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的产后加工直接关系到其生产效益与综合利用价值的实现。中国甘薯加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阶段。全面分析了中国甘薯加工的市场需求、甘薯加工企业、甘薯产区与加工产业区域分布、产业结构等,阐述了甘薯淀粉加工产业、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和甘薯乙醇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对增加农民收入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全国粮食加工、油料加工、蔬菜加工、水果加工、禽畜加工、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策引导、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拓宽融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柑桔果肉加工现状及柑桔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情况两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柑桔加工产业状况;分析了广东省柑桔加工产业状况,重点介绍了主要的加工产业——广陈皮、化橘红和柚类加工的产业现状;概述了广东省柑桔加工的研究现状,主要有广陈皮和化橘红的活性成分研究、指纹图谱技术研究以及柑桔新型加工产品研发;指出了广东省加工柑桔加工产业存在加工基础研究滞后、加工比例低和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激光加工具有速度快、材料变形小、精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木材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指出了木材加工中激光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介绍了现阶段激光技术在木材加工中的应用方式,重点探讨了几种激光器的性能特点及在木材加工中的加工条件,最后论述了新型木材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动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花生加工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着重阐述了辽宁省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分析了辽宁省花生加工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出辽宁省花生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如加工技术高新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加工生产规模化、加工原料专业化等,以及辽宁省花生加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如加强花生深加工技术研究、培育和推广优质专用型花生品种、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等。  相似文献   

6.
鹿茸加工技术直接影响鹿茸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鹿茸加工技术,包括传统排血锯茸加工技术、带血锯茸加工技术、双电子自动控制远红外线烤箱加工鹿茸技术、冷藏保鲜远红外线鹿茸加工技术和活性鹿茸加工技术等,分析其加工技术的原理和工艺,以期为鹿茸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加工黄瓜标准,加强加工黄瓜各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扩大中国加工黄瓜出口的两个重要举措;【方法】笔者从产品原材料与辅料的选用、加工工艺、加工过程、加工产品及其后处理等环节综述了加工黄瓜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结果】介绍了加工黄瓜专用品种的果实特征和分级标准,重点介绍了黄瓜饮料、腌制黄瓜与速冻黄瓜对原材料、加工工艺、加工过程、加工产品及后处理的不同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国内外绝缘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对高电压辉光放电加工、电解电火花放电加工及辅助电极电火花加工等绝缘工程陶瓷的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分别对相应的复合加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山东半岛葡萄加工产业发展状况,从生产规模、区域布局、加工技术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山东半岛葡萄加工产业发展。本文运用了SWOT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葡萄加工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建立可靠稳定的葡萄基地、加强品牌建设工作、推动葡萄加工与一二三产业相结合、改善单一加工模式,实现加工多元化发展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槟榔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槟榔生产情况,以及我国的槟榔饮片加工技术、食用槟榔加工技术、槟榔贮藏保鲜与鲜食加工技术、槟榔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和槟榔食品安全研究等槟榔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我国槟榔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木薯块根是木薯加工利用的主要部分,除直接加工后食用外,主要加工的产品有木薯淀粉、木薯酒精、饲料等。随着木薯产业的迅速发展,木树叶、木薯渣、木薯秆的综合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本文主要概述了木薯加工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国内木薯加工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食品物理加工是现代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与传统食品产业深度融合而产生的食品加工新领域。为了推动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从我国的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等方面探讨了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的形势和机遇;通过对食品物理加工内涵和外延的阐释,分析了其对食品产业的影响;并从加强食品物理学科建设、优化物理加工创新链部署、建立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交流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目前人参产业的总体情况,从人参产业产值情况、各市县园参分布、加工企业现状、加工产品现状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吉林省人参加工产业发展情况,指出了目前吉林省人参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远洋渔船是远洋渔业船载加工和贮运的主要载体。由于远洋渔业渔获物来源集中、容易腐败、捕获后需要尽快加工,而且加工、贮运场所空间有限的特点,远洋渔业船载加工装备与技术已成为影响远洋渔业产业的"瓶颈"之一。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综述了远洋渔业船载加工装备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比较了国内外远洋渔业船载加工装备与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并预测了我国远洋渔业船载加工装备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得出我国远洋渔业船载加工装备与技术将朝着装备标准化、技术先进化和功能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突破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为发展节能环保、智能高效、综合利用的远洋渔业船载加工装备与技术提供保证,推动我国远洋渔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种子加工技术经历了设备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过程;有关农业科研院所与种子加工设备生产企业结合国内实际,不断拓展种子加工研究领域,对种子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逐步完善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牧草等不同类型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在良种繁育区组织推广,建成了多个种子加工示范工程,为完善和提高我国种子加工装备技术水平,以一流的设备质量,有竞争力的设备价格,打造出了我国种子加工机械品牌,为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种类繁多,其加工工艺多样化。本文阐述了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微波真空膨化和挤压膨化两种加工工艺原理,并详述了微波真空膨化加工工艺、压片蒸煮加工工艺和挤压膨化加工工艺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榫卯加工代码的制作是实现榫卯数控加工的关键,但传统数控编程存在难度大、效率低、过度依赖CAM软件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款高效的榫卯智能化加工代码生成系统。方法本研究首先利用成组技术对榫卯进行分组,提取各组榫卯的尺寸参数,建立参数化的工件数据库。然后,通过对大量工艺经验和已有榫卯配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函数表达,实现了榫卯尺寸智能匹配。接着,利用模板技术建立了每一类榫卯零件的参数化加工代码模板,并组建了刀具路径代码模块。运用表达式驱动算法完成对代码模板的实例化,由加工参数的变化带动模板内数值的变动,进而自动生成NC代码,实现了榫卯加工数控程序的参数化、模块化设计。最后,基于后处理原理,通过外接程序的方式完成坐标补偿值的自动计算与添加,实现了加工代码后处理自动补偿。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的编程语言VB开发了一款榫卯智能化加工代码生成系统。结果结合改良型粽角榫零件加工代码的制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实际加工以及对被加工零件尺寸的检验,验证了系统生成加工代码的准确性。结论本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质量稳定等特点,实现了榫卯加工编程工序的简化和代码的自动生成,极大地提高了编程效率,有助于推动榫卯加工由经验型向知识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加工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分析国内外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科技状况,提出了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指导思想、主要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针对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技术需求及应重点支持的关键技术,启动一批农产品加工科技重大专项,短期内使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机采棉加工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机采棉的推广进度,加快实现机采棉加工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对棉花加工企业而言,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才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机采棉采收、收购、存储、完善机采棉加工工艺和调整棉花加工设备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甘薯的产后加工直接关系到甘薯的生产效益与综合利用价值的实现。我国甘薯加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阶段。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甘薯产后加工的市场需求、甘薯加工企业、甘薯产区与加工产业区域分布、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等,对甘薯淀粉加工、甘薯休闲食品加工和甘薯乙醇加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科学引导今后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