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渔业产业发展及十四五产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其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新时代渔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根据1978-2017年我国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对中国渔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并建立与比较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十四五中国渔业产量进行预测。研究认为,40年来渔业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恢复发展期(1978-1984年)、快速发展期(1985-1994年)、扩量发展期(1995-2005年)、稳步发展期(2006-2011年)和转型发展期(2012年以来),每个阶段都有各自发展特点,不同渔业产业对渔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灰色预测模型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渔业总产量稳定在6600-7100万吨,其中近海捕捞在1000-1080万吨,海水养殖为2120-2370万吨,淡水养殖为3040-3260万吨。研究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渔业要坚持生态与渔业协调的发展理念,确立广大渔民的主体地位,制定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发展政策,建立与产业现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开发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兴技术,为世界渔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利用闲置的鲍鱼养殖池进行豹纹鳃棘鲈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养殖池长宽高为9 m×3 m×2 m,有效水深约1.7 m,设3个进水口,采用下排上溢的排水方式,在距池底高20 cm处建3排6个进气管,管上打孔增氧。在池中放置一长宽高为6.0 m×3.0 m×1.5 m的网箱,将豹纹鳃棘鲈放在网箱中养殖,有效水体深1.2 m。养殖用水处理:海边沙滤井→沉淀池→三级过滤池→紫外线消毒池→活化珊瑚石过滤→养殖池(下排上溢)→上溢养殖废水用于东风螺或双壳贝类养殖,下排养殖废水进入污水沉淀处理池。在2011年7月放养9 000尾全长10 cm的优质豹纹鳃棘鲈苗种,经过约15个月的养殖,共养成每尾平均体重约742 g的商品鱼5 710 kg,养殖成活率达85.5%,单位产量达12.4 kg·m-3。  相似文献   

3.
水产品是中国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之一,为中国粮食安全和营养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水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有望进一步增加。为了降低未来中国水产品供给的风险,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水产品供给和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的水产品主要由水产养殖和捕捞渔业供给,进口水产品占国内水产品供给和消费的比例仍低于5.00%。目前水产养殖产量已四倍于捕捞渔业产量,且捕捞渔业增长乏力,而水产养殖产量将继续增加。然而,中国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业从业人员数近年开始逐渐降低,增加了中国水产品稳定、可持续供给的风险。由于中国巨大的水产品供给和消费体量,未来中国水产品供给仍需要坚持立足国内生产。需要提高水产养殖产量来满足中国对水产品需求的增量,同时稳定海洋和内陆捕捞产量,并以进口作为水产品供给的适当补充。需要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努力提高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水产养殖引起的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集约化”。本研究还提出了需要加强水产品在粮食安全政策的地位、通过更好的统计数据支撑政策制定、更多和更均衡的资源投入支持水产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影响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的废水净化是我国水产养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藻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Aquaculture, the farming of shrimp and other useful aquatic and marine plants and animals in artificially confined and tended ponds, pens, and cages, ranks as a phenomenal success story in global food production. In 1975, aquaculture contributed 8% to the overall yield of the world's fish harvest; now it provides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yield. Total aquaculture production in 2003 was 54.8 million metric tons valued at 67.3 billion in U.S. dollars. More than 90% of this output comes from Asia, where aquaculture has its origins and where this month's essay author has lived and worked all of her life. In her essay, Jurgenne H. Primavera, senior scientist of the Aquaculture Department of the Southeast Asian Fisheries Development Center based in Iloilo, Central Philippines, traces the recent history of aquaculture and 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at its rapid growth has wrought, especially for the mangrove ecosystems in which much of brackishwater pond aquaculture occurs. With an eye on all stakeholders, Primavera lays out how aquaculture is now falling short of the goal of sustainability and what steps might be taken to move the industry in that direction.  相似文献   

6.
用详实的资料论述了中国对世界水产养殖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并从中国低廉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海水和淡水养殖水面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其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巨大潜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养殖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来论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优势地位。首先用定量分析指标——比较价格PR和相对比较优势指数CAI从理论层次上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截面资料和时间序列资料的研究得出:中国在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但同时指出,近年来该比较优势存在下降的趋势。)进而,又通过主要养殖水产品——罗非鱼、鳗鱼、对虾和贝类的出口实绩,从实证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上述论点。最后,从目前制约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竞争力的水产品质量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竞争力的相应措施,包括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快养殖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其他相关体系建议等。  相似文献   

