菌丰度(平均6.51%)比试验组高(3.17%)(P0.05),结肠黏液属水平艰难梭菌属(2.32%)比对照低(3.73%)(P0.05),艰难梭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添加复合微生物菌明显增加胃肠道绒毛长度和密度(P0.05)。【结论】复合微生物菌能够显著改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加肠道有益菌,同时改善胃肠道绒毛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不同菌种组合的发酵床养猪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南通地区发酵床养猪的适合菌种,选择体重为20~30 kg的育肥猪,随机分成单菌种组和复合菌种组,进行为期81 d的对比饲养试验,测定垫料的温度、湿度、风干重等,并对猪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表明,不管是单菌种还是复合菌种,发酵床垫料的温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第60天测定的风干重差异显著(P<0.05);复合菌种组猪的料重比单菌种组降低了10.68% (P<0.05);2组间平均日增重和增重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南通地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双菌种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不同垫料发酵床养猪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明不同垫料发酵床对猪的免疫功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将40头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第1组是以粉碎玉米秸秆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玉米秸组);第2组是以花生壳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花生壳组);第3组是以锯末为主的发酵床饲喂组(锯末组);第4组为常规水泥地面饲喂组(对照组).各组均注射猪瘟、猪蓝耳、猪伪狂犬疫苗防疫,并按常规方法饲养,试验期为60d.实验期末测定每头猪增重率、血清抗体阳性率、血液中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总数、γ-IFN和IL-4含量.结果表明,饲喂至60d时,第1、2、3组猪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66%、7.16%、3.56%,均差异显著(P<0.05);第1、2、3组猪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第2和3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总数第1组均低于对照组,第2、3组均高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1、2、3组猪血清中γ-IFN和IL-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垫料的发酵床饲养组较常规水泥地面饲养组均能够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效果,且利用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作为发酵床垫料能够明显提高猪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该研究结果为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散栏饲养和去势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为公牛的科学育肥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6头健康、膘情正常、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牛,对其进行去势处理,术后20d进行试验。再随机选取不去势的奶公牛26头,将去势与不去势的奶公牛随机各分为2组,各组试验初始体重基本相同(270kg左右)。试验共4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I组为公牛散栏饲养;II组为公牛拴系饲养;III组为阉牛散栏饲养;IV组为阉牛拴系饲养。试验期206 d。【结果】(1)散栏饲养组日增重较拴系饲养组提高了13.59%(P0.01),公牛组日增重较阉牛组提高了13.59%(P0.01)。是否散栏饲养(FOT)和是否去势(NOC)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日增重(ADG)有显著影响(P0.05),I组ADG较II组、III组和IV组分别提高了5.26%(P0.05)、5.26%(P0.05)和31.87%(P0.01);(2)散栏饲养组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钙(Ca)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拴系饲养组(P0.01),粗脂肪(EE)和磷(P)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拴饲养系组(P0.05)。公牛组日粮Ca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3)散栏饲养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甲状腺原氨酸(T_3)均极显著高于拴系组(P0.01),谷丙转氨酶(ALT)、溶菌酶(LYS)和一氧化氮(NO)均显著高于拴系组(P0.05),尿素氮(BUN)极显著低于拴系组(P0.01)。公牛组血清TP、AST、GH、T_3、T和Ig G均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TG、TC和瘦素(LP)均极显著低于阉牛组(P0.01),BUN显著低于阉牛组(P0.05)。FOT×NOC交互作用对TP、TG、TC和T3影响极显著(P0.01),其中I组TP、T_3最高,III组TG、TC最高。【结论】不去势散栏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奶公牛的育肥性能和免疫功能,去势散栏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奶公牛体内脂肪沉积量。因此,如果生产普通牛肉,建议270—500 kg阶段奶公牛育肥应选用不去势散栏饲养模式进行育肥;如果生产高档牛肉可选用去势散栏饲养模式进行育肥。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同批断奶的大约克60头,以常规猪舍(水泥地面)为对照,研究了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猪生产性能、猪肉品质和血液免疫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水泥地面猪舍相比,发酵床饲养模式猪舍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日增重提高5.26%(P〈0.05),料重比降低2.57%(P〈0.05);猪肉失水率降低17.30%,大理石纹评分提高7.35%,发酵床饲养模式可以改善猪肉的品质;提高血清IgA、IgG含量,对血清IgM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研究枸芪多糖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180头80日龄健康育肥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枸芪多糖,试验期90d。【结果】在日粮中添加1‰枸芪多糖,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屠宰率和眼肌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隐窝深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1‰枸芪多糖能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通过改善肠道组织形态结构,促进肠黏膜的发育,增强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使饲料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育肥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与水泥地对泌乳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设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各选健康的泌乳奶牛30头,通过奶牛体表卫生评分、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泥地面组奶牛体表卫生平均分高于发酵床组奶牛39.3%。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奶牛的日产奶量、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相对密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牛乳中体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水混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氨气浓度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温度、噪声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奶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总蛋白、总胆固醇含量,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奶牛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低于水泥地面组28.3%。综上所述,发酵床养殖能够提高奶牛的体表卫生和牛舍舒适度,降低奶牛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病率,从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圩猪与三元杂交猪在相同日粮和饲养期内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方法】选择体质量为(60±2.42)kg的圩猪和三元杂交猪(杜×大×长)各12头,每个品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半。按三元杂交猪的营养需要配制试验饲粮,采用种猪自动饲喂系统饲喂35和50d后各屠宰1组,比较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结果】饲养50d的圩猪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料体质量比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相同饲养期内,圩猪肉的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肌苷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而其肌肉滴水损失、硬度、肌纤维直径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结论】与三元杂交猪相比,圩猪生长速度缓慢,饲粮转化率低,但具有优良的肉质性状和风味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低聚木糖(XOS)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72头21 kg的健康DLY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划分3个阶段:25~50,50~75,75~110 kg。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处理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02%、0.03%和0.04%低聚木糖。【结果】低聚木糖对生长育肥猪各阶段以及全期的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0.03%XOS显著提高50~75 kg阶段干物质和能量消化率(P0.05),添加0.02%和0.03%XOS显著提高75~100 kg阶段干物质和能量消化率(P0.05),且饲粮添加XOS与干物质和总能呈现出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P0.01);饲粮添加低聚木糖显著增加25~50 kg阶段猪血清葡萄糖水平(P0.05);饲粮添加0.03%XOS显著增加猪胴体长(P0.05),并显著增加猪肉a值和b值(P0.05)。【结论】饲粮添加低聚木糖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但能显著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饲粮添加0.03%XOS有改善猪胴体长和肉色的作用。综合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胴体性状和肉色指标的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低聚木糖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