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冬季规模化羊场舍内及运动场空气中细菌含量,试验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6个规模化羊场,对羊舍内及运动场的细菌进行连续3 d定时、定点的采集,采集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 h后采用菌落计数法对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细菌含量、不同羊舍和运动场细菌含量、不同生理阶段羊舍的细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区总体细菌含量高于平原地区,且山区中午细菌含量较早晨和晚上高,而平原恰好相反;舍内、外细菌含量范围为1.02×10~3~9.64×10~3cfu/m~3,舍内细菌含量高于舍外细菌含量(场3带仔舍除外),且部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比4种不同生理阶段羊舍细菌含量,育成舍细菌含量为6.00×10~3 cfu/m~3,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类型舍,带仔舍和妊娠舍与育肥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羊舍细菌含量不仅受羊舍建筑类型的影响,而且还与羊的生理阶段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株或双株益生菌补充剂对断奶仔兔饲料效率、生长性能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64只28 d断奶(公母各半)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BS组)、1×10^7 cfu/g乳酸菌(LA组)及0.5×106枯草芽孢杆菌+0.5×10^7 cfu/g乳酸菌(BL组)。结果显示:LA组在42 d时体重显著增加(P<0.05),BL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LA组和BL组的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总能量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公兔回肠内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雌兔(P<0.05)。与对照组相比,BS组家兔肠道各节段的芽孢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LA和BL组仔兔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单独添加1×107 cfu/g乳杆菌或0.5×10^6 cfu/g枯草杆菌+0.5×10^7 cfu/g乳杆菌可以提高肠道有益菌群数量、营养物质消化率、盲肠发酵、饲料效率和生长性能。此外,仅添加乳杆菌的家兔肠道大肠菌群和粪便评分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猪场夏季各类猪舍环境气载细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评价规模化猪场各类猪舍的环境卫生质量,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5个规模化猪场,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夏季4类猪舍(共24个猪舍)的舍内外气载细菌数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产房的气载细菌数量最少,保育舍细菌数量最多,各类舍的气载细菌数量分别达到3.82×10~4~2.32×10~5 CFU/m~3(产房)、8.34×10~4~3.38×10~5 CFU/m~3(保育舍)、9.81×10~4~2.03×10~5 CFU/m~3(妊娠舍)和6.89×10~4~2.67×10~5 CFU/m~3(肥育舍)。96%的猪舍细菌数量超标,最高超出国家标准的5.6倍。各猪场场区的细菌数量虽然显著低于舍内(P0.05),介于4.88×103~2.87×10~4 CFU/m~3,但也应引起重视。此外,同一舍不同垂直空间(0.5m和1.0m)和不同时间段(早、中、晚)的细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妊娠舍外,同类舍气载细菌数量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猪舍的气载细菌数量不仅取决于猪群类型,还受建筑类型和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猪场的环境调控和防疫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评价河北省三大区域(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羊场夏季绵羊的热应激程度,并分析温热环境参数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的相关性,为改善羊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择3个区域12个规模化羊场,自动检测并记录夏季羊舍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2个月,同时检测各场绵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结果表明,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的羊舍日均温度分别达24.3、28.5和28.7℃,温湿指数(THI)分别达72.40、79.91和79.47,冀北燕山区域绵羊正遭受轻度热应激,而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地区的绵羊遭受中度甚至重度热应激,可见,夏季河北省舍饲绵羊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关注,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措施刻不容缓。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看,3个区域绵羊的直肠温度范围为39.1~39.8℃,呼吸频率为42~114次·min~(-1),直肠温度与环境温度、THI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与相对湿度间表现出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r=0.60);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THI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4;P0.01,r=0.87),与相对湿度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羊舍温湿参数和THI的测定可以推断绵羊的个体生理状况,对实际生产中舍饲羊热应激的预防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毕节市赫章县某个饲养考力代绵羊的规模化羊场的细菌污染和耐药现状,试验采用细菌总数测定、优势菌落鉴定对规模化羊场内的空气和粪便样本进行了病原菌调查,同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羊舍环境的空气和粪便样本细菌总数分别为0.8×10~3~99.1×10~3cfu/m~3和4.4×10~5~84.1×10~5cfu/g;样本中主要分离出4种优势病原菌,分别是链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葡萄球菌;4种优势病原菌均存在广泛的耐药性,其中大肠杆菌尤为突出。