7.
用详实的资料论述了中国对世界水产养殖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并从中国低廉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海水和淡水养殖水面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其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巨大潜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养殖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来论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优势地位。首先用定量分析指标——比较价格PR和相对比较优势指数CAI从理论层次上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截面资料和时间序列资料的研究得出:中国在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但同时指出,近年来该比较优势存在下降的趋势。)进而,又通过主要养殖水产品——罗非鱼、鳗鱼、对虾和贝类的出口实绩,从实证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上述论点。最后,从目前制约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竞争力的水产品质量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竞争力的相应措施,包括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快养殖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其他相关体系建议等。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的养殖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渔业协定生效后,我国在北部湾海区传统渔场急剧减少,环北部湾各地海洋捕捞业部分渔民渔船必须撤出该渔场,面对这一困境,转产转业成为一种必然性和迫切性。根据国家有关该海域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和渔民自身条件,从海水养殖发展潜力,结合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得出了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主要养殖鲟鱼的生物学及养殖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现存鲟鱼种数有25~26种。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和生态环境恶化,鲟鱼资源日益衰退。1990年世界鲟鱼产量为2万y,1993年下降到1万t。本文作者综述了鲟鱼类的起源、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和讨论了开展鲟鱼养殖应注意的问题及鲟鱼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养殖水体氨氮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渔业资源和可养殖水面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在水产养殖上寻求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养殖密度的增加,对养殖系统及排放废水的附近水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鱼类排泄物和残饵直接进入水体,导致氨氮浓度升高,已成为制约鱼类生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对治理氨氮污染这一世界性的课题,笔者就去除养殖水体氨氮的微生物种群、固定化技术、生物强化技术以及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等做一综述,以期把握研究热点,推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分析当前中国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污染的来源及其对水产养殖业和水域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由外源性污染和养殖自身污染构成。外源性污染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导致,而自身污染主要由养殖过程中的肥料、饲料、鱼药等投入品以及生物排泄物和底泥等引发。介绍了目前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过程中常用的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针对污染来源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保证水产品质量、推动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渔业水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析淡水养殖渔业水质的评价问题,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德尔裴法和模糊数学方法,研究了渔业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模型的检验;提出了渔业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渔业水质的综合评价符合渔业水质的实际情况,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小水库型垂钓园供钓鱼来源问题,提出利用水库现有水域及库边土地养殖成鱼、进购供钓鱼及管好供钓鱼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的人工措施,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以解决水产品安全、鱼类疾病及资源环境等问题,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中国目前的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紫外线和臭氧杀菌、水体增氧、人工湿地和人工培育有益藻类或投放生物制剂等,常用的装备有: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过滤机、高效生物净化器、增氧装备和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解决了养殖水体有机颗粒物过滤分离、生物净化、消毒杀菌和水质自动检测等养殖水体净化基本问题,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养殖水体净化系统模式。通过回顾中国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及常用水处理机械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的水产养殖净化技术在高效、节能、集成化程度进一步发展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为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及新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的人工措施,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以解决水产品安全、鱼类疾病及资源环境等问题,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中国目前的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紫外线和臭氧杀菌、水体增氧、人工湿地和人工培育有益藻类或投放生物制剂等,常用的装备有: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过滤机、高效生物净化器、增氧装备和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解决了养殖水体有机颗粒物过滤分离、生物净化、消毒杀菌和水质自动检测等养殖水体净化基本问题,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养殖水体净化系统模式。通过回顾中国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及常用水处理机械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的水产养殖净化技术在高效、节能、集成化程度进一步发展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为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及新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设定和践行具有行业特色的“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渔业以水产养殖与捕捞业为主要产业形式,具有碳源碳汇双重属性。基于已有碳排放和碳汇核算方法,探索中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双碳”目标及实现路径,分析发现:①2011—2020年,受产业规模扩大和“减船转产”政策双重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碳排放量先增后降,当前饲料投喂碳排放为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首要碳源;②受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总碳汇波动上升,养殖碳汇超过捕捞碳汇;③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更偏碳源属性,超3 000万t碳未实现中和。综合中长期水产品需求压力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形势,设定了符合水产养殖与捕捞行业特色的 “双碳”目标,并提出重点环节减排、扩大渔业增汇的技术路径以及探索渔业碳汇交易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的社会管理路径。期望助力我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由粗放、低效、高耗能向集约、高效、绿色产业转型,从而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民众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日本现有渔业体制进行探讨,并对二战以亚体制发展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评述,自1995年以来,日本的外海、远洋渔业产量取得迅猛发展,但过度的捕捞强度以及滥捕、违规作业,必然使渔业资源遭到破坏,同时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建立,迫使日本渔业撤回远洋,转向国内沿海,从而又导致沿海渔场的减退,并加重了环境污染,以及,日元的升值,进口海产品的增多,致使鱼价下跌,造成渔业市场的萧条  相似文献   

18.
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零污水排放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目前的水产养殖业正逐渐向集约化,农牧化并以提高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的方向发展,渔业生态环境受到高度重视,作者综述了与水产养殖有关的一些环境问题,以及可用于集约式工厂化养殖的水产养殖环境工程与技术,并介绍了以发展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为目标,运用水生生态学原理从工程,工艺角度出发开发零污水排放的水产养殖模式系统,最后提出了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有待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快广东现代渔业发展,结合国内外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概况及广东发展现状,剖析了广东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必然性和优势,并提出了适合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广东工厂化现代渔业的合理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渔业正处于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水产养殖业发展,是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证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应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思想、理念,落实到水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