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孔晶  贾建波  赵玉萍  任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1-20952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 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 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2.
氧化乐果降解菌假单胞菌L-3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氧化乐果降解菌假单胞菌L-3最佳的生长条件和最优的碳氮比,在含一定浓度氧化乐果的液体普通培养基中,对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通气量、接种量条件下发酵培养,通过测定光密度值绘制生长曲线;在氧化乐果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选出最适的碳源和氮源,优化出碳氮源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L-3最佳生长条件为30℃、pH7.0、接种量3%(装液量100 mL);最佳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NO3;最适的碳氮比为6: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营养因子对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影响。[方法]通过发酵试验考察了营养条件与柠檬酸产量的关系。[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柠檬酸发酵的发酵最佳时间为120 h,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蔗糖10%,(NH4)2SO40.4%,MgSO4.7H2O 0.025%,pH值6.0。[结论]确定了黑曲霉发酵柠檬酸的较优配方,为柠檬酸的工业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宜玉蕈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目的]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氮源,再进行正交试验筛选其碳源与氮源最佳配比,进一步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其最佳无机盐及VB1浓度配比。[结果]玉蕈菌丝体最佳液体培养基为麦芽糖30 g/L,蔗糖30 g/L,酵母粉3 g/L,麦麸10 g/L,KH2PO41 g/L,Mg SO4·7H2O 0.5 g/L,VB19.0 mg/L,p H自然。25℃培养288 h,其菌丝体生物量干重可达10.394 g/L。[结论]该研究为玉蕈菌丝体深层发酵生产及其液体菌种的生产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葛江丽  施汉钰  刘瑰琦  刘芳  曹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441-10442,10455
[目的]筛选降解菌糠纤维素的菌株,并且优化其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出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通过比较不同氮源、碳氮比例等条件下CMC酶活,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选出一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命名为N3.其最适有机氮源为豆饼粉,无机氮源是(NH4)2SO4.最适合N3产酶的(NH4)2SO4∶豆饼粉比例为2∶4.最适碳源氮源比例为5∶2.[结论]N3是一株具有研究价值的产纤维素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察发酵时间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碳源;以(NH4)2SO4为氮源时,则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最佳初始pH值为6.0~6.5;无机盐离子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MgSO4.7H2O 1.5 g/L,KH2PO43.0 g/L。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最大。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90g/L,(NH4)2SO43.5 g/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144 h时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OD600值也较高。【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对斯达氏油脂酵母进行摇瓶发酵,获得的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6.35g/L,较优化前提高了25.19%;油脂产量为4.9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97.84%;菌体含油率最高可达302.1 g/kg。  相似文献   

7.
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株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30g/L葡萄糖和30g/L小米最佳,有机氮源以10g/L黄豆饼粉最好,无机氮源以2g/L(NH4)2SO4最好,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2~7.4,最佳振荡频率为210r/min,装液量为40mL/250mL。  相似文献   

8.
不同碳氮源对平菇菌株新831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5种碳源和5种氮源对平菇菌株新831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有显著影响,表明该菌株同化不同碳氮源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新831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淀粉和CMCNa,蔗糖次之,麦芽糖最差;最适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NH4)2SO4次之,NaNO3较差,尿素最差.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3):5-7
通过对呋喃虫酰肼降解菌最适碳源、最适氮源、最适碳源量、最适氮源量、最适温度以及最适pH进行筛选,以确定呋喃虫酰肼降解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7株呋喃虫酰肼降解菌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最适碳源量是3 g/L,最适氮源量是1.0 g/L-1.2 g/L,最适温度是30℃-35℃、最适pH是6.5-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产厚垣孢子的条件。[方法]采用两步培养法测定碳源、氮源、碳氮摩尔比、pH等不同营养环境条件对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C021120-152菌株产厚垣孢子的影响。[结果]PC021120-152菌株的最佳产厚垣孢子条件为:初始碳源浓度为3.00 g/L,碳氮摩尔比为2.5∶1,最佳碳氮源组合为蔗糖/NaNO_3,培养基最佳pH为8.0。PC021120-152菌株的最佳产分生孢子条件为:初始碳源浓度为3.00 g/L,碳氮摩尔比为2.5∶1,最佳碳氮源组合为D-果糖/NaNO_3,最佳pH为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厚垣孢普可尼亚菌生防制剂的生产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今朝  方平  戴玄  冉景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85-7187
[目的]探明姬菇P12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同化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的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pH值对姬菇P12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5种碳源中,姬菇P12菌丝体在蔗糖中的生长速度最快,依次是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乳糖最差;在5种氮源中,蛋白胨最好,酵母膏、豆饼粉和黄豆粉次之,(NH4)2SO4最差;在4种供试无机盐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MgSO4较好。姬菇P12菌丝体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4.0%蔗糖、0.10%蛋白胨、0.10%MgSO4,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7.0。在这种培养基中姬菇P12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好。[结论]姬菇P12菌株对不同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同化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2.
马勇  门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39-8041
[目的]为大规模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奠定基础。[方法]以产油酵母菌Y1为试验菌株,分别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铵、硝酸铵和硝酸钾为氮源,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Y1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葡萄糖的最适浓度为85 g/L,100 ml摇瓶装液量为25 ml,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60 r/min,温度为28℃,培养21.5 h菌体生物量达到最大。[结论]该研究对产油酵母菌Y1的液体摇瓶产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方法]以茶薪菇为材料,探讨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麸皮为碳源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葡萄糖为碳源时产酶活力较低。(NH4)2SO4为氮源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其次是酵母粉与蛋白胨。茶薪菇在pH值6.0时产酶活力最高。28℃以下时茶薪菇生长较缓慢,32℃以上时菌丝生长较快,但酶活力较低,30℃时产酶活力最高。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5 d时茶薪菇产酶活力最高。[结论]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为麸皮5%,(NH4)2SO41%,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5 d,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达40.2 U/ml。  相似文献   