说明该羊场应该做好卫生消毒和疾病控制工作,同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评价河北省三大区域(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羊场夏季绵羊的热应激程度,并分析温热环境参数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的相关性,为改善羊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择3个区域12个规模化羊场,自动检测并记录夏季羊舍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2个月,同时检测各场绵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结果表明,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的羊舍日均温度分别达24.3、28.5和28.7℃,温湿指数(THI)分别达72.40、79.91和79.47,冀北燕山区域绵羊正遭受轻度热应激,而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地区的绵羊遭受中度甚至重度热应激,可见,夏季河北省舍饲绵羊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关注,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措施刻不容缓。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看,3个区域绵羊的直肠温度范围为39.1~39.8℃,呼吸频率为42~114次·min-1,直肠温度与环境温度、THI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与相对湿度间表现出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r=0.60);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THI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4;P<0.01,r=0.87),与相对湿度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羊舍温湿参数和THI的测定可以推断绵羊的个体生理状况,对实际生产中舍饲羊热应激的预防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10):51-54
旨在比较夏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平板计数法对舍内、运动场、净道以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和不同时间段牛舍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气载细菌和真菌总数范围分别为1.7×103~6.9×103和175~483 cfu/m3,通风好的牛舍细菌和真菌总数均较低,且一天中中午的细菌和真菌总数最高。此外,舍内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净道和运动场(P0.05),但舍内真菌总数与净道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仅显著高于运动场;多数牛场外下风向5~50 m处的细菌和真菌总数显著高于上风向处(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环境改善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河北省夏季不同区域羊舍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并评价各区域羊舍建筑的隔热性能。选择燕山丘陵、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3大区域11栋羊舍进行外围护结构内表温度和热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区域羊舍的屋顶建筑基本符合热工建筑规范要求,但墙体的总热阻低于夏季低限热阻,不符合建筑隔热要求。从围护内表温度看,南北朝向舍各围护结构的内表温范围分别为19.59~49.54℃(屋顶)、20.21~34.34℃(墙体)和20.14~34.24℃(地面);东西朝向舍分别为25.34~44.38℃(屋顶)、30.68~36.18℃(墙体)和26.81~33.71℃(地面),且2种朝向舍的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的日变化规律,早上内表面温度显著低于午、晚(P<0.05)。从不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相关性分析,各舍均表现出不同围护结构间具显著相关性(P<0.05,r>0.7),尤其对侧围护结构间表现出强相关性(P<0.05,r>0.9),而直接关系羊群健康的地面温度与墙体也表现出强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达0.904~0.959(南北朝向舍)和0.8...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不同建筑类型羊舍环境参数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3种建筑类型羊舍(有窗封闭舍、半开放舍和棚舍),对羊舍温度、二氧化碳(CO2)、氨气(NH3)、风速和光照进行定点定时检测,分析冬夏季节河北省不同建筑类型的羊舍环境,为标准化羊舍的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季不同类型羊舍的温度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窗舍最高,棚舍最低(早-4.13℃),有窗舍均温分别比棚舍和半开放舍高4.26和2.95℃,夏季不同舍温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早、午和晚分别达25.12、32.48和29.71℃,热应激明显;从有害气体结果可以看出,羊舍CO2含量分别为411.0~995.2 mg/m^3(夏)和402.9~2336.8 mg/m^3(冬),两季CO2日均含量有窗舍均最高,棚舍最低,不同舍CO2日均含量差异显著(P<0.01),有窗舍冬季早上含量高达2336.8 mg/m^3,已超国标。另外,所有羊舍未检测出NH 3。从风速结果可以看出,两季风速分别为0.06~0.36 m/s(夏)和0.03~0.26 m/s(冬),两季有窗舍的风速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舍(P<0.01)。从光照强度来看,棚舍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舍(P<0.01),均符合国标。可见,冬季有窗羊舍虽然温度较高,但空气质量差,CO2含量超标,应加强通风换气,兼顾保温;夏季不管哪种类型舍,均应隔热降温以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内外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对夏季和冬季肉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夏季各地区牛舍中不同检测高度的细菌数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冬季3种密闭式牛舍内,1.2m高的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0.6m(P<0.05),分别达到98.2CFU/m3和68.3CFU/m3;夏冬两季不同建筑类型的牛舍内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且冬季密闭式牛舍内细菌数量达到75.5×103~88.1×103 CFU/m3,是舍外的2.6~9.6倍,远远超过夏季(83.2×103 CFU/m3)。