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人和鸡、猪、山羊、水牛、乳牛、马(骡)、家兔、豚鼠等的1018份肛拭标本或新鲜粪便标本的调查表明,人和上述动物均不同程度地带有空肠弯曲菌:健康儿童为0.97%,腹泻病人9.38%,鸡63.50%,猪51.92%,山羊45.14%,水牛20.00%,乳牛2.40%,马(骡)0.94%,家兔6.06%,豚鼠25.00%;并对分离的部分菌株进行了血清分型。本调查在国内首次从健康马(骡)中分离出2株空肠弯曲菌,经血清分型属51型,为我国增添了一种空肠弯曲菌的新的动物宿主。  相似文献   

2.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检测114匹份补体结合反应(CF)或琼脂扩散反应(ID)阳性马、骡血清,结果全为阳性,而单用CF和ID,其阳性率分别为47.4%和71%;检测1000匹份健康马骡和27匹份类症病马血清,结果全为阴性。在传贫检疫中,同时以ID和IFA对3625匹马、骡血清进行检测,结果IFA多检出4匹。对此4匹马、骡经多次用CF追试,其中3匹为阳性,1匹经调查曾注射疫苗,未再继续追试。应用上述三种方法对100匹注射疫苗的马、骡、驴的抗体阳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IFA44%,CF25%,ID%。IFA法最终判定以需2小时,节省抗原材料,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互助县马沙门氏杆菌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互助县的南门峡乡等地,屡有母马流产与幼驹多发性关节炎,下痢病例。为了证实该县马属动物中是否有马沙门氏菌病存在,我们进行了该病的血清学检查。同时,应用健康马(骡、驴)血清测定了对马流产沙门氏菌的正常凝集价。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元亨疗马集》中说:“夫三喉者,颡黄、槽结、喉骨胀也”。笔者用麝香诱导疗法治疗马、骡、驴三喉症41例(马20例、骡9例、驴12例;呼吸高度困难的4例),治愈36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87.8%。 (一)治法取麝香0.3~0.6克(无麝香时,用樟脑2~3克),用绵纸分包成两个枣核状药捻。在患畜两侧颈静脉沟上端,下颌支的直后方,咽部后上方1.5厘米处定出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哈尔滨市历史上马传贫重实区中的8个乡、2个国营场的马匹以免疫酶斑点试验(DB)与琼脂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和自然感染马的鉴别。在65匹马(骡)中,斑点试验阳性反应62匹(含骡8匹),阳性反应马3匹;琼脂扩散试验阳性反应3匹,阴性反应62匹。据BD和ID试验结果,DB试验阴性的62  相似文献   

6.
正腺疫俗称"槽结""喉骨胀",是马、骡、驴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颌下淋巴结发炎化脓为特征,病原为马腺疫链球菌,主要发生于幼驹。1诊断要点1.1流行特点常见于春、秋气候骤变时,发生于四个月龄至四岁的马、骡、驴,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传播。1.2症状急性发热(40—40℃),鼻黏膜潮红,流出大量浑浊鼻液,渐渐成黏性及脓性,颌下淋巴结热痛肿大,甚至填满整个下颌间隙,以后破溃,流出黄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抗体血清己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及医学、兽医学临床。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荧光免疫及发光免疫等先进诊断技术中,二抗血清均为理想的中试品,批量生产的各种免疫药盒都不可缺少。1983年以来,我们先后采用微量免疫法免疫马、骡、驴等动物制备马(骡、驴)抗兔血清获得成功。凝胶双扩散免疫沉淀反应法检测效价均达到1:64倍以上。现将制备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驴(马)妊娠毒血症是母驴(马)妊娠后期发生的一种以顽固性不吃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故对该病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笔者在几年的实践经验中,通过特征性临床症状及血清诊断准确的做出判断,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怀骡驴(马)妊娠毒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马腺疫俗称"败喉"、"槽结"或"喉骨胀",为马、驴、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鼻、咽粘膜发生卡他性—脓性炎症,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化脓。1病因本病的病原体是马腺疫链球菌。本菌在脓汁中常呈数十到百多个菌体相连的长链,革兰氏染色阳性,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脓液和鼻液内能生存几个星期。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高,一股常用消毒药可于10-15分钟内将其杀死;对磺胺、青霉素、龙胆紫等药品敏感。2流行特点本病分布较广。仅单蹄兽易感,其中马最敏感,骡、驴次之。4个月至4岁的青年马(包括骡、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家畜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河北省家畜弓形虫病进行了检测,共检测猪血清1300份,其中阳性血清464份,阳性率达35.699/5;绵羊血清222份,阳性57份,阳性率25.68%;山羊血清100份,阳性10份,阳性率10.00%;牛血清30份,阳性8份,阳性率26.67%;马血清43份,阳性1份,阳性率2.33%;骡血清28份,阳性1份,阳性率3.57%;驴血清33份,阳性2份。阳性率6.06%。  相似文献   