14.
解脂假丝酵母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翠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37-6339
[目的] 寻求解脂假丝酵母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提高酵母的产脂能力。[方法] 以解脂假丝酵母为菌种,在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20r/min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pH值、碳源、氮源、葡萄糖浓度、金属微量元素等因素对假丝酵母产脂能力的影响,筛选最佳液体培养基。[结果] 单因素试验表明,2%葡萄糖、FeSO4、ZnSO4、MnCl2 pH 6.5等因素显著地提高了解脂假丝酵母的油脂产量。正交试验表明,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Yeast-2)的最佳液体培养基确定为: MnCl2 0.02%、FeSO4 0.03%、(NH4)2SO4 0.3%、葡萄糖3%、pH 6.5,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的脂肪含量为36%,较刚筛选出来的25%提高了11%。[结论] 解脂假丝酵母的生长与产脂并不同步,由此推测菌体增殖与油脂合成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碳源和氮源对人工栽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栽培花脸香蘑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菌丝体麦角固醇含量和多糖产量,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麦角固醇含量结果显示,果糖、甘露糖、纤维二糖、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以作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的碳源,但相比之下,前三者生长效果更好,选择果糖作为碳源,多糖产量最高;丙氨酸、甘氨酸、黄豆粉和蛋白胨都可以作为氮源使用,其中以丙氨酸为氮源生长效果最好,以黄豆粉为氮源的多糖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哈茨木霉30371在自然情况下的培养条件。[方法]将哈茨木霉30371的孢子悬液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研究培养温度、pH值、无机离子、各种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麦麸培养基中哈茨木霉30371的菌丝干重最高,其次是玉米粉培养基、PDA培养基,豆饼粉培养基最低。哈茨木霉30371在22~34℃下均能生长,22℃为其最适生长温度;在pH值4.0~8.5均能生长,最适pH值是5.5。各因素对哈茨木霉30371生长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NH4)2SO4>KH2PO4>MgSO4.7H2O>麦麸、豆饼粉。[结论]哈茨木霉最适的发酵条件为:在麦麸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22℃,自然pH值,2.00%麦麸,1.00%豆饼粉,1.00%(NH4)2SO4,0.25%MgSO4.7H2O,0.50%KH2PO4。  相似文献   

17.
刘高强  王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7-10708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深层发酵技术,筛选了适宜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方法]对姬松茸的液体深层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宜姬松茸发酵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姬松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姬松茸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浓度为30 g/L;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的组合,最适的组合浓度为7 g/L蛋白胨+7 g/L酵母膏。在此条件下,姬松茸菌体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 g/L和281 mg/L。[结论]该研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规模化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北冬虫夏草固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法培养北冬虫夏草,研究碳源和氮源种类、酵母粉含量、KH2PO4含量、初始pH值、接种量、种龄及发酵时间对北冬虫夏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大米∶米糠=90∶10,酵母粉1.0%、KH2PO40.25%、初始pH 6.0、种龄4 d、接种量8%(V/W)、温度28℃、固水比1∶1(W/V)、发酵时间6 d。在此发酵条件下,北冬虫夏草胞外多糖产量达38.625 mg/g.干基。[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型动物保健饲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