该研究为肉牛舍的设计和牛舍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南阳市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排放量情况以及评价环境效应,利用2013年统计数据,通过预测估算南阳市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排泄量,粪便中污染物COD、BOD、NH3-N、TP和TN的含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粪便资源发酵沼气产量潜力。结果表明,南阳市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年排放总量为9.15×10^9 kg;2.43×10^8 kg COD,BOD 2.25×10^8 kg,NH3-N 1.97×10^7 kg,TP 1.84×10^7 kg,TN 4.84×10^7 kg;Zn 9.09×10^5 kg,Cu 5.51×10^5kg,Cr 6486kg,Pb 5158kg,Cd 613kg,Ni 8857kg,As 9484kg,Hg 58.1kg;年产沼气潜力为2.45×10^8 m^3,其中鸡粪9.22×10^7 m^3,猪粪1.07×10^8 m^3,牛粪3.11×10^7 m^3,羊粪1.46×10^7 m^3。试验研究可为南阳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治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BLPS-9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试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正交因素对其保护剂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经优化后植物乳杆菌BLPS-9中试发酵液活菌数可达50×10^8 cfu/mL,确定最佳离心条件10000 r/min、离心10 min活菌数最高,保护剂配方为脱脂奶粉25%、海藻糖7.5%、甘油0.75%;在最适离心条件下采用最佳冻干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植物乳杆菌BLPS-9存活率可达91.01%,菌粉活菌数为6.0×10^11 cfu/g。在4℃和-20℃条件下贮存28 d,活菌数无明显损失。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乳酸菌制品的货架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祁连县是青海省重要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为依托,狠抓畜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至目前,建成牲畜暖棚2530栋,31.35×10^4m^2,一年生饲草地506.67hm^2,围栏草场24×10^4hm^2,人畜饮水管道96.6km,打井105眼。全县100%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围栏草场,牲畜暖棚,饲草地建设四配套,78%的牧户实现了饮水等“五配套”。从而大大提高了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建议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项目效益和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常见的7种禾本科牧草为材料,通过分离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其根际细菌的数量和分布,重点研究了其有固氮作用的细菌数量和分布。结果发现,7种植物根际均存在大量的细菌,总数在2.50×106~17.07×106 cfu/g,不同植物根际细菌的数量和分布不同,以高原早熟禾根际细菌数量最多,冰草和赖草根际细菌最少,其余禾草居中;根际固氮菌的数量和分布也因牧草种类不同而不同。7种供试植物根际分离到固氮菌201株。且细菌和PGPR菌株的数量均呈现“根系表面(RP)>根际土壤(RS)>根内(HP)”的分布趋势,表现出强烈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调查天津市原料奶细菌总数、体细胞数及乳房炎病原菌、耐药基因,了解全市原料奶的质量状况及引起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采集天津市5家乳品加工企业奶罐车的原料奶样品,用于检测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采集天津市奶牛养殖场储奶罐奶样品,用于检测体细胞数;采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乳区的牛奶样品,用于检测乳房炎病原菌及耐药基因。结果显示:2018年天津市乳品加工企业原料奶体细胞数平均值为44.65万/mL,标准差42.41万/mL,变异系数94.97%,最大值为225.50万/mL,最小值为1.20万/mL,SCC≤50万/mL的样品占74.37%,50万/mL200万/mL的样品占3.13%;细菌总数平均值11.54万CFU/mL,标准差26.28万CFU/mL,变异系数227.66%,最大值190.00万CFU/mL,最小值0.095万CFU/mL,细菌总数≤10万CFU/mL的样品占74.37%,10万CFU<细菌总数≤50万CFU/mL的样品占21.25%,50万CFU<细菌总数≤100万CFU/mL的样品占1.88%,100万CFU/mL<细菌总数≤200万CFU/mL的样品占2.50%。2018年天津市奶牛养殖场原料奶体细胞数平均值为38.81万/mL,标准差36.49万/mL,变异系数94.03%,最大值为210.00万/mL,最小值为0.80万/mL,SCC≤50万/mL的样品占79.17%,50万/mL200万/mL的样品占0.83%。乳房炎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36个样品检出病原菌,总检出率为94.74%;共检出8种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乳房链球菌,检出率为73.68%,其他病原体检出率依次为:牛支原体34.21%,牛棒状杆菌13.16%,无乳链球菌10.53%,大肠杆菌5.26%,白色念球菌5.26%,停乳链球菌2.63%,铜绿假单胞菌2.63%。14个样品检出耐药基因,总检出率为36.84%;2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β-内酰胺耐药基因CTX-M934.2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 2.63%。研究表明,2018年天津市原料奶SCC及细菌总数大部分接近欧盟标准,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引起天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为乳房链球菌、牛支原体和牛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6.
经过饲草料平衡分析,海东地区畜牧业总体上饲草料缺乏,饲草供需缺151160×10^4kg,计230万羊单位,主要表现在放牧牲畜超载;精料供需缺口15839×10^4kg,占全区粮食产量的40%,缺口部分主要从区外购入。因此发展海东畜牧业,必须发展饲草料,同时走特色畜牧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用传统工艺和改进工艺制备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培养,比较不同制备工艺对细菌培养效果。结果: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情况下,用传统工艺制备培养基培养三批大肠杆菌,其活菌数分别是4.6×10^5、5.2×10^5、3.9×10^5;平均4.57×10^5。用改进工艺制备培养基培养三批大肠杆菌,其活菌数分别是8.2×10^5、8.6×10^5、8.0×10^5;平均8.27×10^5。后者比前者增加活菌数3.7×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