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巩志 《中国茶叶》2010,32(2):29-30
武夷岩茶驰名世界,其中尤以大红袍品质最佳,被称为“岩茶之王”,名扬海内外。“福建之茶以武夷产者,声名最著,昔时充为贡品,大红袍为佛茶神品,今亦以品质优异,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11,(9):29-29
8月19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璀璨武夷星,印象大红袍”发布会,印象大红袍正式与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签约品牌授权,将《印象大红袍》品牌授权武夷星茶业,联合推出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  相似文献   

3.
福建武夷山所产的岩茶,素有“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古往今来,多少文士茶客为之倾倒,拍案叫绝。“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大红袍,就是奇茗中之珍奇品种,岩茶中的极品佳茗,誉为“茶中状元”,号称“茶中之王”。在华南和东南亚,享有极高声誉,闽、粤侨居海外的侨胞,更视大红袍为思乡珍品,梦寐以求。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06,(12)
“武夷山是出产中国岩茶的圣地,【大红袍】更是武夷岩茶的茶中之王。我希望在二○○八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用武夷山的【大红袍】叩开北京奥运大门,让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奥运官员都能品尝到武夷山的【大红袍】,为世界奥运大家庭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新一代茶人、港商何一心日前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大胆说出了他心中的愿望。他同时表示:武夷岩茶必须突破原有的制作工艺,在口感、品牌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何一心(大公报何德花整理)何一心是一位香港商人,在内地投资多年。因为喜欢武夷的山水才喜欢上武夷茶。此…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主要名优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 ,产于得天独厚 ,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主要分为武夷水仙、武夷肉桂和武夷奇种三大品类。并有历史以来从奇种优良茶树中选择单独采制的“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四大名丛及品类繁多、品质各异的其他各种名丛。此外 ,还有从外地引进的各种无性系良种所制成的“品种茶”。武夷岩茶外形条索壮结、匀整 ,色泽绿褐鲜润 ,叶面呈现蛙皮状小白点 ,素有“宝色”之称。汤色呈深橙黄 ,清澈艳丽 ,叶底软亮 ,叶缘朱红 ,叶中央淡绿带黄 ,呈“绿叶红镶边”之态。岩茶首重“岩韵” ,其香气馥郁 ,具幽兰之雅 ,“锐…  相似文献   

6.
刘栩 《中国茶叶》2004,26(2):29-29
依据国家标准GB18745-2002《武夷岩茶》中有关指标要求,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福建武夷山市名岩茶业有限公司提出申请的“大红袍”企业实物标准样进行了检定。最终确认该批样品(5kg)符合GB18745-2002中“大红袍”茶品质要求,可作为标准样品使用。武夷山市名岩茶业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11,(9):29-29
近日,香港皇权集团旗下老记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武夷山市政府、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华侨茶业基金会等机构在京举办“武夷山大红袍资源与资本整合暨老记大红袍功能与成分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老记茶叶宣布收购武夷山春城茶厂几千亩大红袍茶园及覆盖大红袍传统焙制工艺的茶厂,完成了对武夷地区大红袍资源与资本的整合,并推出高端“洞藏年份茶”。  相似文献   

8.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1):36-37
自古有“闽中茶品天下高”之称,而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和小种红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在武夷生产加工的半发酵茶。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9.
福建在唐、宋时代武夷茶已见称于海内。唐郑谷《谢尚书惠腊面茶》:“武夷春暖月初园,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宋范仲淹《斗茶歌》:“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载”。都描绘当时武夷茶之盛况。元代于武夷山四曲建御茶园,武夷茶之名更著。武夷山水诡奇壮丽,历代名人墨客所吟咏,名山名茶广为流传,崇安茶市亦应运而兴。但因所产不足供天下之需,商贾多运他乡之茶,以充武夷茶。故有“药不到樟树不灵,茶不到星村不香”(星村在武夷山东南为茶叶集散地)之俗谚。 崇安茶市的形成,有其历史的社会经济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红袍”茶产业迅猛发展,呈现出一片火红局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其价格急剧飙升,各级媒体对“大红袍”茶叶身价“暴涨”情况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关于天价“大红袍”的新闻也不绝于耳,再次把武夷岩茶推向风口浪尖。但透过价格表象,应该冷静而理性地思考.“大红袍”茶叶价格狂飙是否存有泡沫迹象?“大红袍”会重蹈“普洱茶”之覆辙吗?“大红袍”茶业理性成长之路何在?对此,我们将全面解析其复杂成因,深刻剖析其背后忧思,并积极探析其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初探近代闽江茶叶贸易对福州港兴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历来为闽江上游山区的传统产品,其中武夷茶又是茶中精品,“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崇安县新志》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明代,“(武夷)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降至清代,武夷茶叶商品生产有较大发展,鸦片战争后进一步走向鼎盛。  相似文献   

