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1GF)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检测56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P1GF的表达水平,根据胸部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胸膜增厚组17例和未增厚组39例,分析胸腔积液中PIGF含量与胸膜增厚、胸水吸收时间及患者一般资料的关系.结果 胸膜增厚组胸腔积液中P1GF水平为(1114.59±120.69) ng/L,明显高于胸膜未增厚组的(878.61±116.5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积液吸收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胸水吸收时间<2周18例,2~4周30例,>4周8例,P1GF水平分另别为(945.56±92.46)、(1080±152.43)、(1138±218.38) n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积液中P1GF表达水平与患者胸水总蛋白量呈正相关(r=0.269,P<0.05).结论 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P1GF表达水平与胸膜增厚、胸水吸收时间及胸水总蛋白量关系密切,机制可能是P1GF通过刺激胸膜血管生成和渗透性增加而促进结核性胸膜炎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配合闭式胸腔引流术治疗单纯性、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优势。方法:比较内科胸腔镜检查联合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与胸腔穿刺活检后一次性胸腔内置入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效果。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直接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配合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17例胸腔穿刺活检后留置一次性深静脉导管分次引流胸腔积液。观察其活检阳性率、积液分隔包裹率、胸水控制时间、住院天数及6月后胸膜增厚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胸膜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积液分隔包裹发生率、胸水控制时间、住院天数、6月疗程结束后胸膜肥厚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配合闭式胸腔引流术治疗单纯性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更确切,后遗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1997年11月以来,作者应用纤支镜经胸腔活检胸膜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积液10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年11月始,我们选择平片、痰细胞学CT或MRI、胸积液细胞学、生化免疫以及Cope针活检胸膜、纤支镜气管内检查,均未能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0例,行纤支镜胸膜活检。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20~72岁。胸部平片主要表现为单侧胸积液伴肺部孤立球形病灶1例,伴肺不张2例,伴肺门影增大2例,单纯表现为胸积液5例。1.2 材料 日本OlympusIT20型纤维支气管镜,冷光…  相似文献   

4.
崔丽华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15-115,117
目的:探讨胸部超声引导在多房性、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3例多房性、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多切面肋间扫查,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部位定位后,先抽液然后再注入尿激酶。结果: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胸膜增厚粘连者,经超声引导治疗对比:156例患者纤维带明显减少,液性暗区较注药前增加(前后径0.8~2.7cm)。上述方法多次使用后,病灶范围明显缩小,增厚的胸膜也有不同程度减轻;无效47例:光带无减少,病灶范围无变化。结论:胸部超声引导在多房性、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及定位准确性高,并可实时观察操作全过程,避免盲穿而引起并发症,能够使大多数患者避免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53(CA153)检测联合胸膜活检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35例及良性胸腔积液25例,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胸腔积液CEA、CA153及胸膜活检的结果。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的CEA、CA153含量均高于良性胸腔积液者(P〈0.01);CEA联合CA153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88.0%,优于单项CEA、CA153检测。当CEA、CA153检测联合胸膜活检时,其阳性诊断率为91.4%,明显高于CEA结合CA153检测的阳性诊断率(71.4%)(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CA153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较高,可作为良好的筛选指标。胸腔积液CEA、CA153检测联合胸膜活检可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1985至1986年,我院收治登革热666例,其中登革出血热(DHF)390例,并发肺脏胸膜损害30例(7.69%),男14、女16,7~14岁17例,17~39岁11例,40~52岁2例。胸膜腔积液21例,肺炎15例(次),有消化道出血6例。在登革热流行期,30例患者有 DHF 的典型临床表现:发热、毒血症状、出血皮疹、束臂试验阳性、周围循环衰竭、血小板减少和血液浓缩等。在病程中出现胸腔积液及/或肺炎的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 IL- 2 R)、白细胞介素 - 8(IL- 8)含量对良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测定 64例肺炎性胸腔积液及 5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 s IL - 2 R和 IL - 8水平 ,并与 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中s IL- 2 R含量显著高于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 (P<0 .0 1 ) ;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中 IL- 8含量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 (P<0 .0 1 )。结论 :血清 s IL- 2 R和 IL- 8检测对肺炎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肺胸膜损害者61例作了临床分析。61例中有胸膜炎者29例(单侧胸积液14例,双侧4例),狼疮性肺炎者23例,肺不张者4例,咯血者6例。全部病例均用皮质激素治疗,大部分患者获痊愈或好转(69.0%),15例(25.0%)死亡病例中,因呼吸衰竭死亡者仅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痨、胸腔抽液的基础上,以葶苈子、桑皮、陈皮、柴胡各15g、茯苓30g、大枣10枚为基本方剂并随证加减治疗中、少量胸腔积液65例,与对照组62例对比,结果:中等量及以上胸腔积液中,中西医结合组31例,治愈27例,好转4例,治愈率87%,平均胸水消退时间11d。平均胸水消退时间16.5d。对少量积液者,中西医结合组34例,治愈32例,好转2例,治愈率94%,平均胸水消退时间95d;对照组28例,治愈率68%,平均胸水消退时间13.5d。