11.
骡的后代     
众所周知,骡(驴和马的杂种)被认为是无生殖力的。但是在内布拉斯加州(美国)牧场的母骡生了一个后代,后代的父亲是驴。血液和染色体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遵义县松林镇属贵州北部,地处大娄山脉腹地。松林镇及周边乡镇均是山区农业镇,是遵义县马、骡集中地,常年存栏马、骡2万匹左右。境内农民使役马、骡驮运、拉车、耕地等,长期来,有偏爱养骤的习惯。但是当地马、驴品种退化严重(尤其是驴)。所采用的种公驴是小型毛驴,个体较小,因此,所产的骡体形也较小,使役能力低,制约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将马传贫弱毒通过LP继代细胞传代研制成LP继代细胞疫苗,接种马匹,血清阳转率可达80%以上;用L系传贫血清强毒攻击,可保护75%以上;免疫持续期至少16个月。该苗10~(-4)1ml接种马,保护75%;10~(-5)1ml接种驴,保护50%。按1:1加入牛驴清制成的冻干疫苗,与湿苗一样对马有较好的免疫力。用异源传贫强毒(Wyoming株及云南株)攻击疫苗接种马,表现有交叉免疫性。疫苗现地区域试验的结果,与试验室结果一样,对马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免疫性。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骡(驴和马的杂种)是不育的。但就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场,母骡产生了其父本是驴的后代。血液和染色体检验证明了新生仔畜是骡,因为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测定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与传贫病马琼脂扩散沉淀抗体(沉淀抗体)及补体结合反应抗体(补反抗体)活性的耐热曲线。证明免疫马的抗体较传贫病马的耐热性差。64℃水浴15分钟后,免疫马血清沉淀抗体完全丧失反应活性,而传贫病马血清一般多能保持阳性反应。用65℃水浴15分钟处理琼扩阳性反应血清,结果传贫病马血清142份中的128份仍为琼扩阳性,传贫病马注苗后的血清5份均呈琼扩阳性;免疫马血清37份则全部转为阴性反应。65℃水浴15分钟后,免疫马血清补反抗体完全丧失反应活性,而传贫病马血清仍可呈阳性反应。用65℃水浴15分钟处理补反阳性血清,结果传贫病马血清40份、强毒接种马血清2份的补反仍保持阳性;免疫马血清42份则均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马腺疫中兽医称之为槽结,当地群众亦叫"出喉",是以马属动物幼驹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化脓为特征,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笔者坚持中西结合和辨证施治原则,共诊疗患畜10例(其中马6匹、骡3头、驴1头),治愈9例(马5匹、骡3头、驴1头)治愈率90%,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7.
<正> 原贺兰山军马场为”培育耐粗饲抗病力强、爬山性能好、适应性好、步法轻快等特点的优良军骡”,1966年从北京动物园引进野公驴1头与家驴、马杂交,繁育出一代驴8头、骡1头。一野公驴1965年生于北京动物园。母系为青海野驴,父系来源不详。1966年8月入场。图1)  相似文献   

18.
简称马传贫(EIA),由反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马、骡、驴常染有此类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本病仅能感染马属动物(马、骡、驴)。在自然条件下,以马的易感性最高,骡、驴次之。  相似文献   

19.
正怀骡驹驴(马)妊娠毒血症是指怀骡驹的母驴(马),在妊娠后期的一种以顽固性不食为主症的代谢病。以产前数日到1月内发病的居多,多在产驹旺季的4~5月份发病,并以怀1~3胎的驴(马)发病较多。1病因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初步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妊娠母畜饲料单纯和运动不足有关,加之骡胎个体大,胚胎及其母体营养耗损多,骡胎发育迅速,生活力强,代谢旺盛。因妊娠后期骡胎比驴胎大10%以上,胎水多3~4倍,这样占据母畜腹腔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现场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描述,对发病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该次暴发为马流行性淋巴管炎,累计发病1 793例,总袭击率为39.3%;饲喂籽瓜的发病风险是不饲喂籽瓜的9.56倍(95%CI:8.30~ 11.01),使役的马属动物发病风险是不使役的马属动物的18.41倍(95%CI:15.38~22.04),马、骡、驴发病差异不显著,马寨村、三百户村与其他10个行政村发病风险差异显著(P<0.05),袭击率在30.15%~56.71%之间.此次暴发是由伪皮疽组织胞浆菌,通过蚊蝇叮咬马属动物破损皮肤引起.通过净化环境,手术和药物干预,发病情况得以控制.建议消除蚊蝇,净化环境,禁止饲喂籽瓜,停止或减少使役,及时研发预防性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