12.
武夷岩茶文化所含内容极为广泛,本文仅能扼要地述说如下:1武夷茶包含武夷岩茶,但武夷岩茶虽是武夷茶中的主要部分,而不能概括统称为武夷茶,武夷茶历史悠久,南北朝(公元479-502年)的南朝“齐”时,浦城令江淹赞武夷山为“碧水丹山”称山上所产的“珍木灵芽”皆淹平生所至爱。已有文字记述。至唐元和(公元806-820)年间《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碧水丹山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贱用之“,至同代光启年间(公元885-886年)进士、郑谷之徐寅腊石茶诗云“武夷初暖日初园、采摘…  相似文献   

13.
孙云 《福建茶叶》2009,32(3):41-43
走近武夷山,给您留下不仅是武夷奇山秀水,还有那令您齿颊流芳醇香浓厚的武夷岩茶,而以大红袍叶片为背景“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的图案,已成为大红袍形象代言.成为武夷山的名片,也将留在您永久的记忆中。直此陈椽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盛逢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召开。叙叙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何时有茶?如从“武夷茶”三字考证,则至唐朝的史书中也很少看见。武夷茶始于唐朝之说,值得研究。按中国茶叶二世纪由西南向东南推进,武夷山早该有茶了。据史书记载,武夷茶在六朝时已颇有名气,得行家尝识,只不过当时不是以“武夷茶”为名,而是以其别称。  相似文献   

15.
熊慎端 《福建茶叶》2010,32(1):77-77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朱熹对武夷“山水茶”的动人描绘。 而历时两年创作,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的《印象大红袍》已完成最后的创作,进入带妆彩排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武夷品俊寰球同珍 --为武夷山首届世界遗产节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志 《福建茶叶》2001,(2):47-48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双绝于人寰.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今福建建瓯市)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羈利通天下”②,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③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是中国茶叶输入欧州最早的茶类,欧人称颂"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把武夷茶订学名为"Thea  相似文献   

17.
武夷岩茶应对入世挑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产于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种之福建中小叶种的代表,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和乌龙茶的鼻祖,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文化内涵丰厚,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被称为乌龙茶的珍品。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武夷岩茶的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既有面临“洋茶”的挑战,又有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总的来说是机遇多于挑战。1 武夷岩茶产业现状武夷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品种资源优良等优越的自然条…  相似文献   

18.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①。茶在道教末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云:“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②。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云笈七签·洞天福地》列武夷为道教第十六真升元化玄洞天。据《神仙传》载:“昔有神仙降此曰:予武夷君也,统录地仙,受绾于此”。《武夷茶》开宗明义地指出:“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这位神人便是“飘然自号武夷君”的山神③。《武夷真君仙茶道秘笈…  相似文献   

19.
陈德华 《中国茶叶》2010,32(12):38-38
《中国茶叶》2010年第2期上载有巩志先生的《大红袍发展轨迹》一文。该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述"大红袍脱胎于武夷茶",第二部分则编年式地描述"建国后大红袍发展轨迹"。第一部分的内容,因为年湮代远,可考索者寡,姑不论;作为武夷山大红袍茶树品种发展的见证人,本人自1963年从福安农校茶叶专业大专班毕业分配到崇安(武夷山)从事茶业工作已近50年,对该文第二部分的若干问题不能苟同。笔者现仅就御茶园名丛观察(标本)园五株大红袍茶苗的栽种时间;大红袍小包装茶如何首推市场;大红袍茶树(树苗)如何开始"引种"繁育的真实情况作一介绍,兼与巩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0.
武夷岩茶生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岩茶主要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目前有茶园面积13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约7000吨,茶叶总产值10多亿元,茶叶企业(包括小作坊)有2000多家,茶叶是武夷山人民致富的第一产业。武夷岩茶产区除水仙、肉桂主栽品种外,现有名枞、单枞众多,如茶王大红袍就有拼配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之分,拼配大红袍由水仙、肉桂及其他品种、甚至陈茶拼配而成,而纯种大红袍也有奇丹、北斗1号等不同观点。名枞如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还有向天梅、胭脂柳、留兰香、玉麒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