2组差异疗效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促进胸水吸收,减少胸膜粘连肥厚,还可以减缓抗痨药物的副作用,迅速改善结核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九例结核性胸积液及一例肺结核合并顽固性气胸采用一次抽完积液后注入3%碘酊3~5ml 于胸腔内,全部均只注射一次而愈。追踪10~22个月均无一例复发。笔者推测其机理可能是碘酊参与杀菌、溶解坏死组织同时破坏胸膜间皮细胞,使胶原纤维暴露,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达到胸膜腔闭塞。该治疗方法简单,无毒性,价廉效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肺癌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明确为肺癌胸腔积液的29例病人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术后观察引流情况、临床症状及胸腔B超扫描等指标。结果:置管全部成功,CR17例,PR8例,NC4例(长期带管),有效率86.20%,均未出现穿刺出血、复张性肺水肿、纵隔摆动、严重胸膜肥厚、置管局部感染和胸壁针道转移。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好,引流较彻底,为随后注入化疗药物提供方便,能提高恶性胸水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人肺癌22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青年人肺癌也并不少见[1,2],且常被误诊。我院自1987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35岁以下经病理(纤维支气管镜或手术)证实的肺癌患者28例,其中误诊22例,误诊率达78.6%。本文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3~35岁,男女之比为2.1∶1,其中25岁以下者5例,占22.7%,最小者13岁。1.2 首发症状本组首发症状依次为:咳嗽12例(54.5%),血痰11例(50%),胸痛8例(36.3%),气促5例(22.7%),头痛、发热、吞咽困难、颈部肿块各1例。健康体检胸片发现肺部肿物1例;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3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评价鸦胆子油乳经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内置管引流排尽胸水,反复3次往腔内灌注45℃生理盐水800~1 000 mL,每次保留20 min后充分排尽,最后将45℃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15 mg+鸦胆子油乳60 mL注入胸腔,与胸水引流后经常温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15 mg+顺铂50 mg/m2胸腔灌注化疗的30例进行对照。每周1次,共治疗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Karnofsky标准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经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毒副反应轻。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本地区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麻疹患者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6岁,平均4.5岁,其中14岁以上8例。发病于2~5月份共80例,占80%。来自农村65例,城市35例。有麻疹疫苗接种史60例,21例未接种麻疹疫苗,19例预防接种史不详,1例以往曾患过麻疹。本组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1.2 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发热,整个病程中仅低至中度发热者15例(体温37.5~38.5℃)。临床表现极不典型者5例(均接种过麻疹疫苗),其中2例出疹顺序与典型…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胸腔积液预后很差,又易误诊为其它疾病。传统的胸腔积液常规生化、免疫、细胞学检查诊断率低,且任何一次生化免疫指标异常对恶性胸水的诊断都不是最后诊断。为提高诊断率,作者于1996年5月始采用改良胸膜穿刺活检套针COPE钝端钩针(以下简称COPE针)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 etachment, RD)的特点.方法 对126例孔源性RD患者的年龄、性别、眼 别、就诊时间、职业、教育程度、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及孔源性RD发生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孔源性RD患者占同时期眼科住院人数的5.63%,男 女比例为2.5:1.平均患病年龄为50.7岁,其中16%在20~29岁发病,50~69岁发病者达到7 7%.有22例在发病1周以内就诊, 10例在发病6个月以上就诊.简单型视网膜脱离有32例, 其中31行巩膜外加压治疗;比较复杂型78例(占59.1%),其中有71例行巩膜环扎等 治疗;复杂型为21例(占17.4%),其中只有1例行巩膜环扎术.术前视力有88只小于等于0. 05,占67.2%,手术后行视力检查的102只眼中,22只眼视力小于等于0.05,占21.5%.结论 本组RD患者占同期眼科患者的5.63%,男性多于女性,有20~29岁和50 ~70岁两个高峰,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良性胸腔积液(良性组)和26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组)分别采用放免法(RAL)检测CEA、SF,连续监测法测定LDH,同时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良性组的CEA、SF、LDH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CEA、SF、LDH单项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0.9%、77.9%、73.5%,三项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性为88.2%。结论胸腔积液中CEA、SF和LDH联合检测可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宋勍 《长江大学学报》2005,2(9):270-271
中老年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有约20%病例病因不明[1],不同的胸液其特点亦不同,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对211例中老年胸液病因及特点分析,探讨导致中老年胸液的常见疾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双侧胸上段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腔镜下双侧胸上段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均消失,术后出现少量气胸2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22例术后伤口感觉异常,5例疼痛轻微。术后躯干代偿性多汗8例(轻度5例、中度3例)。术后随访12个月,无1例复发,无Horner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切口小,符合微创和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深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积液吸收时间、胸腔积液稳定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积液吸收时间、胸腔积液稳定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可有效缓解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康复,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